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一、食物与能量测量不同食物所含能量的多少。1.怎样把食物中能量释放出来 将食物燃烧2.通过怎样的方式才能比较释放的能量 利用燃烧释放的热给水加热,比较水升高的温度3.该实验中如何选择食物?容易燃烧的不同种类食物: 花生仁、大米和牛肉干。4.如何控制变量 等量的食物、相同的初温等量的水;不同种类的食物。5.需要测哪些量 水的质量、初温、末温;食物的质量。理论上:食物燃烧放出的热量=在体内氧化分解产生的能量二、营养素的作用(一)糖类种类:淀粉、葡萄糖、蔗糖、麦芽糖等食物来源:食糖、谷类、马铃薯、根茎类等作用:①构成细胞 ②供能的主要物质蛋白质食物来源:瘦肉、鱼、蛋、奶、豆类等。作用:①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占人体细胞干重的50%以上;是细胞生长组织修复的主要原料)②提供能量。脂肪食物来源:食物油、豆类、蛋黄、奶油等。作用:①构成细胞 ②提供能量(备用的能源物质)。(四)水(占体重的60%-70%)作用:①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 ②参与人体各项生理活动。(人体内的营养物质和尿素等废物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运输。)(五)无机盐种类:钙、铁、碘、锌等 食物来源:多种食物中都含有无机盐作用:①构成细胞 ②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维生素食物来源:各种蔬菜、水果等。作用:①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增强抵抗力。②维持骨骼、肌肉和血管的正常生理作用。(七)膳食纤维食物来源:食物纤维由纤维素组成,来自植物性食物作用:①刺激消化腺分泌消化液②促进肠道蠕动③减少肠道对脂肪的吸收,预防心血管病的发生各营养素的作用一、消化系统的组成二、食物的消化与吸收(一)什么是消化?人体将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分解成能被身体利用的小分子物物的过程,叫做消化。食物中的营养素有哪些?蛋白质、糖类、脂肪→大分子,须消化后被吸收水、无机盐、维生素→小分子,无需消化即可直接吸收膳食纤维→不能被消化吸收消化的类型1.物理消化:在消化道内,食物逐渐被软化和细化的过程。(即只改变食物的形状和大小但不改变食物的分子结构)如牙齿的切割、研磨,胃肠的蠕动等。2.化学消化:在消化道内,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经各种消化液的作用被分解成能被机体利用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食物的分子结构发生了改变)营养物质的吸收小肠适于消化和吸收的结构特点口腔:只有消化能力 胃、小肠:既有消化又有吸收能力大肠:只有吸收能力 咽、食道:既无消化也无吸收能力四、酶的催化作用酶的定义①酶是由生物体的活细胞产生的,大多数酶是蛋白质。②酶不仅是食物消化的“功臣”,生物的大多数化学反应都要依赖酶的作用。酶在参与化学反应前后,其化学性质不变,因此,酶被称为生物催化剂。③消化液中含有的酶叫做消化酶。④消化酶的种类很多,一般根据其来源和所催化的物质进行命名,如唾液中含有能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的酶,这种酶就叫做唾液淀粉酶。同理,胰液中存在的能分解淀粉、脂肪和蛋白质的消化酶分别称为胰淀粉酶、胰脂肪酶和胰蛋白酶。消化酶的种类3、酶的催化作用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催化作用实验原理:淀粉遇碘变蓝实验步骤:1.收集唾液。清水嗽口后,然后用舌尖抵住上颌或下颌齿根后,微低头,将试管口紧靠下嘴唇,让唾液自然流入试管中,收集2mL左右。用蒸馏水按1:1的体积比稀释,备用。称取可溶性淀粉1克,放入烧杯中,加99毫升蒸馏水,搅拌,水浴加热溶解,制成1%淀粉溶液,冷却备用。将2支试管分别编为A、B。在2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淀粉溶液2毫升,然后分加入1滴体积分数为0.4%碘液,观察试管内变化。向A试管中加唾液2毫升;向B试管中加蒸馏水2毫升,振荡后放入37℃水浴中保温5~10分钟。取出试管观察。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唾液淀粉酶对淀粉具有催化作用,它能分解淀粉。注意:实质是淀粉被分解成麦芽糖;但本实验不能证明淀粉被分解成麦芽糖。实验注意事项:本实验中,淀粉糊不能太稠。唾液在有限的时间内, 淀粉很难被完全分解,从而影响实验效果。控制实验变量。①淀粉糊的量(2mL)②注入的清水和唾液的量(2mL)③滴加的碘酒的量(1滴)④所处的水温(37℃(水浴法保温)⑤保温的时间(10分钟) ⑥同时放入和取出试管3.实验改进:①用恒温水浴箱进行水浴,确保实验过程中始终是37℃ 。②碘有受热易蒸发的特性,所以将试管从恒温水浴箱中取出冷却到常温后再滴加碘液。酶的特性①高效性: 酶的催化效率是无机催化剂催化效率的107-1013倍。②专一性: 一种酶只能催化某一种或某一化学反应。③多样性: 生物体内酶种类多,目前已知的酶有3000多种。酶的催化作用会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呢?温度、酸碱度等血液1、血液的成分2、血浆与血清的区别3、血细胞红细胞: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呈两面凹的圆饼状,呈红色,数量多。红细胞中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呈红色。