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监测七年级历史试题答案一、1—5 BBADB 6—10 ACABB 11—15 BDBDD 16—20 BAAAA21—25 CDDBC 26—30 DCBCC二、31.(1)人类由居住野外洞穴到盖房定居(2分)(2)图1干栏式房屋、(1分)河姆渡原始居民。(1分)图2半地穴式圆形房屋、(1分)半坡原始居民(1分)(3)教民开恳耕种,(2分)制作生产工具,(1分)教人们交换物品(1分)(4)采取疏导的方法治理洪水,最终治水成功。(3分)32.(1)商鞅变法,(2分)允许土地自由买卖(或:国家承认土地私有)(2分)(2)战国时期已经采用牛耕,(2分)使用铁制农具。(2分)(3)战国时期。(2分)消除了岷江的水患;(2分)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2分)33.(1)学派:儒家学派。(2分)核心思想:“仁”。(2分)(2)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提出要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2分)孟子主张实行“仁政”,要求统治者不要过分盘剥人民;(2分)庄子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2分)(3)示例:儒家:“仁”“礼”等思想,有利于调节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构建和谐社会;(3分,其他举例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2022一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监测七年级历史试题说明:(1)本次测试采用闭卷方式,测试时间为60分钟,总分100分。(②)答卷前,考生必须用黑色或蓝色的签字笔、钢笔或圆珠笔在答题卷填写自己的学校名称、班级、姓名、考号、试室号和座位号。选择题用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可用黑色或蓝色钢笔、圆珠笔,不能用铅笔或红笔。(③)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作答,测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1.1965年,考古工作者在云南发现了两颗牙齿化石,根据科学测定,这是远古人类的牙齿。他们的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据所学知识推测他们应该是A.北京人B.元谋人C.山顶洞人D.蓝田人2.从某一远古人类遗址中出土了以下遗物:鱼骨、海蚶壳、一枚像火柴棍那样粗细的骨针、兽牙、磨光石珠。此遗址属于A.北京人遗址B.山顶洞人遗址C.河姆渡人遗址D.半坡人遗址3.“我来自元谋,你来自周口,牵起你毛茸茸的手,爱让我们直立行走。”这是网络上颇为流传的诗句。如果要考察“来自周口”、能“直立行走”的远古人类应该去A.北京市B.陕西省C.浙江省D.云南省4.央视热播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从最平凡的一锅米饭,一个馒头,到各种小吃,全方位展示了中国人的日常饮食。米饭,是江南餐桌上最后的主角。下列有可能最早享用米饭的古人类是A.元谋人B.北京人C.半坡人D.河姆渡人5.原始农业的出现,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下列能反映这一进步的是A.北京人采集狩猎B.河姆渡人种植水稻C.半坡人制作陶器D.相传黄帝造船只6.考古发现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证据,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以下石器说明半坡原始居民A.已从事农业生产B.以捕鱼狩猎为主C.住半地穴式房屋D.会人工种植水稻石铲(翻土)石刀(收割)石磨盘(谷物加工)7.如果拍摄一部反映传说中尧舜禹时期的电视连续剧能够出现的情节是A.黄帝和炎帝共同视察大禹治水的工作B,年老的禹将联盟首领的位置让给了舜C.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人D.尧发明了文字8.“我中华民族,天宝物华,地灵人杰,根深叶茂,源远流长。或招之聚于华夏,或去之散于五洲,天水一方,其源盖皆出于始祖轩辕也。”这篇祭文是在赞颂中国古代的A.黄帝B.炎帝C.大禹D.商汤七年级历史试题第1页(共6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7历史 .pdf 七年级历史期中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