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综合探究四 从《清明上河图》看北宋都市生活(练习)一、选择题:1.(2013·山东聊城卷·5)某同学举办主题为“多彩的城市生活”图文展览。“闲听瓦内讲评书,粉怪传奇胜翻读。打诨烟花皆悦众,全凭利口誉京都”。这首诗与下列哪一幅图片搭配在一起最合适?( )A.唐都长安 B.北宋东京 C.元朝大都 D.明朝北京2.(2013·福建泉州丰泽区卷·5)宋代城市的娱乐场所叫瓦舍。下列对瓦舍的叙述,错误的是( )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A.市民阶层不断壮大是瓦舍盛行的主要原因B.若生活在南宋,可在瓦舍里听到杨家将的故事C.瓦舍的出现,反映了农民的需要D.瓦舍的出现,意味着宋代都市文化生活丰富多彩3.(2013·云南昆明卷·4)以下对两宋时期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苏州、湖州是主要的稻米产区B.景德镇是江南最大的瓷器制造中心C.大城市中出现了娱乐场所“瓦子”D.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会子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4.一位读书人十年寒窗苦读终于考中了进士,邀请同窗一起去逛瓦舍、看杂技、听说书、上茶馆,玩得非常开心。这位读书人可能是( )A.西汉人 B.隋朝人 C.唐朝人 D.宋朝人5.穿越时空隧道回到宋代,下列情景你不可能看到的是( )A.士大夫在酒楼上吃东坡肉 B.商人出门坐轿子C.市民到娱乐场所瓦子听评书 D.老百姓普遍穿丝绸做的衣服6.宋代市民生活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A.士大夫和达官贵人的大力提倡 B.国家政府的提倡C.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的扩大 D.农民生活的需要7.《清明上河图》有助于探索北宋城市( )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A.风格各异的中外建筑 B.兼收并蓄的对外交往C.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D.数量众多的自由工匠8.陆游诗中写道:“斜阳古柳赵家庄,负鼓盲翁正作场。死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这反映的是哪一历史现象 ( )A.农民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 B.民众的文化生活十分丰富C.商人社会地位的提高 D.城镇文化体育活动蓬勃开展9.北宋东京城里的“瓦子”是一处( )A.小商贩摆摊的地方 B.专供演员演出的圈子C.文化娱乐场所 D.穷苦艺人卖艺的场所10.宋代时,在城市的设置中( )A.坊市严格隔绝 B.严格实行宵禁 C.坊市相互交错 D.有早市无夜市11.我们现在的说书始于( )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A.北宋 B.西汉 C.五代十国 D.唐朝12.王老师在介绍我国古代某一朝代市民生活的讲座中多次提及“瓦子”。由此推断,这一朝代是(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宋朝13.下列关于宋代城市的说法有误的是( )A.有夜市 B.有瓦子 C.市民文化生活丰富 D.有雇人做工的丝织场14.“暖风熏得游人醉,只把杭州作汴州。”诗中的“汴州”是指( )A.北宋都城东京 B.南宋都城临安 C.北宋都城洛阳 D.南宋都城商丘二、非选择题:15.上海世博会把《清明上河图》制作成多媒体长卷,用北宋繁华的都市风貌,辉映其“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清明上河图》是北宋哪位画家的不朽作品?描绘了哪一城市的繁荣景象?(2)当时该城市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称为什么?达官贵人出行乘坐哪 一种交通工具?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3)北宋时四川成都地区出现的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什么?宋朝的哪一手工业部门居当时世界首位?16.《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一幅长卷画。它从一个侧面真实地描绘出流经北宋都城东京的汴河及其两岸的街景市貌。让我们一起来欣赏、领略这幅历史画卷所描绘出的风景及人文景观吧。看,挂着“正店”招牌的一座酒楼里,里面有很多人正在吃饭饮洒,有的凭栏外望。酒楼前有很多摊贩。街上有坐轿的妇女,有骑马的官员,还有背着和挑着东西的老百姓。在十字街口,装载货物的骡车正在卸货,挑担的人在街旁站着休息,推车的人正在赶路,另外一些人正在交谈,一辆接一辆的骡车在街上经过,真是一派繁忙而热闹的景象啊!(1)这幅画面主要反映的是北宋社会风貌中的哪个方面?(2)从这幅画面中,你还能感受到宋代社会的一些什么信息?17.(2013·江苏泰州卷·50)秦汉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在北方。