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68张PPT)高考对考生掌握 文言实词 的 要求很高 。一是数量多 ,相对文言虚词多出十几倍 ;二是 赋分多 , 题型多 , 既有释义题 、 文言断句题 ,又有文意理解判断题等 ;三是所涉及的知识点多,有一词多义 、古今异义 、实词活用 、通假字等 。因此 ,文言实词的复习备考是一个庞大浩繁的系统工程考生除了长期积累外 ,主要靠推断 。考点回顾分析一、一词多义一、字形推断法汉字中的形声字占80%,形声字的形旁有表意的功能。会意字则本身就表意。“刂(刀)、弓、矛、戈、斤(斧)”“马、牛、羊、豕、犭、鸟、虫”“讠(言)、辶(走)、彳(行)”请同学们想想还有哪些字形?纟 : 与 丝麻有关 贝 : 与金钱有关尸 : 与 身体有关 系 : 与捆绑有关目 : 与 眼有关 皿 : 与 器具有关皿:与器具有关 隹:与鸟有关zhuī1.丰则贵籴,歉则贱粜2.冀得一归觐“籴”、“粜”大家比较陌生。可根据字形,推断为会意字,跟“粮食”有关,意思是买进粮食、卖出粮食。“觐”虽比较眼生,但它是形声字,从形旁“见”上,猜出与“见”有关,可以解释为“拜见”。dítiào小试牛刀烤的肉打赏财绳索1、宰臣上炙而发绕之。2、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3、抚军亦厚赉成名。4、富翁某,商贾多贷其赀。5、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伶官传序》二、语法推断法根据汉语语法知识 ,句子成份的位置是:主语(定语)[状语]谓语宾语++++主语、宾语大多是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是由形容词、动词充当定语是由名词、代词充当状语是由副词充当补语是由谓语性词语、数量短语和介词短语充当根据它们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意义。+<补语>敢打敢拼的中国女篮凭借严密的攻防策略险胜实力强大的澳大利亚女篮。英雄的光辉业绩永远鼓舞我们前进。巩固语法臣诚知不如徐公美。告之于帝,帝感其诚。【推断】“诚”在主语“臣”后,在谓语动词“知”的前面,可知,它充当状语成分。“诚”应是副词,意为“的确、实在”。【推断】“诚”在代词“其”的后面,“诚”是谓语动词“感”的宾语。“诚”应是名词,意为“诚意、诚心”。小试牛刀1、君安与项伯有故2、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3、而以六国破亡之故事4、故遣将守关者5、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6、暮去朝来颜色故名 旧交情连 因此形 旧连 所以连 因此形 衰老三、语境推断法“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是古已有之的阅读准则,对于一眼不能识别的文言实词,我们就必须结合具体语境,瞻前顾后,披文入理,推断出其意义。指的是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针对整段文字、整篇文章而言的大语境,即上下文的语言环境内部语境外部语境内部语境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应节”即为“随着节拍、和着节拍”,释为“和着”外部语境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深”有“深厚” 之意,但联系下文“父母宗族皆为戮没”是“秦之遇将军” 的具体表现,可见“深”为贬义,应释为“刻毒”。小试牛刀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推断】结合上下文“项王迷失道”“田父”“左”“项王陷大泽中”“汉追及之”,可知“绐”应是“欺骗”义。“绐”作何解释?dài 隆庆时,绍兴岑郡候有姬方娠。一人偶冲道,缚至府,问曰:“汝何业?”曰:“卖卜。”岑曰:“我夫人有娠,弄璋乎?弄瓦乎?”其人不识所谓,漫应之曰:“璋也弄,瓦也弄。”怒而责之。未己,果双生一男一女,卜者名大著。已学检测可以联系上下文,寻找有效信息:“我夫人有娠”(娠:怀孕)“果双生一男一女”“璋也弄,瓦也弄”弄璋:生男弄瓦:生女古人把璋给男孩子玩。璋:一种玉器;古人把瓦给女孩子玩。瓦:原始的纺锤。语境四、联想教材推断教材是文言文学习最直接、最方便的素材,高考试题考查的文言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往往可以在必修和选修教材中找到落脚点。在做题时,可以联想教材中所学的实词,举一反三,进行相应的迁移。“叩之泠然中五声”中的“中”译为“符合”《劝学》中的“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这里的两个“中”是“合乎”的意思,与“符合”意思相近1、至是乃杜绝交游,馈遗秋毫无所受。