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苏科版八年级下册《7.1 走进分子世界》2022年课时练习一 、单选题(本大题共11小题,共33分)1.(3分)下列实例中说明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是A. 扫地时,尘土飞扬 B. 花开时,花香满园C. 下雪时,雪花飘飘 D. 刮风时,黄沙扑面2.(3分)(2021河北)按如图所示进行实验,当观察到热水大面积变成红色时,冷水中只有品红周围变成红色。对该现象的微观解释合理的是( ) A. 温度越高,分子质量越小 B. 温度越高,分子体积越大C. 温度越高,分子间隔越小 D.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3.(3分)年月日的太空课堂第二课,王亚平老师在两片塑料板加入两团水,如图甲,两团水接触后形成水桥,如图乙;释放塑料片后,两塑料片能够吸在一起形成“水桥”。这两团水能吸在一起连成“水桥”是利用了A. 水和塑料板间的万有引力 B. 空间站内气体的压力C. 分子之间的作用力 D. 磁极之间的作用力4.(3分)年月,一群蜜蜂飞入新北区一处民宅,民警将装有蜂蜜的木桶置于宅门外,蜜蜂陆续飞入桶中,下列现象中,与此原理相同的是A. 煮稀饭时米粒在水中翻滚 B. 用鼻子鉴别醋和酱油C. 固体、液体很难压缩 D. 两个铅柱压紧后粘在一起5.(3分)如图所示的各种现象中,最能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的是A. 抽掉玻璃板,两瓶中的气体逐渐混合B. 缓慢把玻璃板拉离水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大于玻璃板重力C. 同时往热水和冷水中滴入墨水,墨水在热水中扩散的更快D. 铅板与金板紧压在一起五年,它们会互相渗入深6.(3分)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现象中,能够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的是 A. B.C. D.7.(3分)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很小的颗粒,其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二十分之一。PM2.5中的“2.5”是表示颗粒直径的数值,关于它的单位,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 米 B. 厘米 C. 毫米 D. 微米8.(3分)如图所示是物质在三种不同状态下的分子模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图中的物质具有流动性,但较难被压缩B. 乙图中分子相距最近,分子间的作用力最小C. 乙图中分子静止,甲、丙两图中分子在做热运动D. 甲、乙、丙分别表示固体,液体,气体分子的排列情况9.(3分)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 麦浪起伏 B. 尘土飞扬 C. 花香四溢 D. 大雪纷飞10.(3分)关于材料与技术的应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纳米材料制成的奶瓶具有抑制细菌生长的功能B. 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二极管是由导体制成的C. 超导材料电阻为零,所以不适合做输电线D. 电磁波的波速一定时,频率越高波长越长11.(3分)年月日下午,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开展第二次太空授课活动,航天员老师王亚平用水将两个塑料板连接起来,搭建了一座液体桥,如图所示。水在两板之间连接成为桥,这说明A. 分子之间有引力 B. 分子之间有斥力C. 物质由大量分子构成 D. 水分子在不停地运动二 、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0分)12.(4分)为了揭示原子结构的奥秘,年物理学家卢瑟福用带正电的粒子轰击金属箔图甲所示。实验发现:多数粒子穿过金属箔后仍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绝少数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据此,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 ______;如图乙的两种模型中,______选填“”或“”符合该特征。 13.(4分)“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 ______;物体不容易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有 ______。14.(4分)“端午浓情,粽叶飘香”。“粽叶飘香”说明分子在______;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它们会粘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若把分子看成一个小球,则一般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合______。15.(4分)分子是组成物质的微粒之一,分子是由 ______ 组成,相同原子组成的分子称为 ______ 分子,比如碳原子组成的金刚石;不同原子组成的分子称为 ______ 分子.16.(4分)端午节家里弥漫着粽子的清香,这是 ______现象。给粽子加热时粽子的内能会 ______选填“增加”“不变”或“减少”,香味会更浓,是因为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 ______选填“剧烈”或“缓慢”。三 、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4分)17.(12分)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就越____;物体内所有分子的____就增加,物体的内能就增大.在研究分子运动与温度的关系时,我们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分别在冷水和热水中滴入墨水进行观察、比较.在做这个实验时应该注意哪几点?18.(12分)质量为的水有个水分子,若这些水的流速是每秒亿个水分子,那么需要经过多少年这滴水才流完?答案和解析1.【答案】B;【解析】解:、尘土满天是灰尘在运动,属于机械运动,不能说明物质是由分子组成.故A不符合题意. B、花香满园,是芳香分子在空气中运动的结果,是扩散现象,说明物质是由分子组成.