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美版四年级下册第十八课 《大师画我也画》一、教材分析: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本课是第17课对画家凡高作品欣赏的基础上进行的造型实践。目的是进一步学习画家的创新精神以及他们独特的绘画风格,从而感悟艺术的多元化。这节课重点讲解毕加索的立体派绘画的构成方法。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课的内容,主要通过学生感兴趣的游戏、大师作品欣赏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毕加索的创作方法。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立体派绘画的构成方法:分解、打乱、重组。模仿用大师的表现手法小组合作创作一幅作品。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拼贴游戏和大师作品的观察对比,了解立体派绘画的构成方法:分解、组合的创作方法和夸张、变形的艺术表现手法,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探究意识。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欣赏绘画大师毕加索的作品,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物体,拓展视野,体会创新的魅力。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感悟画家毕加索的造型表现手法——分解、打乱、组合及几何图形的运用。难点:如何将人物肖像的不同角度组合在一幅画上。(在学生拼贴作品和欣赏大师作品对比环节解决这一难点):不同角度面部和五官的组合。四、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对于画面构图、物体造型、线条、色彩都有一定程度的理解和掌握。这为本节课运用勾线笔直接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生的好奇心理非常强,本课利用拼贴游戏的形式使学生更直观的了解立体主义人物肖像的特点,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感悟艺术的多元化。五、教学方法:游戏导入、对比分析、课件演示、自主学习等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掌握艺术大师的造型表现手法。六、教具:多媒体课件、人物五官碎片,三个有特点的重组的面部轮廓。七、学具:勾线笔、炫彩棒、水彩笔。八、课时计划:1课时九、教学过程:(1) 认识角度1、出示三个不同角度的人物肖像。提问:这三幅人物肖像分别是从哪个角度观察到的?2、小结:正面、侧面、半侧面。(二)导入1、出示大师画得三个面部,学生谈感受。2、拼图游戏:谁能快速用这些五官和面部组成三张人脸?3、小结:这些同学组合的作品可以与大师作品相媲美。4、揭题:这节课我们来上《大师画我也画》。(三)新授1、 这位大师是谁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毕加索(简介及视频),他一生都在追寻如何可以像孩子一样去画画。板书(立体派绘画的构成方法)2、 欣赏《朵拉马尔肖像》和《哭泣的女人》,提问:在这幅肖像上你看到了哪些角度的五官以及哪些角度的面部?(正面和侧面)怎样才能产生这样的效。3、 小结:大师在创作的过程中也用到了将人物的不同角度的五官和面部进行了分解、打乱、重组方法。(板书)4、分析《哭泣的女人》,提问:(1)这个人物表情是怎样的?(2)你从哪里看到的?(3)在这个脸上你可以看到哪些几何图形?5、小结: 这幅画主人公是朵拉·马尔,当时她的父亲刚刚去世,所以她悲痛欲绝,她哭泣的时候面容变化使毕加索印象深刻,所以创作了这幅画。这幅画全面的体现了立体派绘画也可以通过五官外形的刻画来表达人物的内心情感。6、观察一下立体派绘画的色彩特点:丰富。(四)欣赏学生作品1、提问:从哪里可以看出这些作品是立体主义人物肖像?2、提问:你认为哪幅画的最精彩?为什么?(五)创作提示:要求:利用分解、打乱、组合的方法画一幅具有几何图形美的立体主义人物肖像。(六)评价展示:介绍自己的作品:(1)你是如何去画的?评价别人的作品:(2)你认为谁画的最精彩,为什么?总结:通过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毕加索立体主义人物肖像的艺术表现手法,同时了解毕加索是一个善于创新的画家,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美术学习中可以学习他这种创新精神,不断的探索新的绘画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