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第10课 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教案)核心素养目标1.政治认同:收集古代传统美德方面的故事和格言,知道中华传统美德在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和家国情怀方面表现出的具体行为,体会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源远流长。2.道德修养:能够在与现实生活事例的联系中感悟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增强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认同感。3.责任意识:能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指导自己的生活实践,增强传承传统美德、弘扬传统文化的意识。课时安排4课时。第3课时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国家与个人的关系, 理解个人与国家具有共同命运,增强家国情怀。(重点)2.理解爱国的内涵,懂得常怀爱国之情、常思报国之志,愿意用行动表达爱国之情。(难点)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导语:最近,有一位叫李晓华的同学,遇到了一些问题,请同学们帮帮他。1.播放微课微课内容:爷爷带领李晓华参观“复兴之路”展览。参观结束后,爷爷在留言簿上写下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八个大字。李晓华注视着这八个大字,看了看爷爷凝重的脸庞,心中充满了疑问……2.提问同学们觉得李晓华心中的疑问会是什么呢?预设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什么意思?预设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出处是哪里,背后有什么故事吗?预设3:爷爷为什么要在观看“复兴之路”展览后,写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呢?3.小结同学们道出了李晓华心中的疑问,其实这也是我们心中的疑问。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板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二、谈古论今,唤起家国情怀1.理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含义(1)提问:李晓华不太明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含义,同学们知道如何解释这句话吗?预设:我觉得就是天下的兴与亡,匹夫也要承担责任。提问:“兴”亡二字如何理解?预设:“兴”就是繁荣、发展;“亡”就是灭亡或者衰败。提问:天下又指什么呢?预设1:天下就是指全世界。预设2:天下就是指我们中国。提问:爷爷看过“复兴之路”展览后写下这句话,在爷爷的心中“天下”指什么呢?预设:祖国。提问:我们重新来解释一下这句话:祖国的繁荣发展和衰亡,是匹夫的责任。老师总觉得这句话还是讲不通,哪里讲不通呢?预设:“匹夫”这个词语没有解释。(2)点拨:“匹夫”到底指的是谁呢?我们一起从教材中找找答案。阅读:阅读教材第89页“阅读角”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预设1:我在“阅读角”中找到了这句话的解释,国家的兴旺和衰亡,即使是普通人,也有责任。预设2:匹夫在这里指的是“普通人”。(3)追问:这里的普通人指的是哪些人?预设1:包括军人、医生、工人,就是各行各业的人。预设2:我理解应该是所有的中国人。(4)交流:谈到这里我们就能够完全理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的意思了吧。预设:这句话的意思就是,祖国的兴衰,所有的中国人都有责任。(5)质疑:我有一点疑问,这里的普通人包括我们小孩子吗?小孩子是不是也要承担国家兴亡的重任呢?预设1:我认为包括小孩子,虽然我们的年龄小,但我们都是中国人。预设2:我觉得不包括小学生,因为我们现在的任务是读书学习。2.辨析观点,理解个人与国家关系密切过渡:此时,我想起一些家长常说的-句话:“学生只要好好学习就可以了,其他的什么都不用管。”(1)提问:你们同意这些家长的观点吗?预设1:我不同意这种观点。我们小学生,好好学习是很重要,但也要参加少先队活动、社区义务服务等很多实践活动。