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南城县2022—2023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七年级语文试卷说明:本试卷由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组成。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20分。请将每小题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否则不给分。一、语言文字运用(1至2题每小题1分,3至6题每小题2分,共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轻轻翻开语文书,美丽的四季向我们走来。春日,花团锦簇,美不胜收;夏日,绿树成荫,蝉鸣蛙叫;入秋,银杏渐黄,下过雨的夜,格外静(mì)① ;冬天则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奉献给可爱的水藻。在大自然中,我们听到鸟语花香,感受生命,体悟真情。在秋风与落叶中,②的史铁生与母亲诀别,于菊花开得烂漫时,把“好好儿活”的信念铭刻心间。1.文中加点字“贮”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1分)A. chù B.cù C.zù D.zhù2.在文中横线①处填入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1分)A.觅 B.谧 C.密 D.秘3.在文中横线②处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2分)A.处心积虑 B.咄咄逼人 C.各得其所 D.暴怒无常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在大自然中,我们听到鸟语花香,体悟真情,感受生命。B.在大自然中,我们听到鸟语花香,体悟生命,感受真情。C.在大自然中,我们聆听鸟语,轻嗅花香,感受生命,体悟真情。D.在大自然中,我们轻嗅鸟语,聆听花香,感受生命,体悟真情。5.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2分)①引导人们向善、务实、求美。②其实,普通人也是一样可以活得精彩,抵达某种人生的境界。③但在他们身上又常常闪现优秀品格的光辉。④这些人物虽然平凡,且有缺点。A.④③①② B.④②①③ C.②①④③ D.②④①③6.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有机组成部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B.窗玻璃上发出了响声,那是雨,是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啊!C.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D.“礼记·学记”中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交个好朋友,可以相互帮助,共同成长。二、古代诗文阅读(20分)(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7~8题.(每小题2分,共4分)天净沙·秋白朴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7.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这是一首描写秋景的小令。诗人首二句用孤村等六个典型景物,表现秋天傍晚的萧瑟。B.青、绿、白、红、黄五色,以远及近、由高到低、多层次多侧面立体交叉式地描绘出秋日美丽的景象,使整个画面充满了诗意。C.“一点飞鸿影下”,描写“雁影”是为了以静衬动,赋予秋日以生机之感,造成曲子情感的抒发由悲到喜的转移。D.“青山绿水”是广大的图景,“白草红叶黄花”是细微的图景,如此交杂相错,于是原本是寂寞萧瑟的秋景,突然变得五颜六色而多彩多姿。8.白朴的《天净沙·秋》这首曲子在写景上有什么特点,请任选一个角度加以分析。(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1题.(10分)【甲】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乙】陆绩怀橘陆绩,三国时吴人也。其父康,曾为庐江太守,与袁术①交好。精于天文、历法。绩年六,于九江见袁术。术令人出橘食之,绩怀三枚,临行拜辞术,而橘坠地。术笑曰:“陆郎作客而怀橘,何为耶 ”绩跪对曰:“是橘甘,欲怀②而遗母。”术曰:“陆郎幼而知孝,大必成才。”术奇之,后常称说.今人席间怀果,欲娱其儿。夫一样怀归,盍易爱子之心以爱亲。奇哉陆郎,可以为法矣。注释∶①袁术:人名,当时的大豪强。②怀:装到怀里。9.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3分)(1)顾( ) (2)是( ) (3)奇(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与人期行,相委而去。(2)陆郎作客而怀橘,何为耶 11.