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洛宁县 2022—2023 学年九年级第一次大练习语 文 试 卷一、积累与运用。(28 分)1.阅读下面的语段,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4 分)进入九年级的我们,心怀鸿鹄之志,一路踏歌前行。涤尽浮躁,不惧风雨, 是我们拼搏的誓言;心无旁 wù ( ),孜孜以求,是我们奋斗的品格;勤思 笃学,锲.( )而不舍是我们成功的秘 jué ( )。以梦为马,不负韶华,在挫折中坚强,在挑战中勇敢,在竞争中超越,成功的冠.()冕才能真正属于我们。(1)心无旁 wù( )(2)锲( )而不舍 (3)秘 jué( )(4)冠( )冕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现代诗也叫“白话诗”,最早可追溯到清末,是诗歌的一种,虽与古典诗歌都为有感而作,但一般不拘泥于格式和韵律。词原是配合音乐歌唱的歌词,从民间词发展到文人词后,词作为“娱宾遣兴”、侑酒助乐的艳曲,逐渐在韵文文学中成为一个独特的艺术系统。《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一部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明清时期科举制度下读书人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作者是吴敬梓。唐代浪漫主义大诗人李白,字太白,号少陵野老,《行路难》是其借乐府古题创作的一首古体诗。3.依次填入下面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2 分)激励中华儿女团结奋进、一往无前的,除了力量和骨气,还有情怀。这情怀,是中国人历来抱有的家国情怀。面对“公事”, ; 面对“ 国家”, ;面对“困难”, ;面对“他人”, ;面对 “责任” 。这情怀,是中国人“天下一家的情怀。疫情发生以来, 中国同世界各国共克时艰、携手合作,为全球抗疫献智献力,彰显了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守道义的大国形象。因为有情怀,中国才有践行人间正道的信心。①中国人信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②中国人强调和衷共济、风雨同舟③ 中国人崇尚天下为公、克己奉公④中国人倡导守望相助、尊老爱幼⑤中国人讲求自由和自律统一、权利和责任统一A.②⑤③④① B.③①②④⑤ C.④②①③⑤ D.③①④②⑤ 4.名著阅读。阅读文段,任选一题作答。(共 4 分)金圣叹说:“《水浒》所叙,叙一百八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 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请你根据作者描述,任选两个,猜出他是谁,并概括出他的两个故事情节。(4 分)那官人生得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八尺长短身材,三十四五岁年纪。《临江仙》赞他:万卷经书曾读过,平生机巧心灵,六韬三略究来精。 胸中藏战将,腹内隐雄兵。谋略堪欺诸葛亮,陈平岂敌才能。略施小计鬼神惊。那押司为人仗义疏财,平生好结识江湖好汉,常济人贫困,周人之急。(2)阅读名著审辩思维很重要。金圣叹评鲁达:“鲁达自然是上上人物,写得心地厚实,体格阔大。论粗鲁处,他也有些粗鲁;论精细处,他亦甚是精细。”鲁达虽性格粗鲁,但也精细缜密,请从下面两个选项中任选一项,结合相关情节分析鲁达的粗鲁和精细。(共 4 分)①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②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5.古诗文默写。(每空 1 分,共 8 分)“用典”是诗人在诗歌中常用来传情达意的写作手法,典故分为“语典” 和“事典”。请根据提,完成下面的表格。诗人及诗歌 典故 诗句 作用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 赠》 闻笛赋、烂柯人 (1) , _。 