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
教学方案
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历史上的著名战争,理解战争对人类文化的破坏,以及造成的文化断裂;认识战争在客观上又为不同文化的碰撞提供了契机。
教材分析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是第五单元《战争与文化交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单元旨在通过介绍不同时代的战争对人类文化的影响帮助学生理解战争在客观上为不同文化的碰撞、交流与重构提供了契机。本课主要讲授的内容是古代西方亚历山大远征和东方蒙古西征对地域文化乃至世界文化演进的重要影响。因此本课对学生全面了解“战争与文化交锋”这一主题起着重要作用。
本课共分为两个子目,即亚历山大远征与“希腊化时代”和蒙古西征与东西方交流。
其中,第一子目“亚历山大远征与‘希腊化时代’”介绍了亚历山大远征的过程及影响,重点突出了希腊文化与西亚、北非等地的文化相互影响形成希腊化时代。
第二子目“蒙古西征与东西方交流”介绍了蒙古西征的过程及影响,重点突出蒙古西征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地位。
教学目标
1.了解亚历山大远征的概况,理解其影响。
2.知道“希腊化时代”的内容,分析其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意义。
3.了解蒙古西征的概况,理解蒙古西征对东西方交流的重要意义。
4.了解蒙古西征对中国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本课重点:了解亚历山大远征和蒙古西征对地域文化演变的影响。
本课难点:认识战争对文化的双重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亚历山大大帝和波鲁斯油画
教师讲述:这幅油画中有两个人,骑在马上,伸出一只手的是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而被两个士兵抬着的是印度王公波鲁斯。在地图上,位于巴尔干半岛北部的马其顿与位于南亚次大陆的印度半岛相隔甚远。为什么这两个人会出现在同一幅画面中呢?亚历山大是通过什么方式到达印度的呢?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从今天的课中去寻找答案。
(设计意图)通过油画导入,吸引学生的兴趣,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从而顺利过渡到本课教学内容。
【讲授新课】
一、亚历山大远征与“希腊化时代”
1.亚历山大远征
(1)远征:公元前334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率军入侵波斯,历经10年征战,灭亡了波斯帝国,征服了从小亚细亚到印度河流域的广大地区。
出示亚历山大及东征示意图
教师讲述:马其顿原为巴尔干半岛北部的王权国家,公元前4世纪中期,腓力二世强化王权,加强国家统一,并组建了一支以骑兵和步兵为主力的庞大军队,为亚历山大创建帝国奠定基础。公元前334年春,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率军越过赫勒斯庞特海峡,开始东征波斯帝国。他首先占领小亚细亚,随后向叙利亚推进,在伊苏斯击败波斯国王大流士三世统率的大军。此后,亚历山大历经数年征战,最终灭亡波斯,入侵印度,征服了从希腊到印度的广大地区,希腊文化随之东传。
(2)影响:战争给被征服地区造成了严重破坏,这些地区固有的文化发展进程在一定程度上被打断。
出示波斯波利斯遗址图与材料
波斯波利斯是波斯王国的首都。它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城市,私人房屋上都装饰着长久积累起来的各种各样的宝物。亚历山大把它向马其顿人描绘成最令人痛恨的亚洲城市。除宫殿外,他放手让自己的士兵进行劫掠。马其顿人冲入城中杀死遇到的所有男人,抢劫居民……在这里,大量的黄金和白银遭到掠夺,绣有鲜艳紫色和饰有黄金的华丽服装,现在成了胜利者的战利品。享誉整个文明世界的宏伟宫殿遭到凌辱,甚至完全被毁。
