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第12课低碳生活每一天 第1课时(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第12课低碳生活每一天 第1课时(教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
第12课 低碳生活每一天(教案)
核心素养目标
1.政治认同:了解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道德修养:改变不恰当的生活方式,减少碳排放,过绿色生活。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教学目标
1.了解全球气候变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重点)
2.探究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了解低碳生活的意义。(难点)
课前准备
1.借助表格,查找相关资料,对“全球气候变暖对大自然和人类的危害”进行探究学习。
“全球气候变暖对大自然和人类的危害”调查表
确诊名称危害 临床表现 后果分析
动植物生存 人类生存 经济发展
2.开展一次小采访活动,采访身边的人,问向爷爷奶奶或爸爸妈妈以前的气候情况,向他们了解气温升高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发现症状——地球“发烧”了
1.活动一:联系生活,回忆自己发烧时的感受
(1)谈话导入:同学们,在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时期里,我们每天都要测址自己的体温,一旦出现发烧、 咳嗽等症状就要立刻上报,及时就诊。那你们知道人的体温达到多少度就算发烧了吗?
(2)交流:一般情况下,如果人的体表温度达到37.3℃就超出了正常的体温范围,很有可能是发烧了。你们有没有发过烧?发烧的时候又是什么感觉呢?
预设1:我发烧的时候脸涨得通红,头也昏昏沉沉的,全身没有力气。
预设2:前段时间我就因为病毒感冒引起发烧了,整个人都不舒服,一开始体温38℃,后来烧到40℃,又是打吊针,又是吃药,一个多星期才康复。
(3)小结:发烧不仅会让体温升高,还会让我们头晕、乏力、恶心、冒虚汗等,让人很不舒服!
2.活动二:迁移感受,发现地球“发烧”时的症状
(1)提问:我们人会生病,会发烧。你们有没有想过,我们生存的地球也会生病,会“发烧”吗?
预设:地球也会“发烧”。
(板书:地球“发烧”了)
引导迁移:我们已经知道,当人的体温超过37.3℃就发烧了,那地球“发烧”时温度会有怎样的表现呢?
预设:地球如果“发烧”的话,温度也会升高。
(2)观察比较:根据教师提供的视频和图表进行观察和比较。
①瞧,高温来了! (播放视频:高温警报的天气预报视频)
看到这个天气预报,你有什么反应?你第二天要做好什么准备?
预设1:连续几天都是高温天气,在路上走一圈可能会中导,我准备躲在空调房间里不出门了。
预设2:温度太高了,我出门的时候要抹上防晒霜,还要撑一把遮阳伞。
预设3:这样的高温天气,警察叔叔、环卫工人、快递小哥会更辛苦!人容易脱水,要多喝水,多补充能量。
小结:炎炎夏日,越来越高的气温会让我们的身体感觉不适应。
②这是南京市2019年7月最后一周的气温记录表,你们从中发现了什么呢? (出示气温记录表)
◎预设1:我发现这个星期里每一天的最高温度都达到或高于35℃,好热呀!地球好像“发烧”了。
补充:在我国气象学上,气温在35℃C以上时可称为“高温天气”。如果连续几天最高气温都超过35℃时,即可称作“高温热浪”,气象台就要发布高温黄色预警啦!持续高温天气的出现是地球发烧"的明显症状。(板书:症状)那你们知道在2019年这一年里,南京像这样的高温天气共有多少天吗? (共有19天)
一直以来,南京与重庆、武汉、南昌并称为中国的四大火炉城市。看一看下图你们又有什么新的发现呢? (出示2019年某日我国主要城市高温天数排行榜)
我国主要城市高温天数排行榜
截至2019年×月×日 单位: 天
中国气象局
中央气象台
南京只排在第11名,比南京高温天数多更加热的城市还有10个呢!
提示,素来以炎热著称的南京竟然排在十名之外,“火炉”城市的名单在不断加长,全国各地都能求在高温之中。
◎预设2:我发现这一周里天气天比一天热。
追问:最高温度已经达到了多少度? (38℃)38℃的天气下,出现了怎样的情况? (播放新闻视频:酷夏机场高速一辆小车自燃)
预设:天气太热了,私家车自己燃烧起来了。
追问:私家车自燃让大家确实感受到地球真的在“发烧”了!在生活中还能捕捉到哪些现象让你感受到地球“发烧”了?