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慨叹。苏轼《水调歌 头·明月几时有》 青天有月来几 时, 我今停杯一问之。 (2)_ , _。 把酒问月,点明 饮 酒 赏 月 的 内容。杜牧《泊秦淮》 玉树后庭花 (3) ,隔江犹唱后庭花 讽刺了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李商隐《无 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神话传说: 蓬莱仙山和青鸟传信 (4)_ , 。 抒发惆怅、伤感之情。王维《使至塞上》 燕然勒石记功 (5) ,都护在燕然。 对都护及边关将士的赞扬。综合运用(共 8 分)二十大胜利召开来临之际,某班级准备举行以“自强不息”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完成下列任务:(1)“自强诗词”书法展下列书法作品中,没有蕴含自强不息精神的一项是( )(2 分)①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②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③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④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2)“自强人物”故事会请你从下面三个自强的人物中任选一个,写一个下联。(2 分)颜回 祖逖 岳飞上联:匡衡凿壁偷光,精神万代传下联:(3)“自强人物”颁奖会除了上述人物外,你还知道哪些自强不息的人物故事,请介绍他的事迹, 推荐他参加颁奖大会。(2 分)(4)“发愤图强”演讲会假如你参加了本次演讲赛,准备演讲哪些内容?(不能与以上内容重复, 至少写两点)(2 分)二、现代文阅读(共 28 分)(一)阅读《小老爷子的指甲刀》,完成 7~10 题。①要是问我现在最怕什么?一点不掺假地说,我最怕的就是小老爷子手中的那把指甲刀。②那天我正弓着腰抱着脚剪趾甲,小老爷子踱过来冲着我一伸手,我左右看看,不知道小老爷子想要什么。小老爷子也不恼,依旧把那只手伸得笔直, 一直伸到我的鼻子底下,光线被小老爷子遮住了,抱着的那只脚也有些发麻, 我索性直起腰来,把指甲刀放到了一边,小老爷子飞快地拿起指甲刀,乐颠颠地坐到我的对面抱起我的脚丫子。③我以为那天不过是小老爷子心血来潮的游戏之作,谁知从那之后,小老 爷子竟然迷上了给我剪趾甲。然而他眼花手抖,次次都把我的脚弄得血肉模糊, 苦不堪言。④真是怕啥来啥,我下班回家,刚坐到沙发上,还没坐稳当,小老爷子就笑嘻嘻地举着指甲刀凑了过来。(1)看见小老爷子手中的指甲刀,我心里忽悠一下,脚趾头条件反射似的刺痛起来,“嗖”地蹦到了沙发上,一叠声地说: “不剪,不剪,我的趾甲都剪秃了……”⑤听我这么一嚷嚷,小老爷子不笑了,拿着趾甲刀呆呆地立在沙发前,那怯懦的小眼神让我很是无奈。我只得从沙发上出溜下来,扒下袜子,掰着脚趾头和小老爷子讲道理:“您看,这只脚指甲都剪秃了,另一只脚有两个脚趾头都剪出血了,真不能再剪了,您让我的趾甲养养吧。”⑥小老爷子不语,摩挲着指甲刀眼巴巴地瞅着我,委屈得就像吃不着糖的孩子。我长叹了一口气,壮士断腕般地把脚往前一杵,闭着眼睛说:“那什么,您乐意剪就剪吧,呃,您手轻点……”⑦(2)小老爷子顿时喜笑颜开,拖过一把小椅子坐在沙发对面,又从口袋中拿出老花镜,哈了口气,用衣角把眼镜擦了又擦,这才郑重其事地搬起我的脚。⑧谁知,一剪刀下去血肉横飞,我“嗷”的一声把脚抽了回来。我叫唤, 小老爷子也跟着叫,一边叫一边慌慌地扔了指甲刀,转身跑进房间再也不肯出来了。⑨晚饭的时候,小老爷子死活不肯出来吃晚饭,说是把老丫头弄疼了,老丫头脚疼,那就让他胃疼。⑩大哥急了,数落我说:“你都多大岁数了?还让咱爸给你剪趾甲,你可真行!”不等我分辩,大哥又命令说:“你惹的祸你来收场,咱爸可禁不住饿,赶紧地哄他来吃饭。” 我无可奈何,拖着伤脚蹭到小老爷子跟前,好说歹说,最后吓唬他说: “您不吃饭,我的脚就好不了……”小老爷子才蹦出来,一路蹦进饭厅。 对,小老爷子确实是蹦着出来的。他是我的爸爸,自从得了阿尔茨海默病,也就是俗称的老年痴呆之后,他就不认识我大哥了,只记得我是他的老丫头。