——Diodorus Siculus. Library of History
教师讲述:战争给被征服地区造成了严重破坏,人民饱受战争之苦,这些地区固有的文化发展进程在一定程度上被打断。反抗马其顿统治的希腊城邦底比斯被夷为平地,居民被贩卖为奴;腓尼基名城推罗被攻陷后,成年男性居民几乎都被屠杀,妇女和儿童被贩卖为奴隶;波斯古都波斯波利斯被劫掠一空,城市被付之一炬,波斯历代国王的宫殿被烧成焦土;在中亚,大量当地居民或被屠杀,或被强制迁移到亚历山大建立的城市中。
(3)统治方式:以希腊文化为主导,融合埃及和西亚文化。
出示亚历山大图片及材料
亚历山大统治下的东西方之间的融合仍旧非常困难 ,但在其统治的十年间,亚历山大一直坚持这一政策。……从一开始,亚历山大在政府的土地上就通过波斯官员进行统治。从印度返回后,亚历山大就着手以混合马其顿人和波斯人为军团的方法重组军队。亚历山大还采纳了波斯人的服饰。……危机之后,亚历山大采取了一项非常大手笔的文化融合举措。这时亚历山大娶了大流士的女儿为妻(亚历山大的另一位妻子是巴克特里亚公主克罗珊娜);然后又举行了盛大的婚礼仪式,由他主持让9000名士兵娶东方妇女为妻子。这就是著名的“东西方联姻”。
——[英]J.M.罗伯茨 O.A.维斯塔德 著 陈恒 贾斐等译《企鹅全球史:古典时代》
教师讲述:亚历山大统治期间,试图以希腊文化为主导,融合埃及和西亚文化,这当然与他的老师亚里士多德的影响是分不开的。在埃及他自称法老之子。在波斯,他以波斯帝国正统继承人自居,穿着波斯皇家服装的条纹束腰外衣、腰带和王冠,沿用波斯帝国的制度,任用波斯人为官员,推广波斯礼仪。他还鼓励马其顿人和波斯人通婚,公元前324年,他在波斯城市苏萨举行了一场集体婚礼,让9000名马其顿士兵娶东方妻子,亚历山大自己也娶了两个。
亚历山大鼓励马其顿人和波斯人通婚打破了民族界限,为东西方各民族之间的语言沟通、风俗习惯的相互适应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融合,有利于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此外,他还以马其顿的方式训练波斯士兵,提升军队战斗力。
(4)“希腊化世界”: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去世,帝国逐渐分裂为托勒密埃及、塞琉古王国和马其顿王国三个主要国家。这些区域被统称为“希腊化世界”。
(5)“希腊化时代”:从亚历山大远征到罗马最终征服托勒密埃及之间大约300年被称为“希腊化时代”。
出示希腊化世界地图及材料
亚历山大确实开创了一个新时代——希腊化时代。“希腊化”一词源于希腊语,意思是“仿效希腊”。描绘这一时代的一个很恰当的说法就是,它是把希腊的文化和思想传播到东方非希腊世界的一个时代。
——[美]杰克逊·J·斯皮瓦格尔著 董仲瑜等译《西方文明简史(第四版)上》
教师讲述: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去世,其部下陷入混战,帝国逐渐分裂为托勒密埃及、塞琉古王国和马其顿王国三个主要国家。这些区域被统称为“希腊化世界”,从亚历山大远征到罗马最终征服托勒密埃及之间大约300年被称为“希腊化时代”。“希腊化时代”就是把希腊的文化和思想传播到东方非希腊世界的一个时代。
教师可选择播放视频“【知识解析】亚历山大帝国的建立”或“【知识解析】亚历山大帝国的分裂”,让学生直观感知亚历山大帝国兴亡知识点,提高历史学习兴趣。
2.“希腊化时代”的主要表现
(1)统治阶层
①希腊人和马其顿人逐渐融合,他们基本垄断了高级官职,占有大量土地,并享受税收优惠,成为希腊化各国的统治阶级。他们生活于希腊风格的城市中,保持着希腊人的生活方式。
②被征服地区原有的上层人士也不同程度地接受了希腊文化。部分人跻身统治阶级行列,成为国王的顾问和官员。
出示材料
亚历山大及其继承者在东方的土地上建立了300多座希腊城市,在每一座城市中都建有希腊式的剧场和体育场,而希腊的巡回演出剧团则定期在这些城市的剧场中上演希腊的悲剧和喜剧。
——赵林《西方文化概论》
教师讲述:作为殖民者,他们生活于希腊风格的城市中,保持着希腊人的生活方式。被征服地区原有的上层人士也不同程度地接受了希腊文化。他们说希腊语,模仿希腊人的生活方式,部分人跻身统治阶级行列,成为国王的顾问和官员。
【问题探究】材料中的希腊人为什么特别强调自己的希腊人身份和对方的埃及人身份?
