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文字下乡》和《再论文字下乡》课件(共23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文字下乡》和《再论文字下乡》课件(共23张PPT)

资源简介

(共23张PPT)
《文字下乡》 和《再论文字下乡 》
课前检查复习上一节课内容
1、下列选项中,对乡土社会的特征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附着在土地上 B、世代定居于此
C、完全孤立隔膜 D、熟人礼俗 社会
C,完全 ,不对
2、“树高千丈,中落归根”“告老还乡”等词语表现“乡土社会”的什么特征?
从时间角度说明了乡土社会安土重迁,即使离乡,最终也要回来的特征
任务一、整体把握:《文字下乡》和《再论文字下乡》
(一)《文字下乡》从空间的角度探讨文字在传情达意方面给人们造成的阻隔,乡土社会是个面对面的社会,有话可以当面说明白,不必求助于文字
(二)《再论文字 下乡》从时间的角度谈文字给人们造成的阻隔。
个人的今昔阻隔:靠词语跨越
社会的世代阻隔:靠语言文化跨越
任务二、梳理文章的行文思路
1、乡下人在城里人眼里是“愚”的,“愚”是指他们智力不足或有缺陷
2、乡土社会是一个“面对面的社群”,在这里可以不必见面而知道对方是谁
3、文字虽然是“间接接触”,但是它能够完全地传情达意
4乡土社会不需要文字,语言才是传情达意的唯一象征体系
、5、富于学习的能力是人和动物的不同之处
6、乡土社会中生活的人所需的记忆范围和生活在现代都市的人相差不大
7、乡土社会中语言足够传递世代经验,全部文化可以在亲子间传授无缺
8、文字下乡缺乏必要的基础,无论乡土社会如何变化,都不需要文字

