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导学案
主备人:闵锐 课型:自主 审核:高二生物备课组集体 备课时间:2020.09.04
【生命观念】1、说明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等细胞外液共同构成机体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说明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2、阐明机体细胞生活在内环境中,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同时也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科学思维】运用图示和模型等方法阐释内环境为机体细胞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并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教学重点】1、内环境的组成及其理化性质;2、内环境是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教学难点】1、内环境的组成及其理化性质;2、内环境是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1、体液:人体内含有大量以_________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_________存在于细胞内,约占_________;_________存在于细胞外,约占_________。
(1)血浆——是血液的液体部分
血浆是_________直接生活的环境,血浆主要作用:运输_________,运输______、_______和体内产生的_________。
组织液:存在于_______________的液体,又叫________________。主要由_________通过毛细血管壁渗出到细胞间而形成。组织液是体内_________________直接生活的环境。
淋巴液:存在于淋巴管中,由一部分_________经毛细淋巴管壁进入毛细淋巴管而形成。淋巴液是_________直接生活的环境。
【思考·讨论·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之间的关系】
1、为什么说细胞外液是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2、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请依据图示绘制出能反映三者联系的模式图。
3、为什么说全身的细胞外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2、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之间的关系
3、内环境
(1)概念:区别于个体生活的_________环境,由_________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
(2)内环境概念的内涵:
①内环境与_________是同一概念。内环境是相对于_________环境提出,_________是相对于动物和人的_________提出的。
②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但不是说就只有这三种。例如,脑脊液也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
③人的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等属于人体与外界相通的环境,因而汗液、尿液、消化液、泪液等液体_________内环境的组成。
【思考·讨论·血浆的化学组成】
1、血浆中这么多物质,你能将它们归归类吗?
2、除表中所列成分外,血浆中还可能含有哪些物质?
3、回忆所学知识,你能说出其中哪些物质在人体中的作用?
4、从葡萄糖、三酰甘油(甘油三酯)、尿素、钠中,任选一种你熟悉的成分,分析它的来源和去路,并说明这与人体的哪些系统有关。
二、细胞外液的成分
血浆的主要成分:_________约90%,_________7~9%,_________约1%,血液运送的其他物质,包括各种营养物质(如_________)、_________、各种代谢废物等。
注意:组织液、淋巴液的成分和各成分的含量与血浆相近,但血浆中含有较多的____
_________,而组织液和淋巴液中_________含量很少。
三、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1、渗透压(770KPa)
(1)概念:溶液中_________对水的吸引力。
(2)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_________的数目,_________越多,即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溶液渗透压越_________;反之,溶液渗透压越_________。
(3)影响渗透压大小的因素:主要与_________、_________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
2、酸碱度:(1)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_________~_________。
(2)pH保持稳定的原因:主要与_________-、_________有关。(缓冲物质)
3、温度: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_________左右。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新陈代谢过程中酶的活性。
四、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思考·讨论·内环境如何完成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
1、Na+、葡萄糖、氨基酸和O2等分别是经过什么途径进入内环境的?
2、参与维持pH的HCO3-/H2CO3是怎样行成的?
3、体内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如尿素和CO2),是通过哪些器官排到体外的?
4、请你用简单的示意图表示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的关系。
5、通过以上讨论,是否增进了你对本章章首页题诗的理解?
【课堂作业】
1、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内环境是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
B.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淋巴液构成
C.内环境是细胞内的环境,即细胞内液
D.高等动物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2、下列物质中,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A.葡萄糖 B.血红蛋白 C.唾液淀粉酶 D.呼吸酶
3、如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Ⅰ、Ⅱ、Ⅲ、Ⅳ表示能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器官或系统。①②是有关的生理过程。下列有关该过程说法错误的是( )
A.内环境与Ⅰ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
B.①表示Na+、Cl、葡萄糖等自由扩散进入内环境
C.②表示重吸收作用
D.Ⅳ表示的器官是皮肤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导学案
主备人:闵锐 课型:自主 审核:高二生物备课组集体 备课时间:2020.09.04
【生命观念】1、说明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等细胞外液共同构成机体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说明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2、阐明机体细胞生活在内环境中,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同时也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科学思维】运用图示和模型等方法阐释内环境为机体细胞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并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教学重点】1、内环境的组成及其理化性质;2、内环境是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教学难点】1、内环境的组成及其理化性质;2、内环境是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1、体液:人体内含有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细胞内液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细胞外液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
(1)血浆——是血液的液体部分
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血浆主要作用:运输血细胞,运输养料、氧和体内产生的废物。
组织液:存在于组织细胞间隙的液体,又叫细胞间隙液。主要由血浆通过毛细血管壁渗出到细胞间而形成。组织液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淋巴液:存在于淋巴管中,由一部分组织液经毛细淋巴管壁进入毛细淋巴管而形成。淋巴液是淋巴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思考·讨论·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之间的关系】
1、为什么说细胞外液是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细胞外液是指存在于细胞外的体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等。血细胞直接生活在血浆中,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在组织液中,大量淋巴细胞直接生活在淋巴液中。所以说,细胞外液是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2、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请依据图示绘制出能反映三者联系的模式图。
当血浆流经毛细血管时,水和一切能够透过毛细血管壁的物质可以在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出,进入组织细胞间隙而成为组织液,绝大多数的组织液在毛细血管静脉端又可以重新渗入血浆中,少量的组织液还可以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液,淋巴液经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3、为什么说全身的细胞外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人体细胞外液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液等构成,它们虽然分布在人体不同部位(血浆位于血管内,组织液分布于组织细胞之间,淋巴液分布于淋巴管),但基本化学成分相同,并且彼此紧密联系,共同构成人体细胞生活的内环境。由此可见,全身的细胞外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2、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之间的关系
3、内环境
(1)概念:区别于个体生活的外界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
(2)内环境概念的内涵:
①内环境与细胞外液是同一概念。内环境是相对于外界环境提出,细胞外液是相对于动物和人的细胞内液提出的。
②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但不是说就只有这三种。例如,脑脊液也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
③人的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等属于人体与外界相通的环境,因而汗液、尿液、消化液、泪液等液体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
【思考·讨论·血浆的化学组成】
1、血浆中这么多物质,你能将它们归归类吗?