公元前218年5月5日,一个希腊人与一个埃及妇女发生冲突。后者把尿倒在希腊人身上,而且拒绝道歉。这个希腊人写信给托勒密埃及的国王控告说:
国王啊,我请求你,如果你同意,就请不要坐视一个埃及女人这样无理地侮辱我,我是一个希腊人,一个外地人。
——摘译自《恩泰克塞伊斯莎草纸文献》英文版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后讲述:在希腊化世界中,希腊人和马其顿人逐渐融合。他们基本垄断了高级官职,成为希腊化各国的统治阶级。这个人强调自己是希腊人,对方是埃及人,意在强调自己是统治者,对方是被统治者。
(2)文化
①原因:希腊文化的中心逐渐东移,亚历山大城、安条克和帕加马等成为新的希腊文化中心;
托勒密埃及鼓励文化发展,亚历山大城内的缪斯宫收藏了大量文化典籍,吸引学者前往研究;
被征服地区的本土文化与希腊文化的碰撞和交流,促进了文学、科学等许多领域的发展。
出示希腊化世界地图和托勒密埃及图
教师讲述:在希腊化时代,希腊文化的中心逐渐东移,亚历山大城、安条克和帕加马等成为新的希腊文化中心。今天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就是希腊化时代修建的亚历山大城,位于尼罗河河口。
托勒密占据埃及后,亚历山大城成为埃及都城。托勒密埃及是继承者国家中最富裕的,也是存在时间最长的。托勒密埃及鼓励文化发展,亚历山大城内的缪斯宫收藏了大量文化典籍,馆内收藏了贯穿公元前400-前300年时期的手稿,拥有最丰富的古籍收藏,吸引学者前往研究。可惜的是,这座举世闻名的古代文化中心,却于3世纪末被战火全部吞没。在帕加马,国王捐资设立了教师席位。被征服地区的本土文化与希腊文化的碰撞和交流,促进了文学、科学等许多领域的发展。
②成就:学者们系统整理和研究了《荷马史诗》和古典希腊的悲剧、史学、地理学作品,基本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版本;欧几里得编写的《几何原本》流传后世;阿基米德提出了著名的物理学定理;埃拉托斯提尼对地球周长作出了精确的计算;医生通过解剖尸体,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及消化系统进行了基础研究。
出示希腊化世界成就结构图及人物代表图
教师讲述:学者们系统整理和研究了《荷马史诗》和古典希腊的悲剧、史学、地理学作品,基本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版本。欧几里得是伟大的几何学系统组织者,他编写的《几何原本》流传后世,书中有关几何的界定一直使用到19世纪。阿基米德是欧几里得的学生,他以在西西里制作战争武器的实践成就而著称,他在流体静力学上也取得了突出成就。埃拉托斯提尼是第一位测量地球大小的人,他利用探险家提供的资料,对地球周长作出了精确的计算。还有医生们通过解剖尸体,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及消化系统进行了基础研究。
(3)其他地区:西亚、北非的文化仍在希腊化世界保持长期影响。在广大的乡村地区,农民仍说着他们祖先的语言,保持他们原有的宗教和风俗。
【问题探究】马卡比起义反映了什么问题?
公元前198年,巴勒斯坦被塞琉古王国占领。塞琉古王国的统治者推行希腊化政策,向当地的犹太人征收重税,引起犹太人的强烈不满。公元前168年,犹太祭司马卡比发动起义,以灵活的战术与塞琉古周旋,同时积极争取外部支持,与罗马结成同盟。公元前165年,犹太人基本赢得独立,传统的犹太教文化继续发展。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后讲述:塞琉古王国的扩张及其推行的希腊化政策在巴勒斯坦引发了深刻的矛盾,人们只能用起义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其深刻反映了西亚、北非的文化仍在希腊化世界保持长期影响。在广大的乡村地区,农民仍说着他们祖先的语言,保持他们原有的宗教和风俗,不受希腊文化的影响。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和材料,引导学生了解亚历山大远征的概况,理解其影响;知道“希腊化时代”的内容,认识其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意义。突破教学重、难点,提升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素养。
