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课 综合测试题一、单选题1.原自贡久大盐业公司(简称“川厂”)是民族资本家所办的企业,因被官僚资本和封建势力排斥,经营艰难,濒临倒闭。新中国成立后,经资方代表多次请求,自贡市政府决定与之合营。公私合营后,该厂迅速发展壮大,至1953年底,职工增加到1200人,相当于刚合营时的7倍多,资产总值是原来的10倍多。由此可见( )①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有助于企业的发展②社会主义国营经济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③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人民在实践过程中作出的自觉选择④自贡市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改造道路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邓小平同志曾说:“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材料说明( )①“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为社会主义事业指明了方向②“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③苏联的援助是中国这一时期取得成就的重要原因之一④“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重要体现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3.毛泽东同志曾说:“在全国,是工人,农民(包括新富农),独立工商业者,被反动势力所压迫和损害的中小资本家,学生教员、教授、一般知识分子,自由职业者,开明绅士,一般公务人员,被压迫的少数民族和海外华侨,联合一道,在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的领导之下,打江山坐江山,而不是少数人打江山坐江山。”材料表明( )①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②建立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③中国共产党是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政党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标是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新中国成立后,全国各族人民革命热情高涨,广大工农劳动群众以翻身作主人的崭新面貌,在战争废墟上重建家园,恢复生产: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欢欣鼓舞,踊跃参加革命工作;许多身处海外的专家学者如李四光、华罗庚、老舍等辗转返回祖国参加建设。中华大地呈现出万象更新的局面。材料说明新中国的成立( )①极大地激发了人民参与国家建设的热情 ②吸引了广大爱国知识青年报效祖国③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④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基础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5.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推翻旧制度后,中国人苦苦探索新道路,君主立宪制、复辟帝制、议会制、多党制、总统制都想过了,试过了,结果都行不通。最后,中国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并且取得了巨大成功。材料说明( )①近代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是争取民族独立和实现国家富强②辛亥革命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③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6.“一五”计划期间,社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1.3%,工农业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1.1%,国民收入平均每年增长8.9%。在工农业总产值中,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1949年的30%上升到1957年的56.7%。这说明( )①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②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国力不断增强③我国“一化三改”的路线是正确的④中国实现了“赶英超美”的目标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7.大生纱厂是张謇于清末创办的一所私营棉纺织企业。大生纱厂是张謇“实业救国”思想实践的产物。张謇苦心经营,以其独到的经营管理,直接促进了大生纱厂的发展。但由于张謇晚年的经营失误,更由于外部环境的极为不利,大生纱厂走向了衰落。建国前夕,大生纱厂宣布停产。1954年,大生纱厂经过政府的改造,逆转连续三年亏损的局面,盈利60.8万元。大生纱厂的发展历程表明( )A.经营失误和外部环境是“实业救国”失败的根本原因B.新中国的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C.社会主义改造,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D.政府改造、“公私合营”是大生纱厂持续发展的秘诀8.新中国建立之初,因为没有经验,在经济建设方面只能照抄照搬苏联。毛泽东说:“这在当时是完全必要的,同时又是一个缺点,缺乏创造性,缺乏独立自主的能力。这当然不应当是长久之计。”这充分体现了( )①我们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②我国摆脱了苏联计划经济体制束缚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不能照搬外国④中国共产党人独立自主的探索精神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9.五年计划(规划)主要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它反映的是国民经济要在五年内实现的阶段目标。下面是中国制定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目标关键词。一五计划(1953年—1957年) 工业计划每年增长15.5%;集中建设156个项目;建立工业化初步基础;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这一阶段取得的巨大成就有( )①计划提前超额完成,积累了社会主义有计划建设的宝贵经验②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③优先发展重工业,初步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④取得独创性理论成果,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一次结合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0.“我仰望你看过的星空,穿过百年时空再相逢,你转过身之前的那个笑容,我都懂。” 央视改编歌曲《五四特别版错位时空》,家国情怀,让人瞬间泪目。我们定将踏着他们的足迹,承以身许国之魂,砥砺前行。百年前的五四运动( )A.具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和追求强国真理的进步性B.五四运动探索出了一条适合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C.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现实道路D.五四运动彻底改变了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11.1950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财经委员会召开会议,针对从4月份起出现的商品滞销、生产压缩,商店歇业、失业工人增多的情况,提出了扩大加工订货,维持重点生产,开拓工业品销路,增加工业资金周转、改善企业经营管理、调整产销关系的措施和办法。6月以后,各地人民政府开始对工商业进行调整。到1950年秋,合理调整工商业的工作基本完成。