吾入关,秋毫不有所近。《鸿门宴》2、素与郭善,登门造访。素善留侯张良 《鸿门宴》3、张苍罢相,孝文帝欲用皇后弟窦广国为丞相,曰:“恐天下以吾私广国。”偏爱、偏私比喻细小的东西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友好、与… …交好小试牛刀张仪知楚绝齐也,乃出见使者日:“从某至某,广从六里。”《赤壁赋》:不绝如缕 断绝五、结构推断法在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词句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在对举句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相反或相对,因此,通过对已知词语的词性、词义进行分析,就可以推知未知词语的词性词义。(更加,越来越)1.追亡逐北2.奉之弥繁,侵之愈急3.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安逸享受)4.通五经,贯六艺(贯通,精通)(败逃者,逃亡的人)1、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2、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3、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4、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六国也小试牛刀“跬”与“小”对应,从足即推断为小步,半步以,对应“用”,被任用“腰”与戴对应,动词,腰戴族”字义同“灭”字,消灭民殷国富登峰造极文过饰非扶危济困比肩接踵怜香惜玉心驰神往党同伐异避重就轻以成语为例怜—爱惜、爱驰— 向往殷—富裕造—登上,到达文—掩饰济—扶助比—紧接着,紧挨着就— 接近、靠近党— 偏袒六、成语推断法 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联系成语,加以印证,对判断文言词义会有很大的帮助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夫晋,何厌之有帝善其不挠,迁均司隶校尉召医而尤其故湖南之为邦,北枕大江,南薄五岭,西接黔蜀殚精竭虑 尽贪得无厌 满足怨天尤人 责问不屈不挠 屈服日薄西山:薄,迫近。太阳快落山了小试牛刀约车治装约车意思是约定派车,“约”与《鸿门宴》“与诸将约”的“约”字含义相同。准备车马,整理行装,泛指出发前的准备张仪曰:“王其为臣约车并币,臣请试之。”课堂小结成语推断结构推断联想教材推断语境推断法语法推断法字形推断法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综合检测盲盒坐射起而夷宗死者七十余家若贷而不诛,则天下大义不明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选拔诛灭贷:宽恕。联想成语“严惩不贷”剩余的结发:指刚成年。“结发”见于《孔雀东南飞》中“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1.甲午正月朔,即入南都,读书鸡鸣山,昼夜不辍,病目眚,下帏静坐者三月。友人以经书题相商,入耳文立就,后有言及者,辄塞耳不敢听。病目眚 病:疲惫正误:2.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卫鞅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孝公曰:“善。”“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 法:效法正误:× 患病× 沿用shěng4.禹曰:“吴汉可。禹数与语,其人勇鸷有智谋,诸将鲜能及者。”3.天乎,天乎!何乃遽以吾外大母逝耶!悲哉!不肖宗道,稚年丧母,外大母每见不肖,辄泪涔涔下,且泣且拊曰:“儿饥否 将无寒乎 ”辄取衣食衣食之。且泣且拊曰 拊:抚摩正误:教材链接:《离骚》——鸷鸟之不群兮√zhì鸷:凶猛。完成【实战演练】【巩固练习】二、词类活用◆词类活用词在句子中充当什么成分有一定分工,如名词、代词常充当句子主语、宾语和定语,动词、形容词常充当句子的谓语等。这些功能古今基本相同。但在古文中某些词因古人运用语言的习惯与今人有些区别,在句子中临时改变了词的基本功能,这种现象就成为词类活用。词类活用名词用作动词名词用作状语动词用作名词形容词用作名词形容词用作动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数词活用为动用法名词动词形容词种类使动用法 意动用法使宾语怎么样 认为宾语怎么样项伯杀人,臣活之 况吾与子渔樵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臣活之”中的主语是“臣”,而“活”这个动作的发出者却是项伯,因而“主语不一致”,用使动用法。