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课件(共51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2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课件(共51张ppt)

资源简介

(共51张PPT)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二
第二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二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of ecologically fragile areas
1
课程标准
2
3
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
结合实例,以某生态脆弱区为例,说明该类地区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以及综合治理措施。
1.生态脆弱区的分布及特点。
2.结合实例,分析生态脆弱区土地退化产生的原因及综合整治的措施。
3. 树立正确的环境观
教学分析
1.生态脆弱区的区域差异性(区域认知)
2.结合实例,分析生态问题的原因、影响及综合整治措施(综合思维)
1.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观(人地协调)
我国内蒙古东部的浑善达克沙地距离北京西北部约180千米,历史上曾是水草丰美的地区,20世纪后期这里草场退化严重,沙尘暴频发,成为京津地区沙尘的主要来源地之一,如今治理绿洲重现,20世纪后期,浑善达克沙地为什么草场退化严重?现在的浑善达克沙地是如何从草原变成了生态绿洲?
情景导入
第二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二
目录 | CONTENTS
01
生态脆弱区
02
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土地退化及原因
03
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综合治理
0 1
生态脆弱区
… …
… …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生态脆弱区
… …
… …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概念:指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弱、易于退化且难以恢复的地区。
▋生态脆弱区
… …
… …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中国生态脆弱性评价
&问题:观察下面两幅中国生态脆弱区分布图,概括生态脆弱区的空间分布?
▋生态脆弱区
… …
… …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概念:指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弱、易于退化且难以恢复的地区。
分布:分布在干湿交替、农牧交错、水陆交界、森林边缘、沙漠边缘等地区。
▋生态脆弱区
… …
… …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中国干湿分布区
中国农牧交错带主要分布区
▋生态脆弱区
… …
… …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概念:指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弱、易于退化且难以恢复的地区。
分布:分布在干湿交替、农牧交错、水陆交界、森林边缘、沙漠边缘等地区。
特点:生态系统稳定性较差,一旦其稳定性被打破,土地易退化。
表现:土地退化、水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减少、自然灾害频发等
▋土地退化
… …
… …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概念:指受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土地出现质量下降、生产力降低的过程。
▋土地退化
… …
… …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土地沙化
石漠化
土壤侵蚀
盐碱化
土壤肥力下降
红漠化
土地退化
表现
▋课堂活动--我国土地退化的空间分布
… …
… …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问题:右图为我国主要生态环境脆弱区,请说出具体的生态问题及其分布?
▋课堂活动--我国土地退化的空间分布
… …
… …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D:红漠化,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丘陵地区
C:盐碱化,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半湿润和半干旱地区
B:土地沙化,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半干旱、干旱地区
E:石漠化,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区
G:高寒荒漠化,主要分布在我国青藏高原地区
▋生态脆弱区
… …
… …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我国国情:面积大,类型多,分布广。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区、南方丘陵区、西南山区、青藏高原及东部沿海水路交接地区。
▋案例分析--喀斯特山区石漠化
… …
… …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喀斯特地貌,是地下水与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溶蚀与沉淀,侵蚀与沉积,以及重力崩塌、坍塌、堆积等作用形成的地貌,以斯洛文尼亚的喀斯特高原命名,中国亦称之为岩溶地貌,为中国五大造型地貌之一.石漠化极易在喀斯特地貌区发展。
问题一:
西南石漠化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对当地的发展带来什么影响?
