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第二节 海陆变迁(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运用实例说明海陆的变迁,树立海陆不断运动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点。2.了解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并能解释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的分布。学习方法与媒体:讨论、归纳、小组合作探究 学案学习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地球上陆地和海洋的面积比例是( ) A.4:6 B.3:7 C.2:8 D.1:1 2.关于地球上海陆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 B.南半球陆地多于北半球C.西半球陆地多于东半球 D.陆半球陆地多于海洋3、 阅读下图,填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大洲名称。A. ___________ B. ____________C. ___________D. ____________ E. ___________ F. ____________H. ____________二.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环节一:认识板块的运动活动一:读图讨论 电脑展示课本P42图2.22“六大板块示意图” 与图2.23“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及主要山系的分布”,让学生观察,并分成学习小组讨论:(1)板块构造学说有哪些基本观点?(1)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概括起来有三点:第一,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全球大致划分为 大板块。即 板块、 板块、 板块、 板块、 板块和 板块第二,各大板块处于 之中(注意各板块的箭头,让学生观察其运动的方向)。第三,板块内部地壳 ,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2)世界火山、地震主要集中分布在哪些地带?为什么?世界的火山、地震集中分布在两大地带,即① 地带。指出是哪些板块的交界地带。( 板块与 板块、 板块、 板块的交界地带)② 火山、地震带。指出是哪些板块的交界地带。( 板块与 板块、 板块的交界地带)形象比喻 如果把地球比作一个鸡蛋,那么,蛋壳就是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这个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不像蛋壳一样,是一个整体,而是破裂为六块的“蛋壳”。如果把一个蛋壳破裂的鸡蛋放到锅里煮熟,会出现什么现象呢?你遇到过吗?蛋壳不破裂的地方什么也没有,这就好比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而沿着破裂的地方挤出来很多白白的蛋清,这些裂缝就好比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那些裂缝上的一小堆一小堆的蛋清不正是火山喷发后形成的一座座火山吗。环节二:运用板块运动解释现象活动二:分析解释课本P43图2.24 红海为什么在不断扩张 红海位于 板块和 板块之间,由于两大板块运动的方向不同(相背),使地壳板块发生 运动,于是亚洲和非洲之间的距离不断扩大,红海也就在不断地扩张。活动三:分析解释课本P43图2.24“地中海、阿尔卑斯山—喜马拉雅山地带”形成。地中海位于 板块和 板块之间,由于两大板块运动的方向不同(相对),使板块发生 ,欧洲或非洲之间的距离不断缩小,因而地中海也就在不断地缩小,将会慢慢消失。指导学生观察课本P44图2.25“喜马拉雅山的形成示意图”并结合上节课喜马拉雅山由海洋变成陆地的演示,按AD的顺序认识喜马拉雅山从海洋到高山的整个过程,并指导学生推挤课本,体会珠穆朗玛峰还在继续长高。三、质疑问难:根据情况定时间四、整体建构:五、当堂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地区中,地壳较稳定,不易发生地震和火山喷发的是( )。A.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 B.板块内部 C.日本 D.中国2、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多地震的亚洲国家有( ) 。A.日本 B.俄罗斯 C.美国 D.加拿大3、澳大利亚大陆位于哪个板块( ) 。A.亚欧板块 B.印度洋板块 C.太平洋板块 D.南极洲板块4.喜马拉雅山的形成主要原因是由于板块与板块之间的( ) 。A.碰撞 B.张裂 C.分裂 D.隆起(二)读图题读“六大板块示意”,完成下列要求:(1)由坚硬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非整体一块,而是分成 大板块。它们是:A 板块,B 板块,C 板块,D 板块,E 板块,F 板块。(2)六大板块是不断 着的。当板块运动时,地球表面分属不同板块的大陆,便出现 现象。(3)板块与板块 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 和 。六、课后达标题:学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