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0讲 气压带和风带必备知识 学科素养1.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与分布。2.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及其影响。3.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4.季风的形成及其影响。 1.区域认知:结合图文材料,认识不同地区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的特点。2.综合思维:结合材料,分析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3.地理实践力:绘制气压带、风带和季风示意图。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1.三圈环流的成因(以北半球为例) 三圈环流2.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与成因(以北半球为例)(1)气压带名称 成因A赤道低压带 近地面的空气受热膨胀上升(热力因素)C副热带高压带 上空气流堆积下沉(动力因素)E副极地低压带 冷暖气流相遇,暖气流爬升到冷气流之上(动力因素)G极地高压带 气流受冷收缩下沉(热力因素)点拨:气压带形成的两种类型(1)热力型:与温度有关,温度高、气压低,温度低、气压高。①赤道低压带:近地面受热,空气膨胀上升。②极地高压带:近地面冷却,空气收缩下沉。(2)动力型:与温度无关,与气流垂直运动有关,气流上升,则气压低,气流下沉,则气压高。①副热带高压带:高空气流堆积下沉而成。②副极地低压带:近地面暖空气被迫爬升(抬升)而成。(2)风带名称 成因B东北信风带 气流由副热带高压带流向赤道低压带,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偏转为东北风D盛行西风带 气流由副热带高压带流向副极地低压带,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偏转为西南风F极地东风带 气流由极地高压带流向副极地低压带,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偏转为东北风[技法] “<”号法识记风带的分布全球风带可以利用“<”巧记,即风向右偏的位于北半球,风向左偏的位于南半球,如下图所示: 1.受信风(带)影响的地区一定降水稀少吗?提示:不一定。信风性质是干燥的,受其影响一般降水稀少;但如果信风从海洋上经过,将会含有大量的水汽,遇到地形的抬升作用,就会形成丰富的地形雨。3.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规律(1)移动原因: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2)移动规律:在北半球,与二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二、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1.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1)成因:北半球的陆地面积大,而且海陆相间分布,海陆热力差异大。(2)分布时间 原因 陆地 海洋7月 副热带高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切断 亚洲低压(印度低压) 高压中心1月 副极地低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切断 亚洲高压(西伯利亚高压) 低压中心2.南半球气压分布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纬向分布的气压带比北半球明显,特别是南纬30°以南的地区,气压带基本上呈带状分布。3.季风环流(1)含义:一年中盛行风向随季节有规律地变换。(2)分布及成因①东亚季风区②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1)低压带控制的地区,盛行上升气流,水汽容易凝结,降水丰富,气候湿润。(2)高压带控制的地区,盛行下沉气流,水汽不易凝结,降水稀少。其中,暖高压控制的地区气候炎热干燥,冷高压控制的地区气候寒冷干燥。2.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气流,气温由高变低,水汽容易凝结,降水较多。(2)从高纬度流向低纬度的气流,气温由低变高,水汽不易凝结,降水较少。(3)从海洋吹向陆地的气流,水汽充沛,降水较多。(4)从陆地吹向海洋的气流,水汽稀少,降水较少。3.气压带和风带的交替控制对气候的影响四、世界气候类型与自然景观1.世界气候类型(1)影响气候的因素: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等。(2)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热带 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亚热带 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 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亚寒带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寒带 苔原气候、冰原气候高山高原 高原山地气候 2.