每次大哥管他叫爸的时候,小老爷子都很生气,点着大哥黑白相间的头发说:“你谁啊?管我叫爸,我哪有你这么老的儿子?”转脸看见我,立马多云转晴,使劲掏着口袋说:“老丫头爱吃啥,爸给你拿钱。” 后来,大哥改口管他叫老爷子,可是爸爸还是不高兴,觉得自己还年轻,我一锤定音,就叫小老爷子吧,爸爸这才欢天喜地起来,连声说:“小老爷子好!” 小老爷子忘记了很多事情,唯独记得与我有关的大小事情,包括我小时候玩打火机燎了他的胡子;我不爱吃肥肉,就把肥肉埋进他的碗底……一回忆起来,小老爷子满脸都带笑,似乎连皱纹都带着波浪。 这不,小老爷子记得我最喜欢他的兔子蹦,小时候每当我不开心,小老爷子就把手指竖到头上,围着我兔子蹦,直至我破涕为笑。 坐在饭厅,小老爷子依旧不肯消停,一会儿给我夹个猪蹄,说吃啥补啥,一会儿又颤颤巍巍地要帮我盛汤,说是补元气。大哥盯着小老爷子油乎乎的手和洒了满桌子的汤,拧着眉头说,“您要是真心疼老丫头,就别总给她剪趾甲了,回回剪到肉,看着都疼!”大哥总算是说了句公平话,我赶紧溜缝: “就是,就是,我又不是您的玩具,您玩点别的吧。” 小老爷子看看我,又看看大哥,点着我喃喃地说:“老丫头太胖了,剪脚趾甲弯着腰抱着脚,肚子不得劲儿。” 于是一屋子人都笑了起来,恍然大悟地笑。 我也跟着笑,笑着笑着,泪水糊了满脸。文章围绕剪脚趾甲记叙了几个片段,请补全相关内容。(4 分)小老爷子想给“我”剪脚趾甲,“我”设法拒绝→小老爷子① , “我”无奈答应→小老爷子② ,“我” 疼得叫唤→小老爷子③,“我”连哄带吓→,④ “我”笑着流泪。 8.请从人物描写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4 分)看见小老爷子手中的指甲刀,我心里忽悠一下,脚趾头条件反射似的刺痛起来,“嗖”地蹦到了沙发上,一叠声地说:“不剪,不剪,我的趾甲都剪秃了……”小老爷子顿时喜笑颜开,拖过一把小椅子坐在沙发对面,又从口袋中拿出老花镜,哈了口气,用衣角把眼镜擦了又擦,这才郑重其事地搬起我的脚。小说中的次要人物也有重要的作用。请联系全文,说说“大哥”在文中的作用。(4 分)文章结尾写道:“我也跟着笑,笑着笑着泪水糊了满脸。”请分别分析 “我”笑和哭的原因。(4 分)(二)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 11~13 题。(12 分)【文本一】 读书要结“果”①书籍的力量,需通过阅读获取;书籍的智慧,也需通过阅读领悟。在读书过程中,有人读书喜欢走心,终有所得;有人读书只为消遣,不加思考。今天的我们到底应该怎样读书?个人认为,好读书还要好结“果”。②一些人受陶渊明《五柳先生传》里名句“好读书,不求甚解”影响,为 自己不认真读书找借口。陶渊明读书真的“不求甚解”吗?非也。若果真如此, 陶渊明也就不会成为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位大家了。他的原话是:“好读书, 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对陶渊明来说,他不仅喜欢读书,在读 到与自己见解一致的书时,还喜欢做深入的思考,甚至能达到废寝忘食的程度。只知“上半句”,不知“下半句”,是对陶渊明读书论的误解。③孔子有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即使读了万卷书,但若 不能做深入的思考,把书本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积累,一点真知灼见都没有,那书也就白读了。读书必须有所思考,学习而不思考,就好比植物光开花不结果,总缺少点感觉与意味。读书是一种享受,结“果”更是妙不可言的一种享受。④清人袁枚直言,读书人的“光芒”是“分等级”的,博学鸿儒的“光 芒”,“上烛霄汉,与星月争辉;次者数丈,次者数尺,以渐而差。”所谓 “光芒上的差距”,说到底也是“思考境界”的差距。看完一本书后,思考也 是有多重境界的。一曰“想”,想想书中讲了什么;二曰“思辨”,书中观点、事实,能否站住脚;三曰“思想”,通过读书、思考,形成自己独特的观点、 系统化的理论体系。这才是阅读的最高境界。虽然并非每个人都能达到这个高 度,但“心向往之”应成为我们读书孜孜以求的“执念”。只要读书时能有所 思考、追求结“果”,思想定会展现光芒。⑤读书可“专”也可“杂”。