甲、乙两文的主人公虽是小孩,但他们都表现出了年少睿智,心怀父母的极高品质和素养。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元方、陆绩品质、素养的不同点。(3分)(三)默写。(6分)12.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1)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的“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艺术境界相近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论语》十二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4)《次北固山下》中,描写时序交替的景物,暗示时光的流逝,蕴含自然理趣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现代文阅读(3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16分)虫儿飞 郑世琳①在山野间奔跑着长大的孩子,童年最熟悉的玩伴是各式各样的虫子,知名的,或者不知名的。我一直不愿意叫它们“昆虫”,因为太学术了,太客观了,冷冰冰的。我更愿意叫它们“虫子”,透着人情味,就像生命中路过的那些小伙伴,我记住的,是他们的小名。②收稻子的时节,无意间,很多小虫子会随着稻草一起来到我们家。拨开稻草,有时会跃出盛气凌人的螳螂,有时会看到贴着草秆静谧沉睡的虫卵,大部分虫子是叫不出名字的。它们似乎都不因为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而感到惊慌,对于它们,有稻香的地方就是家吧。③农忙,流金铄石,庄稼人常会在夜间出去割稻草,打稻谷。那天夜里,大人们出去劳作了,把我锁在屋里。我打开窗子,远远望去,并未寻见大人们在田野里点亮的灯火。这时一点蒙蒙的绿意在窗前飘过。我下意识地屏息凝视。我不知道它是不是萤火虫,只知道它的尾尖闪烁着绿莹莹的星光。它没有伙伴,只有它自己,孑然一身,仿佛坠落人间的星星。我很想把它安放在手心细细端详,但最后还是让它飞走了,看着它消失在夜色中。④蜻蜓是我童年里的风,无拘无束,穿枝拂叶。黄昏的田野上,大片的蜻蜓低飞着,宛若精灵。斜阳的光散落在它们的翩跹中,温暖如画。在我们那里,蜻蜓有一个相当可爱的名字--“丁丁猫”。蜻蜓的大眼睛是最可爱的,圆圆的,宛如墨玉,我做梦都想拥有那样一双大眼睛。我也喜欢蜻蜓的羽翼,素淡而雅致,有水墨画的笔法。我曾把蜻蜓捉入帐中,想真切地看它们翩飞的样子。可是,它们的双足牢牢地抓住白帐,冰霜般凝结了,静止了。静止的它们也许是件精巧的艺术品,但我更欣赏它们自由飞舞时的风姿。此后,我再也不“绑架”蜻蜓了,只是静静地凝望它们在日暮时轻快地点水,漾起微微清涟。⑤记忆深处的蝴蝶,似乎总是在灿烂的阳光里。乡野间的蝴蝶很明媚,但不算明艳,是小家碧玉,而非大家闺秀。我从未见过那种璀璨到极致的蝴蝶,色彩最别致的,也只是宛然蓝月光。乡间的蝴蝶,大多只有一种色彩,简单,干净,也许是田野的气质使然。⑥夜晚的虫吟是天籁,每个季节都有各自的美好。“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当然是美的,夏夜的虫吟则多了几分梦呓,深秋的虫吟宛然古诗,伴着别离的笙萧,冬夜的虫吟寥落了,但每一声都是一种慰藉。⑦记得小时候写作文,考卷规定是写“夏夜的静”,我很实在地把夏夜的一点一滴都写在了纸上。考完后,才想起不该写虫吟,分明是写静,怎能有声响呢。后来才知道,世上有一种写法,叫“反衬”。 (选自 2021 年10 月8日《光明日报》)13.文章写了哪些虫儿 请选择其中一种,说说它的特点。(4分)14.作者愿意称呼这些虫儿为“虫子”而不是“昆虫”的原因有哪些 (4分)15.请从用词或修辞手法的角度给第③段画横线的句子作批注。(4分)它没有伙伴,只有它自己,孑然一身,仿佛坠落人间的星星。批注:16.散文中无论叙事或写景总是为了抒发作者的情感。请从【甲】【乙】两个片段中任选一个片段,说说作者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抒发了怎样的情感?(4分)【甲】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莫怀戚《散步》)【乙】记忆深处的蝴蝶,似乎总是在灿烂的阳光里。乡野间的蝴蝶很明媚,但不算明艳,是小家碧玉,而非大家闺秀。(郑世琳《虫儿飞》)(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8题。(7分)用心思考,胜过慢跑①在生活中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很多爱专心思考的人并不经常锻炼身体,但他们却很少感冒发烧,难道说思考问题可能会增强人体免疫力?②最近,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对这个现象进行了专门的研究。他们邀请149名同龄健康志愿者参与了一项对比试验。研究对象被分为三组:第一组除了正常的饮食起居外,白天主要从事研究思考工作;第二组除了正常的饮食起居外,每天定时进行一次慢跑锻炼;第三组没有任何专门的思考和锻炼任务,纯粹过悠闲的生活。持续8周的实验结束后,志愿者就可以恢复以前的生活状态了。