怎样判断亚热带的两种气候?提示:(1)从雨热组合状况判断: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雨热同期;地中海气候雨热不同期。(2)从地理位置判断: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分布在大陆东岸;地中海气候分布在大陆西岸。(3)从植被类型判断: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的植被类型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中海气候的植被类型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2.气候与自然景观(1)气候是影响自然景观的重要因素。(2)主要案例地区 气候 特点及自然景观撒哈拉沙漠地区 热带沙漠气候 终年炎热、少雨,温差大,风力作用强,空气极为干燥,风沙地貌广布,河流稀少;只有少数耐干旱的植物生存,形成荒漠景观我国南方地区 亚热带季风气候 雨热同期,1月平均气温在0 ℃以上,降水丰富,河网密集,流水作用强,河流地貌广泛发育;植被繁茂,形成常绿阔叶林景观塞伦盖蒂和马萨伊马拉 热带草原气候 5月中下旬,雨带向北移动,塞伦盖蒂地区进入旱季,而其北侧的马萨伊马拉会延迟进入旱季,食草动物便追随降水由南往北迁徙到马萨伊马拉;每年10月前后,塞伦盖蒂重返雨季,食草动物便回迁到塞伦盖蒂 气压带和风带下图为非洲西部局部大气环流示意图。完成1~2题。1.图示时间最接近( )A.冬至日 B.春分日C.夏至日 D.秋分日2.此时( )A.甲地盛行东北风B.乙地受副热带高压控制C.丙地盛行东南风D.丁地受盛行西风带控制【解题流程】【尝试解答】 1.C 2.A1.读纬线,辨气压带和风带(1)0°纬线附近为赤道低压带。(2)30°纬线附近为副热带高压带。(3)60°纬线附近为副极地低压带。(4)南北纬90°附近为极地高压带。(5)0°~30°纬线之间的风带为信风带。(6)30°~60°纬线之间的风带为盛行西风带。(7)60°~90°纬线之间的风带为极地东风带。2.读风向,辨南北半球(1)风向右偏为北半球,如甲、丙两图。(2)风向左偏为南半球,如乙、丁两图。3.读风向,辨气压带(1)风由中间向两侧吹的为高压带。如上图中甲为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乙为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2)风由两侧向中间吹的为低压带。如上图中丙为北半球副极地低压带,丁为南半球副极地低压带。4.读气压带位置,辨节气(1)若各气压带分别被0°、30°、60°纬线平分,则为春分或秋分。(2)若各气压带位置偏北(赤道低压带全部位于赤道以北,副热带高压带全部位于30°纬线以北,副极地低压带全部位于60°纬线以北),则为北半球夏至。(3)若各气压带位置偏南(赤道低压带全部位于赤道以南,副热带高压带全部位于30°纬线以南,副极地低压带全部位于60°纬线以南),则为北半球冬至。5.读气压带、风带,辨天气状况(1)高压带控制下多晴朗天气。(2)低压带控制下多阴雨天气。(3)西风带控制下一般多阴雨天气(背风坡除外)。(4)信风带控制下一般多晴朗天气(来自海洋上的信风除外)。(5)极地东风带控制下一般多晴朗天气。(2022·滨州检测)右图为近地面某完整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风带的风向。读图,回答1~2题。1.该气压带可能是( )A.极地高压带 B.赤道低压带C.副热带高压带 D.副极地低压带2.该风带的风向是( )A.西南风 B.东南风C.东北风 D.西北风解析:第1题,图中气压带为完整气压带,并且根据风向可知为高气压带,由此可知为极地高压带;再根据风的偏转方向可知其为南半球的极地高压带。第2题,图中风带为南半球极地东风带,为东南风。答案:1.A 2.B下图为全球气压带、风带理想模式分布图。据此完成3~4题。3.图中风带、风向表示正确的是( )A.① B.②C.③ D.④4.关于图示季节,下列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北国风光,万里雪飘B.贵阳正“天无三日晴”C.长江中下游处在伏旱天气D.华北地区多沙尘暴天气解析:第3题,根据所学知识及图中赤道的分布可知,①处为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带,吹东南风;②处为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带,应吹东北风;③处为北半球的盛行西风带,吹西南风;④处为北半球的极地东风带,吹东北风。故选C。第4题,图中赤道低压带沿赤道对称分布,此时太阳直射赤道附近,是春季或秋季。故选D。答案:3.C 4.D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高考北京卷)下图为北半球某日02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hPa)。读图,回答1~2题。1.据图推断,( )A.北京风速大,风向偏东南B.甲地可能出现强降水天气C.极地气温低,气压值最高D.热带太平洋洋面生成台风2.依据气压分布,该日最接近( )A.冬至 B.小满C.夏至 D.立秋【解题流程】【尝试解答】 1.B 2.A【方法领悟】 高、低气压活动中心的判断方法(1)根据等压线的闭合情况判断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偏低,为低压中心;中心气压偏高,为高压中心。(2)根据季节判断夏季,陆地上形成低压,海洋上形成高压;冬季,陆地上形成高压,海洋上形成低压。