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5.1植物生长素学案一学科核心素养1.说出生长素的合成、运输及生理作用特点,归纳总结出植物激素的概念(生命观念)2.通过学习科学家对植物生长素的探索历程及实验设计,体会演绎推理、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等方法,阐述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和有关实验现象和结论(生命观念,科学思维)3.针对生长素的探究实验设计,进行提问、模型建构、交流讨论,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科学探究)4.通过了解生长素在生活实践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社会责任)二学习重难点重点: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2.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难点:1.植物生长素的合成、运输、分布2.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三课前预习1.发现过程:(1)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2)实验探究:①达尔文实验_______照射使胚芽鞘的尖端产生的某种刺激,此种刺激对下部的伸长区产生影响,造成_______侧比_______ 侧生长快,而出现向光性弯曲。②詹森实验: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刺激可以透过_______传递给下部。③拜尔实验: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刺激在其下部分布_______造成的。④温特实验:胚芽鞘尖端产生了某种物质,命名为_______。⑤其他实验:科学家分离并鉴定出生长素的化学本质为_______。(3)得出结论:植物的向光性是由于_______照射后,胚芽鞘的背光侧的生长素含量______向光侧,而引起两侧的生长素含量不均匀,从而造成向光弯曲。2. 生长素 生长激素化学本质 ____ ______产生部位 _____ ______运输方式 __和___ 经___运输作用部位 作用于其他部位 作用于____发挥作用后 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__3.生长素发现过程(1)达尔文实验组别 实验过程 现象 实验结论A ②______ a.证明单侧光照射能使④_____产生某种“影响”,并传递到下面的伸长区,造成伸长区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 b.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⑤______B 不生长,不弯曲C ③____________D 向光弯曲生长4.生长素的作用: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给细胞传达信息,起着调节细胞生命活动的作用。在植物体内,生长素在细胞水平上起着促进的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等作用;在器官水平上则影响器官的生长、发育,如促进 ____________发生,影响花、叶和果实 ____________等。5.拜尔实验a.实验过程与现象切去胚芽鞘尖端,移至一侧,置于黑暗中培养,胚芽鞘向放尖端的对侧弯曲生长。b.实验结论: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⑦____________造成的。6.生长素作用两重性的实例——顶端优势(1)原因:顶芽处生长素浓度较低促进生长,侧芽处生长素浓度较高抑制生长。(2)解除方法: ____________。(3)应用:在农业生产中,人们根据植物顶端优势的原理采用一定措施来提高作物的产量,如适时摘除棉花的顶芽。7.根、芽、茎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程度曲线分析生长素所发挥的作用,因浓度、器官的种类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这是因为不同的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敏感性大小:根 ____________芽 ____________茎),也说明不同器官正常生长需要的生长素浓度不同。四自我检测1.研究发现芽产生的IAA不能用于调节子房发育成果实,为了进一步研究IAA对果实发育的调节作用,科研人员将处于花蕾期的番茄分成4组,实验处理及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组别 甲 乙 丙 丁花蕾期是否授粉 授粉 未授粉花柄处是否涂抹NPA 涂抹 不涂抹 涂抹 不涂抹果实平均重量(g) 0 4.7 3.8 0注:NPA为生长素运输阻断剂。A.甲组番茄不能结实的原因是在NPA的作用下子房生长素浓度过高B.乙组为对照组,该组促进果实发育的生长素主要来源于发育中的种子C.果实的发育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的结果D.丙组产生的果实为无子果实,且无子性状可以遗传给子代2.