▋案例分析--喀斯特山区石漠化
… …
… …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土层薄
陡坡
多暴雨
水土流失
石漠化
耕地减少
过度开垦
贫困
人口增长
0 2
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土地退化及原因
… …
… …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农牧交错带
… …
… …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概念:农区与牧区的过渡地带,也是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
产生:北方农牧交错带是主要的生态脆弱区之一,当气候出现冷暖、干湿变化时,就会出现农进牧退或牧进农退的现象。
分布:呈带状分布,其东段较宽,最宽超过300千米;西段较窄,宽为100——150千米。共涉及9个省级行政区,总面积超过65万平方千米
▋课堂活动--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原因探讨
… …
… …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400mm是旱作农业的低限;受传统方式的影响,古长城一线是我国古代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分界。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大批农民越过长城一线,将草原开垦为农田,使农区不断向北推移、向西推移。
▋课堂活动--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原因探讨
… …
… …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问题一:
依据图2.12a估算鄂尔多斯的多年平均降水量;依据图2.12b,找出其年降水量最多与最少的年份及其数值。?
鄂尔多斯的年平均降水量大多在300--400毫米;降水最多的是1964年和1967年,约500毫米;最少是1965年,约120毫米,两者相差约380毫米,说明降水的年际变化大。
▋课堂活动--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原因探讨
… …
… …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问题二:
鄂尔多斯市年际降水量变化对农业耕作和牧业发展产生什么影响?
降水量多的年份,暴雨集中,不仅降低了水分利用率,还造成强烈的土壤侵蚀;降水量少的年份往往出现旱灾,加剧土地退化。不利于农业耕作和牧业发展。
▋课堂活动--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原因探讨
… …
… …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问题三:
图中的季风对农业耕作和牧业发展产生什么影响?
北方的农牧交错带靠近冬季风的源地,大风日数多,且冬季风性质干燥。大风对当地的土壤极易造成侵蚀。
▋课堂活动--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原因探讨
… …
… …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问题四:
图中的土壤对农业耕作和牧业发展产生什么影响?
该地区土壤较为贫瘠,土壤含水量较低,土质疏松,抵御侵蚀的能力较差,易产生土地退化。
▋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原因
… …
… …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原因
自然原因
人文原因
降水
:总量不丰,年纪变化大。 暴雨集中,土壤侵蚀,降水少,产生干旱。
大风
:土地退化的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加剧侵蚀。
土壤
:物质基础。土质干燥疏松,易受侵蚀。
▋课堂活动--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原因探讨
… …
… …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问题五:
材料一反应的问题对农业耕作和牧业发展产生什么影响?
材料一: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商都县的耕地面积从1949年的9.8万公顷增加到1980年的21.93万公顷,新开垦的耕地基本上分布在年降水量300毫米左右的地区,而这里曾是水草条件优良的草场
为了维持生计,人们进一步扩大耕地面积。该地区生态系统本就脆弱,过度开垦,造成植被的破坏,土壤肥力下降,地域侵蚀的能力减弱,沙化越来越严重。为了生存,人们又进一步朝着新的牧区进行开垦。在此恶性循环下,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并没有得到提高,生态环境反而不断的恶化。
▋课堂活动--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原因探讨
… …
… …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问题六:
材料二反应的问题对农业耕作和牧业发展产生什么影响?