(3)根据风向判断风由陆地吹向海洋时,陆地上是高压,海洋上是低压;风由海洋吹向陆地时,海洋上是高压,陆地上是低压。1.北半球陆地冬、夏气压中心的形成(1)成因:由于海陆热力的差异,大陆增温和冷却的速度快于海洋,引起海陆气压中心的变化。①冬季大陆降温较快,气温比海洋低,气流下沉,形成高压中心;海洋气温相对较高,气流上升,形成低压中心。②夏季大陆增温较快,气温比海洋高,气流上升,形成低压中心;海洋气温相对较低,气流下沉,形成高压中心。(2)分布:不同季节,受海陆热力差异的影响,北半球形成不同的高压或低压中心。①1月:副极地低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切断。②7月:副热带高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切断。2.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的比较比较内容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成因 海陆热力差异 海陆热力差异;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冬季风 源地 西伯利亚、蒙古 西伯利亚、蒙古风向 西北风 东北风性质 寒冷干燥 低温干燥夏季风 源地 太平洋副热带海区 赤道附近印度洋风向 东南风 西南风性质 温暖湿润 温暖湿润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地区 我国东部、朝鲜半岛和日本等地 亚洲印度半岛、中南半岛和我国西南的一些地区(2022·包头月考)下图为我国某地风向(以正北方向为起点,顺时针方向转动过的角度)月变化统计。据此完成1~3题。1.该地的冬季盛行风向是( )A.东南风 B.东北风C.西南风 D.西北风2.该地冬季风的源地是( )A.蒙古、西伯利亚 B.夏威夷群岛C.阿留申群岛 D.冰岛3.该地可能位于我国( )A.东北地区 B.华北地区C.西南地区 D.东南地区解析:第1题,冬季为12月到次年2月,从图中可读出,该地冬季盛行风向约为75°,根据材料“以正北方向为起点,顺时针方向转动过的角度”可判断出为东北风。故选B。第2题,冬季,亚欧大陆形成西伯利亚高压,冬季风的源地为蒙古、西伯利亚,A正确。第3题,从图中看,该地区夏季盛行风向为220°~240°,根据材料“以正北方向为起点,顺时针方向转动过的角度”可判断出为西南风,该地最可能位于我国西南地区,C正确。答案:1.B 2.A 3.C(2021·山东等级考)“克拉香天气”出现在越南沿海地区,是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雾天伴随濛濛细雨的天气,这种天气在越南北部沿海比南部沿海出现的概率更大。下图示意克拉香天气出现时段的风向。据此完成4~5题。4.越南北部沿海出现克拉香天气的概率更大,主要是因为北部沿海比南部沿海( )①风速小 ②地面温度低 ③地势低 ④空气湿度大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5.克拉香天气易出现的时间段是( )A.2—4月 B.5—7月C.8—10月 D.11月—次年1月解析:第4题,读图并结合材料分析,越南北部沿海有海南岛阻挡东风,且海域面积狭窄,风力小于南部沿海,雾不易消散,①正确。雾的形成需要水汽凝结,图中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带来水汽,水汽遇到冷的下垫面凝结形成雾,②正确。北部沿海、南部沿海地势都比较低,③错误。北部沿海、南部沿海空气湿度都大,④错误。故选A。第5题,2—4月是冬夏季风转换的季节,气温逐渐回升,风由海洋吹向陆地,此时陆地气温较低,海洋暖湿气流遇到冷的下垫面易凝结形成雾,A正确。答案:4.A 5.A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2022·沈阳高三期末)下图示意地球上五个不同地区(都位于沿海)受气压带和风带影响的状况。读图回答1~2题。1.若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图中五个地区最有可能分属于( )A.两种气候类型 B.三种气候类型C.四种气候类型 D.五种气候类型2.下列地区中纬度最低的是( )A.① B.③C.④ D.⑤【解题流程】【尝试解答】 1.B 2.A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受单一气压带或风带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成因 气候特征温带海洋性气候 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 全年受西风带控制 终年温和湿润热带沙漠气候 南北纬20°~30°的大陆内部、大陆西岸 全年受副热带高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终年炎热干燥热带雨林气候 南北纬10°之间 全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 终年高温多雨极地气候 南北半球极地附近 受极地高压带控制 终年严寒干燥(2)受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影响而形成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成因 气候特征地中海气候 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 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热带草原气候 南北纬10°~20°之间 干季时受信风带控制,湿季时受赤道低压带控制 全年高温,一年可分干湿两季热带季风气候 主要分布在印度半岛、中南半岛等地 冬季受冬季风影响,夏季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影响 全年高温,一年可分旱雨两季(2022·德州模拟)下图为某大陆四地一年受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时长。