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4.1《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教学设计科目 政治 课题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 课时 1课时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及其必然性;掌握按劳分配的地位、性质、决定因素及其重要性;知道按要素分配的意义;掌握消除贫困的必要性 2、能力目标:能够区分居民的收入种类、途径,能够分析三次分配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够认同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感受到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有利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促进社会财富的增加和社会生产的发展。核心素养 1、政治认同:认识我国的分配制度,理解居民收入的丰富来源,明确我国是如何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由此增强对我国的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2、科学精神:能够准确判断个人收入的来源,综合、理性地分析如何完善个人收入分配,兼顾效率与公平。 3、公共参与:自觉主动关注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状况,能够为促进社会公平建言献策;确立正确的财富观和劳动观,自觉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我国的分配制度以及确立该制度的原因;我国如何完善个人收入分配,兼顾效率与公平。 2、教学难点:准确判断个人收入的来源;理解三次分配的区别。课前准备 教具: 1、常规教具:黑板、粉笔 2、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PPT背景图引出今天的话题中心——围绕秭归脐橙合作社的故事看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 二、新课讲授 首先,我们来思考一下,我们国家为什么要实行这样的分配方式呢?它是由什么决定的呢? 学生:阅读课本结合已学知识回答 教师总结: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我国现阶段必须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过渡:通过秭归脐橙生产合作社的成立来看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 教师展示材料 议题一:如何认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一)秭归脐橙生产合作社成立 材料一:合作社的成立 小绿:我入股5亩地,外加20000元。除了平时在社里劳动,再负责跑业务拉订单,联系技术指导等。 大黑:我入股5亩地,外加10000元。我懂自动化技术,给厂子装些分拣、包装设备,帮咱省点力。 小康:我出5亩地,再加5000元,咱不懂技术,光有点力气。 小黄:我出6亩地,可以给果子打包、装箱。 小黑:我只能出5亩地。再打工是不可能的~ 华农教授:我有个生产专利供你们使用。 材料二:分配方案设计要兼顾以下几点 注意到合作社是集体经济。 分配方案中要体现社会必要扣除。 工资要有层次。 按股分红的比例不宜过高。 给华农教授的分配要与其贡献挂钩。 小组合作探究一:每个小组帮合作社设计一个合理的分配方案,并分析分配的依据。(注:该合作社一年总收入为100万元。) 教师讲解:那么,大家想如何进行分配呢? 学生:小组讨论展示分配方案 教师点评、分析 教师总结: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必须参加劳动,在做了必要的扣除后,以劳动者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对个人进行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注意:在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必须而且只能是按劳分配,同时这种劳动是社会劳动。 教师总结:实行按劳分配,是由一定的经济条件决定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问题:大家想一下,如果不是按劳分配,而是平均分配,好不好,为什么? 学生:开展讨论,发表看法 教师总结:如果实行平均分配,必然导致“懒汉”的出现,劳动者的积极性不能很好地调动起来,干和不干一个样,干多和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整个社会的发展必然缓慢,最终导致共同贫穷。所以,在社会主义阶段,实行按劳分配既是客观经济条件的要求,同时也体现出了它的优越性。 ①实行按劳分配,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与其付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之间联系在一起,有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②实行按劳分配,是对人类以往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过渡:合作社中成员获取收入的方式是多元化的,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他们到底是凭借何种能力获得收入的? 教师讲解:按要素分配:按要素分配是指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要素所有权,根据各种生产要素在商品和劳务生产过程中的投入比例和贡献大小,从生产要素使用者那里获得报酬的经济行为,它是生产要素所有者的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 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种类:按资本要素分配(储蓄所得利息,股票所得股息和红利,债券所得利息等)。按劳动要素分配。(民营外资企业中和非公有制资本控制控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中劳动者的工资,奖金,津贴,个体经济中的劳动者收入)。按技术要素分配(技术入股,专利使用,技术转让所获得的收入)按管理要素分配,(企业管理人员如职业经理人凭借管理才能在生产经营中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收入)。