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8.6 物体的浮沉条件【基础知识清单】1.物体全部浸没在液体中:当F浮>G时, ;当F浮=G时, ;当F浮<G时, 。2.物体全部浸没在液体中:当物>液时,物体 ;当物=液时,物体 ;当物<液时,物体 ;物体的浮沉是由物体和液体密度的相对大小决定的。3.轮船工作原理是:增大排开液体的体积,从而增大 ;潜水艇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改变自身 实现上浮和下沉。【知识深层理解】一、物体的浮沉跟重力和浮力的关系物体全部浸没在液体中时,物体受到重力和浮力的作用:1.当F浮>G时,物体上浮,如图8-6-1甲所示,当浮力大于重力时,合力方向向上,物体上浮,最终漂浮在液面上;2.当F浮=G时,物体悬浮,如图8-6-1乙所示,当浮力等于重力时,二力平衡,物体悬浮在液体中;(GF浮甲GF浮乙GF浮丙上浮悬浮下沉图8-6-1)3.当F浮<G时,物体下沉,如图8-6-1丙所示,当浮力小于重力时,合力的方向向下,物体将下沉。二、物体的浮沉跟液体和物体密度的关系(图8-6-2GF浮)如图8-6-2所示,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同时受到浮力和重力的作用。物体受到的浮力为:F浮=ρ液gV排物体受到的重力为:G=mg=ρ物V物g因为浸没,所以V排=V物,g相同,只比较ρ液和ρ物可知F浮与G的大小。当ρ物>ρ液时,有F浮<G,物体下沉;当ρ物=ρ液时,有F浮=G,物体悬浮;当ρ物<ρ液时,有F浮>G,物体上浮,最终漂浮。所以物体的浮沉是由物体密度和液体密度的相对大小决定的。当物体的密度大于液体的密度时,物体下沉。例如,铁块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所以铁块在水中下沉。当物体的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时,物体上浮。例如,木块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所以浸没在水中的木块上浮。日常生活中悬浮的例子很少见,在气球内装入水,然后放入水中,就可以观察悬浮现象(此时气球内部物体的密度和外部水的密度相同)。三、判断物体浮沉的两种方法方法 条件 (F浮G)图示 结果根据物体受到的重力和浮力的关系 F浮>G 上浮F浮=G (F浮G) (F浮G) 悬浮F浮<G 下沉根据物体密度和液体密度的关系 ρ物<ρ液 上浮ρ物=ρ液 悬浮ρ物>ρ液 下沉(GF浮图8-6-3)四、漂浮时物体的浮力与重力的关系如图8-6-3所示,物体漂浮是指物体自由静止在液面上,一部分浸入液体中,一部分露出液面外。当物体漂浮在液面上时,同时受到重力和浮力的作用,二力平衡,所以浮力和重力大小相等。(GF浮图8-6-4)五、悬浮时物体的浮力与重力的关系如图8-6-4所示,物体悬浮是指物体浸没并静止在液体中,此时V排=V物。当物体悬浮在液体中时,同时受到重力和浮力的作用,二力平衡,所以浮力和重力大小相等。六、漂浮和悬浮的区别项目 (F浮G)图示 位置 V排与V物的关系 ρ物与ρ液的关系 F浮与G的关系漂浮 (GF浮) 漂在液面上 V排<V物 ρ物<ρ液 F浮=G悬浮 浸没在液体内部 V排=V物 ρ物=ρ液 F浮=G(GF浮GF浮图8-6-5)漂浮和悬浮的相同之处是物体受到的浮力和重力都相等,但是当物体自由静止时,因为漂浮物体的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漂浮的物体只能漂浮在液面上,不可能悬浮在液体中。如果把它压入液体中,V排将变大,浮力变大,而重力不变,浮力大于重力,去掉压力后,物体将上浮,最终还是漂浮在液面上,如图8-6-5所示。(GF浮GF浮图8-6-6)同样道理,因为悬浮物体的密度等于液体的密度,悬浮的物体只能悬浮在液体内部,不可能漂浮在液面上。如果把它拉到液面上,V排将变小,浮力变小,而重力不变,浮力小于重力,去掉拉力后,物体将下沉,最终还是悬浮在液体内部,如图8-6-6所示。七、浮力的应用(图8-6-7)1.轮船:(1)工作原理:增大排开液体的体积,从而增大浮力。一个铁块,体积较小,能排开的水很少,所以浮力很小;而把它做成空心的船时,能够排开更多的水,从而受到更大的浮力。(2)排水量: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轮船的排水量是指轮船的最大装载能力,是一个定值,空载和满载的排水量是相同的。(3)受力特点:浮力等于重力(二力平衡)。因为轮船一定是漂浮在水面上的,所以浮力与重力一定大小相等,并且,无论轮船漂浮在哪种液体的液面上,浮力都是相同的,都等于轮船的自身重力。(图8-6-8)2.潜水艇:(1)工作原理:通过改变自身重力实现上浮和下沉。