预设:我听说过,有的人因为天气太热而中暑了;天气最热的时候,我走在路上,觉得地面都被晒软了;所有的地方都开着空调,走在马路边,都能感觉到空调外机的热风吹出来。
(3)过渡:炎炎夏日里,留心观察生活现象就不难发现,地球的气候正悄悄发生着变化。冬天是不是也是如此呢? (出示新闻: 2019,暖冬来临)
预设:我发现不仅夏天温度高,冬天的温度也越来越高了。
今年冬天虽然下了雪,但雪很小,而且很快就融化了。
补充:根据中国气象局统计,2019年全国平均气温是10.34℃,比常年同期偏高了0.79℃。
(4)延伸:从我国的气候变暖延伸至全球的气候变暖趋势。
提问:(出示“全球地面平均温度趋势图”)仔细看图,你们又读懂了什么?
预设:我从数据中发现全球地面平均温度在不断上升。
小结:不仅仅是我们中国,整个地球的气温都在不断上升。2013年9月,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发布的报告中指出:观测和研究证明,全球气候在变暖。2019 年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平均温度比1981年至2010年的平均值高出0.38℃,过去的五年(2014-2018) 是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最暖的五年。
(同步出示课件)(板书:地球变暖)难怪说地球“发烧”了!
二、探究危害——气候变暖的严重后果
1.活动一:合作探究——发烧的危害
(1)引入:很多科学家提出,气候变暖是影响全球环境变化最为严重的问题之一。为阻止全球变暖趋势,1992年联合国还专门制定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为什么这个问题会引发全世界的重视和关注呢?
预设:因为气候变暖会影响到很多领域,带来的危害实在太大了! (板书:危害)
(2)交流:课前,同学们都借助表格开展了关于“全球气候变暖对大自然和人类的危害”的探究学习,大家有哪些学习收获?请在四人小组里进行交流。
出示小组学习要求:
①结合课前查找的相关资料,交流气候变暖导致的某一个方面的危害。
②小组成员轮流发言,相互补充。
③推选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
(3)分享:全班交流分享。
①极端天气小组。
过渡:既然地球“发烧”最为明显的症状就是高温天气,那我们就先从天气聊起,请研究“极端天气危害”的小组首先汇报。
◎学生分享:学生介绍小组学习收获。
预设:地球“发烧”导致的最直接的危害就是出现持续的高温天气,这种灾害性天气会造成动植物的死亡,甚至危及人的生命。
◎补充:这可不是一般的夏季高温,而是五十年甚至上百年都很难遇见的极端高温天气。(板书:极端天气)以下几个国家就曾遭遇过极端高温天气。(出示材料)
2017年8月,意大利多地气温达40℃以上,有26个城镇发布高温红色预警。热浪和漫长的枯水期导致意大利大部分地区出现干旱,农业损失惨重。此外,因干旱缺水,拉齐奥大区多个城镇的居民生活用水受限。
2019年的第一个月,南半球的澳大利亚酷暑难耐。1月24日,位于澳大利亚南部的阿德莱德气温达到46.6℃,打破80年来的纪录。怀阿拉48.5℃、利溪46.9℃、奥古斯塔港49.1℃,全部打破历史最高纪录。高温造成大量野生动物死亡,其中澳大利亚眼镜狐蝠两天内死亡1/3。
2019年7月,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地区高温引发20年来最严重山火,火场面积达5500公顷。加泰自治区政府表示,这场火灾是当地20年来最严重的,最大可能是由农场肥料在高温下自燃引起的。
提问:从上面补充的资料中,你们发现气候变暖所导致的极端高温天气会引起哪些后果呢?
预设1:会造成干旱现象,影响庄稼生长。
预设2:会导致大量野生动物死亡。
预设3:还会引发山林火灾。
预设4:会因为干旱造成居民用水困难。
◎拓展:不要以为地球“发烧”只会带来“热”的烦恼,其实还可能引发其他的极端天气现象! (出示图片)
图片1:极端低温——2019年1月,美国芝加哥最低温度降至-32℃,体感温度达到-50℃。密歇根湖出现了宛若灾难片《后天》中的场景。
图片2:极端降水——2019年 11月22日至24日,法国东南部地区遭遇极端天气,暴雨肆虐,两个省份发布暴雨和海浪红色警报。
交流:你了解哪种极端天气灾害 请说说它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
(将学生补充的其他极端灾害天气写在板书相应位置)
◎深化:无论地球“发烧”引发哪种极端灾害天气,最终都会给人类带来经济和生命的损害。(出示统计数据)
在过去20年中,全球将近50万例死亡与1.2万余起极端天气事件直接相关,经济损失总计约3.54万亿美元,约合25万亿人民币。
交流:看到数据,你有什么感受
预设:那么多生命、金钱都因为地球发烧"而消失了,危害实在太大了!