故B符合题意. C、雪花是固态物体,属于机械运动,不是分子运动的结果.故C不符合题意. D、黄沙是固态物体,其运动属于机械运动,与分子运动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不同的物质的分子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现象,这一现象说明一切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掌握扩散现象是分子运动的结果,以及分子运动和机械运动的区别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答案】D;【解析】略3.【答案】C;【解析】解:、万有引力作用与质量和距离有关,水与水之间的万有引力很小可以忽略,故错误; 、两团水能够吸在一起形成“水桥”是因为水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与气体压力无关,故错误、故正确; 、水无磁性,故不是磁极之间的作用力,故错误。 故选:。 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组成物质的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考查分子动理论的内容,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4.【答案】B;【解析】解: 民警将装有蜂蜜的木桶置于宅门外,蜜蜂陆续飞入桶中,是蜂蜜的芳香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吸引了蜜蜂,是扩散现象; A、煮稀饭时,看到锅中米粒翻滚,属于物体的机械运动,不是扩散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鼻子可以闻到醋和酱油的气味,是因为醋和酱油分子运动到了空气中,是扩散现象,故B符合题意; C、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斥力,故C不符合题意; D、两个铅柱压紧后能粘在一起,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物体发生的位置的改变叫机械运动,注意机械运动不是分子运动;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的分子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扩散现象是分子运动的结果,分子的运动无法用肉眼直接看到,但可以通过气味、颜色的变化来体现;我们能够闻到醋和酱油的气味是因为醋和酱油分子扩散到空气中,扩散现象说明了构成物体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固体、液体很难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斥力; 两个铅柱压紧后粘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扩散现象的认识、分子运动和机械运动区别的了解和掌握,以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是一道基础题.5.【答案】B;【解析】解:、抽掉玻璃板,两瓶中的气体逐渐混合,这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不符合题意; 、缓慢把玻璃板拉离水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大于玻璃板重力,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故符合题意; 、同时往热水和冷水中滴入墨水,墨水在热水中扩散的更快,说明分子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故不符合题意; 、铅板与金板紧压在一起五年,它们会互相进入深,说明固体间也可以发生扩散现象,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 ①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扩散发生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之间; ②分子间既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又有相互作用的斥力; ③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此题主要考查分子动理论的应用,关键是将课本知识熟练掌握,仔细分析。6.【答案】C;【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分子动理论和能量转化的认识,平时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 A.给水加热后将活塞顶出,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不符合题意; B.墨水在热水中要扩散得快一些,说明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得越快,故不符合题意; C.将两个底面平整的铅棒压紧后,两个铅块结合在一起,即使下面挂一个大钩码也不会将它们拉开,说明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故符合题意; D.两瓶中的气体逐渐混合,这是由于上面的空气分子进入到下面的二氧化氮气体中,同时下面的二氧化氮气体进入到上面瓶子的空气中造成的;这是气体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7.【答案】D;【解析】略8.【答案】A;【解析】解: A、甲图中的物质为液态物质,具有流动性,但是很难被压缩,故A正确; B、乙图中分子相距最近,分子间的作用力最大,故B错误; C、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C错误; D、甲、乙、丙三图分别表示液体、固体、气体分子的排列情况,故D错误。 故选: 。 物质的三态是指:固态、液态、气态。 固态物质:分子排列紧密,分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固体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液态物质: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粒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的小;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 气态物质:分子极度散乱,间距很大,并以高速向四面八方运动,粒子间的作用力极小,易被压缩,气体具有很强的流动性。 