③在此后的8个月里,研究人员对这些志愿者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显示,第一组人生病的天数,仅仅是第三组人的24%;第二组人生病的天数则是第三组人的52%;而第一组和第二组人可让急性呼吸道感染病的患病时间和严重程度,相对于第三组分别减少50%和40%。④实验结果表明,专心思考如同锻炼,会实实在在提高人体的免疫力,且效果甚至超过了慢跑。此前的一些研究结果也显示,专心思考能改善情绪,缓解压力。⑤那么这种种神奇的效果产生的奥秘何在?美国研究人员认为,这是因为专心思考本身会产生一种激发人体能量的良好效应。典型的例子就是著名的“瓦伦达效应”。瓦伦达是美国一位著名的高空走钢索表演者,他表演时从不采取安全防护措施,但每次都能成功,秘诀就是高度专注。遗憾的是,瓦伦达在一次重大的表演前,总是不停地对妻子说,这次太重要了,不能失败。这一患得患失让他不能专心,所以不幸导致失足身亡。这反过来证明,专心致志真的能产生良好的生理效应,激发人体潜能。⑥我国研究人员认为,专心思考本身就能产生避免引“病”上身的健康效应。因为人体健康其实是心理、精神、社会适应三方面均处于和谐时所产生的一种状态。但人生在世,总有各种各样的困难和烦恼产生,会让人的喜、怒、哀、忧、思、悲、恐这“七情”产生过度偏激的变化,因此会引发疾病。而专心思考某一问题时,会避免七情产生偏激,从而发挥保护心理平衡的作用,避免引“病”上身。⑦今后,人们应当重视这种另类锻炼方式,把读书、思考、研究等活动,也当作一种日常养生方式,这才是智慧的选择。17.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实验证明,思考问题会大大增强人体免疫力。B.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对比试验表明,第二组慢跑锻炼的人免疫力最强。C.瓦伦达不能专心表演导致失足身亡的事例,这反过来证明了“专心致志真的能产生良好的生理效应,激发人体潜能”的观点。D.专心思考会避免七情产生偏激,保护心理平衡,使人处于一种整体和谐的状态。18.在越来越多的人重视养生的今天,这篇文章给了你怎样的启示?(4分)(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0题。(7分)材料一:儿童在教育过程中的成长,一定意义上就是在重演人类的发展史。我们的祖先通过劳动实现了人类文明的提升,由此我们每个人,特别是我们在儿童阶段的成长,都离不开劳动环节的淬炼。《朱子家训》中说:“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可见,古人讲究从细节培养生活自理的劳动习惯,从而保持身体和精神的基本健康。现在有的家长却不让孩子做家务或参加其他劳动,习惯大包大揽,目的是让孩子多点时间读书学习。其本意是爱孩子,然而,这却剥夺了孩子一个非常重要的全面“学以成人”的机会,家长这样的做法,并不一定能帮助孩子提升学业成绩,反而可能会让孩子在人格发展上出现不足难以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和责任意识。我们必须谨记:尽管我们人类文明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劳动仍然是我们“学以成人”的基础性活动。现代社会,劳动教育并不只是要锻炼体质,还要让儿童在劳动中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创造,提高动手能力,这对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都有重要的影响。比如说,人类往往在劳动中创造美的世界,让儿童学习通过劳动创造美的世界,可以提升儿童的审美情趣。由于劳动教育关涉诸多方面的教育,因此必须系统、合理地加以推进。(选自韩震《劳动是学以成人的基础》,有删改)材料二:长沙市普通中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数据显示:我市普通中学学生普遍具有正确的劳动价值观。86.79%的初中生和84.14%的高中生能正确认识劳动价值、尊重劳动、崇尚劳动;70.61%的初中生和72.38%的高中生热爱劳动;68.75%的初中生、76.97%高中生将“科学家、教师、医生、工程师、警察、军人”等吃苦耐劳、敬业奋斗的劳动者作为自己的未来的理想职业。调研也发现,学生劳动习惯有待加强。1.65%的初中生和1.69%的高中生表示在家中“从不”主动做力所能及的家务,26.66%的初中生和26.9%的高中生表示在家中“偶尔”主动做力所能及的家务。 (摘自《长沙发布“中小学校劳动教育评价指标”》)材料三:中华民族是一个勤于劳动、善于创造的民族。从《尚书》中的“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到《国语》中的“劳则思,思则善心生”,再到《朱子治家格言》中的“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诸多古训格言都彰显了勤俭自持、耕读传家的中华传统美德。当今时代,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劳动形态发生巨大变化。这就要求劳动教育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相呼应,挖掘劳动教育新内涵,创新劳动教育形式,鼓励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开展创造性劳动,使新时代劳动教育适应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要求。