这一调整( )①为资本主义工商业和私营手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②为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积累了经验③有利于发挥私营工商业在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中的作用④属于社会主义改造的组成部分,促进了生产力发展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2.刘少奇曾指出:“我们要进行伟大的国家建设,我们面前的工作是艰苦的,我们的经验是不够的。因此,要认真学习苏联的先进经验。”对向苏联学习的意义,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学习苏联意味着中国可以照抄苏联经验②学习苏联促进了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③学习苏联是我国“一化三改”顺利完成的根本原因④学习苏联密切了当时中苏的友好关系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3.进入湖南党史陈列馆一楼展厅,有一幅标语书写着“没收土豪家里谷米油盐给贫苦工农”(如图)。这是1931年中国工农红军独立一师二团在郡县(炎陵县)下村土墙上写下的。红军撤走后,炎陵人民冒着生命危险,用石灰或泥巴把标语暂时掩盖起来的“土”办法保护红军标语。该宣传标语( )①反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追求②折射出中国共产党与工农群众共同战斗、鱼水深情③表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我国人民的斗争有了主心骨④说明中国共产党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A.①② B.①③ C.②① D.③④14.新中国在经济上继承的是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工业化基础极为薄弱。以总产量比较,中国与当时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水平的差距至少在100年以上。针对上述状况,我国是怎样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 )①将苏联模式作为模板,照搬苏联模式②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结合中国具体实际③正确认识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明确党和全国人民的根本任务④要避免出现任何错误,积极探索前进的道路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15.同仁堂是闻名全国的中药店,总店设在北京,创建于清朝康熙八年(1669年)。1954年8月27日,同仁堂公私合营大会召开,公私双方在协议书上签字,实现了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后同仁堂可能出现的状况是( )①企业的性质发生了根本性改变 ②不能继续私营,但可以获得部分利润 ③继续私营,把大部分的利润上缴国家 ④转变为国有企业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16.创建中国共产党是一个过程,不是一下子通过一个行动来实现的。中共党史从何处讲起,这是一直为学界讨论的问题。毛泽东认为,“从辛亥革命说起差不多,从五四运动说起可能更好”。材料说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A.是中国革命阶段发展的产物B.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C.为中国革命运动指明了方向D.掀起了新一轮中国革命高潮17.1922年,孙中山感叹道:“中华民国就像是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站在河岸上嘲笑我……为了谋求社会的根本改革,还要努力唤起民众的觉醒。”孙中山后来对这一思想的具体实践是( )A.与共产党合作,开展国民革命运动B.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联合革命党人,发动黄花岗起义D.发动民众,参加辛亥革命18.1926年,陈独秀强调,在国民革命阶段,共产党“应该彻头彻尾表示独立的在野党态度”,要“严厉取缔党中机会主义做官热的倾向”,限令已担任县长的共产党员立即辞职,否则开除党籍。这说明陈独秀( )A.主张独立领导工农群众运动B.正确分析了当时中国的国情C.忽视了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D.坚持了统一战线中的独立性19.五四运动后,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深刻思考中国的革命和未来。这反映出五四运动( )A.使中国人民找到了民族解放的新武器B.推动了中国社会主义革命运动兴起C.标志着中国人民救亡意识开始觉醒D.受到了中国共产党的直接领导20.“蚕食鲸吞,已效尤于接踵;瓜分豆剖,实堪虑于目前。”这是孙中山先生对1840年后的中国的状况的描述。下列选项是近代仁人志士为改变这一状况所做的努力,其中符合我国当时历史发展趋势的是( )①发展民族资本主义,走实业救国的道路②紧紧依靠并发动广大工农群众③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④坚持民族资产阶级领导,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二、简答题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革命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为生产力的发展扫清道路,解放生产力,从而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发展。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遗留任务的基本完成,为了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为了实现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中国共产党适时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逐步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1)中国共产党提出的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什么 (2)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知识,说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有哪些历史必然性。三、材料分析题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这个伟大的历史功勋就是,英雄的人民军队,在党领导的22年武装革命斗争中,以无往不胜的英雄气概、坚韧不拔的革命毅力、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克服了各种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打败了国内外异常凶恶的敌人,夺取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以鲜血和生命为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奠定了牢固根基,彻底扭转了中华民族近代以来落后挨打的被动局面。”——2017年8月1日习近平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知识,从近代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的角度,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参考答案:1-5.BDBAD 6-10.CCDBA 11-15.CDABA 16-20.AACAC21.(1)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一化三改”,即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①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②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不同程度地开始了对它们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③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④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22.①近代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③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