预设2:我也不同意这些家长的观点。刚才都说了,国家的兴亡,每个人都有责任,所以我们也要关心国家大事。(2)课上调查:老师从你们的言谈中看到了你们赤诚的爱国心。不过,老师也要测试一下大家是否做到了言行一致。出示2019年国内重要新闻的图片,如“一带一路”高峰论坛澳门回归20周年、北京大兴机场落成等,调查学生是否能够表述新闻内容并加以统计。预设:同学们对于2019年的国家大事知之甚少。(3)谈话:我们怎么不知道这些国家大事呢?这说明什么问题?预设1:这些事和我们的学习、生活离得太远了。预设2:每天放学妈妈就盯着我写作业,没有时间上网、看电视。预设3:我觉得我们只把关心国家大事停留在口头上了,没有真正去关心。预设4:其实我们心里最关心的还是学习,尤其是学习成绩。(4)过渡:我们都懂得了要关心国家大事的道理,可是绝大多数同学却没有真正地去关心。我觉得主要原因还是大家没有弄清楚,为什么我们一定要关心国家大事。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春秋时期一位鲁国的女子是怎么做的。(5)阅读:阅读教材第89页“阅读角”的“鲁女爱国”。①提问:通过这个故事,你们了解了什么?预设1:鲁女为鲁国国君年老、太子年幼而担心。预设2:鲁女担心国君却遭到了邻居家妇女的嘲笑。预设3:鲁女懂得一旦鲁国有难,君臣上下都会受辱,还会牵连到普通百姓。②追问:鲁女是谁呢?她的名字叫什么?预设1:鲁女是一名普通的妇女,叫鲁女。预设2:不对,她没名字,鲁女就是鲁国的女子的意思,谁也不知道她叫什么名字。③引导:是的,鲁女是一个平凡的普通人,甚至没人知道她的名字。就这样一个无名百姓,却在为鲁国国君担心,你们觉得鲁女有必要担心吗?预设1:国君死后,太子很小,这样就容易造成国家的混乱,最后遭殃的就是普通百姓。预设2:小孩子当了国君,可能会受到其他国家的侵扰,那样老百姓就会受到牵连。预设3:新国君即位后,可能会制定一些新的办法,也会给百姓带来影响。看来,鲁女这样一位普通百姓,担心国君继承问题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她的生活与国家发生的事情是紧密相连的。④思考:了解了鲁女的故事,你们觉得天下的兴亡,与我们小孩子有关吗?预设:有关系,因为国家的兴衰直接影响到我们每个人的生活。⑤小结:同学们说得非常好,国家的大事,会影响到每一个人的生活:我们小学生也是国家的一分子,当然应该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3.对比思考,个人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1)出示两幅图片。图片1:阳光明媚的现代上海,一群戴着红领巾的儿童,脸上洋溢着欢快的神情,他们在上海外滩公园尽情地奔跑、欢笑。图片2: 1938年8月28日,日军对上海南站狂轰滥炸,一名儿童坐在废墟中,眼中充满了恐惧与不安右肩上的衣服被鲜血浸透。(2) 思考:两幅图片中儿童的生活状态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不同?预设:第一张图片中的孩子处在国家繁荣富强的时候,生活幸福;第二张图片反映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国家正在遭受日军侵略,人们无家可归,生活很凄惨,生命安全受到威胁。(3)交流:不同的生活年代,国家不同的状况,使人们的生活状况大不相同。大家希望过怎样的生活?两幅图片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启示呢?预设1:国家好,每个人生活才幸福。国家衰弱,每个人都遭殃。我们当然愿意过幸福的生活。预设2:每个人生活得好坏都和国家连在一起。(4)小结:自古及今,无数铁铮铮的事例证明了每个人的命运都是和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的。(板书:共同命运)三、激发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过渡:中华民族悠悠数千年,历经劫难而不衰,就是因为从古至今,许多仁人志士前仆后继,保卫祖国,心系民生,用深沉的爱国行为凝结成可贵的爱国精神。1. 从爱国人士的爱国行为,理解个人担当和责任(1)提问:回忆一下,你们所了解的爱国人士有哪些?预设:屈原、岳飞、林则徐、李大钊、周恩来……(2)过渡:同学们对爱国志士如数家珍,说明爱国情怀早已深入人心。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中,展现爱国壮举的不仅有王侯将相、名人志士,更有无数的“普通人”。(3)补充学习资料。资料一:陆游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他一生仕途坎坷,晚年更是成为一名普通百姓。