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 上册 第一章 机械运动 单元测试题(时间:50分钟 满分:7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2分)1.下列估测,不符合实际的是( )A.人心脏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0.8 SB.短跑运动员的冲刺速度约为10 m/sC.中学生的课桌高度约1.5 mD.教室的高度约为3 m2.关于测量物理量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测量就不可避免出现误差B.挑选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避免误差C.只要测量方法正确,就不会出现误差D.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消除误差3.如图是一只小狒狒紧紧骑在高速奔跑的狒狒妈妈背上的情景。以下列物体为参照物时可以判断狒狒妈妈是静止的是( )A.地面 B.地上的草木 C.小狒狒 D.天空4.某一桥头立着如图所示的交通标志牌,由此可知( )A.该大桥车辆限速40 m/s B.这座大桥的长度为1200 mC.汽车通过该桥最少需要18 min D.汽车通过该桥最少需要300 S5.甲、乙两车在某一平直公路上,从同一地点同时向东运动,它们的5t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甲、乙都在做变速直线运动 B.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C.经过4s,甲乙相距8m D.若以乙为参照物,甲往东运动6.甲、乙两同学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反方向做直线运动,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正确的是( )A.在0~10S内,乙同学在加速前进B.两同学在距离出发点100 m处相遇C.在0~15 S内,两同学的平均速度相等D.在10~20 s内,乙同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8分)7.如图所示,图甲中木块的长度为 cm;图乙中停表的读数是 s。8.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 随时间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如果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同一物休的活动情况也不同,可见,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 的。 如图为歼15航母舰载机从航母上起飞,以航母为参照物,脱载机是 的,以舰载机上挂载的导弹为参照物,舰载机是 的。 (后两空均选填“运动”或“静止”)9小明同学对同一物体进行了四次正确测量,结果分别是17.81 cm、17.83 cm.17.94 cm、17.82 cm.则测量结果应记作 , 他是采取 的方法来减小误差。10.南京长江大桥是长江上新中国第一座自主设计建造的双层公铁两用桥,如图所示。(1)公路桥全长4589 (填单位);(2)以江面航行的船为参照物,桥上路灯是 的;(3)一辆汽车以72 km/h的速度匀速行驶10 min,通过的路程为 m。如图所示,是“森林动物运动会”中,龟兔赛跑的情景。比赛开始后,“观众”通过比较 认为跑在前面的兔子运动快,由于兔子麻痹轻敌,中途睡了一觉,“裁判员"通过比较 判定最先达到终点的乌龟运动得快。物理学中用 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程度。12.小满用水平力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物体的v-t图象如图所示,则物体在第2 s的速度是 m/s;物体在 1~6 S内通过的路程是 m。13.甲、乙、丙三人在平直的公路上,向北匀速骑自行车,甲感觉顺风,乙感觉无风,丙感觉逆风,则甲、乙、丙三人的骑行速度大小关系是 ;这时的风向是 (选填"南风”或“北风”)。三、计算题(每小题5分,共10分)14.小明的父亲是一个运油车司机,他驾驶的运油车长12m(如图所示)。一次,他驾驶运油车以54km/h的速度匀速通过穿山隧道,测得运油车完全通过隧道需要20S。(1)运油车通过穿山隧道的速度合多少m/s (2)穿山隧道的长度是多少 15. 汽车在出厂前要进行测试,某次测试中,先让汽车在模拟山路上以8 m/s的速度行驶600s,紧接着在模拟公路上以20m/s的速度行驶5 min。求:(1)该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的路程:(2)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四、简答题(每小题3分,共6分)16.小明坐列车匀速直线经过某区域时,他一会感觉自己是静止的,一会又感觉自己是运动的。请你解释一下这是为什么 17.图甲、乙两张图片先后记录了一次骑行中小龙前后两次从自行车后视镜看到弟弟骑行的位置,弟弟正在追赶小龙。你预计能追上吗 为什么 五、实验与探究题(每空1分,共24分)18.