读图回答1~2题。1.四地纬度从高到低依次为( )A.甲乙丙丁 B.丁乙丙甲C.甲丙乙丁 D.丁丙乙甲2.下列关于四地气候类型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气候分布在除南极洲以外的所有大洲B.乙气候分布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东岸C.丙气候在欧洲分布范围最广D.丁气候受气压带和风带的交替控制,干湿季分明解析:第1题,纬度由低到高是信风带—副热带高压带—西风带。从图中可看出甲受西风带控制接近12个月,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时间较短;乙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接近4个月,受西风带控制约8个月;丙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6个月左右,受西风带控制6个月左右;丁受信风带控制长达8个月,不受西风带控制,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约4个月。故四地纬度从高到低依次为甲乙丙丁,A正确。第2题,甲终年受西风带控制,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只有地中海气候分布在除南极洲以外的所有大洲,A错误;乙受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是地中海气候,该气候分布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B错误;丙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压带的交替控制,是地中海气候,地中海气候在欧洲分布范围最广,C正确;丁受信风带和副热带高压带控制,是热带沙漠气候,D错误。答案:1.A 2.C 影响气候的因素(高考全国卷Ⅱ)下图示意某地区年均温的分布。读图,回答1~2题。1.影响该地区年均温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A.台风 B.海陆分布C.地形 D.大气环流2.图示①②③④四地中,年降水量最低的是( )A.①地 B.②地C.③地 D.④地【解题流程】【尝试解答】 1.C 2.A【反思领悟】 气候成因分析的思路(1)分析大范围地区气候(地带性气候)的成因要从气候形成的决定性因素,即纬度位置和大气环流方面考虑。(2)分析局部地区气候(非地带性气候)的成因要从地形、海陆位置、地面物质组成、植被覆盖状况及洋流等起重要作用的因素方面考虑。1.影响气温的因素因素 表现纬度位置 纬度高(低),太阳高度小(大),太阳辐射能少(多)海陆位置 海洋性气候(比热容大,冬温夏凉,气温季节变化小);大陆性气候(比热容小,冬冷夏热,气温季节变化大)地形 地势高(低),气温低(高);高山阻挡冷空气侵入(地形封闭不易散热);山地阳坡气温高,阴坡气温低洋流 寒(暖)流,气温低(高)冬季风 距离冬季风源地越近,气温越低2.影响降水的因素影响因素 答题术语海陆位置 ①深居内陆,大陆性强,降水少②位于沿海,受夏季风影响,降水丰富大气环流 ①终年受西风带控制,降水丰富,季节变化小(西风带控制时间长,降水多)②终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降水丰富,季节变化小③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降水少;冬季受西风带控制,降水多④夏季受夏季风影响,降水丰富;冬季受冬季风影响,降水少⑤受信风带影响,降水少;沿海地区,处于信风带的迎风坡,降水丰富地形 ①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②高大地形阻挡水汽深入,降水少③赤道附近地势高的地区,对流减弱,降水少洋流 ①暖流增湿,降水较多②寒流减湿,降水较少植被 植被覆盖率高(低),降水多(少)水文 水域广,降水多;反之降水少人类活动 ①城市湿岛、雨岛效应,多上升气流,降水多②植被破坏,地面缺乏保护,气候干旱③兴修水库,降水增多④围湖造田,降水减少3.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影响因素 对气候影响的表现太阳辐射(纬度位置) 气温从低纬向高纬递减大气环流 气压带、风带 低压带控制多雨,高压带控制干燥;西风带控制多雨,信风带和极地东风带控制干燥;海风(向岸风)控制多雨,陆风(离岸风)控制少雨;风从低纬吹向高纬增温,反之降温季风 夏季风控制高温多雨,冬季风控制低温少雨下垫面 海陆分布 沿海地区一般气温年较差小,降水较多;内陆地区一般气温年较差大,降水少地形 山地较同纬度平原气温低,气温日较差大、年较差小;山地迎风坡比背风坡降水多洋流 暖流使沿岸气温升高,降水增多;寒流使沿岸气温降低,降水减少影响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的判断方法(1)影响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的判断方法①如果是相距较远的南北两地,则影响年均温大小的主要因素一般考虑纬度位置。