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四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二):“多元一体”格局与文明高度发展第二课 隋唐:开放革新的时代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隋朝作为统一的朝代存在的时间是( )A.581-618年 B.589-618年 C.581-600年 D.588--618年2.隋朝开凿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 )A.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B.加强水利灌溉C.供隋炀帝到江都巡游 D.为了与高丽作战3.科举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开公平地选拔人才,它创立于( )A.秦朝 B.西晋 C.隋朝 D.唐朝4.下列朝代的统治与隋朝类似的是( )A.秦朝 B.东汉 C.西晋 D.东晋5.唐太宗是我国古代一位有作为的开明君主,下列言论不属于他的治国智慧的是( )A.“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B.“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C.“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D.“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6.“前代选用,皆州郡察举……至于齐隋,不胜其弊……。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住,乌聚云合。”这是唐玄宗时礼部尚书沈既济对 ▲ 的描述。( )21世纪教育网A.行省制 B.科举制 C.监察制 D.三省六部制7.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其中被后人称为“诗仙”的诗人是( )A.李白 B.白居易 C.杜甫 D.杜牧8.三省六部制的三省中, ▲ 下辖六部,负责政令的执行。( )A.中书省 B.门下省 C.尚书省 D.行省9.隋唐时期,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发展。有一少数民族首领曾给唐朝皇帝写信:“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据此判断该民族是( )A.回纥 B.吐蕃 C. 靺鞨 D.匈奴10.小明以“繁荣与开放的唐朝”为主题进行探究,下列他整理的内容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 21世纪教育网A.已普遍使用最先进的活字印刷术B.唐太宗时出现“贞观之治”局面C.唐玄宗时出现“开元盛世”局面 D.都城长安是国际性的大都市11.唐朝的繁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漂洋过海、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唐帝国自身也以博大的胸怀兼容并蓄外来文化的精华,中外文化双向交流、共享繁荣,下列事件能佐证这一现象的是( )①和亲结盟 ②鉴真东渡 ③玄奘西行 ④遣唐使来访A.②③④ B.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12.“天可汗”是少数民族对唐太宗的尊称,其含义是( )A.可以结交的朋友 B.各少数民族的共同君主C.习惯的称呼 D.天上的神13.宰相魏征去逝后,唐太宗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逝,朕亡一镜矣。”知人善用的唐太宗统治时期史称为( ) 21世纪教育网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光武中兴”14.“忆昔开元全盛日 ,小邑犹藏万家室 。”杜甫诗中所描写的盛世局面出现在( ) A.唐太宗统治时期 B.唐高宗统治时期 C.武则天统治时期 D.唐玄宗统治时期15.隋唐时期一系列创新为社会发展注入了生机勃发的活力,下列创新属于这一时期的是( )①三省六部制 ②科举制 ③曲辕犁和筒车 ④雕版印刷术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16.“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诗中所描绘景象的出现直接得益于唐朝统治者( )A.善于用人,虚心纳谏 B.重视人才的培养与选拔C.沿袭和完善三省六部制 D.减免租赋,减少力役,不误农时17.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盛,农业丰则基础强,而农业的根本出路则在科技创新。唐朝时创制的农业生产工具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18.唐玄宗时,著名僧人 ▲ 五次率众渡海去日本,但均告失败。后来他双目失明,但仍矢志不渝,第六次东渡成功( )A.鉴真 B.阿倍仲麻侣 C.玄奘 D.吉备真备19.“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抒发了杜甫对唐都长安遭安史之乱破坏的悲怆情怀。他的诗,语言精炼凝重,艺术技巧高超,被后人称为( )A.医圣 B.书圣 C.诗圣 D.诗史20.下列关于唐代的社会生活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胡饼成为普遍流行的名食B.唐人爱穿少数民族的服饰C.妇女常穿胡服,并以穿男装、戎装为时尚D.妇女不得在公开场合参加各种社交和文娱活动二、非选择题(60分)21世纪教育网21.(12分)读《隋大运河示意图》,回答问题。(1)请在图上填写隋朝大运河的一个中心点、两个端点及四段运河的名称。(7分)21世纪教育网(2)阅读下列评论隋朝大运河的两首诗,回答问题。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胡曾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皮日休①两首诗的观点有何共同之处?你对此有何看法?