“专”是集中突破,“杂”是突破自己原来的读书范围,开阔新知领域,为自己带来更多感悟。哲学家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对每一个人来说,各种知识门类的书籍都可以读、都应该读。有一个时期,“读书无用论”的论调蔓延,严重影响到社会风气的转变和国民素质的提高,这种论调必须摒弃。读书有结“果”与没结“果”是不一样的,“光芒”上更是有差异。读书不思考,读书就没有了价值与意义。【文本二】①什么样的阅读,才算得上是有品质的阅读呢?我认为,那种既能增强你的人生智慧、提升你的精神境界,又能够使你获得内心愉悦的阅读,与物质利益没有直接关系的阅读,就可以列为有品质的阅读。②正如不是所有的食品都于身体有益,也不是所有的阅读都有助于精神的 成长,都能够给我们带来快乐。当我们为了以上这种既定的目的而阅读的时候, 我们所选择的读物,必然是有益于身心健康,有助于精神的提升和内心的愉悦 的。这是一种愉快的阅读,这是陶渊明所奉行的那种“好读书,不求甚解。每 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式的阅读。③在这个讲究品质的时代,作为一个读书人,首先要讲究的,应该是阅读的品质;首先要追求的,应该是阅读的境界。而能不能做到这一点,关键就在于,你能不能像五柳先生那样“不慕荣利”。只有不慕虚名,把物质上的享受看得淡一些,你才能从阅读中得到快乐,才能够从阅读中获得精神上的享受。也只有这样的阅读,才称得上是一种有品质的、高境界的阅读。下列对文本一和文本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4 分)阅读是人们获取书籍的力量、领悟书籍的智慧的重要方式,是至关重要的。文本一第③段引用孔子的话意在强调读书要深入思考,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积累。读书人的“光芒”与其读完书后“想、思辨、思想”等多重思考境界有关,如果能多重思考,每个人都能达到阅读的最高境界。文本二第②段将食品与阅读进行对比,阐明了读书要有所选择,这样才有益于身心的观点。两个文本在写法上有一定的相似性,开头段落都通过设问的方式直接提出了观点。请简要梳理文本一的论证思路。(4 分)文本一的第②段和文本二的第②③段都提到了陶渊明所奉行的“好读书,不求甚解”的读书方式,但二者论述的观点各有侧重,为什么?请结合两个文本的写作目的简要分析。(4 分)三、古诗文阅读(共 14 分)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 14~17 题。(10 分)【甲】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 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醉翁亭记》【乙】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 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①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②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⑤而歌者,红装而蹇⑥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 皆有喜气。——袁宏道《满井游记》注:①冷光,清亮的光。②娟然,美好的样子。③靧(huì)面,洗脸。④鬣(liè),泛指动物头颈上的毛。⑤罍(léi),盛酒的器皿。⑥蹇,跛脚,这里指驽钝的马或驴。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 分)太守自谓也 太守谓谁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佳木秀而繁阴野芳发而幽香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太丘舍去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 分) 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甲文反映出作者怎样的心境?