表中的化学物质可分为无机物和有机物两类。无机物包括水和无机盐(如钠、钾、钙、磷、镁、血清铁、氯、碳酸氢盐等),有机物包括糖类(如葡萄糖)、蛋白质(如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等)、脂类(如三酰甘油、胆固醇)等。表中的化学物质也可分为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营养物质包括水、无机盐、蛋白质、葡萄糖、三酰甘油等,代谢废物包括尿素、尿酸、CO2。也可以采取其他的分类方式。
2、除表中所列成分外,血浆中还可能含有哪些物质?
血浆中还含有各种激素、维生素、O2等。
3、回忆所学知识,你能说出其中哪些物质在人体中的作用?
葡萄糖是主要的能源物质,三酰甘油是储备的能源物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无机盐能够调节人体生命活动。
4、从葡萄糖、三酰甘油(甘油三酯)、尿素、钠中,任选一种你熟悉的成分,分析它的来源和去路,并说明这与人体的哪些系统有关。
血浆中的葡萄糖主要来源于食物中的糖类。食物中的淀粉经消化系统消化后,分解为葡萄糖,经小肠绒毛吸收后进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进入组织细胞后,微萄糖主要用于氧化分解放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生成的CO2和水,先排入内环境中,然后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相应部位排出,CO2由呼吸系统排出,多余水分主要由泌尿系统排出。三酰甘油的来源和去路与糖类物质相似。尿素主要在肝合成,原料是氨基酸代谢产生的含氮废物,而氨基酸主要来源于食物中蛋白质的分解。肝合成的尿素,主要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肾,随尿液排出体外;少量尿素通过汗液排出体外。钠主要来自食物,经消化系统直接吸收进入血液。血液中的钠主要通过尿液排出体外,少量钠通过汗液排出体外。
二、细胞外液的成分
血浆的主要成分:水约90%,蛋白质7~9%,无机盐约1%,血液运送的其他物质,包括各种营养物质(如葡萄糖)、激素、各种代谢废物等。
注意:组织液、淋巴液的成分和各成分的含量与血浆相近,但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液中蛋白质含量很少。
三、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1、渗透压(770KPa)
(1)概念: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2)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溶质微粒越多,即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溶液渗透压越高;反之,溶液渗透压越低。
(3)影响渗透压大小的因素: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
2、酸碱度:(1)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
(2)pH保持稳定的原因:主要与HCO3-、H2CO3有关。(缓冲物质)
3、温度: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新陈代谢过程中酶的活性。
四、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思考·讨论·内环境如何完成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
1、Na+、葡萄糖、氨基酸和O2等分别是经过什么途径进入内环境的?
Na+等来自食物,不需要经过消化可直接被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主要来自食物中的糖类和蛋白质。糖类和蛋白质是两类大分子物质,必须经过消化系统的消化,分解为葡萄糖和氨基酸才能被吸收。上述物质吸收后主要进入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中。O2从外界空气中获得,通过呼吸运动的吸气,经呼吸道进入肺,在肺泡中与肺部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进入肺部毛细血管中。进入血液中的各类物质经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的毛细血管中,再通过物质交换过程进入组织液和淋巴液。
2、参与维持pH的HCO3-/H2CO3是怎样行成的?
细胞代谢产生的CO2与H2O结合,形成H2CO3,然后在碳酸酐酶的作用下,发生下列反应:H2CO3→H++HCO3-。
3、体内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如尿素和CO2),是通过哪些器官排到体外的?
体内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主要通过皮肤分泌汗液、泌尿系统排出尿液和呼吸系统的呼气这三条途径来排出,其中以泌尿系统和呼吸系统的排泄途径为主。例如,尿素主要通过肾形成的尿液排出体外,CO2主要通过肺扩散出去,再通过呼气运动排出体外。
4、请你用简单的示意图表示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的关系。
5、通过以上讨论,是否增进了你对本章章首页题诗的理解?
通过上述讨论可以看出,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需要体内各个系统的参与。细胞和内环境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细胞依赖于内环境,也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这就是章题诗中“它让每一个细胞分享,又靠所有细胞共建”所表达的直接含义。
【课堂作业】
1、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C )
A.内环境是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
B.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淋巴液构成
C.内环境是细胞内的环境,即细胞内液
D.高等动物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2、下列物质中,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A )
A.葡萄糖 B.血红蛋白 C.唾液淀粉酶 D.呼吸酶
3、如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Ⅰ、Ⅱ、Ⅲ、Ⅳ表示能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器官或系统。①②是有关的生理过程。下列有关该过程说法错误的是( B )
A.内环境与Ⅰ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
B.①表示Na+、Cl、葡萄糖等自由扩散进入内环境
C.②表示重吸收作用
D.Ⅳ表示的器官是皮肤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