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4张PPT)OGO普法宣传教育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新中国历史上首部民法典,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进程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2022年5月目录/CONTENTS01020304人民权利构成民法典的内容Civil code Declaration on the rights of the people民法典被称为“法典”的原因Civil code Declaration on the rights of the people深刻理解民法典的伟大意义Civil code Declaration on the rights of the people民法典亮点解读Civil code Declaration on the rights of the people01人民权利构成民法典的内容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新中国历史上首部民法典,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进程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PART ONE人民权利构成民法典的内容01第一板块,也即第一个“1”是总则编。总则编通过提取公因式的方式,规定了有关民事权利的共通性规则,包括权利的主体、权利的发生、权利的限制等。“1+5+1”结构第二板块,也即“5”是第二编至第六编,这五编规定了各种具体民事权利,包括物权(物权编)、合同债权(合同编)、人格权(人格权编)、婚姻家庭中的身份权(婚姻家庭编)、继承权(继承编),以上是对人民群众所能享有的民事权利类型及内容的详尽规定。第三板块,也即后一个“1”是侵权责任编,规定的是民事权利受侵害后的法律救济。三个板块人民权利构成民法典的内容01权利通则各种权利权利救济可见,民法典沿着“权利通则——各种权利——权利救济”的逻辑展开,权利是民法典的轴心。所以说,民法典是人民的权利法,是人民权利的宣言书。02民法典被称为“法典”的原因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新中国历史上首部民法典,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进程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PART TWO民法典被称为“法典”的原因0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那么,为什么其他法律都称为“法”,而唯有民法典被称为“法典”?该问题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来理解。01民法典地位重要02民法典规模庞大03民法典体系性强民法典被称为“法典”的原因02民法典地位重要民法是市场经济基本法,市场经济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性因素是通过民法来奠定的。市场经济需要平等自由的竞争者,民法通过民事主体制度来保障;01市场经济需要发达成熟的交易规则,民法通过合同制度来保障;02市场经济需要主体对财产享有支配性权利,并以之作为交易的前提和结果,民法通过所有权制度来保障;03市场经济要求市场主体能够对抗权利侵害,民法通过侵权责任制度来保障04民法典被称为“法典”的原因02民法典规模庞大甚至,民法对我们的关爱超越了生死两端,胎儿尚在母腹中时民法就已经提供保护(民法典第16条),死者名誉、隐私被人诽谤、泄露时民法同样会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民法典第994条)。可以说,人的利益延伸多远,民法的关爱就延伸多远。这种对每一个人的广泛、深入、博大的关爱,决定了民法典的规模。民法典共计1260条,是我国第一部超过千条的法律。民法典规模庞大的原因,在于其调整范围广泛。可以说,我们每个人都经历了一个从生到死的民法之旅。一个人生下来,民法就开始对他的生命、身体、健康、肖像、隐私等人格权提供保护,他与父母、亲属之间的关系就被民法所确认和维护,他长大之后取得的各种财产被民法肯认和保障,他每日以口头或书面订立的各种合同被民法确保履行,他缔结婚姻、建立新家庭被民法所认可和维系,死亡之后他的财产通过民法进行分配和继承。民法典被称为“法典”的原因02民法典体系性强这种体系性,尤其表现在作为一般法的民法典与民事特别法之间的层级结构上。民法典之外,还会有许多民事特别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当民事特别法无规定时,都应当适用民法典这个一般法,从而实现法律对民事领域无遗漏的调整。民法典是广泛调整领域中具有基础性的一般法,这是法典化的要义。03深刻理解民法典的伟大意义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新中国历史上首部民法典,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进程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PART THREE深刻理解民法典的伟大意义03《一》民法典的标志意义回顾人类文明史,编纂法典是具有重要标志意义的法治建设工程,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走向繁荣强盛的象征和标志。