②如果是相距较远的东西两地,则影响年(日)均温大小的主要因素一般考虑海陆位置(距海远近);如果某地冬温明显偏高,则可能是地形对冬季风起阻挡作用,常考虑地形因素;如果夏温明显偏低,则可能位于海拔较高的山地或高原。③如果是位于大陆同纬度东西两岸的两地,则影响气温大小的因素一般要考虑洋流。④如果是距离较近的两地,气温大小有明显差异,则一般考虑地形因素。(2)影响两地降水差异的主要因素的判断方法①首先根据经纬度、海陆位置等判断两地所处的气压带、风带位置,即大气环流的不同。②如果是相距较近的两地,降水有明显差异,一般考虑地形(迎风坡、背风坡)的影响。③如果是大陆东西两岸的两地,除考虑大气环流因素外,一般还要考虑洋流因素的影响。下图为亚欧大陆40°N附近东西两侧两个测站1、4、7、10四个月的气候资料。读图,完成1~2题。1.甲、乙两地气候相比( )A.1月降水甲地比乙地多B.气温季节变化甲地比乙地大C.7月气温甲地比乙地低D.降水季节变化甲地比乙地小2.乙地1月降水主要受( )A.西北风的影响 B.副极地低压控制C.沿岸暖流影响 D.盛行西风的控制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地1月降水比乙地少,A错误。甲地气温季节变化比乙地大,B正确。甲、乙两地7月气温分别约为26 ℃和23 ℃,C错误。甲地降水量最大值、最小值分别约为180 mm和5 mm,差值为175 mm;乙地降水量最大值、最小值分别约为120 mm和10 mm,差值约为110 mm,甲地降水季节变化比乙地大,D错误。第2题,甲、乙两地分别位于亚欧大陆40°N东西两侧,乙地冬季降水多,说明该地为地中海气候。1月份,气压带和风带南移,此时乙地受西风带控制,降水较多,D正确。答案:1.B 2.D下表中甲、乙为欧洲西部某地(50°N,5°E)和南美洲西部某地(45°S,72°W)的气候资料。据此回答3~5题。1月 4月 7月 10月 全年甲地均温(℃) 13.2 11.3 6.3 8.1 10.2甲地降水(mm) 161 339 509 232 3 860乙地均温(℃) 4.8 9.2 16.1 12.2 11.1乙地降水(mm) 164 84 95 140 1 2603.甲地降水量远比乙地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A.西风带来丰富水汽 B.靠近海洋,水汽充足C.沿岸暖流增温增湿 D.山地阻挡,多地形雨4.乙地7月气温高于甲地1月气温的主要原因是( )A.甲地正午太阳高度大 B.甲地白昼时间长C.乙地沿岸有暖流流经 D.乙地受东南信风影响5.乙地全年降水量冬季较夏季更丰富的原因主要是( )A.气压带、风带的移动 B.暖流影响C.地形阻挡 D.冬季西风更为强劲解析:第3题,根据甲、乙两地的月均温分布状况,甲地7月均温低、乙地1月均温低,可以判断甲地位于南半球,乙地位于北半球;再根据甲、乙两地的经纬度位置可以判断两地位于西风带,受盛行西风的影响,甲地位于南美洲西海岸,受安第斯山脉阻挡,处于西风的迎风坡,乙地位于欧洲西部,地势起伏小,所以甲地降水量比乙地丰富,故D正确;甲、乙两地都位于西风带,靠近大陆西海岸,故A、B错误;乙地沿海有北大西洋暖流流经,而甲地沿海有秘鲁寒流流经,故C错误。第4题,根据上题可知,甲地位于南半球,乙地位于北半球;乙地7月和甲地1月都为所在半球的夏季,纬度相差不大,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相当,故A、B错误;乙地主要受西风带影响,故D错误;乙地西部沿海有北大西洋暖流流经,增温增湿,而甲地西部沿海有秘鲁寒流流经,降温减湿,故C正确。第5题,乙地的降水受盛行西风的影响,与气压带、风带的移动无关,故A错误;地形和季节无关,故C错误;主要受盛行西风强弱的影响,冬季中纬度南北温差比夏季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大,西风强盛,水汽更多,所以冬季降水大于夏季,暖流和盛行西风的强弱相关,故B错误,D正确。答案:3.D 4.C 5.D 气候类型的判断(高考浙江卷)一地的自然景观主要取决于其水热条件。下图为北纬30°附近甲、乙两地的自然景观图。读图回答1~2题。 1.下图为北纬30°附近①②③④四地的气候统计图。与甲、乙两地相对应的是( ) A.甲—①,乙—② B.甲—②,乙—④C.甲—③,乙—① D.甲—④,乙—③2.甲、乙两地自然景观迥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太阳辐射 B.距海远近C.洋流性质 D.海拔【解题流程】【尝试解答】 1.D 2.D气候类型的判断(1)气候类型判断的主要依据具体判断时一般遵循“以温定球、以温定带、以水定型”的步骤。①根据气温确定南北半球根据最热月或最冷月以及年气温曲线的形式可以确定南北半球。气温最高月 气温最低月 年气温曲线形式 结论7—8月 1—2月 峰型(上凸) 北半球1—2月 7—8月 谷型(下凹) 南半球②根据气温和降水判断气候类型以温定带 以水定型最冷月均温 最热月均温 温度带 全年降水分配 气候类型>15 ℃ — 热带 年雨型,年降水量在2 000 mm以上 热带雨林气候夏雨型,年降水量750~1 000 mm 热带草原气候夏雨型,年降水量1 500~2 000 mm 热带季风气候少雨型,年降水量在250 mm以下 热带沙漠气候0~15 ℃ 大于25 ℃ 亚热带 冬雨型,年降水量300~1 000 mm 地中海气候夏雨型,年降水量800~1 500 mm 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10~20 ℃ 温带 年雨型,年降水量700~1 000 mm 温带海洋性气候<0 ℃ 20 ℃以上 温带 夏雨型,年降水量400~800 mm 温带季风气候少雨型,年降水量400 mm以下 温带大陆性气候10~20 ℃ 亚寒带 年降水量250~500 mm,集中在夏季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10 ℃以下 寒带 少雨型,年降水量200~300 mm 极地气候(2)根据气候的分布判断气候类型先根据纬度位置确定已知地点是位于南半球还是北半球(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以及苔原气候只分布在北半球),属于哪个温度带;然后看其海陆位置是位于大陆西岸还是大陆东岸(季风气候分布在大陆东岸),最后将已知地点落实到气候类型图和气候分布模式图上确定其气候类型。