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2.5《这些事我来做》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2.5《这些事我来做》 教案

资源简介

统编《道德与法制》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
这些事我来做
【教材解读】
《这些事我来做》是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父母分担》的第二课,通过主动为父母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学习儆家务的技巧,在劳动中增强小主人的意识、为家人奉献力量,在劳动中获得快乐、提高责任意识。懂得儆家务是爱父母长辈的表现,感受做家务的乐趣,体会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的美好。
【学情分析】
通过调查(见附件一),孩子在家中很少承担家务。四年级的学生本可以在生活上自己照顾自己,然而现在的孩子往往被家长视为“掌上明珠”,享受着长辈们的百般宠爱,他们很少有机会参与家务劳动,没有形成主动承担家务劳动的责任意识,并且现在的孩子也缺乏料理自己的生活的方法和能力。因此,转变孩子的想法,提高他们在生活中自我生活的能力尤为重要。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希望孩子们能体会到父母的辛苦,明白生活的不易,懂得劳动对自己的重要作用,提升参与劳动的积极性;掌握一些简单,易操作的家务诀窍,提高家务劳动能力。【设计理念】
借助游戏绘本,这些学生喜爱的方式,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家务观,掌握一些简单,易操作的家务诀窍,提高家务劳动能力。
【课时目标】
1.借助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掌握一些做日常家务劳动的技能,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运用体验法、情景教学法等,引导学生在具体情景中了解家务的意义,能主动承担家务。
3.帮助学生学习料理自己的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
了解家务的意义,能主动承担家务。
【教学难点】
掌握一些做日常家务劳动的技能,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教学准备】
1.准备一些旧衣服,准备六个脸盆和六块抹布。
2.调查学生在家里做家务的情况。
3.〔教室布置〕小班化座位,分成六组,选好组长。
4.准备本课需要的图片,事例、音乐并做成课件。
【教学过程】
板块一:家务知识知多少
1.游戏导入课题:你演我猜
师做家务动作,生猜具体是哪一项家务。(板贴:洗衣服、扫地、拖地、擦桌子)
2.师生谈话:你还知道哪些家务?你会做家务吗?(板贴“家务”)
3.揭题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可以让学生对家务有个大致的认识,同时还能活跃课堂气氛,不会让教学手段显得枯燥说教,使得教学更加生动形象、充满趣味。】
板块二:家务劳动大比拼
1.叠衣服比赛:
(1)小组合作比赛叠衣服,看看哪一个小组在一分钟内叠的衣服最整齐。
(2)师评价,选出叠的最好的小组,传授叠衣服小技巧。
2.洗抹布比赛:
(1)小组比赛洗抹布,看看哪一组一分钟内抹布洗得最干净。
(2)生评价,选出完成得最好的那一组,传授洗抹布小技巧。
【设计意图:通过两个小组活动,学生体会到做家务的乐趣,激发学生主动做家务的意识,同时学生还能学习到做家务的一些小技巧。】
板块三:家务好处知多少
1.绘本演一演
PPT出示绘本《朱家故事》,师读旁白,生分角色演一演。(生1-朱先生
,生2-西蒙,生3-帕克,生4-朱太太)
(1)谈一谈:绘本的封面为什么妈妈要背着三个人?
(2)小组讨论:如果你是绘本中的妈妈,你会希望你的孩子怎么做?
(3)师小结:我们要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动分担家务,帮助妈妈减轻家务负担。(板贴:减轻父母负担)
2.读故事,知好处
PPT出示两则材料:
(一)他出生于一个贫穷的鞋匠家庭,童年生活贫苦。父亲是鞋匠,母亲是佣人。早年在慈善学校读过书,当过学徒工。11岁,父亲病逝。为追求艺术,他14岁时一个人来到首都哥本哈根,一个人独立生活,洗衣做饭,洗碗拖地,样样自己干。
(二)他师家里最小的孩子,虽然家境困难,但是他备受宠爱长大,上面有八个姐姐,两个哥哥,幼时在家,他完全不需要干任何的家务活,事事家里人都帮他安排好。
1.谈一谈:你们想成为谁?为什么?(第一个他是安徒生,第二个他是高承勇)
2.师小结:做家务不仅可以帮助父母减轻负力,还可以让自己更加独立。(板贴:自己更加独立)
【设计意图:借助绘本故事,让孩子体会到妈妈一个人承担家务的辛苦,体会到自己要主动承担家务,帮助父母减轻负担;通过两个故事的对比学习,学生明白会做家务有利于独立人格的形成,让自己更加独立,意识到做家务的重要性。同时,绘本演一演,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让教学充满趣味。】
板块四:“签约”家务活
1.出示课前调查数据
谈一谈:为什么大家会做家务,但是一个星期才做一次家务呢?