材料二:浑善达克沙地地区的牲畜量为100万头,到20世纪80年代末,增加到了1000万头。从20世纪70年代起,菜场开始退化,到20世纪末,1\3的草场已成沙地,80%的草场退化
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当地不断的增加畜牧量,严重超出了草场的承载力。过多的牲畜量,对草场进行啃食,使草地矮小化。从而造成草地退化,而草地退化又使得牲畜的数量和质量都大大下降。
▋课堂活动--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原因探讨
… …
… …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原因
… …
… …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原因
自然原因
人文原因
降水
:总量不丰,年纪变化大。 暴雨集中,土壤侵蚀,降水少,产生干旱。
大风
:土地退化的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加剧侵蚀。
土壤
:物质基础。土质干燥疏松,易受侵蚀。
过度放牧
过度开垦
过度樵采
水资源利用不合理,工矿交通建设
带来植被破坏
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的综合
▋课堂活动--分析萨赫勒地区荒漠化的自然社会经济因素
… …
… …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问题一:
请根据图2.14和文字资料,并联系已学知识,分析萨赫勒地区的气候等自然特征,并说明出现荒漠化的潜在自然因素。
地处干早与半干早、热带沙漠与热带草原的过渡地带。全年高温, 蒸发量巨大。在降水方面,年降水量不足500毫,且集中在夏季,特别是7、8月份。降水少且集中与全年高温、高蒸发量相比,确实容易产生环境问题的敏感区,客观上,这里就潜在着荒漠化的自然因素。这是由本地地理位置和水热条件所决定的。
▋课堂活动--分析萨赫勒地区荒漠化的自然社会经济因素
… …
… …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问题二:
萨赫勒地区的传统经济以自给性游牧业为主。20世纪以来,随着人口和经济的发展及交通条件的改善这里的游牧业向商品性定居牧业转变。根据图2.15, 分析这-转变对草场带来的影响。
从表中可知,传统的自给性的游牧经济,因其牲者品种多样、经营规模小且分散、季节游牧,有利于牧草的恢复生长,是一种适应于当地自然条件的经济模式:面商业性的定居牧业从牲畜品种的单性、大规模的集中经营、 采取据井定居的经营模式,势必增加草场的压方,结果必然导致草场的退化,甚至导致整个草场的毁灭。
▋课堂活动--分析萨赫勒地区荒漠化的自然社会经济因素
… …
… …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问题三:
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口急剧增加,粮食需求迅速增加。这一因素促使萨赫勒地区以南的旱作农业不断向北推进,农牧用地之争加剧。人口过快增长和贫困是萨赫勒地区最为突突出的社会问题。试提出一种解决非洲贫困问题的可能办法。
由于人口过快增长,造成贫困饥荒与荒漠化的恶性循环过程。问题的根源就在人口的过快增长,如果控制人口增长与实行环境整治双管齐下,就可以避免恶性循环的发生
0 3
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综合治理
… …
… …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
▋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综合治理--原则
… …
… …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首先,应树立生态脆弱区要以保护、恢复自然环境为第一要务的观念;
其次,要运用生物、工程、经济、社会等措施解决问题,实现人地和谐发展;
核心:人地协调观
▋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综合治理--具体措施
… …
… …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从土地适宜性出发,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合理利用水资源,发展集约化、高效、特色农牧业及农牧产品加工业
▋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综合治理--具体措施
… …
… …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构筑防护体系:草地退化严重地区:利用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采用灌草相结合的方式,适当人工补种植物,固沙防沙;在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严重地区: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
▋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综合治理--具体措施
… …
… …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宁夏沙坡头的草方格沙障
草方格沙障是一种防风固沙,涵养水分的治沙方法,用麦草,稻草,芦苇等材料在沙漠中扎成方格形状。草方格沙障一是能使地面粗糙,减小风力,再一个可以截留水分,如雨水,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物的存活。是我国劳动人民在治理风沙的过程中形成的宝贵经验。
▋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综合治理--具体措施
… …
… …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宁夏沙坡头的草方格沙障
黄土高原是我国水蚀、风蚀的严重地区。通过植树种草,增加植被覆盖率,建设护坡林草带,减少地表肥土的流失;在沟谷中修筑拦土坝,拦截坡地流失的表土,堆积形成肥沃的田地;合理安排生产活动,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等进行治理,使得黄土高原地区的生态环境逐步得到恢复。
▋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综合治理--具体措施
… …
… …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以地养地,自然恢复:选择部分自然条件较好的地方,人工种植高产牧草,解决牲畜食草问题,从而使退化的草场通过休牧得以自然恢复。