(见下图,以北半球为例)(3)根据气候的成因判断气候类型影响因素 气候类型及成因受单一气压带或风带影响 热带雨林气候——赤道低压带热带沙漠气候——副热带高压带或信风带极地气候——极地高压带温带海洋性气候——西风带受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受季风影响(2022·石家庄模拟)读气候类型及气候特点结构图,完成1~3题。1.甲地的气候类型属于( )A.亚热带季风气候 B.地中海气候C.热带雨林气候 D.热带沙漠气候2.下列不属于乙、丁两种气候类型共同特点的是( )A.都位于热带B.都受单一的气压带控制C.全年都是高温D.降水季节分配都不均匀3.广州的气候类型属于( )A.甲 B.乙C.丙 D.丁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信息,甲地位于亚热带,冬季受西风影响,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为地中海气候。故选B。第2题,乙地常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全年多雨,为热带雨林气候;丁地常年受高压带控制,全年少雨,且位于热带,所以为热带沙漠气候。两种气候均位于热带,全年都是高温,均受单一的气压带控制。但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降水的季节分配均匀,故D符合题意。第3题,广州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图中丙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故选C。答案:1.B 2.D 3.C 气候特征类角度一 气候特征的描述角度二 气候特征的原因分析角度三 气候特征的比较答题思路 答题方向判断依据 答题术语气温特征 最冷月均温:0 ℃以下—寒冷;-20 ℃以下—严寒;-30 ℃以下—酷寒最热月均温:20 ℃以下—凉爽;20 ℃以上—炎热;24 ℃以上—高温气温年较差>15 ℃—气温年较差大;气温年较差<10 ℃—气温年较差小 气温高低 终年高温(严寒、温和);夏季高温(凉爽);最热(冷)月气温高(低)。凉爽、炎热、高温多用于夏季;温和、温暖(低温)、寒冷、严寒、酷寒多用于冬季气温年(日)较差 气温年(日)较差大(小)气温空间分布 气温空间变化大,自××向××气温升高(降低)降水特征 月降水量<10 mm—降水稀少;月降水量10~50 mm—少雨;月降水量50~100 mm—多雨;月降水量>100 mm—丰富 降水总量 降水量多(少)季节分配、年际变化 季节分配均匀(不均);夏季多雨;冬季多雨;全年多雨;全年少雨等。年际变化大(小)降水空间变化 降水空间差异大,自××向××降水增多(减少);降水地区分布均匀光照 光照的强度大小,年日照时数长短 日照时数长(短),日照强烈(弱),光照充足(不足)气候特征 气温、降水及(冬季、夏季、全年)气温和降水的协调关系 全年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全年降水稀少;气温年较差大等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题。黄麻适合在湿热的气候环境中生长。收获的黄麻在水中浸沤后,才能进行初加工以获取制作麻袋、麻布、纸张等的原料。图Ⅰ中甲城市为世界最大的麻纺织工业中心,也是该地区联系河运和海运的重要港口。图Ⅱ为甲城市的气候资料。简述图示黄麻产区的气候特征。【规范作答】要点获取 答案生成气温特征 各月均温在20 ℃以上 全年高温降水特征 年降水量在1 600 mm以上,5—10月降水较多,11月至次年4月降水较少 全年降水量大(达1 600 mm以上),5—10月(6—9月)降水较多(为雨季),11月至次年4月(10月至次年5月)降水较少(为旱季)气候特征 气温和降水数值1.(2022·绵阳高三月考)图1为中南半岛区域略图,图2为曼谷气候资料统计图。读图,回答下题。描述曼谷的气温特征,并分析成因。答案:特征:终年高温;气温年较差小;最高温出现在4月。成因:所处纬度低,气温高;4月份,正午太阳高度大,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多;且4月雨季未到,晴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比较甲、乙两区域的地形特征。(2)比较①②两地气候差异的成因。答案:(1)甲、乙两区域均以平原、高原为主,高原位于南部,平原主要位于北部及沿海地区。甲区域北部有高大山脉,乙区域西部有高大山脉。(2)①地属于热带季风气候,主要是由海陆热力差异及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形成的。②地属于热带草原气候,是受赤道低压带与信风带交替控制而形成。3.(2022·长春模拟)读世界某区域图及图中甲、乙两地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回答下列问题。