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第二章 天气与气候第一节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第二课时)课程标准:1、阅读世界年平均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的分布特点。2、运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说出气温随时间的变化特点。课标解读:概念体系 行为动词 行为条件 行为程度世界气温的分布特点 阅读 世界年平均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归纳世界气温的分布特点气温曲线图 运用 气温资料 绘制气温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运用 气温资料 说出气温随时间的变化特点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与下一节教材一起,虽是对第一节有关天气知识的自然引申,更重要的是作为理解第四节有关气候知识的基础。既是本章知识的基础,也是本章的重点内容。本节共介绍了两部分内容:气温的变化(包括气温的测定、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的计算)与气温的分布。其中气温的年变化与气温的分布为本节的重点。对于气温的变化,关键是培养学生的阅读气温曲线图的能力,教师应在此处多下点功夫。首先讲解气温曲线图的画法,给出一组气温数据,让学生绘制气温曲线图,并引导学生分析气温变化曲线图,总结出气温曲线图的作用,已达到运用知识分析某些问题的目的。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气温的观测方法,了解日均温、月均温、年均温、日较差、年较差的概念。2.举例说出气温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3.学会使用资料,绘画和分析气温变化曲线图。4.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气温分布的规律。过程与方法学会使用资料,绘画和分析气温变化曲线图,培养获取、加工信息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节学习培养学生主动探索、获取、加工信息的能力。教学重点:重点:气温变化曲线图和世界气温分布图的阅读。教学难点:气温变化曲线图和世界气温分布图的阅读。学情分析:初一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对气温知识有一些感性认识, 通过第一节对天气知识的学习,为本节学习奠定基础。本节内容在生活中是很有用处的知识,但抽象概念多,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接受有一定的困难。预计40%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能够理解, 40%学生困惑,需要强化练习, 20%学生不明白,须个别辅导。创新支点从感性的生活材料入手,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会并能举例说出气温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2、本节内容抽象概念多,因此在教学方法上采用的读图分析,观察思考,讨论探究,设问质疑,自学归纳等灵活变通的形式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3、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从生活体验,身边的事例入手,去感受、领会知识,化难为易。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地理知识,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学习对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学以致用。教学方法读图分析、观察对比、讨论探究、自学归纳等为主的教学方法学法指导:自主学习,读图分析,学会观察,学案导学第一节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能举例说出气温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2.初步学会利用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3.使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并读出气温的变化规律。学习方法与媒体:讨论、归纳、小组合作探究 学案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根据下表的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 l月(℃) 4 月(℃) 7月(℃) 10月(℃)北京 4.3 10.2 22.7 10.4开普敦 24.6 12.9 9.8 16.2二.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三)气温的分布环节一:认识等温线活动1:观察和阅读课本55页图3.16的等温线模式图,分析讨论:(1)什么是等温线 (2)高温中心、低温中心 (3)等温线的稀疏和密集的含义归纳总结:等温线图的阅读方法与等高线图类似。因此,教学时引导学生回忆等高线图阅读的要领,然后对应读图3.16。读图时注意以下几点:等温线闭合的,要么是高温中心,要么是低温中心,具体由闭合中心气温的高低决定。等温线疏密与水平方向上的气温差别:密集的地方温差大,稀疏的地方温差小。等温线凹、凸处气温的高低。第四,相邻两条等温线的温差。环节二: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活动2:阅读观察“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56页图3。17) 思考讨论分析以下问题:(1)年平均气温高于20℃的主要分布在那两条纬线之间?(2) 年平均气温低于—10℃的主要分布的纬度范围?(3)从赤道向两极气温是怎样变化的?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说明气温的分布受 因素的影响。)归纳总结:(1)赤道及其附近地区气温 ,由赤道向两极,气温 ,主要原因是各纬度接受太阳辐射的差异;(2)年平均气温高于20 ℃的地区主要分布在 之间,低于-10 ℃的地区主要分布在 以内。活动3:观察图3.18,讨论分析(1)同纬度的高山、高原和平原气温是怎样变化的?(2)计算出该座山顶的气温归纳总结:同纬度的高山、高原的气温比平原气温低,说明气温的分布受 因素的影响。活动4:读图认识1月和7月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读图3.19和3.20,想一想: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有何差别?(冬季(1月):海洋气温 ,陆地气温 。夏季(7月):海洋气温 ,陆地气温 。)(说明气温的分布受 因素的影响。)三、质疑问难:根据情况定时间四、整体建构:低纬度地区气温 ,高纬度地区气温 。( 差异)夏天陆地气温 ,海洋气温 ,气温分布规律 同纬度地区冬天 气温低, 气温高。气温垂直递减率:在山地,海拔每升高 ,气温下降 。五、当堂测试:(一)单项选择题(A级)1、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海拔5859米,山顶气温比同纬度海拔900米处气温约低( )A.30℃ B.18℃ C.20℃ D.25℃2、我国的北戴河成为夏季避暑胜地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因素 B.海陆因素 C.地形因素 D.洋流因素3、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是( )A.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B.低纬度气温低,高纬度气温高C.中纬度气温高 D.各地气温高低与纬度没有关系4、我国江西庐山是夏季避暑胜地因为( )A.所处纬度高,气温低 B.靠近海洋,降水多,气温低C.地势高,气温高 D.气压低,空气上升,降水多所以气温低5、世界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是( )A.同纬度地区气温都相同 B.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相同C.气温从低纬向极地逐渐降低 D.同纬度的高山高原比平原气温高(二)读图回答:(B等级)(1)图中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的地区,同五带中 带的范围大体一致。(2)世界上最热的地方位于 洲,最冷的地方位于 洲。(3)亚洲中部的 地区,年均气温在0℃以下,比同纬度其它地区低10℃,这是为什么?(4)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① 。② 。③ 。六、课后达标题:学检七、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