比较法可以为我们提供好的观察视角。民法典常常是一个国家在历史的上升拐点处立下的一座里程碑。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民法典的制定,恰逢其时。《法国民法典》1804年颁布,又被称为《拿破仑法典》。该法典一扫法国的封建制度,确认和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开启了法国的近代化道路。《德国民法典》1896年颁布,当时德国统一不久,需要一部统一的法典为民族铸魂、为国家筑基、为统一的市场建立统一的交易规则。《德国民法典》开启了德国强盛的道路。《日本民法典》1898年颁布,是明治维新中变法的重要内容之一。《日本民法典》全面学习西方的民法制度,开启了日本近代化的强国之路。《法国民法典》:《德国民法典》:《日本民法典》:深刻理解民法典的伟大意义03《二》民法典的功能意义民法典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固根本,是指稳固国本。民法典第一条规定,“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民法典的重要立法目的;民法典物权编第五章规定了“国家所有权和集体所有权”;物权编第十一章规定了“土地承包经营权”,等等。以上都是对我国根本制度的法律固定。稳预期,是稳定我们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的预期。民法是市场经济基本法,民法的法典化意味着我们把市场经济的法律根基筑得更牢,进一步明确了我们的前进方向和前进信心。一旦根本稳固、预期稳定,民众便能够明确国家的发展走向,便知道自己平等参与自由竞争获得的利益会得到法律保护,自然能够人人努力,社会达到最大效率,从而有利于国之长远。深刻理解民法典的伟大意义03《三》民法典的文化意义民法典系统整合了新中国70多年来长期实践形成的民事法律规范,汲取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优秀法律文化,借鉴了人类法治文明建设有益成果。中国民法典是从中国历史文化中来,从世界法治文明中来,从新中国法治实践中来。民法典汲取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优秀法律文化。如,民法典第1043条规定:“家庭应当树立优良家风,弘扬家庭美德。”对家庭伦理的重视,在中国5000年文明及法律文化中一以贯之,民法典也汲取了其中的有益内容。深刻理解民法典的伟大意义03《三》民法典的文化意义民法典借鉴了人类法治文明建设的有益成果。法者,天下之公器也,不为一邦一国所私有,当然可以相互借鉴。民法典不仅吸收了比较法上的优秀成果,还吸收了重要国际公约的成熟规则,尤其体现在合同编之中。民法典系统整合了我国长期实践形成的民事法律规范。如,民法典第533条情势变更规则就来源于我国《合同法司法解释二》第26条,并对其进行了重要完善。该规则对解决疫情中的合同履行障碍问题有重要作用。民法典实施水平和效果,是衡量各级党政机关履行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尺度。民法典是人民的法典,是人民权利的体系化表达;各级党和国家机关应当努力贯彻 和党中央的要求,通过切实实施民法典,更好地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更好地履行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04民法典亮点解读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新中国历史上首部民法典,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进程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PART FOUR民法典亮点解读04见义勇为行为可免责现实中因救人反被告的事件多次发生,“扶不扶”“救不救”一度困扰公众。民法典进一步明确了侵权人和受益人的各自责任,同时也明确了见义勇为者依法不承担民事责任,有助于杜绝“英雄流血又流泪”的现象。居住权为“以房养老”扫平障碍老人可以通过“以房养老”模式,把房子过户给子女或卖给他人,同时要求设立居住权。民法典首次在用益物权中增加居住权,房子只要设立了居住权,即使没有房产证,也可长时间乃至终生居住。一方面,保障老人对房子终身居住的权利,老有所依;另一方面,通过房屋所有权的出让获得经济收入,老有所养。合同编明确“情势变更”今年以来,遭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诸多合同难以履行,既属于不可抗力,也有因情势变更导致合同不能履行。民法典将司法实践中早已适用的“情势变更”进一步予以明确,保障合同签订人的合法权益。另外,合同编中增加了保证合同、保理合同、物业服务合同、合伙合同4种典型合同。民法典亮点解读民法典亮点解读04民法典明确物业服务人不得采取停止供电、供水、供热、供燃气等方式催交物业费。除此之外,民法典还规定了小区电梯广告、外墙广告收入归业主共有。