活:使之生存下来 侣:以……为侣,友:以……为友,意动用法 。使动用法(比较)现代汉语中的兼语句式:古代汉语的使动用法:晋侯 饮 赵盾使主语使宾语具有了某种行为具体动作是宾语发出的◇使动用法使动用法(例句)使使项伯杀人,臣 活 之(项伯)臣请完 璧 归 赵(秦国)舍 相如广成传舍让名词动词形容词让相如住在…使项伯活了下来使和氏璧完整使动概念:主语使宾语具有了某种行为,就是动词对它的宾语含有“使他(它)怎么样”的意思。基本结构形式:【动+宾】=【使】+宾+动子谓生死而肉骨也。《左传·襄公二十二年》曹军方连船舰,可烧而走也。《资治通鉴·赤壁之战》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 《船泊瓜州》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直,居为奇货。(蒲松龄《促织》)生:使……复活;肉:使……长肉走:使……败走绿:使……变绿昂:使……昂贵认为主语认为宾语具有某种形态或特征以…为主语把宾语当作某种事物◇意动用法意动用法(例句)吾从而师 之吾妻之美 我者认为把当作把他当作老师认为我美名词形容词意动用法只限于形容词和名词的活用,动词本身没有意动用法。使动用法是主语使宾语在客观上产生某种动作行为,而意动用法是主语主观上认为(或以为)宾语具有谓语所表示的内容,是存于意念的想法或看法,客观上不一定如此。一般可译为"认为"、"以为 "等。意动用法孔子登东山而小鲁。予怪而问之。渔人甚异之。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宾客:把……当作宾客。异:认为……奇怪怪:认为……奇怪小:认为……小1、朝歌夜弦 《阿房宫赋》2、晋军函岭,秦军氾南。《烛之武退秦师》3、朝服衣冠 《谏太宗十思疏》4、籍吏民,封府库。《鸿门宴》名作动,驻军。名作动,唱歌。名作动,穿上。名作动,登记。【规律】名词+名词,常常有一个活用成动词名词不表示人或事物,而是具有动词的语法特点,表示和这个名词有关的动作、行为。名词做动词1.名词表示的人或事物作比喻,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和状态,可用“象……一样”的格式来翻译。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过秦论》[译文:天下的人象云块一样聚集起来,象回声一样应和着,带着粮食象影子一样跟随陈涉起义。]2.表示对待人的态度、方式。例如: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鸿门宴》[译文:你替我叫他进来,我要象对待兄长一样对待他。]名词作状语3.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例如: 并力西向。《六国论》[译文: 合力向西对付秦国。]4.表示动作行为所用的工具例如: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译文:用土筐运往渤海边上。]5.表示时间、动作的连续性例如:日削月割,以趋于亡。《六国论》[译文:一天天地削减,一月月地割让,而走向灭亡。]6.表示动作行为使用的方法例如: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出师表》[译文:我本来是平民,在南阳的田间亲身耕种。]7.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例如: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终于在朝廷上召见相如,完成礼节后把他送回赵国。]名词作状语规律小结:表示时间、方位的名词放在动词之前常常活用为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特征、使用工具的名词常活用为状语动词活用为名词,表示某种动作行为的人或事。动词做名词战不善。《六国论》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孟子》3.追亡逐北,流血漂橹。 《六国论》4.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阿房宫赋》战:打仗的事情入:国内; 出:国外亡:逃亡的人收藏:收藏的珍宝;经营:经营的财富动词作名词规律:动词出现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提醒:两个动词连用可能会出现活用成名词。)形容词作名词形容词作名词,表示具有这一性质状态的人或物,一般处于主语、宾语位置。将军身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故善用兵者,不以短击长,而以长击短。