2.“签约”家务承诺书
(1)生填家务承诺书,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填写。
(2)生宣读家务承诺书。
3.学习歌曲《我有一双万能的手》
4.课堂小结。
【设计意图:“签约”家务承诺书,让学生更有仪式感,把“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动分担家务”这样的口号落到实处,此外,21天可以帮助学生养成一个好习惯,设置21天打卡表,有助于父母监督孩子完成家务。最后,学习歌曲《我有一双万能的手》,在歌声中培养孩子的自信,相信孩子能很好地完成家务。】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本课中绘本演绎这一块,我没有让他们提前演,以至于这个表演入情入境,没有引发学生的共鸣,这是我考虑不周的地方。
2.读故事那块,故事主人公上,我选择了一个杀人犯作为反面教材例子,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可能有些血腥,距离也过远了。
3.本课亮点:活动形式多样,有叠衣服等小组合作实践活动,角色扮演,读故事、学歌曲;学生能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且每个活动时间不超过15分钟,更好地集中了他们的注意力。
附件一
四年级孩子做家务情况调查表
让孩子轻轻松松承担一些适当的家务劳动,是一件提高孩子动手能力、锻炼责任心和意志力、更好地体谅父母辛劳的事情。但是现在的孩子由于种种原因,不会劳动、不想劳动、没机会劳动,缺乏正确的劳动意识。
作为四年级的学生,你会劳动吗?
【学生卷】
1、你会做家务吗?
A.会做很多种 B.会做一点 C.不会
2、你是否喜欢做家务?
A.喜欢 B.不喜欢 C.无所谓
3、你是否会主动做家务?
A.会,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理所当然 B.不会 C.要看看心情
4、你通常在什么情况下做家务?
A.父母长辈要求去做 B.自己主动要求去做 C.有相应好处才去做
5、如果不怎么做家务,你的原因是什么?
A.不想做 B.父母不允许 C. 没时间
6、你的房间、书柜一般是谁整理?
A.父母或其他人 B.自己
7、你多久进行一次家务劳动?
A.几乎每天 B.一星期左右 C. 一两个月左右 D.半年或更久
8、做家务会耽误你的学习吗?
A.很耽误 B.不耽误 C.不知道
9、你觉得做家务有好处吗?
A.对我有帮助,还能减轻父母负担 B.太累了,没有好处 C.不知道
10、你认为做家务对你的全面发展有什么影响?
附件二
朱家故事(绘本内容)
瞧,这是一家人,这是爸爸、妈妈和他们的两个孩子,一个叫西蒙,一个叫帕克。看了这张图片,你有很多想法吧?这会是怎样的一家人呢?我们一起听《朱家故事》。
这是朱先生和他的两个儿子,西蒙和帕克。他们住在这幢很漂亮的花园洋房里。他们还有一辆很漂亮的车子,放在很漂亮的车库里。
朱太太(生4)正在房子里忙着。每天早晨,朱先生去做很重要的工作之前,总是大喊:“亲爱的,早餐呢?快点儿!”(生1)每天早晨,西蒙和帕克去上很重要的课之前,总是大喊:“妈,早餐呢?快点儿!”(生2,生3)
他们全都出门以后,朱太太(生4)就开始清洗早饭留下的的碗盘……清扫每个房间的地毯……整理所有的床铺,然后才出门上班。
每天傍晚,孩子们上完很重要的课回到家,总是大喊,“妈,晚餐呢?快点儿!”(生2,生3)每天傍晚,朱先生做完很重要的工作回到家,总是大喊,“老太婆,晚餐呢?快点儿!”(生1)
他们一吃完饭……朱太太(生4)就洗碗洗衣烫衣服,然后,再准备明天的饭菜。
有一天傍晚,孩子们放学回来,却发现没人招呼他们。“你妈呢?”朱先生一回到家就问。但是他们哪儿都找不到朱太太。在壁炉上有一封信。朱先生拆开信封,信封里有一张纸。“我们怎么办?”朱先生说(生1)。
他们只好自己做晚餐,做了好长时间,难吃死了。第二天早晨,他们只好自己做早餐,做了好长时间,难吃死了。第二天、第二天晚上、第三天,朱太太还是没回来。 朱先生、西蒙和帕克不得不自己照顾自己。
他们从不洗碗盘,也从不洗衣服。很快的,他们家就像个猪圈一样,吃完一顿难吃的晚饭后,两个男孩哀嚎着:“妈妈什么时候才会回来?”(生2,生3)“我们怎么知道。”朱先生用鼻子哼了一声。(生1)
有一天晚上,家里没有东西吃了。朱先生说:“我们得搜搜看有没有可以吃的残渣碎屑。”(生1)就在这个时候,朱太太进门了。从鼻子里发出求求的哼哼声。 “求—求—你,回来吧!”他们从鼻子里发出求求的哼哼声(生1,生2,生3)。于是,朱太太就留了下来。朱先生帮忙洗碗盘。西蒙和帕克铺床,朱先生还烫了衣服,他们全都帮忙做饭,他们发现:全家一起动手做家务真开心呢。妈妈也很快乐,她帮忙修好了车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