民法典明确规定,旅客应当按照有效客票记载的时间、班次和座位号乘坐,这一规定让执法者有法可依,维护了社会秩序。民法典规定债务需“共债共签”,可以防止婚姻关系中一方以个人名义举债,导致另一方负债这种“坑配偶”的现象发生。保护业主合法权利防止霸座行为有法可依明确夫妻共同债务的区分民法典亮点解读04数字化时代,个人信息如何保护?面对人肉搜索、垃圾短信、电信诈骗等挑战,民法典确认和保障与个人信息有关的人格权益,并规定个人信息利用的基本规则,让个人信息使用有法可依,将有效遏制过度搜集个人信息的乱象。已满八岁子女在抚养权纠纷中享有话语权父母离婚,8岁的孩子说要跟妈妈,孩子的意愿要理会吗?未成年子女的抚养权问题向来是离婚案件的焦点,已满八周岁的子女有一定的自主意识和认知能力,抚养权的确定与其权益密切相关,应当尊重他们的真实意愿,这样更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增加遗嘱形式和遗产管理人制度《民法典》继承编最大的亮点是尊重被继承人的意志。不论是增加打印遗嘱形式,还是规范遗产管理人制度,都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被继承人的权益。例如对于遗嘱,只要被继承人的遗嘱内容是真实的,是真实意思的表示,遗嘱又在外观形式上符合法律要求,就可以按照遗嘱去处分其遗产。保护个人信息民法典亮点解读04居住权:租房不会被轻易“赶走”民法典第三百六十六条:居住权人有权按照合同约定,对他人的住宅享有占有、使用的用益物权,以满足生活居住的需要。受教育权:冒名顶替者要受法律制裁第一千零一十四条: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干涉、盗用、假冒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姓名权或者名称权。名誉权:不能让网络暴力猛如虎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条: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情节严重的,将会构成侮辱罪或诽谤罪。民法典亮点解读04虚拟财产受保护:网络账号可继承第一百二十四条:自然人合法的私有财产可以依法继承。只要是自然人合法取得的财产,包括虚拟财产,都应当视为遗产被继承。设立临时监护制度:未成年人监护不留盲区第三十四条:因发生突发事件等紧急情况,监护人暂时无法履行监护职责,被监护人的生活处于无人照料状态的,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应当为被监护人安排必要的临时生活照料措施。人脸识别不能滥用第一千零三十九条:国家机关、承担行政职能的法定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对于履行职责过程中知悉的自然人的隐私和个人信息,应当予以保密,不得泄露或者向他人非法提供。民法典亮点解读04近年来,有关高楼抛物致人损害的事件时有发生,由于难以确定肇事者,法院最终不得不判定全楼业主和物业共同赔偿。民法典对高楼抛掷物或坠物致人损害的责任作出了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明确公安等机关应当依法及时调查,查清责任人。细化高空抛物责任条款近年来,“校园贷”“套路贷”等频发,高利贷问题引起广泛关注。民法典禁止高利放贷,表明了国家鼓励人们投资实体经济,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解决因高利放贷导致的一系列社会问题。禁止防高利贷人格权包括生命权、健康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等,可以说是最重要的权利。如果自然人不享有人格权,财产权就如同空中楼阁。人格权独立成编,彰显民法典编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维护人的尊严、保障人民利益放在至高位置。人格权独立成编民法典亮点解读04完善收养相关规定民法典人格权编明确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有助于应对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发展对隐私和个人信息保护带来的挑战。民法典中设置“离婚冷静期”。为了减少轻率离婚、冲动离婚现象,维护家庭稳定,规定自婚姻登记机关收到离婚登记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任何一方不愿意离婚的,可以向婚姻登记机关撤回离婚登记申请。一是可收养的人数,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放松,收养人数也放宽了一些。二是岁数,原来是14岁,现在统一要18岁以下。三是收养人条件增加了一项,有相关犯罪记录的人不可以收养孩子。同时,明确提出收养应当遵循最有利于被收养人的原则。离婚冷静期个人隐私的保护LOGO普法宣传教育谢谢你的观看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新中国历史上首部民法典,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进程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