(2)受力特点:在水面下,因为潜水艇的体积不变,V排不变,所以潜水艇受到的浮力是不变的,通过放水减小自身重力,使重力小于浮力,实现上浮过程;通过吸水增加自身重力,使重力大于浮力,实现下沉过程。八、同一物体漂浮在不同液体液面上时的特点1.同一物体漂浮在不同液体的液面上时,浮力都相同:物体无论漂浮在哪种液体的液面上时,浮力和重力都是平衡力,浮力都等于自身重力,所以同一物体漂浮在不同液体的液面上时,浮力都相同,都等于自身的重力。2.同一物体漂浮在不同液体的液面上时,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与液体密度ρ液的关系:物体无论漂浮在哪种液体的液面上时,浮力都等于自身重力。(液体密度较小GF浮液体密度较大GF浮图8-6-9)即:其中物体的重力、g都是定值,所以物体漂浮时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的大小取决于液体的密度ρ液。液体的密度ρ液越小,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越大;液体的密度ρ液越大,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越小。换句话说,同一物体漂浮在不同液体的液面上时,液体密度越小,露出的越少;液体密度越大,露出的越多,如图8-6-9所示。当轮船从河里开往海里时,轮船受到的浮力不变,由于海水的密度比河水的大,所以轮船要上浮一些;当轮船从海里开往河里时,轮船要下沉一些。九、密度计1.作用:密度计是测量液体密度的仪器。(乙0.81.00.70.9甲0.81.00.70.9图8-6-10)2.测量方法:让密度计漂浮在被测液体中,液面对应的刻度值就等于被测液体的密度。如图8-6-10所示,甲液体的密度是0.9g/cm3,乙液体的密度是1.0g/cm3。3.浮力特点:无论密度计漂浮在哪种液体的液面上,密度计受到的浮力都相等,都等于自身重力。4.密度计的刻度特点:根据“同一物体漂浮在不同液体的液面上时,液体密度越小,露出的越少;液体密度越大,露出的越多”可知,密度计的刻度是“上小下大”。十、“密度计、轮船问题”总结【例题1】一个密度计放在甲、乙两种液体中,静止时如图8-6-11所示,则:(甲乙图8-6-11)(1)密度计在液体甲中受到的浮力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在液体乙中受到的浮力;(2)液体甲的密度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液体乙的密度。(3)密度计在酒精中排开液体的体积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在水中排开的液体的体积(已知酒精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4)把密度计从酒精中取出再放入水中,密度计要 (选填“上浮”或“下沉”)一些。解析:(1)由于密度计在甲、乙两种液体中都处于漂浮状态,浮力都等于自己的重力,所以浮力是相同的,故应填写“等于”;(2)根据F浮=G物=ρ液gV排可知,由于G物和是定值,所以ρ液和V排成反比,即:液体的密度ρ液越小,漂浮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越大(浸入的越多);反之,液体的密度ρ液越大,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越小(浸入的越少)。经过比较可以发现,密度计在液体甲中浸入的多,说明液体甲的密度小,故应填写“小于”;(3)由(2)中分析可知,液体的密度ρ液越小,漂浮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越大,由于酒精的密度小,所以密度计在酒精中排开的液体多,故应填写“大于”。(4)由(3)分析可知,液体的密度ρ液越小,漂浮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越大,由于酒精的密度小,所以密度计在酒精中排开的液体多,所以从酒精中到水中要上浮一些,故应填写“上浮”。答案:(1)等于,(2)小于,(3)大于,(4)上浮【总结】对于“密度计、轮船问题”:(1)无论密度计或轮船漂浮在哪种液体中,浮力都是相等的,都等于自身重力;(2)密度计或轮船漂浮在液面上时,浸入液体少(V排小)的液体密度大;(3)密度计或轮船漂浮在液面上时,在密度小的液体中排开的液体多;(4)密度计或轮船由密度大的液体中进入密度小的液体中时,要下沉一些;由密度小的液体中进入密度大的液体中时,要上浮一些。