如图所示:(1)在测物体的长度时,两种读数方式中正确的是 图 ,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铅笔的长度应为 cm。(2)用刻度尺测物理课本的长度需要多次测量,多次测量的目的是 。若用毫米刻度尺测量的四次读数分别为26.04 cm 26.00 cm .26. 02 cm .26. 42 cm,其中错误的数据是 ,该物理课本的长度应为 。19.探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实验目的:探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学会选择参照物。器材:墨水瓶、教科书、橡皮。步骤:(1)将书水平放在课桌桌面上,墨水瓶和橡皮放在教科书上;(2)缓慢拉动教科书,橡皮相对于墨水瓶是 ,相对于课桌是 ;(3)若以墨水瓶为参照物,则教科书是 ,若以 为参照物,则教科书是运动的。20.小明取一只长约90 cm、内径10 mm的均匀玻璃管,管内注满水,留一个小气泡,玻璃管两端密封,探究“气泡的速度”。(1)实验中需用到测量仪器有米尺和 ,测量气泡的速度实验原理是 ;(2)小明倒转玻璃管,保持竖直。观察气泡运动情况,从某时刻开始,每隔2秒在玻璃管上用记号记录小气泡位置,用米尺测量每次气泡相对记录起点的路程,并依据测量的数据,得到关于气泡运动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在图线上选取一点,该点对应数据是 , 据此可知气泡速度为 ,此次实验中气泡的运动规律为21.两位同学做测平均速度的实验,实验过程如图所示。(1)实验中需要使用的测量工具是 、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选填“大”或“小”);(3)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1= m/s,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 m/s。 (钟表每格为1 s,结果保留两位小数)22.如果是测最小东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小车由人点所示位置静止释放,经过B、C两处时电子表显示的时刻(h:min:s)如图所示。(1)该实验中测平均速度的原理是(2)实验中测得路程s1的平均道v1,的路s2的平均速度为v2,那么,v1v2的大小关系是V1 v2(选填“>“<”或“=”),小车滑下来全程是做 (选填“匀速运动”或“变速运动”);(3)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由于计时不及时小车过了A点才计时,这样计算的平均速度会(选填“偏大”或“偏小”。参考答案C 2.A 3.C 4.C 5.C 6.C7.1.95,335位置,相对,运动,静止17.82cm,多次测量取平均值(1)米 (2)运动 (3)1.2X104相同的时间内的路,相同路所用的时间,速度0.5,3.5v甲14.解:(1)运油车通过穿山隧道的速度:v=54 km/h=54X m/s=15 m/s;(2)由v=可得,车完全通过隧道行驶的路程:s=vt= 15 m/sX20 s= 300 m,则穿山隧道的长度:L隧道=s-L车=300 m- 12 m= 288 m。答:(1)运油车通过穿山隧道的速度合15 m/s;穿山隧道的长度是288 m。15.解:(1)由v=,得,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的路程:S1 =v1t1=8 m/sX 600 s= 4800 m;(2)汽车在模拟公路上行驶的路程:S2=v2t2= 20 m/sX5X60 s= 6000 m,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过程中行驶的总路程:s=s1 +s2 = 4800 m+ 6000 m= 10800 m,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过程中行驶的总时间:t=t1+t2= 600 s+5X60 s=900 s,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v== 10800 m=12 m/s。答:(1)该汽车在模拟公路上行驶的路程为4800 m;(2)汽车在整个测试中的平均速度为12 m/s。16.答:因为运动和静止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小明坐在匀速直线行驶的车厢里,他如果以车厢为参照物,感觉自己就是静止的;如果以车外的景物为参照物,则感觉自己是运动的。17.答:预计能追上,因为弟弟距离小龙越来越近,弟弟的速度快。从图中可看出,图乙后视镜中的像比图甲的大,故可得出弟弟的位置距离小龙越来越近,故弟弟的速度比小龙快,由此预计,弟弟能追上小龙。18.(1)甲,1mm,3.40(2)取平均值减小误差,26.42cm,26.02cm19.(2)静止的,运动的(3)静止的,课桌20.(1)停表,v=(2)10s.75cm;7.5cm/s;气泡以7.5c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1)刻度尺,秒表小0.13,0.16(1)v=(2)>,变速运动(3)偏大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