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新课标历史与社会八上单元检测系列——期末检测(A)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下列与古代印度文明无关的是( )A.种姓制度 B.阿拉伯数字 C.佛教 D.《天方夜谭》2.尼罗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下列文明成果中属于这一地区的是( ) A.象形文字 金字塔 B.种姓制度 佛教C.楔形文字 汉谟拉比法典 D.公元纪年 基督教3.右边是某文物的图片(局部)。对该文物上的文字进行解读、研究可以了解( ) 21世纪教育网 A.古巴比伦奴隶制度概貌 B.古印度种姓制度的影响 C.欧洲封建等级制的形成 D.阿拉伯人对世界的贡献4.某班级要进行一场关于古印度“种姓制度”的历史话剧表演,他们采用的台词最有可能的是( )A.“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B.“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C.“别看我只是一个武士,但我和国王同属刹帝利。”D.“因为他贤能,部落联盟首领的职位理应让给他。”5.历史悠久的汉语言文字不仅是中华文化的载体,而且本身就是一种灿烂的文化。若寻找这一文化的源头.最早可以追溯到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6.对后来欧洲建筑有重大影响的是古代 ▲ 的建筑。( )21世纪教育网A.罗马 B.希腊 C.中国 D.波斯7.在《神秘的北纬3O度》一书中列举了许多专家百思不得其解的秘密。如北纬30度附近的古老文化有埃及金字塔、中国三星堆、巴比伦空中花园等。我们认为此现象产生的最合理的原因应该是( )A.地理环境的影响 B.文化传统相同所致C.文明交流的结果 D.生活方式相同所致8.某校准备邀请一学者作报告,下列适合出现在海报内容中省略号位置的是( )A.陶片放逐法 B.分封与宗法制C.礼乐文明制度 D.十二铜表法9.小凌同学代表小组发言时说:“这是个独特的民族,它是战争狂徒,用战车把宗教传播到西亚、北非等地,穆斯林的足迹从此遍及四方;它又是文明使者,用嘴巴将东西方文化传承、传播,某种数字因此冠上它的大名。”这个“独特民族”指的是( ) 21世纪教育网A.古代埃及 B.古代希腊 C.古代罗马 D.古代阿拉伯10.某班同学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开展研究性学习,以下研究题目不甚恰当的是( )A.《孔子私学:谱写古代教育新篇章》 B.《诸子百家:中华文化的源头》C.《铁犁牛耕:一场农耕文明的革命》 D.《李悝变法:大秦伟业的基石》11.公元七世纪中期,日本参照中国的隋唐制度,实施一系列改革,为日本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道路,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这次改革史称( ) A.查理·马特改革 B.大化改新C.明治维新 D.亚历山大二世改革12.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节目受到人们的广泛欢迎。节目曾对右图中的历史人物进行过评述,下面说法最适合他的是( ) 21世纪教育网A.他统一六国,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 B.他推行大一统措施,使西汉进入鼎盛时期C.他统治时期被称为“贞观之治”D.他推行改革,促进民族融合13.在中华大地上最早出现“车同轨、字同体、币同型”的一统现象,应该是在( )A.战国 B.秦国 C.秦朝 D.西汉14.下列有关汉武帝历史功绩的叙述,错误的是( )A.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封地,加强中央集权B.采取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力推行儒学教育C.派张骞出使西域,设立西域都护府,对西域加强有效的管理D.派将军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巩固北部边防15.阅读右图所示的历史著作,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到( ) A.岳家军取得“郾城大捷” B.指南针用于航海事业 C.玄奘西行与鉴真东渡 D.汉武帝颁布“推恩令”16.下列属于唐太宗执政时期发生的历史事件有( )①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各国 ②出现了“贞观之治”③尊称皇帝为“天可汗” ④首创科举取士制度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7.小明在某博物馆看到一张破损的古地图,依稀能辨认出“辽阳行、岭北行省”等字,下列四个朝代中最有可能绘制这张地图的是( )21世纪教育网A.西周 B.东汉 C.宋朝 D.元朝18.我们现在坐的方凳、圆凳,吃的烧饼、蒸馍等,都是我国古代民族大融合的产物。下列选项中极大地促进了北魏时期我国北方民族大融合的事件是( )A.人口大量南迁 B.孝文帝改革 C.张骞通西域 D.江南的开发19.注重发明和创新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北宋时期,发明活字印刷术的人是( ) 21世纪教育网A.李春 B.蔡伦 C.张衡 D.毕昇20.下面是唐至元之间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其正确的演变顺序是(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②③④① D.