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合理利用网络 学教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2 合理利用网络 学教设计

资源简介

《合理利用网络》学教设计
学教依据
核心素养: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
2、课标分析:3-1-2合理利用互联网等媒介,初步养成积极的媒介批评能力,学会理性利用现代媒介参与社会公共生活。
3、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围绕“合理利用网络”展开,第一部分阐述了理性参与网络生活,包括媒介素养、信息节食、学会辨析、遵德守法,第二部分阐述了传播网络正能量,包括建言献策、传播正能量等,旨在帮助学生提高媒介素养,提高正确使用网络的应用能力,学会理性利用现代媒介参与公共生活。
4、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身心处于特殊的青春转折期,具有思维独立性、叛逆性和情绪的易感性等心理特征。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社会交往形式更加多样,这对我们的成长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但因《道德与法治》内容较抽象枯燥,知识理解和识记难度大,因此需要教师创新教学方法,选取贴近学生识记、便于理解的案例,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在体验中感悟并内化,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二、学教目标
依据核心素养以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本课的学教目标为:
1.能够合理利用互联网等传播媒介,具有对网络的优势与陷阱的分辨能力。
2.能借助案例分析学会理性利用现代媒介参与公共生活,能自觉遵守网络规则,做对人对己有益的事情。
3. 通过活动探究以尝试生活中用实际行动培养网络规则意识,增强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为维护网络环境尽自己的责任。
三、学教重难点
学教重点:1.合理利用互联网等传播媒介,能自觉遵守网络规则,学会理性利用现代媒介参与公共生活。
学教难点:在网络上,传播正能量,做对人对己有益的事情。
四、学教方法
教法:案例分析法、问题探究法、讲授法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五、课前准备
教师:搜集上课案例和视频素材,制作课件
学生:课前预习
六、学教过程
学教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设疑导入 观看漫画,思考并回答:图文消息反映了什么现象?此类行为有何危害?如何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 出示反映网络诈骗的漫画并提问 用学生生活的案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引入课题
问题导学 明确本节课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带着目标进行本节课学习 出示本节课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带着问题进行本节课学习,使学习更有针对性
环节一: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思考并回答:①《未成年人保护法》新增“网络保护”的原因?②结合教材p17-19页,自主探究我们应该如何合理利用网络? 得出结论: ①案件聚焦:本市某农村初中暑期一学生涉充值返利被骗,案值2.95万元。 ②出示网络保护的相关法律链接。 ⑤视频播放《关于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的网络保护》说明并展开提问 ⑥小结: 通过呈现案件并进行合理设问和追问,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帮助学生理性利用现代媒介参与公共生活,能自觉遵守网络规则,做对人对己有益的事情。
环节二: 传播网络正能量 阅读书本P19-20,阅读并思考: (1)怎样让网络空间充满正能量? ①自主阅读书本,找到相应问题答案并完成抢答 ②小组合作完成探究任务,并派出代表分享本组的合作探究成果 ①引导学生阅读书本,找到相应问题的答案并举例帮助学生理解 ②布置合作探究任务并进行指导 ③对学生的分享进行总结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我们要在网上传播正能量。 通过图文资料培养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让学生领会生活中用实际行动培养网络规则意识,增强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为维护网络环境尽自己的责任。
环节三: 净化网络环境 ——我们在行动 让同学们利用周末时间调查同学们网龄、使用网络的目的和内容、每周使用网络时长等内容,设计一份调查问卷,并撰写调查报告,达到以技促行 知行合一的目的。 通过撰写调查报告,尝试生活中用实际行动培养网络规则意识,合理利用互联网等传播媒介,为维护网络环境尽自己的责任。从而突破重难点,增强学生的理性精神,培养公共参与的核心素养。
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内容,分享学习收获 学生分享完毕后结合板书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归纳总结,点题升华 借助板书归纳学习重难点并升华情感
七、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