(1)比较甲、乙两地的气候特征差异。(2)分析造成乙地冬季降水量少的原因。答案:(1)甲地年降水总量多,乙地年降水总量少;甲地降水量季节变化大,集中于冬季,乙地全年少雨;甲地冬季气温较高,乙地冬季气温较低;甲地气温年较差较小,乙地气温年较差较大。(2)冬季,该地受盛行西风控制;乙地地处背风坡,气流下沉,不易降水。选择题(2022·恩施、十堰联考)下图示意某日某半球局部地区大气环流图。据此完成1~3题。1.图示该日处于北半球的( )A.春季 B.夏季C.秋季 D.冬季2.图中丁、乙两处风带风向依次是( )①西北风 ②西南风 ③东北风 ④东南风A.①④ B.②③C.①② D.③④3.图示季节( )A.圣弗朗西斯科(旧金山)受戊控制,森林火灾频发B.长江流域正值伏旱天气C.新西兰受丁影响,气候温和湿润D.澳大利亚北部盛行东南风解析:第1题,根据经度数值的分布,判断地球运动方向为顺时针方向,该图是南极上空俯视图,此时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南,可判断为南半球夏季,北半球冬季。第2题,丁地位于中纬度地区,为盛行西风,南半球吹西北风;乙地位于高纬度地区,应为极地东风带,南半球吹东南风。故选A。第3题,圣弗朗西斯科(旧金山)为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森林火险等级较低;长江流域伏旱天气在7、8月份;新西兰终年受盛行西风(丁)影响,气候温和湿润;此季节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向南移,越过赤道后受地转偏向力作用向左偏,偏为西北风,所以此季节澳大利亚北部盛行西北风。答案:1.D 2.A 3.C下图为沿60°W和120°E经线圈部分陆地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阴影部分),O为极点,A、B均位于赤道上,①~⑧表示气候类型。读图完成4~5题。4.与④气候类型的形成有关的气压带或风带是( )①赤道低压带 ②副热带高压带③信风带 ④西风带A.①③ B.②③C.①④ D.②④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气候类型⑧→⑦→⑥→⑤的变化,体现了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B.①和⑧都是热带雨林气候,③和⑦都是热带草原气候C.⑥气候类型所在大陆东侧为寒流,西侧为暖流D.⑤处常年盛行上升气流解析:第4题,据图分析可知,O为极点且位于大陆上,说明图示范围位于南半球。根据60°W和120°E经线圈经过的地方可判断:AO为120°E经线,OB为60°W经线。故可以确定①位于马来群岛,为热带雨林气候;②~④位于澳大利亚西部,气候类型分别为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和地中海气候;⑤位于南极,为极地气候;⑥~⑧位于南美洲,气候类型分别为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④是地中海气候,故与其形成有关的气压带或风带是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故选D。第5题,气候类型⑧→⑦→⑥→⑤的变化,体现的是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A错误;由上题分析可知,①和⑧都是热带雨林气候,③和⑦都是热带草原气候,B正确;⑥气候类型所在大陆为南美洲,东侧为暖流,西侧为寒流,C错误;⑤处位于南极大陆,常年受极地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D错误。故选B。答案:4.D 5.B下图示意某区域年降水量分布状况。读图,回答6~7题。6.图示区域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A.东部多 B.西部多C.沿海多 D.内陆多7.影响该区域东、西两岸降水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太阳辐射 B.纬度位置C.洋流 D.地形解析:第6题,据图示区域年等降水量线分布判断,该区域年降水量自西向东减少。故选B。第7题,图示区域为南美洲南部,有南北走向的安第斯山脉分布,该区域降水受西风影响大,安第斯山脉西侧是迎风坡,降水多,东侧是背风坡,降水少。故选D。答案:6.B 7.D(2022·株洲高三一模)南极大陆气候酷寒,与大气环流关系密切。下图为某月南极大陆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读图完成8~10题。8.M地气压最高的主要原因是( )A.风力小,冷空气大量堆积B.冰层厚,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强C.海拔高,极夜时间漫长D.气温低,利于空气下沉9.图中等压线呈环状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海陆位置 B.纬度C.海拔 D.洋流10.图示月份,风力最大的海域是( )A.德雷克海峡 B.威德尔海C.罗斯海 D.别林斯高晋海解析:第8题,从图中等压线分布可知,M地为极地高压中心。极地高压形成的原因是热力因素,即纬度高,太阳辐射弱,气温低,空气收缩下沉形成,D正确。第9题,图中M为极地高压中心,位于南极点附近,由于纬度高,气压状况以南极点为中心呈闭合环状分布,与纬度关系密切。故选B。第10题,从图中等压线分布疏密分析,罗斯海附近等压线密集,风力大,其他几个地区的等压线较稀疏,风力较小。故选C。