说说你的理解。(2 分) 17.简要说明两文在写法上的不同之处。(4 分)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 18~19 题。(4 分)行路难(其一) 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心路历程,请根据诗歌内容填空。(2 分)→期待企盼→忧愁迷茫→这首诗运用了多种手法,请从对比或比喻的角度,结合诗句分析其表达效果。(2 分)四、作文(50 分)文学类刊物《青春文苑》举办征文活动,围绕“青春·成长”这一话题给出了两个作文题目,请任选一个,写一篇作文,向《青春文苑》投稿。(1)请以“我的青春我做主”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向“青春往事”栏目投稿。要求:①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表达意 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③600 字左右。④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请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2022 年是中国共青团成立 100 周年,在 100 年的光辉历史中,从在枪林弹雨中跃动着的革命先辈们青春的身影,到改革大潮里涌动着父辈们青春的创造, 再到如今发展征途上闪烁着新一代青春的智慧,一代又一代热血有为青年,在时代的召唤下创造的传奇,激励着新一代的青年创造属于自己的青春。正所谓“无奋斗,不青春”,习近平总书记给冰雪健儿苏翊鸣的回信中也曾提到,新时代是追梦者的时代,也是广大青少年成就梦想的时代。青少年应心系祖国,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在奋斗中创造精彩人生,为祖国和人民贡献青春和力量。这段话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简单的议论文,向“青年哲思”栏目投稿。要求:①观点明确,有理有据。②600 字左右。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九年级语文第一次大练习参考答案一、积累与运用(28分)1. 骛 qiè 诀 guān 2.D 3.B4. (1)A.林冲 误入白虎堂 刺配沧州府 棒打洪教头 风雪山神庙等B.吴用 智取生辰纲 智赚玉麒麟等等C.宋江 怒杀阎婆惜 私放晁天王 浔阳楼题反诗等等(2)示例一:①鲁达、史进、李忠三人到酒楼喝酒,听到隔壁金家父女啼哭。听了金家父女对镇关西强媒硬娶强占翠莲,又将她赶出,还向金家追要典身钱的血泪控诉,鲁达大怒。第二天到状元桥郑屠肉案前,先借买肉故意刁难郑屠,激怒他,挑起打斗,继而三拳打死郑屠,为民除害。(2分)粗鲁:李忠磨磨唧唧不愿意拿钱,最终拿出来钱,鲁提辖冷笑一声并丢还给他。三拳打死镇关西,行为粗鲁。(任意一处1分)精细:鲁智深考虑到金氏父女在离开过程中可能会遇到麻烦,于是次日一大早就来到客店,催促金老动身,放走金氏妇女后,生怕店小二追赶并通风报信,搬条凳子坐了两个小时才走。打死镇关西后,害怕惹上官司,假装气愤,说郑屠诈死,一边骂一边大踏步走了。(任意一处1分)示例二:②高俅诬陷林冲行刺,因此林冲被罚发配到沧州。在林冲被押送到沧州的途中,高俅又买通了负责押送林冲的衙差(指董超、薛霸两人)去暗中杀害林冲。鲁智深担心林冲有被害的风险,于是鲁智深偷偷跟着林冲和衙差等人。到了野猪林的时候,两个衙差想要杀死林冲时,鲁智深救了林冲,并且将林冲安全护送到了沧州。(2分)粗鲁:救林冲的过程中对董超和薛霸的语言和行为粗鲁,“你两个撮鸟”等,动不动就掏出铁禅杖(任意一处1分)精细:鲁智深得知他们会经过野猪林,于是提前在那埋伏好了,果然救下了林冲,在发现林冲不愿意杀董超和薛霸之后,一直没有透露自己的身份,以防止他们回去向高俅告密,给林冲和自己带来更多的麻烦(任意一处1分)(情节符合小说内容2分,分析粗鲁处1分,精细处1分,共4分,围绕这两个情节的其他粗鲁和精细处言之成理也可给分)5.