劳动教育要与立德、增智、强体、育美相结合,实现道德的提升、智慧的增长、体质的强健、美感的涵养,进一步彰显劳动教育在新时代的综合育人价值。 (选自刘余莉《积极开展新时代劳动教育》,有删改)19.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儿童若缺少劳动,可能会在人格发展上出现不足,难以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和责任意识。B.对儿童而言,劳动教育必须系统,合理地加以推进,因为这会关涉到诸多方面的教育。C.长沙市普通中学学生中,把工程师作为自己未来理想职业的,初中生比高中生的比例高。D.材料一阐述了劳动和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材料三阐述了新时代如何积极开展劳动教育。20.请根据上述三则材料,说说新时代中学生开展劳动教育应当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4分)四、名著阅读(10分)21.下列对《朝花夕拾》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朝花夕拾》中“朝”表示早年时候,“夕”表示晚年时期,早上的花晚上来捡,意指作者在晚年回忆童年、少年、青年时期的人和事。B.《朝花夕拾》以简洁舒缓的文字描述往事,又不时夹杂着有趣的议论或犀利的批判;既有温情与童趣,也有对人情世故的洞察。C.在《父亲的病》中,鲁迅回忆几位“名医”为父亲治病的种种表现,揭露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D.《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都出自鲁迅的小说集《朝花夕拾》。22.阅读名著《朝花夕拾》节选,按要求答题。(3分)“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这A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A先生指的是谁?他是怎样的一个人?23.在《朝花夕拾》中,有几篇文章涉及儿童教育问题,如《五猖会》《阿长与<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二十四孝图>》等,有些观点在今天仍有借鉴的意义。请你联系其中两篇文章的内容说说鲁迅的儿童教育思想。(4分)五、写作(50分)24. 常言道“良师益友”,每一位老师都是我们人生路上的“引路灯”,他们带着我们读最简单的拼音,教我们做最基础的题目,给我们讲趣味的童话……他们用心良苦,无私奉献,把知识源源不断地传输给我们,盼望着我们羽翼丰满,日后成为祖国的栋梁。请以“我最喜欢的老师”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写作提示:1.通过具体的事例,让人明白你喜欢他或她的原因,叙事要做到条理清晰。2.结合你对他或她的了解,尝试描写他或她的外貌、神态等,突出人物的特点。3.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4.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南城县2022—2023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七年级语文试卷答案一、语言文字运用(1至2题每小题1分,3至6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D 2.B 3.D 4.C5.A 解析:语段主要论述平凡的人也有自己的闪光点,也能活得精彩。④句中的“虽然”与③句中的“但”为一组表转折的关系联词,论述他们虽平凡也有自己的优点,故④③在一起放在首位;①句承接③句进一步论述具有闪光点的他们会积极引导他人;②句小结普通人也可以活得精彩,应放在最后。6. B解析: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使用。A项错误,句中双引号外面的句号要放在双引号里面,因为引述的是一句完整的话;B项正确;C项“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中句号错误,应改为分号,因为其前后句句式相对,故应使用分号,让句子分层明确;D项中第一个双引号使用错误,因为是著作,所以应该用书名号。二、古代诗文阅读(20分)(一)(每小题2分,共4分)7. C (解析:“以静衬动”错误)8.①由远及近,从远处的孤村、落日、残霞写到次近的寒鸦、老树、飞鸿,再到周围的青山绿水,近处的白草、黄叶、红花;②动静结合,动景:飞鸿,其他为静景;③多种色彩的搭配:青绿黄白红,使先前萧瑟、寂寥的秋景转而变为明朗、清丽。(答到一点即可)(二)(10分)9.(每小题1分,3分)(1)顾:回头看(2)是:这 (3)以······为奇,对······感到惊奇10.(每小题2分,共4分)(1)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2)陆绩,你来别人家做客,却在怀里藏了主人家的橘子,这是为什么呢?11.元方:诚实守信。