到了两宋时期,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出现重大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7分)材料一 苏湖熟,天下足。 ——南宋谚语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的角度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2分)材料二宋代针铺商标及铜版 北宋“交子” 《清明上河图》局部图一 图二 图三(2)图一“铜版”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哪几项发明?图二“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什么货币?《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全景式的宋朝社会风俗画卷,请说出宋代城市中固定的娱乐场所的名称。(2分)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3)如果你选用以上图片进行合作探究学习,那么确定的研究主题是什么?(1分)参考答案1.B 2.C 3.D 4.D 5.D 6.C 7.C8.B 9.C 10.C 11.A 12.D 13.D 14.A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4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53张PPT)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历史学家汤因比 我最向往的朝代就是宋朝。——余秋雨上一个千年的中国(宋朝),是世界超级大国,也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美·耶鲁大学教授乔纳森导入1、北宋: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定在 ?2、《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 ?创作时间?描绘的是一幅怎样的场景?960年赵匡胤东京(今河南开封)张择端(宫廷画家)北宋(宋徽宗年间)东京及汴河两岸的风光……(长528cm,宽24.8cm)《清明上河图》简介《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杰作,也是我国艺术宝库中的不朽珍品。这副画卷高24.8厘米,长528厘米,分别展现了北宋都城东京城郊、汴河河道和热闹繁华的街景。反映宋代发达的城市经济、市民阶层和市民文化。全图中共有官吏、农夫、商贩等各色人物550人,人物各异,造型生动。画面细节的刻画十分真实,描写具体入微,生动丰富,有着文字难以代替的文献史料价值,是了解12世纪中国城市生活极其重要的形象资料。刘易斯·芒福德在《城市发展史》引用的最后一幅插图就是《清明上河图》。附注:“如果生命胜利了。未来的城市将有这张中国画‘清明上河图’所显示的那种质量;各种各样的景观,各种各样的职业。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各种各样人物的特有属性——所有这些能组成的无穷的组合、排列和变化,不是完善的蜂窝而是充满生气城市”。按照画面叙事进展将全图分为市郊、汴河、街景三个主要部分,全景式地再现了一千多年前北宋都城的商业、交通和市民阶层的日常生活。场景一市郊村野场景二汴河船运场景三都市街景乡村风光薄雾疏林运炭的驴队运炭的驴队你看到了什么?场景一:市郊村野 “市郊村野”呈现了一幅乡野风光,城郊行人匆匆、商贾往来的日常场景跃然纸上。同时,通过对运炭驴队的描绘介绍了北宋都城东京周边地理环境特征,以及城市燃料的供给途径和来源。运炭驴队的出现说明了什么? 东京,即河南开封,地处黄淮平原地区,周边无山,缺少可用作燃料的薪柴。一年四季都需要从京西乃至陕西等地向东京运炭。《宋史·食货志》中就记载“治平二年(公元1065年)……由京西、陕西、河东运薪炭至京师……炭以秤计一百万。” 关于《清明上河图》中“清明”的一些观点:春天说——古代清明节有插柳的习俗,画中的轿顶就插有很多柳条。夏天说——《清明上河图》中有十多次出现了扇子,而且在郊外赶路人群中还有一个赤膊奔跑追赶马匹的大汉,似乎也说明当时正值夏日。秋天说——虹桥边的“十千脚店”门前的酒旗上写的“新酒”与当时人们在中秋节饮新酒的习俗相吻合。另外,画卷前段的原野和院落中的石碾也与秋天刚打完庄稼的景象一致。还有人认为《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东京的清明坊,抑或是表示当时政治清明的含义。轿顶的柳条《清明上河图》中“清明”的含义流经东京的汴河是连接黄河和淮河的重要河流,是中原通向东南的水运要道。京城所需粮食、百货、军需物资大多依靠汴河水运而来,因此汴河可谓是东京的母亲河。场景二:汴河船运汴河贯穿了整幅《清明上河图》,它的重要意义是什么?淮 水黄 河年代 汴水运输量 材料来源宋太宗太平兴国六年(公元981年) 4000000石 马端临:《文献通考·国用考三·漕运》宋太宗至道初年(公元995年) 5800000石 马端临:《文献通考·国用考三·漕运》宋仁宗时(公元1023年~1063年) 8000000石 《宋史·卷三三一·孙长卿传》材料二:北宋时期汴水运输量表材料一: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写道:“汴河,自西京洛口分水入京城,东去至泗州入淮,运东南之粮,凡东南方物,自此入京城。” ”根据材料,概括汴河的重要性。