(2分)②你赞成哪一位诗人的观点?请说明理由。(3分)22.(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1世纪教育网材料一:贞观初,户不及三百万,绢一匹易米一斗。至四年,米斗四五钱,外户不闭者数月,马牛被野,人行数千里不赍粮,民物蕃息(繁盛),四夷降附者百二十万人……号称太平。 ——《新唐书·食货志》材料二: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忆昔》(1)材料中的“贞观”“开元”各是唐朝哪个皇帝的年号?(2分)(2)请选择其中一位皇帝分析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5分)21世纪教育网23.(10分)【历史天空】民以食为天,中国古代历朝重视农业生产。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实践中明确提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民智慧 在我国农耕文明史上,集中了无数劳动人民的智慧。生产工具的重要发明和生产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古代生产力的发展。(1)请列举两种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农业生产工具。(4分)21世纪教育网帝王之道 “民,水也;君,舟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唐太宗(2)请说出唐太宗的这一治国思想在农业政策上的具体体现及其影响。(6分)24.(10分)材料一:唐太宗说:“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不足,征求不已,兼东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灭亡。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静,使天下无事。”材料二:“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材料三:贞观初,户不及三百万,绢一匹易米一斗。至四年,米斗四五钱,外户不闭者数月,马牛被野,人行数千里不赍粮,民物蕃息,四夷降尉者百二十万人。是岁,天下断狱死罪者二十九人,号称太平。 ——《新唐书》卷51《食货志》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根据材料一说明“贞观之治”与隋朝灭亡有何关联?(3分)(2)根据材料二,可以看出唐太宗与少数民族的关系如何?请列举一史实加以说明。(4分)21世纪教育网(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请你描述贞观年间的社会特点。(3分)25.(12分)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请你用一句话概括隋唐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2分)(2)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谁?历史上称她的统治是什么?(3分)(3)简述唐与吐蕃友好的历史史实。(3分)21世纪教育网 (4)唐朝对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和周边国家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其主要原因有哪些?(4分)26.(9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曾有许多游牧部族侵入中国,甚至还建立了某些王朝;但是最后的情况不是中国人被迫接受入侵者语言、习惯或游牧经济,而是入侵者自己被迅速而彻底地中国化。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使蒙恬将十万之众北击胡,悉收河南也。……而通直道,自九原至云阳,因傍山险涧溪可缮者治之,起临洮至辽东万余里。 ——《史记·匈奴列传》材料三:(唐太宗)汉武帝穷兵三十八年,疲弊中国,所获无几,岂如今日绥之以德,使穷发之地尽为编户乎。 ——《资治通鉴·唐纪九》(1)请列举中国古代史上曾经入主中原建立政权的少数民族并写出政权的名称。(2分)21世纪教育网(2)根据所学知识,列举一历史事件来证实材料一的观点。(2分)(3)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比较秦始皇、汉武帝与唐太宗在民族关系处理上的不同点。(3分)(4)三则材料都讲述了中国各民族的战争与融合,这对中华民族有何影响?(2分)21世纪教育网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45678910BACACBACBA11121314151617181920ABBDDDDADD二、非选择题:21.(1)中心点:洛阳。两个端点:涿郡、余杭。四段运河从北往南依次是: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2)①并非亡于运河本身。②皮日休。皮日休指出了大运河在南北交通中的作用,肯定了隋炀帝开凿运河的功绩,也指出了“南巡”的腐化,看问题比较全面,评论比较中肯。23.(1)春秋时期铁农具:唐朝曲辕犁、筒车;宋朝秧马。(答出两种即可)(2)轻徭薄赋,不误民时。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社会安定。 24.(1)是因果关系,唐太宗从隋朝灭亡中吸取教训,采取调整统治的措施,是出现“贞观之治”局面的原因之一。(2)唐太宗对少数民族一视同仁,改变了“贵中华,贱夷狄”的传统观念,因此也得到了少数民族的爱戴。史实:唐太宗赢得了少数民族“天可汗”的尊称。(3)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民族关系融洽,社会安定,国力增强。(写出任意3点即给满分)26.(1)鲜卑族建立北魏。(2)北魏孝文帝改革。(3)秦始皇:修建万里长城。汉武帝以武力反击匈奴为主。唐太宗对待少数民族一视同仁。(4)民族间的碰撞与融合,有利于中华文明的发展。中华文明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