过渡:在西方,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东征开创了希腊化世界,促进了东西文化之间的交流。在东方,公元13世纪,蒙古西征同样推动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二、蒙古西征与东西方交流
1.蒙古西征
(1)蒙古政权的建立:13世纪初,中国北方草原出现了一个强大的蒙古汗国。
(2)三次西征
①第一次西征:1218年,中亚的花剌子模国扣留蒙古商队,杀害蒙古使臣。不久成吉思汗以复仇为由,发动第一次西征,灭掉花剌子模国,蒙古军队直抵黑海北岸。
出示成吉思汗和蒙古西征示意图
教师讲述:12世纪,蒙古游牧部落在中国北方崛起。1206年,漠北蒙古部首领铁木真统一蒙古草原,建立蒙古汗国,被尊为“成吉思汗”,蒙古汗国由此诞生。1218年,中亚的花剌子模国扣留蒙古商队,杀害蒙古使臣。次年,成吉思汗以复仇为由,发动第一次西征,他率领20万大军,分兵四路进攻,灭掉花剌子模国,并击败钦察和斡罗斯,蒙古军队直抵黑海北岸。
②第二次西征:灭亡金朝之后,蒙古发动第二次西征,征服今俄罗斯、乌克兰地区的诸多公国和部族,一直打到今德国、匈牙利和巴尔干半岛。
③第三次西征:13世纪中叶,蒙古以西亚地区为目标,进行第三次西征攻占巴格达。
教师讲述:成吉思汗死后,在1235年至1243年,蒙古发动了第二次西征。在这次西征中,蒙古军灭钦察,连破莫斯科、基辅等斡罗斯10余城,取波兰,败匈牙利,攻入多瑙河流域,令欧洲诸国震惊。13世纪中叶,蒙古以西亚地区为目标,进行第三次西征攻占巴格达。忽必烈建立元朝前后,蒙古在其他统治区形成了四大汗国,钦察汗国、伊儿汗国、窝阔台汗国、察合台汗国,它们在名义上仍将元朝尊为宗主国。
(3)四大汗国:忽必烈建立元朝前后,蒙古在其他统治区形成了四大汗国,它们在名义上仍将元朝尊为宗主国。
出示元朝和四大汗国图和材料
成吉思汗及其子孙为首的蒙古封建主,在差不多七十年的时间里,血洗了亚欧国家。前所未有的灾难落到了被征服国家人民群众的身上。征服,破坏了他们的城市,践踏了他们的田野,消灭了他们的生产力和文化。
——摘编自苏联1957年出版的《苏联域外的东方中世纪史》
骑在马上的蒙古人带着东方的先进文化和科技,踏碎了黑暗时代的欧洲中世纪美梦,唤起了全球性的人类觉醒。正是在这种军事征服的推动和刺激下,欧洲开始了空前的技术、贸易和思想革命。
——摘编自《历史的细节》
教师讲述:蒙古的三次西征,给被征服地区的社会经济带来严重的破坏,但在客观上推动了中西方的交流。蒙古西征将中国的先进文化和科技带给黑暗时代的欧洲,使欧洲找到了通向近代的发展方向。
【问题探究】蒙古帝国各汗国形成相对独立政权的原因?
教师带领学生分析并讲述:(1)在辽阔的帝国内,包括原来许多国家以及众多的民族或部落,其中有的是经济文化发达的文明民族和国家,有的是半野蛮的游牧或半游牧的民族和部落。
(2)蒙古征服者刚刚脱离原始公社制,形成游牧民族国家,文明程度较低,比被征服的先进民族国家落后得多。蒙古统治者不得不因地制宜,分而治之。
(3)随着征服地区的扩大,蒙古征服者封建土地观念日益增强,从而逐渐放弃原来的以劫掠为主的传统政策,开始建立地域统治观念。
2.东西方交流
(1)欧洲传教士:第二次西征后,两位欧洲传教士分别受教皇和法国国王派遣,到达漠北和蒙古进行交涉,他们撰写的出使报告流传至今。
(2)旅行家: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约于1275年来华,根据他口述记录的《马可·波罗行纪》,展示了一个富庶而神奇的东方世界,对以后几个世纪的欧洲航海、探险活动产生了很大影响。
(3)畏兀儿人班列·扫马经由耶路撒冷到欧洲访问,见到了教皇和英、法国王。
出示马可·波罗、班列·扫马图及材料
教师讲述:第二次西征后,两位欧洲传教士分别受教皇和法国国王派遣,到达漠北和蒙古进行交涉,他们撰写的出使报告流传至今。
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约于1275年由陆路来华,留居17年,到过大都、西安、杭州等许多城市,1291年由泉州出发经海路返回威尼斯。根据他口述记录的《马可·波罗行纪》,展示了一个富庶而神奇的东方世界,对以后几个世纪的欧洲航海、探险活动产生了很大影响。同一时期,住在大都的畏兀儿人班列·扫马等人从元大都出发,沿丝绸之路一路西行,期望到圣城耶路撒冷朝觐,并传达东方中国的信徒对基督教的虔诚信仰,但计划未能实现。1287年,他经由耶路撒冷到欧洲访问,他不仅拜见了法国国王腓力四世和英国国王爱德华一世,增强了西方对中国的了解,而且在罗马见到了教皇尼古拉四世。班列·扫马的丝路之行是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大事件,他与同一时期来华的马可·波罗一样,为东西方相互了解作出了重要贡献。