汴河是东京的母亲河1、黄河水患频繁,河流泥沙含量大、淤塞严重;2、黄河河道改道频繁;3、黄河水量不稳定,汛期水量大、旱季容易出现断流,不利于行船。《宋史》记载,宋太宗赵匡义曾说:东京养甲兵数十万,居人百万家,天下转漕,仰给在此一渠水。”为什么东京主要依靠汴河而不是黄河运输物资?你看到了什么?观察桥两边的商业活动,思考我们现在生活中是否还有类似的场景?怒江边的水果集市虹桥桥头集市 虹桥是一座木结构桥,位于整卷画的中心。此桥结构精巧,中间无柱,横空而架,直达对岸。桥上摊贩众多,行人如织。虹桥两岸还有各式市场、店铺、客栈、酒楼,是商品经济和手工业发达的地段,因此也被人称为“河市”。2、为什么当时的人们不在汴河上修建更为容易建造的多孔桥,而选择了难度更高的单孔桥呢?1、这座桥有什么特点?由于汴河上往来船只众多,如果建造多孔桥的话,桥墩就会成为船舶航行的障碍。单孔桥可以尽可能使大型船舶也能通过。由于船舶体形庞大,即便是单孔桥,船舶在通过的时候也要放下桅杆小心通过。画卷中有哪些交通工具?哪些人可能从远方来汴京做买卖?可能来自哪里?带着驼队的商人。可能来自辽、西夏乃至中亚、西亚国家。场景三:都市街景观察:你能根据图中人物的衣着、神态等等判断画中人物的身份吗?有挑着担子的农民有沿街叫卖的小商贩有坐在轿子里的达官贵人有在酒楼中狂欢的豪门子弟有做生意的商人有听说书的沿街小儿有骑马的官史……你发现了哪些不同的行业?当时车、马、轿乃至婚嫁服饰、宴会器具都可租赁,说明了什么?说明当时商品经济繁荣,出现了很多专门化的服务行业为市民提供各种相关的服务。 宋代商品经济的繁荣极大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城市布局突破了之前坊(生活区)市(商业区)分离的藩篱,一般都是前店后宅的布局形式。当时的东京城内很多商店的营业时间都很长,一些酒店和娱乐场所甚至有夜市。p42唐朝长安城平面图北宋东京汴梁城市布局图宋代的城市与唐代的城市在布局上有什么明显不同?坊市分离,市定时关闭坊市结合,店铺布全城西市东市①唐代长安的居民区被分为大小不等的 114个“坊”,居民白天通过周围的坊门出入,夜间则关闭坊门。②长安城里的商业活动集中在“东市”和“西市”,由高大的“市墙”将其与周边的生活区分隔开。③市墙四周设门,由专人掌管锁钥进行管理,交易时间有着严格的规定。①宋代城市已经突破了唐朝的坊市格局,商业区与居住区混合在一起。②在营业时间上也突破了之前那种严格的时间规定,甚至出现了早市和夜市。《清明上河图》中展现了各类生活场景,同学们可以从中观察到哪些呢?当铺酒店驼队说书铺脚店正店赵太丞家听说书汴河虹桥边,店铺鳞次栉比,热闹非凡。邻河的茶肆中顾客不少,对街还有浴室和轿铺。节日时戏台前人头攒动。傀儡戏铜镜宋蹴鞠铜镜宋代相扑图丁都赛戏曲雕砖顶竿图勾栏百戏说唱图想象并描述东京市民的生活场景。例:在大街上,店铺林立,市民可以随意吃到各种风味的小吃1例:在大街上,店铺林立,市民可以随意吃到各种风味的小吃2:市民边喝茶边在瓦子里看杂技表演;1:市民在夜市上买东西;4:市民在酒店里面饮酒;3:市民在地摊上挑选自己喜欢的东西;5:…… 《清明上河图》中描绘了北宋都城东京的世间百态,可以通过仔细观察找出各类生活场景,这其中有很多与我们现在的日常生活相类似。例如市民上街购物、在酒店饮酒、在小食摊吃东西,甚至在药店买药、在占卜摊前询问吉凶……如果你是东京汴梁的小居民,要接待外地的游客,你会带着他们去哪些地方游览?说一说你们看到了什么?去什么地方购物?吃了哪些食物?观看了什么表演?人类城市发展究竟是走以生活文化导向为目标的道路,还是走以促进技术无止境扩张为宗旨的道路?美国学者刘易斯·芒福德对此进行了讨论。在论及第一条道路时,他特别提到了中国的《清明上河图》:“各种各样的景观,各种各样的职业,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各种各样人物的特有属性——所有这些能组成无穷的组合、排列和变化,不是完善的蜂窝,而是充满生气的城市。”你认同芒福德对北宋都市的评价吗?2010年,上海世博会选用《清明上河图》表现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核心智慧,举办者认为,“宋代是中国城市发展的一个高峰,当时已经有了发达的城市经济、市民阶层和市民文化“。从《清明上河图》中,你能寻找到支持这一观点的证据吗?(提示:从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统治者政策方面考虑)北宋为什么会出现这么高度繁荣的世俗生活?你梦想中的社会是什么样的?谈谈怎样的城市才能让生活更美好?“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宋·郑思肖《德祐二年岁旦》编写歌谣宋代气象万万千,衣食住行有发展,物质精神双丰收,心旷神怡好新鲜。娱乐商业兴瓦子,说唱耍踢花样繁,传统节日宋代有,民风民俗有渊源。获取历史信息的方法从艺术作品中从文献中从文物中……请不要转载!版权所有,盗版必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3D动画版《清明上河图》 .mp4 清明上河图.flv 清明上河图【李玉刚】 .mp4 综合探究四 从《清明上河图》看北宋都市生活(练习).doc 综合探究四 从《清明上河图》看北宋都市生活(课件).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