从文中元方的话“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中可以看出;陆绩:孝亲敬老。从文中“是橘甘,欲怀而遗母。”和袁术的话中可以看出(概括出不同点各得1分,结合内容得1分,共3分)译文: 【乙】 陆绩,是三国时期吴国人。他的父亲名叫陆康,曾经做过庐江地方的知府,和袁术关系很好。陆绩六岁那年,在九江见到袁术,袁术叫人拿了橘子给他吃。陆绩偷藏三只,临走告辞袁术,橘子掉在地上。袁术笑着说:“陆郎做客却带着橘子,为什么呢?”陆绩跪着回答说:“这橘子甜,想拿回去给母亲吃!”袁术说:“陆郎这么小就知道孝顺,长大后必然成大才!”袁术感到惊奇,后来常常称道此事。现在有人在席间在怀里藏果,想逗弄小孩。同样藏到怀里回去,为什么不把爱孩子的心转化爱父母的爱心呢。奇才呀陆郎,可以作为典范了。12.(6分) (每空1分,凡错、漏、增字,该空不给分。)(1)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三、现代文阅读(30分)(一)(16分)13.(4分)①文章写了螳螂、萤火虫、蜻蜓、蝴蝶等虫儿。(2分)②螳螂:盛气凌人。萤火虫:尾尖闪烁绿光,孑然一身。蜻蜓:无拘无束,宛若精灵;大眼睛宛如墨玉,羽翼素淡雅致。蝴蝶:明媚,色彩简单、干净。(举出一种即可,2分)14.(4分)①作者认为“昆虫”的称呼太学术,太客观,冷冰冰的;②“虫子”的称呼透着人情味;③作者把“虫子”当作生命中路过的小伙伴;④流露出作者的喜爱之情。15.(4分)示例一:“只有”“孑然一身”等词语强调了萤火虫没有伙伴,表达了作者对萤火虫的怜爱之情。示例二:这一句运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萤火虫人格化和比作“坠落人间的星星”,生动形象地写出萤火虫的孤独,流露出作者的怜爱之情。16.(4分)示例一:甲片段:景物描写(或环境描写)(1分)。描写了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点明母亲决定走小路的原因,充分展现了母亲理解孙子的内心世界,同时渲染了一种和谐美好的氛围,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热爱春天的情感。(3分)示例二:乙片段:记叙。(1分)写出了乡间蝴蝶明媚但不明艳的特点,突出乡间蝴蝶的简单、干净,表达了作者对蝴蝶以及虫儿的喜爱,也表达了作者对童年乡村生活的喜爱、怀念之情。(3分)(二)(7分)17.B(3分)(从“第一组人生病的天数,仅仅是第三组人的24%;第二组人生病的天数则是第三组人的52%;而第一组和第二组人可让急性呼吸道感染病的患病时间和严重程度,相对于第三组分别减少50%和40%”中的数据可以看出,第一组主要从事研究思考工作的人免疫力最强)18.(4分)示例:读书、思考、研究等活动是一种很好的养生方式,也是一种智慧的人生选择。(围绕这一核心意思回答即可)(三)(7分)19.C(3分)(解析:根据材料二中“68.75%的初中生、76.97%高中生将‘科学家、教师、医生、工程师、警察、军人’等吃苦耐劳、敬业奋斗的劳动者作为自己的未来的理想职业”一句可知,把“科学家、教师、医生、工程师、警察、军人”等劳动者作为自己未来理想职业的,高中生比初中生的比例高)20.(4分)①要让学生在劳动中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创造,提高动手能力。②要端正学生的劳动价值观,注意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③要使劳动教育适应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要求。④要与立德、增智、强体、育美相结合。⑤要重视与家庭教育形成合力。(每点1分,答出四点即可)四、名著阅读(10分)21.(3分)D(表述有误,《朝花夕拾》是鲁迅的散文集)22.(3分)A先生指的是藤野先生(1分)。他是一位生活简朴、正直热忱、治学严谨、没有民族偏见的人(2分)。23.(4分)示例:①《五猖会》里父亲强迫“我”在看戏前背书,给“我”的心灵留下了深深的创伤。表现了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隔膜,指出强制的家长教育对儿童天性的束缚和摧残。②在《阿长与<山海经>》里,“我”对长妈妈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山海经》充满了尊敬和感激之情,指出儿童对大自然生来充满好奇之心,喜欢听上天入地、妖魔鬼怪之类刺激好玩的事情。③《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绘了一个妙趣横生的童心世界,指出孩子的快乐天性和想象力、创造力不可压制。④鲁迅在《<二十四孝图>》中批判了一些孝子佳话的做作与无情,对“老莱娱亲”“郭巨埋儿”式的故事表达了极大的不理解与反感,指出儿童读物要有健康的内容和适应儿童心理特点的形式,不可用虚伪的故事恐吓、欺骗儿童。(结合其中两篇即可)五、写作(50分)24.作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七年级语文答案.docx 江西省抚州市南城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语文试卷.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