十一、浮力计算公式总结方法 公式 物理量两次测量法 F浮=G-F G为物体的重力 F为物体在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上下压力差法 F浮=F向上-F向下 F向上为物体下表面受到的向上的压力 F向下为物体上表面受到的向下的压力阿基米德原理法 F浮=G排 G排为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推导公式法 F浮=ρ液gV排 ρ液为液体的密度;V排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漂浮法 F浮=G物 G物为物体的重力悬浮法 F浮=G物 G物为物体的重力十二、典型例题及做题方法(ABC图8-6-12)【例题2】质量相等的三个小球浸在水中,静止时如图8-6-12所示,则三个小球受到的浮力大小关系是( )A.FA<FB<FCB.FA>FB>FCC.FA=FB=FCD.FA=FB>FC解析:对于A,漂浮,F浮=G;对于B,悬浮,F浮=G;对于C,下沉,F浮<G。由于三者质量相等,所以重力相等,根据以上分析可知:FA=FB>FC,故选D。答案:D【总结】处于同种液体中的物体,在质量或重力相同的情况下,要分析物体所处的状态(漂浮、悬浮或下沉),漂浮时浮力等于重力,悬浮时浮力等于重力,下沉时浮力小于重力,所以在物体质量相同的情况下,漂浮物体的浮力等于悬浮物体的浮力,大于下沉物体的浮力。处于同种液体中的体积相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要比较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参考第五节“利用F浮=ρ液gV排比较物体受到的浮力”)。【例题3】把重5N、体积为0.6dm3的物体投入水中,当物体静止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漂浮,浮力为6N B.物体悬浮,浮力为5NC.物体漂浮,浮力为5N D.物体沉底,浮力为6N解析:方法一:根据浮力和重力的关系判断要计算物体静止时受到的浮力,要先判断物体静止时的状态,是漂浮,是悬浮,还是下沉。先把物体浸没到液体中,计算出浮力:浮力大于重力,所以物体上浮,最终漂浮,漂浮时,故选C。如果物体的重力为6N,物体将悬浮,。如果物体的重力为7N,大于物体的浮力,物体将下沉,此时浮力为6N。【总结】判断“投入到液体中的物体静止时受到的浮力”时,要先判断物体静止时的状态,是漂浮,是悬浮,还是下沉。先计算出物体“浸没”时受到的浮力F′浮,然后与重力相比较。当F浮′>G时,上浮,最终漂浮,静止时,F浮=G;当F浮′=G时,悬浮,静止时,F浮=F浮′=G;当F′浮<G时,下沉,静止时,F浮=F浮′≠G。方法二:根据物体和液体的密度关系判断先计算出物体的密度,然后与液体密度相比较:当ρ物<ρ液时,有F浮>G,物体上浮,最终漂浮,静止时,F浮=G;当ρ物=ρ液时,有F浮=G,物体悬浮,静止时,F浮=F浮′=G;当ρ物>ρ液时,有F浮<G,物体下沉,静止时,F浮=F浮′≠G。物体的质量为:物体的密度为:所以物体上浮,最终漂浮,漂浮时,故选C。答案:C(图8-6-13)【例题4】如图8-6-13所示,在溢水杯中盛满水,水对杯底的压强为p1,压力为F1。把一个木块轻轻放在液面上,静止时,水对杯底的压强为p2,压力为F2,则p1与p2和F1与F2的关系是( )A.p1>p2 F1>F2B.p1<p2 F1<F2C.p1=p2 F1=F2D.p1=p2 F1<F2解析:木块放入溢水杯后,排出一部分水,但液体深度不变,所以液体对杯底的压强不变;由于液体对杯底的压强和杯的底面积不变,根据可知,液体对杯底的压力不变,故选C。答案:C【总结】(1)要根据液体深度的变化判断液体对杯底压强的变化,与液面上是否放物体无关;(2)要根据液体对杯底压强的变化判断液体对杯底压力的变化,与液面上是否放物体无关。【哲理故事】手不释卷吕蒙是三国时吴国的大将,他曾多次立下大功,却不爱读书。于是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是大将军了,肩上担子很重,一定要多读读书,长点见识。”吕蒙便开始读书。慢慢地,他发现书中有很多以前他根本不知道的东西。一次,他读到孙膑用“减灶计”诱使庞涓轻敌,最后打败庞涓的故事,感到眼界大开。于是,吕蒙逐渐爱上了读书,从此手不释卷,并坚持不懈。在军务繁忙之余,他便一头钻进书堆里,如饥似渴地阅读古代的兵法和史书。几年下来,吕蒙的军事才能大有长进。孙权大为高兴,就让吕蒙担任了大都督,统领全国兵马,做了吴国的主将,有勇有谋,屡建奇功。感悟:古人说:“生下来就知道的人,是上等人;学习之后知道的人,是次一等的人;经历困苦才学习的人,又次一等;经历了困苦还不知道学习的人,就是最下等的人。”如果不抓紧时间学习,可能就真的会成为最下等的人。青少年要通过不断地学习来丰富自己的知识,增长自己的才干,为今后的就业谋生做好充分的准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