按信息要素分配,(提供市场信息管理方案和问题解决方案所获得的收入)按土地要素分配(土地、房屋的租金和转让金等)。按知识要素分配(凭借自身掌握的知识所得收入) 问题: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 教师讲解:有利于让一切生产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推动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发展。 问题: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的关系 按劳分配按要素分配区 别范围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广泛存在于包括公有制经济在内的多种所有制经济中体现关系劳动者是生产资料的主人,劳动者是平等、互助、合作的关系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包括生产要素的所有者与使用者的交换关系)地位我国分配制度的主体我国分配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联系两者共同构成我国分配制度的主要内容。坚持两者相结合,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决定的,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议题二:如何完善个人收入分配? (一)创社成员的困惑 材料: 小绿:这厂子一开始我是出了钱、出了地、又出了人。过程中地里的活儿、联系科研人员、市场跑订单哪样我没参与,现在订单年年爆满,我这年收入还和刚开业时差不多。 大黑:我干的活儿看起来没有小绿多,但我给厂子装的这自动化设备使我们打包橙子的效率高多了,但很明显我这收入赶不上这设备嘛! 小康:家里老人疾病缠身,劳动力就我一人,本就不富裕,开厂出的钱少,后来分红也越来越少,这入不敷出啊。 小黄:我怎么听说村干部、领导拿了大头呢?有没有人给解释一下。 小黑:咱这大家集体出的钱、出的地,活也是自己干的,咋还要交那么多税呢? 华农教授:我虽然没下地干活儿,要不是我的品种改良技术,你们根本得不到消费者的认可,但感觉我这价值没人看见呐! 小组合作探究二:小组按表格顺序,想一想如何解决社员提出的问题? 学生:分组讨论展示答案 教师总结:收入分配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 过渡:如何完善个人收入分配? 教师讲解:(1)要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2)在初次分配方面,要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3)在再分配方面,要完善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4)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5)必须坚持消除贫困。 名词解释: 劳动生产率是指一定时间内劳动者创造的劳动成果与劳动消耗量的比率,它可以用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表示也可以用生产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表示,个人收入提高要以劳动生产率提高为基础。 转移支付又称无偿支付,主要指政府或企业无偿支付财务给其他经济主体,以增加其收入,是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政府向个人的转移支付大都具有社会保障性质,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转移支付主要是为了平衡各地区政府收入差距,企业对非营利组织的捐赠也是一种重要的转移支付。 个人所得税是国家对个人所得征收的一种税种,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专项扣除,包括居民个人按照国家规定的范围和标准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等专项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支出。 材料展示:2019年湖北秭归正式退出贫困县,秭归县创新“政府扶龙头——龙头建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扶贫体系,走“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模式,近年来,该县共为1万多个贫困户发放小额贷款1.85亿元,支持发展产业;为落实帮扶责任的12家产业化龙头企业和46家新型农村经营主体提供贷款7000多万元,支持开展光伏扶贫、旅游扶贫、电商扶贫,多渠道建立稳定的增收产业。 问题:为什么要消除贫困?怎样消除贫困? 原因:实现共同富裕是我们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消除贫困是保障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 要求:为了消除贫困。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把扶贫同和扶志、扶智相结合,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结束新课 秭归在特色产业发展道路下成功脱贫,也为2020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贡献了一份重要力量。在未来秭归依托特色产业不断创新发展的同时,如何通过收入分配的不断完善来助推经济的发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也值得我们持续关注。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及其客观必然性,知道了按劳分配的内涵;知道了按要素分配的相关内容;了解到居民收入的几种来源。知道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原因及措施。以便能够更好地理解我国的分配制度和理解共同富裕。 五、板书设计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 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按劳分配 1、内涵 2、意义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内容 2、意义 完善个人收入分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