②冰川融化小组。
过渡:气候变暖不仅会影响天气,导致气象灾害,还会对自然环境造成影响,接下来请研究“冰川融化危害”的小组上台汇报。
◎学生分享:学生介绍小组学习收获。
预设:气温升高以后,冰川就会融化,极地冰覆盖面积越来越小,北极熊将无家可归。
追问:影响的仅仅是北极熊这一种动物吗
预设:还有企鹅、海豹、海象等许多两极动物。
小结:冰川融化后,不仅动物没有了生存的家园,可能还会导致物种消失。
◎启发思考:除了对动植物有影响,冰川融化后还会给人类带来怎样的灾害
播放视频,主要内容为冰川消融带来的影响:首先是冰川融水注入海洋,导致海平面升高;其次,冰川消融还会导致固体淡水资源的储量减少,造成淡水资源短缺;另外,冰川融化对旅游业也会造成重大影响,一些以雪山冰川著称的景点已濒临消失。还有研究称,冰川融化可能会释放病毒,给人类带来毁灭性的灾难。
◎交流:看了刚才的视频,你知道冰川融化还有怎样的危害吗 和你的同桌讨论一下,汇报从中提取的重要信息。(板书:冰川融化)
◎小结:我们发现,地球变暖会导致冰川融化,而冰川融化还会带来-系列严重的
后果。
③海平面上升小组。
过波:刚刚有同学提到地球变暖.冰川融化,还会导致海平面上升。下面让我们来听一听“海平面上升”小组的学习收获。
◎学生分享:学生介绍小组学习收获。
预设:海平而上升后.海水会淹没一些岛屿,还会使陆地面积减少。 近几年海平面上升速度呈明显上升的趋势。
◎小辩论:有人说海平面上升只会影响一些岛国,我们居住在大陆城市里,海平面上升和我们没有什么关系。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说说自己的看法。
预设1:我认为先是海拔低的沿海国家和岛屿将会被海水淹没,慢慢地,居住在内陆城市的人也会遭殃。
预设2:海平面上升后,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大量的海洋生物就会死亡。死亡的海洋生物会滋生许多细菌,后患无穷啊!
预设3:沿海地区最先受到影响,如果人们不重视,接下来被海水淹没的将会是我们的家园。
◎小实验:模拟海平面上升。
同学们,海平面上升对我们居住在内陆城市的人来说究竟有没有影响?让我们来做一个小实验。(出示沿海地区城市模型)
同学们,这是沿海地区的城市模型,模型当中有海洋,有一些沿海城市,还有一些不是沿海城市。现在我请一位同学来给“海洋”注水(将纸杯中的水倒入模型),模拟海平面不断上升的情景。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假如海平面继续上升(再请一位学生给模型注水),你们有什么发现?假如海平面仍然继续上升呢(请第三位学生给模型注水)
预设:我发现海平面上升后对一些海洋中的岛屿有影响;继续升高的话,些岛屿会被淹没,慢慢地,沿海地区的城市会受到影响;海平面仍然继续上升,一些原本不沿海的城市也会慢慢被淹没。
◎思考: (出示小资料)看到这样的数据,你还认为海平面上升与我们无关吗?
海平面上升1米,上海、香港和江苏受到威胁。海平面上升5米,上海沉没,香港和江苏大部分地区沉没。海平面上升10米,江苏大部分以及天津、浙江北部开始陆续消失。海平面上升20米,江苏、上海、天津完全沉没……
预设:地球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如果我们不想办法去解决,后果不敢想象。
◎小结:全球变暖,海平面就会不断上升,这一个个上升的数字触目惊心。些岛国和部分沿海的城市会慢慢被淹没,我们的生存环境也会受到威胁后果不堪设想啊! (板书: 海平面上升)
④土地干旱小组。
过渡:在交流极端高温天气灾害时,我们了解到气候变暖会导致干旱现象。有的小组专门探究了这个方面的危害,请他们给全班汇报一下。
◎学生分享:学生介绍小组学习收获。
预设:地球变吸,持续高温,水分蒸发,土地就会干早。这样的话,庄稼长不出来,植物全部枯萎,人和动物就要被饿死了。
◎延伸:目前,全球干旱情况到底有多严重呢?
播放视频,主要内容为:干旱半干旱区约占全球陆地表面积的40%。世界气象组织表示,干旱是继地震和飓风之后,造成最多人员死亡和流离失所的自然灾害。自1950年以来,全球受旱灾影响的国家和地区每十年以2%的速度递增。
交流:看完视频,你有什么感受?
预设1:全球有一小半的陆地都存在干旱现象,实在令人震惊!
预设2:土地干旱的发展速度还在不断加快,必须要引起我们的重视了。
◎追问:原本肥沃的土地越来越贫瘠,寸草不生,片荒凉,多让人心痛啊! 土地干旱会带来怎样的灾害呢? (配乐播放一组土地干旱的图片)
学生交流感受。
预设1:土地干旱,庄稼歉收,农民伯伯怎么过日子啊!