运输氧气和部分二氧化碳。血红蛋白特点: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白细胞:呈圆球状、有细胞核。具有吞噬病菌、防御疾病的作用。血小板:最小,细胞形状也不规则,无细胞核。具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心脏(一)心脏的外形:1.区分心脏的上下、腹背(前后)、左右。2.辨认心房和心室的位置。心脏的结构:平时我们有吃动物心脏的经历,那你知道我们吃的主要是动物的哪种组织吗?(肌肉组织)你能否根据构成心脏的主要组织来推测其功能呢?(收缩产生动力,推动血液在心脏和血管中沿着固定的方向不间断地流动)1、心脏的四个腔及其相连血管的名称。2.心脏内瓣膜的作用:防止血液倒流房室瓣保证了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而不能倒流。动脉瓣保证了血液只能从心室流向动脉,而不能倒流。心脏内血液流动方向:心脏的工作过程心动周期: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所需的时间。(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称心率,成年人正常范围60~100次)安静时正常成年人心率平均为75次/分,每个心动周期持续0.8秒。三、血管的种类动脉: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静脉: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毛细血管: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的血管。毛细血管适于物质交换的结构特点1.数量多、分布广泛。2.管壁最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3.管腔最细,只许红细胞单行通过。4.血流速度最慢。四、人体的血液循环五、血型和输血血型:是由凝集原的种类决定的,常见的有ABO血型系统。输血原则:应输同型血。若无同型血,不得已要进行异型血输血时,必须先进行交叉配血试验。根据上述原则,O型血可输给A型、B型和AB型等不同血型的人。输血时还应做到少而慢。一、呼吸作用概念辨析:呼吸作用、呼吸运动和呼吸呼吸作用——在细胞内氧化分解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等有机物,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呼吸运动——胸廓有节律地扩大和缩小。呼吸——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气体交换(吸入O2 、呼出CO2)的总过程。(1)有氧呼吸:在氧气的参与下,有机物的分解较为彻底,并释放出较多的能量。(2)无氧呼吸①高等动物的无氧呼吸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并产生少量的能量。是机体对能量需求的一种暂时补充。②高等植物的无氧呼吸酒精在植物细胞内的过多积累会对细胞产生毒害作用,长久浸泡的庄稼会死亡。③微生物的无氧呼吸酵母菌既能进行有氧呼吸,又能进行无氧呼吸。微生物也能进行无氧呼吸,如酵母菌发酵酿酒。还有部分微生物只能在无氧的条件下生存。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比较多样的呼吸器官三、细胞呼吸的意义1.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一部分转变为热能而散失;另一部分可用于细胞分裂、矿质吸收、肌肉收缩、神经冲动及冲动的传导等各项生命活动。2. 为体内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细胞呼吸过程产生的一些中间产物, 可以成为合成体内一些重要化合物的原料。如丙酮酸,可以通过氨基转换作用合成丙氨酸。一、营养物质的利用1.糖类的利用2.脂肪的利用3.蛋白质的利用4.营养物质的利用获得的能量=消耗的能量+ 贮存的能量①获得的能量>消耗的能量 (如:青少年)②获得的能量<消耗的能量 (如减肥者)③获得的能量=消耗的能量 (如正常成年人)二、泌尿系统代谢废物怎样排出?人体将代谢废物如二氧化碳。尿素等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泄.排遗:人体将粪便排出体外的过程.通过数据来了解血浆、原尿和尿液的差别。只有血浆中有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原尿中没有大分子物质但有葡萄糖;尿液中没有葡萄糖。【拓展】人工肾透析过程严重肾功能障碍者,现代医学大多采用人工肾和肾移植手段来维持生命。血液透析时,用插管将病人的血液引入透析器,经透析后,再将净化的血液送回病人的静脉中,达到帮助人体排出尿素等废物的目的。水盐平衡什么是新陈代谢 活着的生物体要不断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同时生物体内又不断进行物质和能量的转变,这个过程就叫作新陈代谢。代谢的多样性同化作用:生物体会不断地从外界吸收营养物质,合成新的自身组成物质,并贮存能量的过程。异化作用:生物体不断地氧化分解自身组成物质,释放能量,并不断排出代谢废物的过程。植物大多是自养生物,人和多数动物是异养生物。腐生生物:可以从已死的、腐烂的生物体中获得营养。寄生生物:生活于另一种生物体内或体表并从其体内获得营养。浙教版科学九年级第四章《代谢与平衡》知识梳理食物与营养缺碘大脖子病食物的消化与吸收体内物质的运输能量的获取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