坚:坚硬的盔甲; 锐:锐利的武器短:缺点; 长:优点形容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在状语后或宾语前,句中又没有其他动词做谓语,那么该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复前行,欲穷其林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素善留侯张良穷:走完亲:亲近;远:远离善:与……交好例:六王毕,四海一(统一)(《阿房宫赋》)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专一)也(《劝学》)数词作动词、形容词下列属于名词活用成动词的一项是( )A. 王无罪岁B.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C. 席卷天下 ,包举宇内D. 用心一也2.下列词语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不耕而食,不蚕而衣。B.士大夫终不肯夜泊绝壁之下C.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D.天之亡我,我何渡为!AD【课堂练习】课堂练习成以其小,劣之。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 。指出下列词类活用的字,并解释。劣:认为……差;腰:名词做动词,腰间围着;客:意动用法,把……当做客人荣:使动用法,使……荣耀三、古今异义古今异义1.定义:古汉语中有大量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即古今异义。2.类型:①词义扩大。如“河”古专指黄河,今泛指河流。例: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贾谊《过秦论》)②词义缩小。如“金”古泛指所有金属,今专指黄金。例: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③词义转移。如“涕”古指眼泪,今指鼻涕。例: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登幽州台歌》)④词义弱化。如“怨”古表示仇恨,今表示埋怨。例:屈平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屈原列传》)2.类型:⑤词义强化。如“诛”古指责备,今指杀戮。例: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鸿门宴》)⑥感彩变化。如“卑鄙”古表示地位低下,见识浅陋,并无贬义,今指品质恶劣,为贬义词。例: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出师表》)常见的古今异义词:先(祖先,上代;已经死去的祖先)课(督促劝说去做某件事;按一定的时间、数量征收赋税;赋税)秩(官吏的俸禄;十年为一秩)逸(马脱了缰绳;放纵)檄(古代用来征召、声讨的文书)掾(古代属官的统称)工(工匠;精巧;擅长;官吏)僭(超越本分;过分;虚假不真实)阪(山坡)陂(山坡;水边;池塘)容(宽容;或许;许可)勤(辛劳)贷(借出、借入;宽容;宽免)狱(官司;案件;监牢)白(告诉)尤(罪过、过错;指责、归罪;优异、突出;特别、尤其)树(种植)给(食用丰足)劫(强夺、掠取;威逼、威胁)按(追究;考察、调查)赡(富足充足;供给供养)雅(平时)令(美好;县令)差chài(病好了)执(捉拿)延(延请)省(减免)谢(道歉;推辞;告诉)第(次第;官僚和贵族的住宅;科举考试的等级;副词 ,但,只管)竟(结束、完)坐(因……而犯罪;因为)甫(才)寻(不久)祚(大堂前东面的台阶;帝位)过(拜访;经过;过失;责备)弑(子杀父、臣杀君)用(财用;因为)四、通假字通假字概念“通假”就是通用、假借,是古汉语的一种特殊现象,是古人用字写词时本有其字而不用,却用一个音同音近(有时是字形相似)的字来代替的现象。我们把原本当用的字叫本字,临时用来替代本字的那个字叫通假字(简称借字)。那么我们在阅读课外文言文时,怎样根据语境来推断出“本字”呢?1.成因(1)造字的原因。古人造出一个字,表达一个意思,可是该用哪个字表示哪个意思的思维却还在形成过程中,没有一定规律,既可以使用这个字表示某个意思,又可以使用另外一个声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表示那个意思。所以,时代越前的文章,通假字越多。(2)书写的原因。古人在做记录时,一时想不出本字而用了别字代替,清代的赵翼在《陔余丛考》一书中指出:“字之音同而异义者,俗儒不知,辄误写用,世所谓别字也。”第一个人这样写固然是前面所说的写了别字,但后人都这样效仿以后,便成了“合法”的通假字了。(3)印刷的原因。由于古代印刷相对落后,再加之战火焚毁,相当部分书籍原版遗失,再凭一些读书人的背诵、记忆重新写出来的,“著之竹帛”。即背诵者口诵,记录者依据声音来记录,疏于校对,以致字形常常出现讹误,不同的书写者往往会因方言的差异或其文化程度的影响导致记录时将同一个字记录成不同的形体。2.