①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 ②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③商女不知亡国恨 ④蓬山此去无多路 青鸟殷勤为探看 ⑤ 萧关逢候骑6.(1)④(2)祖逖闻鸡起舞,品质千秋叹岳飞精忠报国,丹心千古照。(3)答案略,言之有理即可。(4)示例:发愤图强对于中学生的重要,怎样才能做到发愤图强。发愤图强精神对于中学生的重要性;在生活中如何才能做到发愤图强;发愤图强对塑造中学生的品质有哪些意义;发奋图强精神对时代的发展有哪些影响等。二、现代文阅读(28分)7.①硬要给“我”剪趾甲 ② 开始给“我”剪趾甲 ③不肯出来吃饭 ④小老爷子说出原因8.(1)动作、语言、神态描写(写出2种得1分),生动地写出了我看到小老爷子要给我剪指甲的害怕和刺痛。(1分)(2)运用了神态描写、动作描写,(1分)生动传神地写出了小老爷子在得知可以给“我”剪趾甲后内心的激动与期待,体现了父亲的可爱以及对“我”深深的爱。(1分)9.写大哥是从侧面反映了小老爷子老年痴呆病症的严重;也反映了小老爷子对“我”最“爱”;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任意两点,每点2分)10.笑:小老爷子始终记得与“我”有关的每一件事;(2分)哭:为小老爷子的身体健康状况而痛心和担忧,为父爱而感动流泪。(2分)11. CD(一项2分,共4分)12.首先点明阅读的重要,进而引出对阅读方式的疑问,阐述“好读书还要好结‘果’”的观点;接着论述一些人对陶渊明读书论的误解,并引用孔子的话点明读书要深入思考;然后引用袁枚对读书人“光芒”等级的论述阐明读书思考、追求结“果”的意义;最后点明“专”读和“杂”读不同的书对人的积极影响,并强调应摒弃“读书无用论”,并再次重申观点。(意思对即可。每层1分,共4分)13.文本一写作目的是论述读书要思考,要有结“果”,第②段提到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的读书论侧重于阐述一些人因只关注陶渊明读书论的部分而对陶渊明有误解,并借此引出陶渊明读书其实注重思考,自然引出读书要思考的论述。文本二写作目的是论述有品质的阅读是能够获得精神上的享受的阅读,第②③段提到陶渊明的读书论侧重于强调陶渊明的读书是“不慕荣利”,不追求物质享受的,是有品质的阅读,从正面论证了观点。(意思对即可。文本一和文本二的分析各2分,共4分)三、古诗文阅读(14分)14.D15. 老年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们的出游啊。 16.喜悦。甲文作者具有乐观豁达的情怀,虽被贬滁州,但处之泰然、随遇而安,爱民之心未曾少减。主政滁州,政事宽简,与民休息,具有中庸和美、年丰人足的政治理想,所以,作者在乎“山水之乐”,更享受“乐民之乐”。17.示例一(表达方式方面):甲文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在记叙的同时融入大量的议论和抒情,融叙事、议论、抒情、说明于一体。乙文以描写为主。在景物描写中,融情人景(寓情于景),使情与景、主观与客观浑然一体。示例二(写作技巧方面):甲文写景善于抓住最物的典型特征。早晚有别,四季分明,一句一景,字字不虚。乙文写景以点带面。没有全面地细描密绘,而是抓住水、山、田野这三组镜头,通过冰皮、山峦、麦苗等事物写初春的气息,把景物的特征和自己的审美感受鲜明、贴切地表达出来。18. 苦闷茫然 自信坚定19.对比:诗歌的前四句,珍贵丰盛的美酒佳肴与诗人“停杯投箸”“拔剑四顾”的行为形成对比,突出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忧愁苦闷、怅惘迷茫。比喻:诗歌五、六两句以“冰塞川”“雪满山”来比喻人生道路的坎坷曲折,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诗人要实现人生理想的艰难,传达出内心的忧愁无奈。四、作文。(50分)参考河南中考作文评分标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2-23九年级第一次大练习语文答案.docx 22-23九年级第一次大练习语文试题.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