×
×
×
×
×


文字下乡的情节梳理
1知识问题,不是智力问题
2不识字并非愚的标准
3不识字和环境有关
空间阻隔下的文字
乡下 人不“愚”
熟人社会不必通报姓名
因人和人接触发生阻碍而产生文字
文字 的缺陷
传情达意不完全
注重文法
是间接的说话,不太完善的工具
语言
不得已而采用的工具
趋于简单化
特殊语言:有效但也有束缚
文 字 下 乡
一、个人的今昔之隔
①人通过学习获得最重要的象征体系——词
②文化依赖于象征体系和个人的记忆
③借助概念人的经验在时间里累积
(4)记忆大多是出于当前的需要,乡土社会所需记忆有限,因而产生历世不移
二、社会的
世代之隔
祖先传递经验给子孙,无需累积,
只需保存
“结绳记事”是借助外在象征帮助记忆
乡土社会是一种定型的生活
有语言而无文字
踏先人脚印,亲子传授
文字是庙堂性的
再 论 文 字 下 乡
读《文字下乡》《再论文字下乡》
篇目 乡土社会及其生活的特点
乡土本色 乡土性:不流动、富于地方性、对人和物都很熟悉、终老是乡、法律无从发生、靠礼俗约束、因熟悉而信任、不太追求普遍的真理
文字下乡 面对面的社群、不必通报姓名、不需要使用文字。连语言本身都是不得已而采取的工具
再论文字下乡 语言足够传递世代的经验,不需要借助文字生活
前三章的核心内容
乡 土 社 会
土地附着,靠地谋生
安土重迁,生活稳定
聚村而居,相对孤立和隔膜,富有地方性
熟人社会,靠礼俗约束,因熟悉而信任
面对面交流,不需要文字,语言也是不必要而采取的工具
一、重点研读:抓住核心概念,理解作者观点
指称乡土社会的概念 指称其他社会的对应概念
面对面的社群(文盲的社会) 借助文字的社会
6、7、8、9、10、11、12、18、19自然段
解释概念:面对面的社群(文盲的社会)
1、面对面的社群
乡土社会的人是在熟人里长大的,他们生活上互相合作的人都是天天见面的。在社会学上我们称之这Face to face group ,直译起来是“面对面的社群”。在“面对面的社群”里,连语言本身都是不得已而采取的工具。
2、借助文字的社会
文字是人类互相交流的一种工具,属于象征体系的一种表达形式,相对于乡土中国社会主要以语言、表情、动作等作为传情达意的工具,现代社会以文字为核心表达方式,借助文字交流
二、理解重要概念(2、3、4、5自然段)
费孝通先生 在文章中说“乡村工作的朋友们说乡下 人愚,显然不是指他们智力不及人,而是说他们知识不及人了”,请阅读选 文,概括分析出“智力”和“知识”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
智力与知识
(1)智力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 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记忆、观察、想象、思考、判断等。知识指人们在社会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
(2)智力是学习的能力。如果一个人没有机会学习,不论他有没有学习的能力还是学不到什么的。乡下 孩子在教室里认字认不过教授们的孩子,和教授们的孩子在田野里捉昨蜢比不过乡下 的孩子,在意义上相同的。这不是他们日常混熟的环境。
(3)智力不等于知识。乡下 人没有见过城里的世面,因之而不明白怎样应付汽车,那是知识问题,不是智力问题。正等于城里人到了乡下,连狗都不会赶一般。“愚”如果是指智力的不足或缺陷,那么识字不识字并非愚不愚的标准。这样看来,乡村工作的朋友们说乡下 人愚,显然不是指他们智力不及人,而是说他们 知识不及人了。至多是说,乡下人在城市生活所需的知识上是不及城里人多,这是正确的。
2 语言与文字(8---19自然段)
问题一、给语言与文字 作解释
语言本是用声音来表达的象征体系。象征是附着意义的声音或动作,是包括多数人共认的意义,也就是这一事物或动作会在多数人中引起相同的反应。因之,我们决不能有个人的语言,只能有社会的语言。要使多数人对同一象征具有同一意义,他们必须有着共同的经历,就是说在相似的环境中接触和使用同一象征,因而在象征上附着了同一意义。语言只能在一个社群所有相同经验的一层上发生。
文字 发生之初是“结绳”,需要结绳来记事是因为在空间和时间中人和人的接触发生了阻碍。文字所能传的情、达的意是不完全的。在说话时,我们可以不注意文法。文字是间接的说话,而且是个不太完善的工具。
问题二:为什么“在乡土社会里不用文字绝不能说是‘愚’的表现”
(1)面对面社群的人们生活上互相合作的人都是天天见面的,不需要语言文字。
(2)文字所能传的情、达的意是不完全的,交流容易“走样”
(3)在说话时,我们可以不注意文法,并不是说话时没有文法,而是因为我们有着很多辅助表情来补充传达情意的作用
(4)文字是间接的说话,而且是个不太完善的工具。当我们有了电话、广播的时候,书信文告的地位已经大受影响,等到技术更加发达之后,是否还用得到文字,是很成问题的。
总之,在乡土社会里不用文字绝不能说是“愚”的表现了。
品读论述技巧,感悟语言特色
活动1:再次阅读《文字下乡》的1--5段,针对很多人乡下人“愚”观点,作者是如何反驳的?找出相关语句,填下表
(1)界定“愚”的判断标准。标准是——————-,而不是———
(2)驳斥————,方面不及人,论据:————
(3)驳斥——--,方面不及人,论据:-----------------
(4)结论“————
(5)论证方法————
活动2 细读《再论文字下乡?圈画出体现城乡生活差异的句子,探究城乡两地的人们对文字的不同需求,填写下表。
城市社会 乡土社会
生活的差异
对文字的需求
课堂作业
1,对“愚”相关概念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从客观标准来看,乡下人是“愚”的,中国乡村的症候就是愚、病贫相联接
B、乡下 人不知如何躲避汽车与城里人不认识苞谷一样,都是“愚”的具体表现
C\在作者看来,“愚”就是智力的不足或缺陷,而识不识字并不是愚不愚的标准
D乡下 人“愚”是说他们知识不及人,主要是城市生活所需的知识不如城里人
正确D。
A“从客观标准来看”是相对于病和贫,“愚”应为主观标准。
B,都是愚的具体表现,不对。原文中认为这是知识问题,不是智力问题
“就是”说法绝对,原文是“如果”
2根据原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A不识字并不是愚的体现,如果一个人没有机会学习,不论他是否有学习的能力都无法学到东西
B乡下孩子比教授孩子善于捉蚱蜢,教授孩子比乡下孩子善于认字,这不能说明谁更聪明或者愚笨,只能他们日常所混熟的环境不同
C面对面社群在进行沟通时,虽然能够凭借彼此的熟悉,通过足声、声气,甚至气味来分辨人,然而语言和文字还是必不可少,因为它们的表意更准确。
D归有光在《项脊轩记》中说“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这个例子说明乡土社会主熟人社会,这种社会里文字这种约定俗成的符号可能是多余的
C如果面对面可以直接说话时,文字不但多余,而且有可能词不达意引起误会
3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和动物都富有学习能力,人依靠的是一个象征体系的帮助,和时间的接触比其他动物相互复杂
B一只小白老鼠在迷宫里学得了捷径,是它在具体情景中不断尝试得到的个别经验,不能相互传递和学习
C文化是一种累积下来的社会共同经验,不能只靠个人的本能保存,更要靠人凭借抽象能力和个人记忆互相学习,逐渐累积而成
D每个人的“当前”,不但包括他个人“过去”的投影,还包括代表社会共同经验的整个民族“过去”的投影。
C,原文说“文化得靠记忆,不能靠本能”
给下列语句重新排序
语言本是用声音来表达的象征体系————
①个人才需要有所表达
②我说“附着”是因为“意义”是靠联想作用加上去的
③并不是事物或动作本身具有的性质
(4)而且表达的结果必须使对方明白所要表达的意义
(5)象征是附着意义的事物或动作
(6)这是社会的产物,因为只有在人和人需要配合行为的时候
5、2、3、6、1、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