科研人员解析了植物“顶端弯钩”形成的机制:埋在土壤中的种子萌发后,幼苗需要对抗来自土壤的机械压力,破土而出进行光合生长。一方面幼苗的下胚轴通过快速地向上生长获得破土而出的动力;另一方面下胚轴的顶端会形成“顶端弯钩”结构,脆弱的子叶和顶端分生组织弯向下生长。“顶端弯钩”的形成与生长素分布不均匀有关,水杨酸(SA,一种植物激素)对“顶端弯钩”的形成也有影响,相关实验结果如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破土前,“顶端弯钩”内侧的生长速度比外侧慢B.破土后,“顶端弯钩”内侧的生长速度比外侧快C.SA可能通过影响生长素的分布来影响“顶端弯钩”的形成D.可确定“顶端弯钩”形成过程中内侧生长素浓度始终低于外侧3.多叶棘豆是一种珍贵的药用植物,其种子萌发率极低。为研究外源IAA能否促进多叶棘豆种子的萌发,科研人员用蒸馏水配制不同浓度的IAA溶液,分别浸泡种子14小时(甲组)、21小时(乙组)和28小时(丙组)。将浸泡后的种子置于培养皿中,在适宜的萌发条件下培养。观察萌发情况,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分析可知,外源IAA能减轻28小时蒸馏水浸泡对种子萌发的抑制B.本实验结果中,外源IAA促进种子萌发的最佳浸泡时间为21小时C.乙组可在5~20 mg·L-1范围内进一步探究外源IAA促进种子萌发的最佳浓度D.甲组10 mg·L-1的萌发率大于20 mg·L-1,说明20 mg·L-1外源IAA能抑制种子萌发4.下列关于生长素发现过程的实验,说法不正确的是( )A.达尔文实验证明,胚芽鞘的感光部位是尖端B.鲍森·詹森的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C.拜尔的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由于生长素生长分布不均匀造成的D.温特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能产生促进生长的化学物质5.生长素在植物的生长发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植物的生长情况与生长素的分布和浓度有关。现将植物横放如图乙,测量根和茎生长素浓度与其生长状况的关系如图甲,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A.研究乙图植物的生长状况时,应将植物放置于黑暗条件中B.甲图中P点最可能对应乙图中的位置是d,G点最可能对应乙图中的位置是aC.将图乙植物放置太空中,植物将表现为水平生长D.乙图的现象体现了环境因素会影响植物的形态建成6.科学家曾经在人的尿液中发现了吲哚乙酸,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人体内有将色氨酸催化成吲哚乙酸的酶B.根的吲哚乙酸主要由地上部分运输而来C.合成生长素的腺体分布于幼嫩的芽、叶等部位D.吲哚丁酸是植物生长调节剂不属于生长素7.生长素在胚芽鞘内的运输与自身的载体分布有关,也受光照、重力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在如图所示的胚芽鞘中,生长素的运输方向不会发生的是( )A.a→b B.a→cC.b→d D.c→d8.生长素的具体作用机理是:生长素以扩散作用通过细胞壁,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通过进一步信号传递促进质子泵基因的表达。质子泵是细胞膜上转运H+的载体,被活化的质子泵可催化ATP水解将H+从膜内转运到膜外,使细胞壁酸化,酸化后的细胞壁变得松弛而有利于伸展。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生长素是在相应腺体中由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形成的B.生长素是一种信号分子,直接参与质子泵基因的表达过程C.H+从膜内转运到膜外的方式是主动运输,质子泵兼具酶和载体的功能D.生长素的化学本质不是蛋白质,其本身的合成不受基因组的控制9.下图是园艺工人正在移栽剪枝去叶的大树的场景。移栽完成后浇水时,可添加适量的NAA(生长素类似物),其主要目的是( )A.增加土壤溶液的浓度 B.促进侧根的快速生长C.加速主根的固定作用 D.保护根细胞免受虫害10.“苗长高二尺之上,打去‘冲天心’;旁条长尺半,亦打去心。叶叶不空,开花结实”,这是元代农书《农桑辑要》中记载的提高棉花产量的一项技术。该项操作通过去除植株顶端优势,塑造株型,改善种植通风透光条件,合理分配营养,多结铃、结大铃。去除顶端优势、调节营养物质分配都与生长素有关。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棉花植株顶芽细胞中,存在“色氨酸→……→生长素”的代谢途径B.打去“冲天心”,利于“旁条”合成生长素,促进“旁条”生长C.适宜浓度的生长素能促进营养物质向棉铃运输,促进棉铃生长D.生长素调节植物生长是通过调节相关基因的表达来实现的参考答案:三课前预习1. 单侧光 背光 向光 琼脂片 不均匀 生长素 吲哚乙酸 单侧光 多于2. 吲哚乙酸 蛋白质 幼嫩的叶、芽和发育中的种子 垂体 极性运输 非极性运输 血液 靶细胞和靶器官 灭活3. 向光弯曲生长 直立生长 胚芽鞘的尖端 胚芽鞘的尖端4. 细胞伸长生长 诱导细胞分化 侧根和不定根 发育5.不均匀6.去掉顶芽7. 大于 大于四自我检测1.D2.D3.D4.C5.B6.B7.D8.C9.B10.B第1页,共3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