预设2:土地裂开的地方能放进一只手,这有多缺水啊!土地干旱,植被减少,沙尘暴增多,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小结:地球变暖,土地干旱,不仅会造成农牧业减产,人畜饮水发生困难,还会引发其他自然灾害,威胁到我们的生存环境。(板书:土地干旱)
(4)拓展:你们还了解到哪些因气候变暖而带来的灾害现象呢?
预设1:我听爸爸说,气候变暖还会使土壤有机质中的微生物分解加快,土壤蒸发量上升,造成地力下降,影响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
预设2:气候变暖导致害虫增加。一旦虫子多 了,农民伯伯就会喷洒农药,农药的施用量增大,还会引起其他危害。
(板书:地力下降 害虫增加 ……)
(5)小结:经过探究学习我们不难发现,地球“发烧”,气候变吸,无论是引发极端天气的气象灾害,还是对自然环境造成巨大影响,最终都会危害到我们人类的生存与生活。(板书:人)
三、寻找病因——地球"发烧的原因
1.活动一:寻找地球“发烧”的原因
(1)过渡:气候变暖的危害如此之大,那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板书: 原因)课前我们班同学开展了一次小采访,询问爷爷奶奶或爸爸妈妈以前的气候情况,向他们了解了气温升高的原因。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吧。
学生交流采访结果。
(2)过渡:在同学们的交流汇报中,反复出现了一个名词温室气体。 (板书:温室气体)温室气体到底是什么呢?我们来听听它的自我介绍。
(3)交流:阅读教材第90页,说一说你对温室气体有了哪些了解。
预设1:我了解到温室气体和其他气体一起组成了大气层,其实对地球是有保护作用的。
预设2:温室气体能有效吸收地球散发的热量,但如果吸收过多,热量会难以散发。
预设3:我知道了是人类的活动增加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
(4)小结:原来地球“发烧”是和大气中逐年增加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有关,而这一切大多与人类的活动有关。
2.活动二:思考人类活动与地球"发烧的联系
(1)出示:出示“1750- 2000年二氧化碳浓度变化图”。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你们有什么发现?
1750-2000 年二氧化碳浓度变化图
预设: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在快速提高。
(2)追问:的确如此,但怎么会一下子增加那么多的呢?
预设1:现在生活条件不一样了,以前 马路上没有那么多的汽车,现在私家车越来越多,排放出大量的温室气体。
点评:人们出行方式的变化导致温室气体排放加剧。
预设2: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工厂生产的东西越多,产生的温室气体也就越多。
点评:社会生产的发展导致温室气体排放增加。
(3)延伸:我们再来了解一个报告。(出示新闻“全球15亿网民上网增加‘温室气体’排放”)
根据欧洲环境评估部门2008年向欧盟委员会提交的报告显示,人类的网络行为会增加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法国能源控制署也对发送邮件、网络搜索、使用闪存传输文件等网络行为对环境的影响进行了评估。以发送电子邮件为例,在一家拥有雇员100人的法国公司,每人每天平均接收58封邮件,发送33封邮件。按照每封邮件1MB计算,这家公司每年收发邮件产生的二氧化碳量高达13. 6吨,这相当于从巴黎到纽约往返13次产生的温室气体。之所以收发邮件会产生温室气体,是因为收发邮件的电脑在处理数据时需要能源,制造电子元件同样需要能源。现在,全球每天约有超过15亿的人使用网络,如此庞大人群的日常网络行为,比如网上冲浪、发送电子邮件、下载以及传输文件,无疑将对环境产生影响。
提问:看了这个报告,你们又有什么新的认识吗?
预设:没想到我们平时上网也会增加温室气体的排放!
点评:生活方式的改变导致温室气体排放增多。
(4)启发思考:地球上温室气体过多,除了人们的行为活动导致排放增多之外(板书:排放多),还有什么其他原因吗?
预设:还因为人们的行为活动导致温室气体的被吸收量减少。
追问:比如说什么行为活动呢?
预设:过度砍伐森林就会使温室气体中的二氧化碳被吸收量减少。(板书:吸收少)
四、总结收获,提高认识
1.回顾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2.总结
通过学习,我们探究了地球发烧"的原因及危害。我们也找到了温室气体增加的两个主要原因:一个是因为排放多,还有一个是吸收少。(板书: 12低碳生活每一天)下节课我们就从这两个方面来展开学习,探究怎样才能让地球变得更好,为我们自己建立一个更清洁、更安全、更可持续的未来环境。
板书设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