但他心中时刻燃烧着熊熊的爱国之情,以“位卑未敢忘忧国”来激励自己。临终前他还在为国家命运担忧,写下“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的爱国名句。资料二:邱少云是抗美援朝的一名普通士兵,1952年10月12日,在执行潜伏任务中他所在的连队遭到美军燃烧弹的攻击。燃烧弹的火星溅落到邱少云身上,随后火势蔓延全身。为避免暴露身份,给部队和国家带来损失,邱少云毅然放弃了自救,最后壮烈牺牲,年仅26岁。责料三:王进喜是新中国第一代石油工人,他的一生都在为中国石油而奋斗。为了战胜井喷,他带头跳进水泥浆池,用身体搅掉水泥浆。(4)提问:这些人和我们一样都是普通人,但是他们的爱国行为却远远超过普通人,跟“鲁女”比起来这些人更加伟大,你们觉得他们的伟大源自何处呢?预设1:他们把为国作贡献当作自己的责任。预设2:他们将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联系起来。预设3:为了保卫国家,他们甚至牺牲生命。(5)思考:有的同学谈到为了保卫国家甚至可以牺牲生命。可是个人的生命都没有了,又何谈国家发展又怎么过上幸福生活呢?预设1:邱少云用自己的生命换回了整个连队所有战友的生命。点评:一个人牺牲了,却可以换来无数人过上好生活。预设2:牺牲个人利益,换来祖国的繁荣富强。王进喜牺牲自己,换来油井的安全。(6)小结:在历史长河中,正是因为我们每个中国人都在时刻燃烧着爱国之情,将国家的发展和富强作为自己的责任,不惜牺牲生命,真正把爱国当成共同责任,用行动诠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真正内涵,才有了国家的繁荣富强。(板书:共同责任)2.理解赤诚之心促国家强盛(1)播放:播放中央电视台推出的纪录片《国家记忆》之《十三陵水库》,有关北京昌平修建十三陵水库的片段。(2)提问:哪些场景让你们感到最震撼?预设:各行各业的普通群众、自发参加义务劳动、自带行李和干粮、步行来到这里、扎根工地不回家40多万、160天建成、锄挖肩挑手推。(3)思考:普通群众为什么会自发来参加十三陵水库的建设呢?预设1:因为受到了国家的感召。预设2:老百姓都愿意积极参加国家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4)追问:普通民众纷纷参与修建十三陵水库,使得十三陵水库顺利修建完成,彻底断绝了水患,灌溉了农田,极大改善了当地的自然状况,促进了农业和经济的发展。从这一点上,印证了我们的什么观点?预设1:人人都做到爱国,我们的国家一定会更好。预设2:普通百姓都尽到自己爱国的责任,我们的国家一定会强盛。预设3:我们国家呈现欣欣向荣的面貌,百姓也会更加幸福。(5)小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人人将爱国之情转化为爱国之责,国家就会繁荣富强,个人与国家利益与共。(板书:共同利益)四、明晰要有爱国之行1.爱国要有恰当的爱国之行(1)过渡:个人与国家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共同命运、共同责任、共同利益凝聚成每个人对祖国深沉的“爱”。爱国是每个人的责任,但在生活中我们既要有爱国之情,更要有恰当的爱国之行。(板书:爱)(2)辨析:你们觉得这样是爱国吗?情境:小刚今天学习了课文《圆明园的毁灭》,面对英法联军的野兽行径,他义愤填膺,咬牙切齿,说:“我们一定要把英国人和法国人都赶回到他们的国家去,永远不允许他们到中国来,中国人也不要和他们接触。”提问:你们认可小刚的说法吗?请分析一下。预设1:我觉得小刚心中痛恨英法联军在中国的暴行,心中有对祖国的热爱,但是断绝和现在的英国人、法国人来往就不对了,这样不利于国家的发展。预设2:语文老师曾讲过,了解这段历史是要我们奋发图强,让我们的祖国变得强大,不再受到欺侮。预设3:我也是这样的观点,我们要让国家变得强大,而不是简单地去仇恨。(3)提问:我们来看看各行各业的人所认为的正确的爱国行为。播放央视网《爱国让你想到什么》中的采访片段,你同意采访片段中这些市民的看法吗?那么大家认为,作为小学生我们可以做到的恰当的爱国行为是什么?预设:关心国家大事,遵纪守法,努力学习将来报效祖国。(4)小结:从同学们的分析可以看出,我们爱国不仅需要有一腔热血,更要有恰当的行为。2.总结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对于我们小学生来说,就是要常怀爱国之情,学习恰当的爱国行为,很好地履行自己的责任。(板书:爱国之情爱国之行)板书设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共同命运 爱国之情共同责任 爱 爱国之行共同利益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