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2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高中思想政治 年级 高二 学期 秋季
课题 6.2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教科书 书 名:统编版教材必修4《哲学与文化》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年12月
教学目标
【学科能力目标】 1.明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基本含义,把握二者的关系。 2.科学分析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特点。 3.学会分析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正确与否的标准,自觉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核心素养】 1.政治认同:确立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标准,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 2.科学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
教学内容
1.教学重点:如何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要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求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 2.教学难点: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评价标准 主体差异性和阶级性要求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
教学过程
总议题:如何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从张桂梅的选择谈起 导入:同学们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哲学与文化》第六课“实现人生的价值”,第二框“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同学们一定注意到了这一双贴满膏药的手,她的主人是“七一勋章”获得者,点亮乡村女孩人生梦想的优秀人民教师张桂梅。让我们走进张桂梅的故事,一起思考如何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 环节一: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情境材料:张桂梅的三个人生片段 片段一:1974年,张桂梅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奔赴祖国边疆、支援三线建设”的号召,不远千里到云南省中甸县林业局支边。她先后在林场、党校任团支部书记、政治教员,又到局机关当文书、团支书、妇女主任。1983年调到子弟学校当中学教师后,她就深深地爱上了"释道、解惑"这一神圣的工作。 片段二:1996年,面对丈夫病世的张桂梅,毅然选择了偏远山区丽江华坪县师资力量薄弱的学校任教,任教期间,她看到了太多大山里的女性悲剧。很多小学、初中都读不完的女孩,不是被迫嫁人,就是被迫打工,为家里的兄弟挣钱。这种深山女生的悲惨遭遇让张桂梅萌发创办一所免费女子高中的想法。她决定,要在华坪为女孩们办一所不花钱就能读书,还能把女孩们送进大学的高中。 片段三:2008年8月,国内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级中学——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建成。学校建起后,张桂梅将自己的工资、所获奖金和社会捐助诊疗费等100多万元全部用于兴教办学,在与时间赛跑和病魔抗争中,以实际行动兑现着自己“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站在讲台上”的诺言,用不懈追求书写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党和人民事业永远奋斗的绚丽人生。截止2022年,已经有2000多个大山里的贫穷女孩,从这里走进大学。 探究:结合教材P73-75有关内容及以上素材思考: 1.为什么张桂梅在不同时期作出了不同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2.她的价值选择有什么共同点?这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3.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在不同时期会有所不同,这说明其具有什么特征?这一特征有什么意义? 教师总结: 一、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1.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含义 价值判断:人们对事物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满足的程度作出判断。 价值选择: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的选择。 2.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关系 3.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产生 各种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社会存在在不同人的头脑中的反映,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 4.作出正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原因及要求 ①原因:人们选择的目标能否实现以及实现的程度如何取决于人们的认识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②要求: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 5.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 ①内涵: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 ②意义:有助于我们正确评价历史和现实中的各种价值观念,防止简单化和片面化倾向;有助于我们的价值观念与时俱进,从而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进行正确的价值选择。 环节二: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情境材料:面对张桂梅的价值选择,存在不同的声音。 甲:她虽然没有亲生儿女,但她早已成为华坪女高学生心里的“张妈妈”。 乙:她像一束希望之光,照亮孩子们的追梦人生。 丙:有那么好的日子不过,何必呢! 学生活动:阅读材料,并思考: 1.面对张桂梅的价值选择,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声音? 2.这说明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有什么特征? 教师总结:从张桂梅的无悔选择和其他人的不同声音中,我们能够明白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就不同。 情境材料:两首古诗。 《赤日炎炎似火烧》 【明】施耐庵《水浒传》 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 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 观祈雨 唐·李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学生活动:阅读古诗,并思考: 1.诗中农夫和公子王孙面对天旱无雨的心态有何不同? 2.他们的价值选择分别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不同选择? 教师总结: 二、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1. 主体差异性 ①含义: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可能作出不同的价值评价。 ②原因: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需求不同,知识结构、看问题的角度等不同。 ③结果:面对同一问题,人们的不同表现体现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差异。 2. 阶级性 ①含义:在阶级社会中,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阶级性。 ②表现:面对同一事物或行为,不同阶级和阶层的人会作出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价值 判断和价值选择。 主体差异性和阶级性要求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 3.正确反映并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 ①兼顾不同利益。最重要的是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 ②要把个人、集体和社会利益三者的统一作为选择的标准。 a.当个人利益同人民群众的利益发生冲突时,要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进行选择; b.当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要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正当选择。 环节三:青年人的无悔选择 情境材料:视频《我要不白过这一生》 学生活动:结合视频和本节课所学内容,围绕“青春·选择”这一主题给自己写一份青春的寄语,字数约150字。活动形式:自主撰写,自由交流分享。 教师总结: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对全国广大青年提出殷切希望:“牢记党的教诲,立志民族复兴,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争取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今天,新时代中国青年处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既面临着难得的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也面临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只有将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和人民的'大我’,才能成就责任担当的价值新高度”。 课堂总结 课堂练习 1.舒婷在《人心的法则》中写道:“为一个诺言而信守终生 /为一次奉献而忍受寂寞 /是的,生命不应当随意挥霍/但人心,有各自的法则。”这段诗所包含的哲理是(  ) A.价值选择是价值判断的基础 B.人的价值是永恒的 C.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 D.价值选择有正确和错误之分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随着时代发展,环保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动画片《熊出没》关注环保主题,用有趣的故事使孩子在欢笑中接受教育。制作方拥有强大的创意研发能力,把各地的文化特色和新科技结合起来,将相关产品出口到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熊出没》的成功被看作中国动漫行业崛起的信号。但《熊出没》曾因脏话问题引起争议。尽管各方对脏话判定意见不一,制作方还是将已播出片集全部拿回重新配音整改。整改后的《熊出没》更好地传导“互助的情感、追求真善美”的价值观,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一致的。 结合材料,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相关知识,分析《熊出没》制作方这一做法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