类型通假,指的是古书上有些音同音近或字形相近的字可以借用的现象。包括:1、通用字。两个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也相通的字,在古代可以写这个,也可以写那个。如:“反”通“返”,“知”通“智”。2、假借字。两个读音相同或相近而意义毫不相干的字,古代有时可以互相借代。如:“蚤”通“早”,“距”通“拒”。3、古今字。即不同时期记录同一个词或语素使用的不同形体的字。如:“莫”同“暮”,“说”同“悦”。4、异体字。古时候有些字的字音、字义相同而字形不同,称为“异体字”。如:“涙”同“泪”,“覩”同“睹”。我们在阅读时如果遇到按该字的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都解释不通的情况时,那么它可能就是通假字了。1.增加偏旁,找出本字。系向牛头充炭直(《卖炭翁》)中“直”,在句中按字面理解不通,可视为通假,给“直”增加偏旁“亻”,这样就找出了“直”的本字“值”,意义是价值。1、行李之往来。共(通“供”)其乏困。(《烛之武退秦师》)2、所以传道受(通“授”)业解惑也。(《师说》)3、距关,毋内(通“纳”)诸侯。(《鸿门宴》)2.更换偏旁,找出本字。根据声旁相同的形声字互相替代,形成通假的情况,我们可以给通假字更换偏旁,从而找出本字。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通“悦”)乎。2、当窗理云鬓,对镜帖(通“贴”)花黄。(《木兰诗》)3、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通“征”)。(《勾践灭吴》)3.取消偏旁,找出本字。根据形声字代替声旁字为本字构成通假的现象,我们可以把通假字的形旁取消,从而找出本字。1、拜送书于庭(通“廷”)。(《廉颇蔺相如列传》)2、秦有余力而制其弊(通“敝”)。(《六国论》)3、其称文小而其指(通“旨”)极大。(《屈原列传》)4、同音替换,找出本字。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通“背”)德也2、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通“变”)3、王如知此,则无(通“毋”) 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注意】正确辨识文言文中的通假字:一要靠对常用通假字的牢固掌握;二要靠对句子整体意思的把握。无论使用什么方法来推断“通假字”,都必须要结合语境,推测该字的含义。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含义。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节选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第十一》)即学即练吴既(已经、---之后)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形容人为某事忧心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就)仰胆,饮食(吃喝)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亲身、亲自)耕作,夫人(古代诸侯的妻子称夫人,后用来尊称一般人的妻子)自织,食(吃饭)不加肉,衣(穿衣)不重采(指多种颜色的华美衣服),折节(指降低自己的身份或改变平时的志趣行为)下(礼待)贤人,厚遇(对待)宾客,振贫吊死(吊祭死者),与百姓同其劳。吴王赦免越王之后,越王勾践返回越国,就忧心苦思,把苦胆悬挂在座位上,坐下休息、躺下睡觉时抬头就能看到苦胆,吃饭时也品尝苦胆。自语说:“你忘了会稽的耻辱了吗?”(他)亲自去耕种,其妻子亲自织布;不吃肉食,不穿有多种颜色的华美衣服;降低身份礼待贤士,厚待宾客;救济贫苦的人家,吊祭死者,与百姓共同劳作。(1)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________同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2)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________同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3)女忘会稽之耻邪________同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4)振贫吊死________同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反--返 返回。(2)坐--座 座位。(3)女--汝 你。(4)振--赈 救济。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