此题主要考查了分子运动以及固液气三种状态的不同,从分子的排列情况和分子的特点上去分析理解。9.【答案】C;【解析】解:麦浪、大雪、尘土都是看得见的,“麦浪起伏”“尘土飞扬”和“大雪纷飞”这都是物质的运动,属于机械运动,故不符合题意。 花香四溢,是香气分子不停运动的结果,故符合题意。 故选:。 注意分子运动和物质运动的区别,分子是看不见的,固体小颗粒是看得见的。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扩散现象的认识,以及对分子运动和机械运动区别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10.【答案】A;【解析】解:A、纳米材料制成的奶瓶具有抑制细菌生长的功能,该选项说法正确; B、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二极管是由半导体制成的,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由于超导体的电阻为零,所以在用超导体进行远距离输电时不会消耗电能产生热量,减少了在输电过程中的能量损耗,大大节约了能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电磁波的波速一定时,频率越高波长越短,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A.11.【答案】A;【解析】解:水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才会形成水桥。 故选:。 组成物质的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此题主要考查了分子动理论的知识,属于基础题。12.【答案】原子核 B;【解析】解: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体积很小、质量大,原子核外有一个非常大的空间,核外电子围绕原子核作高速运动,故乙的两种模型中符合该特征。 故答案为:原子核;。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核外有一个非常大的空间,核外电子围绕原子核作高速运动。 此题主要考查了原子核的相关知识,比较简单。13.【答案】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斥力;【解析】解:“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物体不容易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有斥力。 故答案为: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斥力。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与斥力。 此题主要考查了对分子动理论的掌握,有关分子的热运动这是常考的内容,一定要熟练掌握。14.【答案】做无规则运动;引力;0.1;【解析】解:“粽叶飘香”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后,它们会黏在一起,是分子运动的结果,说明了分子间有引力; 因为。 所以。 故答案为:做无规则运动;引力;。 从分子的基本性质入手,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它的体积很小,分子在不断运动,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分子间间既有引力也有斥力。 掌握长度单位的换算:。 该题考查分子动理论知识,解答该题的关键是知道分子动理论的内容。15.【答案】原子;单原子;多原子;【解析】解: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相同原子组成的分子称为单原子分子,不同原子组成的分子称为多原子分子. 故答案为:原子;单原子;多原子. 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有些分子是由相同的原子构成的,称为单原子分子,有些分子则是由不同的原子构成的,称为多原子分子. 该题考查我们对于分子组成的了解,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比较简单.16.【答案】扩散 增加 剧烈;【解析】解:家里弥漫着粽子的清香,这是一种扩散现象。给粽子加热时粽子的内能会增加,温度升高,由于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 剧烈,所以香味会更浓。 故答案为:扩散;增加;剧烈。 扩散现象是指由于分子运动,不同物质的分子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 分子运动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此题主要考查扩散现象及内能和分子运动与温度的关系,属于基础知识。17.【答案】解:(1)物体的温度升高,则其内能增大,分子的无规则运动速度也越快,而温度降低时则会相反. (2)在冷水和热水中滴入墨水时,还要保证冷水和热水一样多、滴入墨水一样多、同时滴入. 故答案为:快;动能;冷水和热水一样多、滴入墨水一样多、同时滴入.;【解析】(1)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内能的大小与物体温度的关系: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 要掌握热运动的概念,知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的速度与物体的温度有关. (2)物体的内能和质量、温度、状态有关,质量影响分子的个数,温度影响分子的运动速度, 状态影响分子相对的距离,分子个数越多,速度越大、相对距离越大,内能越大.18.【答案】解:水的流速v=108个/秒 ∵v= ∴t===3.34×1014秒 1年=3600秒×24×365=3.1536×107秒 因此流完这些水分子需要:≈1.06×107年。 答:需要经过1.06×107年这1g滴水才流完。;【解析】 知道分子的总数量以及水流的速度,利用速度计算公式变形就可以求出相应的时间。 本题重点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变形应用以及对时间换算的掌握,比较简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