种植人工牧草
▋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综合治理--具体措施
… …
… …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调整畜牧结构和数量:在北方农牧交 错带的退化草场,使牲畜数量控制在草场承载力范围内;调整牲畜结构,减少山羊等对草场破坏严重的畜种比重,增加肉牛等比重。
▋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综合治理--具体措施
… …
… …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调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生态脆弱区的人口容量有限,人口过快发展对环境压力增大。在北方农牧交错带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案例分析--乌兰察布市实施退耕还林(草)
… …
… …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问题一:
乌兰察布市的地理位置有什么特点
地处西北内陆,身居内陆,远离海洋
问题二:
20世纪60年代以后,乌兰察布市草原基本消失的原因是什么
人口激增,垦草种粮,导致草原基本消失
▋案例分析--乌兰察布市实施退耕还林(草)
… …
… …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问题三:
乌兰察布市由种植早春作物小麦、莜麦等粮食作物转变为种植晚秋作物马铃薯和甜菜等经济作物的原因是什么
优化种植业结构,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增加农民的收入
▋案例分析--乌兰察布市实施退耕还林(草)
… …
… …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问题四:
通过退耕还林(草),乌兰察布市农业土地利用结构、农业产业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土地利用结构中草地和林地的比重大,林地的比重上升,草地的比重略有下降,的比重上升,耕地的比重大幅度下降;农业产业结构中畜牧业比重上升,种植业比重大幅度下降。
▋案例分析--乌兰察布市实施退耕还林(草)
… …
… …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问题五:
乌兰察布市通过生态整治带来了哪些积极效益
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实施,促进乌兰察布市农村农业结构的调整,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水平,实现了区域脱贫致富。同时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实现了了社会、经济和生态三大效益有机统一。
▋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综合治理
… …
… …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综合治理
优化土地利用结构
其它:合理利用水资源,工矿交通建设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等
综合治理,多举措并行
构筑防护体系: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
以地养地,自然恢复
调整牲畜结构和数量
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0 4
课堂检测
… …
… …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
课堂检测
TEACH
亚马孙河流域的部分雨林,在每年洪水季时会被河水淹没,被称为洪泛森林,下图分别示意亚马孙河流域水系及洪泛森林的分布图和洪泛森林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一般年份,亚马孙河流域干流的洪泛森林7~8月份的面积最小,主要原因是( )
A.气温较高,蒸发旺盛 B.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C.副高控制,气流下沉 D.工农业用水量大
2.与陆生雨林生态系统相比,洪泛森林生态系统( )
A.土壤有机质较少 B.生物多样性较少
C.水土流失较严重 D.种子传播较迅速
B
D
课堂检测
TEACH
读“我国某地农业建设模式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该模式最有可能位于( )
A.华北平原 B.南方低山丘陵区 C.内蒙古草原 D.黄土高原
4.该模式主要治理的环境问题是( )
A.水土流失 B.土壤盐渍化 C.森林减少 D.荒漠化
D
A
课堂检测
TEACH
早期的沙漠公路大都沿绿洲上的城镇布局。近年来,我国在塔里木盆地腹地修建了数条南北向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公路。读“塔里木盆地的沙漠公路和防护林网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对沙漠公路破坏性最大的自然威胁来自( )
A.风力侵蚀 B.风力沉积 C.地基沉降 D.物理风化
6.为减轻流沙对沙漠公路的破坏,下列措施中最合理的是( )
A.在公路两侧挖沟阻沙 B.在公路两侧喷洒塑胶固沙
C.在公路两侧建玻璃挡风墙 D.拓宽公路两侧的防风植物带
B
D
课堂检测
TEACH
下草方格沙障是一种防风固沙、涵养水分的治沙方法,用麦草、稻草、芦苇等材料在沙漠中扎成方格形状。下图为“宁夏沙坡头草方格沙障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图中沙障的作用主要是( )
①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
②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
③使用秸秆,降低沙障成本
④增加蒸腾作用,提高降水量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8.修建图示沙障的主要目的是( )
A.保护铁路免受风沙掩埋 B.减少沙坡头荒漠化
C.降低水土流失发生几率 D.提高秸秆利用效率
9.根据图中沙丘的形状判断当地的主导风向为( )
A.西北风 B.东南风 C.东北风 D.西南风
A
A
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