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 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2 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思想政治 年级 高二 学期 秋季
课题 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
教科书 书 名:思想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教材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年1月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对文化发展的作用,加强文化交流与交融,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2.通在分析文化发展过程中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的作用,树立各民族文化平等观念。讲好中国故事,争做文化传播交流的使者,促进人类文明的繁荣进步。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的意义 教学难点: 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的关系,如何在文化交流和交融中发展本民族文化
教学过程
学生自学初步完成,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的关系的表格内容: 文化交流文化交融表现不同文化交流需要一个过程,是彼此间文化的相互沟通,互通有无。也就是通过一定的方式使文化得以传播。文化交融是一个结果,指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强调的是不同文化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融合。结果不同文化交流侧重的是把一种文化发扬光大,传播开来,让更多的受众知道、理解的过程。文化交融侧重的是文化在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甚至是冲突碰撞之后的发展升华,产生新文化的过程。意义不同文化交流促进了文化自身的发展,也促进了经济、政治社会的发展。文化交融的意义在于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从而共同推动世界文化创新。文化交流间接促进文化发展,文化交融本身就是文化发展与创新。联系(1)文化交流是文化交融的前提、基础,文化交融是文化交流的升华、发展。所有的文化交融都是建立在文化交流基础上的。(2)文化交融是多元文化交流的结果之一。
【议题一:“孔子与苏格拉底的对话”的文化价值】 2021“中国希腊文化和旅游年”在希腊雅典古市集遗址的开幕式中,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的青铜组雕《神遇——孔子与苏格拉底的对话》隆重揭幕。该作品以“对话”为主题,以写意雕塑表现孔子和苏格拉底的睿智与风采、精神与哲思,具有宏阔的时空观。两位分别代表不同文化的圣哲,跨越千年进行着思想的交流、灵魂的对话,不仅表现了中希两国文明互鉴、共同发展的理念,也体现出人类命运的休戚与共。 吴为山表示,通过“对话”,你从这边看世界,我从那边看世界,我们将看到的同一个事物的不同视角描述给对方,便得到了一个世界完整的面貌,从这个意义上讲,“对话”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成为了“世界人”。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世界格局的多种变化,需要从人类文明的高度,寻找国与国之间深度连接的方式。这正是文化的超越性所在。 运用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的知识,分析“孔子与苏格拉底的对话”的文化价值。 “讲好中国故事”,习近平总书记是倡导者,也是践行者。他坚持用海外民众乐于接受的方式、易于理解的语言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他在不同国家的演讲中别具智慧的讲述,带来一股外交新风,重塑着中国对外传播新格局。 【议题二:牢记使命,讲好“中国故事”】 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让外界更好认识中国,文化“走出去”无疑是一条“捷径”。 在讲述中国故事时,一定要注意消解对立思维,在尊重和理解不同价值观的前提下开展对外传播,找到中外价值观的契合点,最大程度表达开展对外交往和对外传播的善意。如此,传播效益才能得以最大化实现。讲好中国故事,就是将中国的发展理念以人类普遍接受的故事形式传播出去。中国故事,顾名思义,既要有“中国”,又要有“故事”。如果缺乏让外国人理解的叙事方式,一味强调“中国”特色,便成了自说自话;而如果光讲“故事”而忽略传播国家观念,则会让对外传播迷失方向。只有将“中国”与“故事”两者紧密结合,对外传播才能达到积极的效果。 运用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的知识,说明为什么要“讲好中国故事”。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执行主席指出,文化产业的发展是一个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中国要以文化促进旅游,用旅游创新文化,把中国的设计大师推向世界,把世界大师请进中国。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作为国家对外文化交流与传播的重要窗口,致力于打造国家文化品牌,先后与世界1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友好往来,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高水平的艺术作品在世界舞台上得到了充分的展示,推动了文化思想领域的国际对话与高端交流,展现了我国文明、民主、开放、进步的大国形象。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将一如既往地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加强国际文化交流,不断增进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友好情谊。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交流的知识分析,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应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