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6张PPT)一列火车缓缓地驶出柏林,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在一节车厢里,坐着一位头发灰白的后备役老兵,坐在他身旁的是个身体虚弱而多病的老妇人……“一、二、三……”这个神志不清的老妇人重复地数着。这时,两个小姑娘偷笑起来。那位灰白头发的后备役老兵开口了,"姑娘,"他说,"当我告诉你们这位可怜夫人就是我的妻子时,你们大概不会再笑了。我们刚刚失去了三个儿子,他们是在战争中死去的。现在轮到我自己上前线了。在我走之前,我总得把他们的母亲送进疯人院啊!"……——奥莱尔《在柏林》故事导入石 壕 吏杜甫学习目标1.朗读诗歌,概述诗歌内容。2.评析诗歌,理解诗中描述的社会现实。3.悟读诗歌,体会诗人忧国忧民情怀。预习检测杜甫,字______,自称_______,_____(时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三吏”: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子美少陵野老唐代《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无家别》《新婚别》《垂老别》逾 戍 妪 衰 咽yúshùyùshuāiyè点戍(shù)横戌(xū)戊(wù)中空重点字识记预习检测方法指导:1.诗歌多以音节划分节奏;2.五言古体诗:二/二/一或二/一/二;示例: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活动一:按照诗歌节奏,朗读诗歌。自主学习—目标1活动二:理解诗意,概述诗歌的故事内容。提示: + +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自主学习—目标1唐肃宗元年,为平定安史之乱,唐军围攻叛军所占的邺郡,胜利在望。次年春,形势发生逆转,唐军全线崩溃,退守河阳,并四处抽丁补充兵力。背景资料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杜甫《羌村三首》吏呼 怒!妇啼 苦!方法指导:抓住诗歌关键词评析诗句一何一何示例:明确:作者运用“一何”加以强调(关键词),展现了差役与百姓在征兵时尖锐的矛盾(内容),表达了作者对差役的憎恨和对老妇的同情(情感)。评析诗句—目标2评析诗歌第三段,思考:这一段描述了石壕村老妇一家怎样的生活状况?合作探究—目标2巩固评价—目标2“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评析诗句,说说这句话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请你展开想象:黑夜中的哭声,那是(谁)(怎样)的哭声?感悟情怀—目标3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杜甫《新安吏》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春望》暮婚晨告别,与君永相望。——《新婚别》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兵车行》走进诗史,体会诗人情怀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郭沫若题成都杜甫草堂诗史堂联chuāngyí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