③④①② 二、非选择题(60分)21.(6分)将左右相关的内容连线。(1)公民大会 A.罗马法和欧洲法学的溯源(2)《十二表法》 B.雅典的最高权力机构(3)《天方夜谭》 C.查理曼帝国(4)查理曼 D.阿拉伯文学作品(5)屋大维 E.伊斯兰教圣地(6)麦加 F.罗马帝国22.(4分)将下列朝代和推行的制度正确连线(1)周朝 A.推恩令(2)秦朝 B.分封制(3)汉朝 C.郡县制21世纪教育网(4)隋唐 D.三省六部制23.(10分)阅读下列图和材料。材料一:鉴真像、日本唐招提寺和扬州大明寺材料二:“凡田,六年一班,神田、寺田不在此限。若以身死,应退田者,每年班年,即从收授。” ——公元646年《田令》(1)材料一图中的鉴真和尚在中日交往中曾作出过怎样的贡献?他与图2中的日本建筑之间有何关系?(2分)21世纪教育网(2)材料二是日本历史上哪次改革的内容?这次改革的主要内容哪些?这次改革具有什么意义?(6分)(3)结合历史联系现实你认为应当如何发展中日关系?(2分)24.(10分)赏析图片,回答问题。21世纪教育网(1)上述图片分别反映了秦统一中国所采取的哪些措施?在当时有什么作用?(6分)(2)上述措施对后世产生什么影响?(4分)25.(10分)赏析唐诗,回答问题。“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忆昔》“四郊未宁静,垂老不得安。……忆昔少壮日,迟回竟长叹。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恋。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杜甫《垂老别》(1)《忆昔》、《垂老别》分别反映了哪一历史时期怎样的社会现实?(4分)(2)上述社会现实出现的原因分别是什么?(4分)21世纪教育网(3)对比两段历史,你懂得了什么道理?(2分)26.(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春秋以前,土地属于国家所有。春秋以来,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一些奴隶主将新开垦出来的田地变成私产并出租…… ——摘自人教版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1)面对上述变化,商鞅在变法时采取了怎样的措施?(2分)材料二:(据史书记载,汉朝时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采集植物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没有非常富裕的人。材料三:(据史书记载,南朝时)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棉布帛之饶,覆衣天下(供天下人享用)。(2)材料二、三中描述的江南有很大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3分)21世纪教育网材料四:(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非常独特……在人民日常生活……各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其自豪足以认为世界其他各地皆为“化外之邦”。——(法)谢和耐《南宋社会生活史》(3)举三例说明宋代中国“现代化程度令人吃惊”的表现?(3分)(4)通过阅读上面材料,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归纳出能够促进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一个因素。(2分)21世纪教育网27.(10分)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光彩夺目。请欣赏下列图片,回答问题:(1)按照下列中的分类,将以上图片的序号分别填写到相应的位置。(6分)类别[]序号科学技术21世纪教育网戏曲史学书画艺术21世纪教育网 (2)以司母戊鼎为例,谈谈你对中国传统文化科技地位的认识。(4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45678910DAACBAAADD11121314151617181920BACCDCDBDB二、非选择题:21.(1)—— B (2)—— A (3)—— D (4)—— C (5)—— F (6)—— E22.(1)—— B (2)—— C(3)—— A (4)—— D24.(1)图一:修筑长城:防御北方游牧民族匈奴的进攻。图二:统一货币:促进各地经济交流。图三:修建灵渠:运输军粮,为征服南方越族,统一岭南地区提供了方便。 (2)分别起到巩固边防、促进经济文化交流,沟通南北水路等方面产生积极影响。25.(1)《忆昔》反映了开元盛世时期,社会稳定、人民生活殷实、安居乐业的情景。《垂老别》反映的是唐朝由强盛转向衰弱的时期,社会动荡,家破人亡的情景。(2)原因:前者是经历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强盛时期,后者是经历了“安史之乱”。(3)可从社会稳定的角度回答。27.(1)类别序号科学技术①⑤戏曲史学③⑥书画艺术②④(2) ①中国传统科技文化博大精深,辉煌灿烂;或领先世界;或中国传统科技文化 昌盛,硕果累累等等。 ②司母戊鼎是商朝青铜器中的精品,是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或司母鼎是青铜器中著名的大方鼎,商朝青铜工艺技术处于当时世界前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