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湘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 3.1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 观看视频,思考为何高空跳伞要穿特制宇航服?近地面与高空大气对跳伞产生的影响是否相同? 低空跳伞 高空大气 干洁 空气 水汽 杂质 一、大气的组成 大气是多种气体的混合物。 低层大气主要由干洁空气、水汽和杂质三部分组成。 一、大气的组成 78% 21% 氮气 氧气 其他 干洁空气成分的体积分数 (25千米以下) 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氮气 氧气 维持生物活动的必要物质 (1)干洁空气 然而,人类不合理的活动,正在改变着大气的成分和含量... 全球变暖与哪种气体有关?分析全球变暖的人为原因?危害? 思考 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与人类活动 二氧化碳体积分数的变化 在过去80万年的绝大多数时间里,大气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的变化相对平缓;然而,从1740年到2011年,短短不到300年的时间里,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增加了40%多。 全球温度变化 二氧化碳 人为原因: 化石燃料燃烧,会释放二氧化碳 森林面积缩小,会减少森林对二氧化碳的吸收量 危害: 化石燃料燃烧 森林面积缩小 CO2增多 全球气候变暖 海平面上升 沿海低地被淹没 对人类健康影响:过量的紫外线辐射会增加人的皮肤癌患病率,还会引发白内障、免疫系统缺陷和发育停滞等疾病。 对生态影响:农产品减产及其品质下降。 减少渔业产量。 破坏森林。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成分 作用 氮气 氧气 二氧化碳 臭氧 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①人类和其他好氧生物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②参与有机物的燃烧、腐败和分解过程 (1)干洁空气 光合作用的原料、“温室效应” 吸收紫外线,“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2)水 汽 一、大气的组成 水汽和杂质分布规律 水汽 空间分布 水平方向:海洋上空>陆地上空,湿润地区上空>干旱地区上空 垂直方向:自地面向高空逐渐减少 时间分布 湿润地区一般夏季多于冬季 (3)杂质 空间分布:近地面陆地多于海上;城市多于乡村 时间分布:冬季多于夏季 (2)水 汽 1.充足的水汽 2.温度下降 3.凝结核 降水形成条件 雨后空气为何是清新的? 24 云 雨 雾 雪 1.雾和霾有何区别。 2.雾霾天气对我们生活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雾是水汽凝结现象; 霾是大量杂质集合现象,为大气污染状态。 危害人体健康。②影响生活出行。③影响交通通行。 区分“雾” 和“霾” ——Pre class guidance 飞机起飞时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 飞机飞到一定的高空后却是晴空万里。 这是什么原因呢? -100 -50 0 50 100 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2 50 高度(Km) 温度(℃) 对流层 平流层 高层大气 1.绘制大气垂直分层图,你注意到哪些细节或问题? 2.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是什么? 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 自主学习 1.依据:大气的温度、密度和运动状况在垂直方向上的差异。 2.分层: (1)对流层: (2)平流层: (3)高层大气: 对流层 对流层是贴近地面的大气最低层。集中了约3/4的大气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大气中的污染物也多集中在这一层。 高度 km 20 0 120 60 100 80 40 -100 -50 0 50 100 对流层 电离层(热层) 平流层 高 层 大 气 温度 ℃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每上升100米降低0.6℃。 ① 气温变化: 原因: ② 大气运动: 上冷下热,差异大,空气对流运动显著 (1)对流层——与人类的关系最密切 地面是对流层的直接热源 垂直递减率? (1)对流层——与人类的关系最密切 大气圈底部(平均0-12KM) ③ 位置: 纬度 高纬度地区:8—9千米 中纬度地区:10—12千米 低纬度地区:17—18千米 上界高度随纬度和季节而变化。 0° 30° 60° 90°N 30° 60° 90°S 5 10 15 20 千米 低纬地区受太阳辐射多,对流旺盛,对流层高度大 大气圈底部(平均0-12KM) ③ 位置: 上界高度随纬度和季节而变化。 季节 夏季较厚 冬季较薄 温带地区季节 变化最明显 (1)对流层——与人类的关系最密切 高处不胜寒呐! 平流层 自对流层顶部至50-55千米高空。 ① 位置: ② 气温变化: 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 原因:臭氧层吸收大量紫外线使大气增温 ③ 大气运动: 大气上热下冷,大气稳定 空气水平(平流)运动显著 (2)平流层 高层大气 高度 km 20 0 120 60 100 80 40 -100 -50 0 50 100 对流层 电离层(热层) 平流层 高 层 大 气 温度 ℃ 平流层以上大气 ① 位置: ② 气温变化: 气温随高度升高先降低后上升 离地面远,引力小,大气密度很小,2000-3000千米空气经常散逸到宇宙空间,被认为是大气上界。 原因:自平流层顶部开始,由于没有吸收紫外线的臭氧,气温会下降;随后,由于大气吸收了更短波长的太阳紫外线,温度又持续上升,在300千米的高空,温度可达1 000℃以上。 (3)高层大气 {073A0DAA-6AF3-43AB-8588-CEC1D06C72B9} 高 度 气温变化特点 空气运动特点 与人类关系 对流层 高纬8~9km 中纬10~12km 低纬17~18km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下降(每上升100m,气温降低0.6°C) 原因: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 对流运动强烈 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平流层 对流层顶到50~55km 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 原因:臭氧能吸收太阳紫外线 水平运动为主 大气平稳,天气晴朗,利于飞机飞行;臭氧是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高层大气 平流层顶到2000~3000km ①气压很低,密度很小 ②在60-500千米的高空有若干电离层 反射无线电波 2 1.图中正确表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曲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电闪雷鸣、刮风下雨等天气现象发生在大气垂直分层中的( ) A.对流层 B.平流层 C.中间层 D.高层大气 3.大气垂直分层中形成航空最佳飞行层的主要原因是该层( ) A.气温相对下高上低,大气稳定 B.水汽含量较多,但尘埃少,水汽不易成云致雨 C.大气易电离,有利于保持与地面的短波通讯 D.大气以平流为主,大气的能见度好 4.对短波通信具有重要意义的电离层位于( ) A.Ⅰ层顶部 B.Ⅱ层底部 C.Ⅱ层中部 D.Ⅲ层 B A D 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