答案:8.D 9.B 10.C(2022·贵阳高三期中)读南美洲西岸年降水量随纬度的变化曲线图,完成11~12题。11.有关Q处降水少的原因,描述正确的是( )A.全年受甲气压带的控制B.受丙气压带和3风带的控制C.受甲气压带和2风带的交替控制D.受乙气压带和3风带的交替控制12.有关S地与R地降水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S地比R地的年降水量大,降水季节变化也大B.S地比R地的年降水量大,降水更集中,雨季更短C.S地因受沿岸暖流增湿作用的影响,年降水量大D.S地比R地受4风带影响的时间长,年降水量大解析:第11题,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风带中的风向来看,1、4分别为北半球、南半球的西风带,2、3分别为北半球、南半球的信风带,甲、丙分别为北半球、南半球的副热带高压带,乙为赤道低压带。Q处位于20°S的南美大陆西岸,不会受到北半球的气压带和风带影响,A、C错误。其年降水量近乎为0 mm,应为热带沙漠气候,原因是受到副热带高压带和东南信风的控制,降水少,B正确。降水少,不可能受乙(赤道低压带)控制,D错误。故选B。第12题,S、R两地同处于大陆西岸的30°~40°,均为地中海气候,都受到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读图可知,S地的降水远比R地的多,是因为S地的纬度比R地高,受西风带影响的时间长,降水多,而R地受副热带高压带影响的时间长,降水少。故选D。答案:11.B 12.D(2022·西安高三月考)读地中海某区域最大降水量季节分布图,完成13~15题。13.该地区最大降水量季节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副热带高压势力强弱的变化B.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C.地形类型分布的差异D.与大西洋距离的远近14.图中M地区一年中降水量占比最大的季节是( )A.春 B.夏C.秋 D.冬15.下列因素中,与N地降水季节变化无关的是( )A.地形阻挡 B.纬度因素C.洋流性质 D.距海远近解析:第13题,地中海地区主要为地中海气候,降水量主要由西风带来,故最大降水量季节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B正确。第14题,根据图中最大降水量季节分布状况,M地区位于冬秋季的南部,结合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可知,M地降水量占比最大的季节应为冬季。故选D。第15题,N地在该地区纬度偏高,位于内陆地区,加之受到西侧山地阻挡影响,降水量夏季较多,与洋流性质无关。故选C。答案:13.B 14.D 15.C下图为某地降水量和气温年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16~17题。16.该地的气候类型为( )A.地中海气候 B.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C.温带季风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17.下列城市气候类型与该图相符的是( )A.开罗 B.上海C.开普敦 D.悉尼解析:第16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最低气温在0 ℃以上,7月气温低,1月气温高,位于南半球;该地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雨热不同期,为地中海气候,A正确。第17题,由上题可知,该地为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开普敦与该气候类型吻合,C正确。答案:16.A 17.C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尤其是它西部的高压脊)对我国天气、气候有重要影响。高压脊的位置和强度随季节而变化(下图),从冬到夏向北偏西移动,强度增大;自夏至冬则向南偏东移动,强度减弱。各年西太平洋副高的强度与位置年际变化很大,具有极大的不稳定性,导致我国东部季风区旱涝频发。据此完成18~19题。18.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夏季强度增大,冬季强度减弱的主要原因是( )A.高低纬热量差异的季节变化B.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影响C.海陆热力差异的影响D.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影响19.西太平洋副高的强度与位置年际变化大,对我国南方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A.旱涝的季节变化明显B.洪涝减少,干旱增多C.洪涝多发,干旱减少D.旱涝的年际变化明显解析:第18题,西太平洋与亚欧大陆东部是世界上最大的季风区,冬季,亚欧大陆生成强大的高压区,使得副热带高压带气压较小,强度减弱;夏季,亚欧大陆生成低压区,使得副热带高压带强度增大。故选C。第19题,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越弱,位置越偏南,我国南方易发生涝灾;反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北方易发生洪涝,而南方易发生旱灾。故选D。答案:18.C 19.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