出示材料
元代欧亚交往频繁,促进了文化交流。中国的印刷术和火药武器在这一时期传到了欧洲。中国的医学成就也传向西方。医学家王叔和的《脉经》被译成波斯文,取名《伊利汗的中国科学宝藏》。
——摘编自杨共乐主编《历史长河中的人类社会》
教师讲述:此外中国的四大发明、中医成就等也传播到西方,对欧洲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4)民族迁徙
①由东向西:迁徙的移民主要是西征的蒙古军队。14世纪后,他们逐渐与当地居民融合。
②自西东迁:大批移民自西东迁,进入中国中原地区,被称为“色目人”,他们中的大部分后来融入汉族和蒙古族。
出示回回炮图和材料
蒙古统治者为了保障自己的统治利益,推行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他们在很多方面对不同民族采取差别对待措施,被后人概括为“四等人制”。四等人依次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色目人指蒙古以外的西北、西域各族人,包括西夏、畏兀儿、回回等。
——《中外历史纲要(上)》
教师讲述:蒙古西征还引发了较大规模的民族迁徙。由东向西迁徙的移民主要是西征的蒙古军队,还有一些汉人以及中国西北与中亚各族人,他们进入中亚、西亚、东欧乃至西欧各地。14世纪后,他们逐渐与当地居民融合。随着蒙古西征军的东归,又有大批中亚人、西亚人等,或作为投顺的王公、贵族,或作为被虏的工匠、奴隶,辗转东来,进入中国中原地区,他们来自不同地域,说着不同的语言,被称为“色目人”,意即各色名目的人。他们中的大部分后来融入汉族和蒙古族。“回回”是当时色目人的主要部分。学术界认为,元朝是回族形成的准备时期。十三世纪初叶,蒙古军队西征期间,一批信仰伊斯兰教的中亚各族人以及波斯人、阿拉伯人,不断地被签发或自动迁徙到我国来。他们主要以驻军屯牧的形式,以工匠、商人、学者、官吏、掌教等不同身份,散布在我国各地。他们被称作“回回人”,是当时“色目人”的主要部分,后来他们也就以“回回”自称了。
③影响:蒙古西征使亚欧内陆的民族分布产生了变化,一些被征服地区的文化面貌有所改变。
【问题探究】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分析蒙古西征对不同地域的文化产生了哪些影响?
来自亚洲腹地的原始游牧民族蒙古人,对世界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们征服的规模无与伦比……亚洲和大部分欧洲的政治组织都变换了。许多地区的人民被灭绝或四散,永远改变了其种族特征。
——[英]杰弗里·巴勒克拉夫主编,毛昭晰等译《泰晤士世界历史地图集》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后讲解:
(1)对中国:大量色目人进入中国,促进了多民族交融;西征过程中,加深了西方对中国的了解;大批移民迁入中国,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2)对西方世界:使欧亚内部的民族分布产生了变化,沟通了东西方文化,中国的发明传入西方,加强了东西方贸易往来,也引起西方人对东方的向往,刺激了西方的殖民扩张。总的来说,蒙古西征使亚欧内陆的民族分布产生了变化,一些被征服地区的文化面貌有所改变。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和材料,引导学生了解蒙古西征的概况,理解蒙古西征对东西方交流的重要意义,及对中国的影响。突破教学重、难点,提升历史解释素养。
教师可根据时间需要,组织完成“【活动设计】比较亚历山大远征和蒙古西征”活动。通过本活动,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课堂小结】
战争是一种特殊的政治延伸。在战争中,不同民族、不同类型、不同水平的文化,相遇并发生碰撞。古代战争对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蒙古西征开启了欧亚文明交流的新时代。我们要辩证看待古代战争对文化的影响,一方面给被征服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另一方面,客观上又为不同文化的碰撞提供了契机。
当今社会,我们从不否认战争促进文化交流,但是我们尽量避免战争,避免战争带来的危害。作为负责任的大国,我们倡导“文明的交流与互鉴”,在维护世界和平的前提下促进文明间的和谐共生。
13 / 13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