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2年秋季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卷八 年 级 语 文(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20分)注意:考生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本试题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一、基础知识及其运用(20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4分)“国行公祭,法立典章。铸兹宝鼎,祀我国殇。”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集会广场上,国家公祭鼎铭文向世人讲述南京大屠杀史实,讲述设立国家公祭日的初衷。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随后制造了惨绝人桓的南京大屠杀惨案;30万中国同胞惨遭杀lù( )。南京的历史,人类的记忆。今天,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中国再次以隆重的公祭仪式祷念死难同胞。中国人民永远牢记南京大屠杀历史,与全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共同维护和平。(1)给加点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国殇( ) 杀lù( )(2)文段加点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改正。(2分)2.按照要求,完成下列题目。(4分)①“唯有葵花向日倾”,人生也要这样:定好自己的人生目标,然后向着自己的目标勇往直前。②在这漫漫的人生路上,有可能一帆风顺,也有可能荆棘满路,这就需要我们像向日葵一样,不知疲倦地追寻我们心中的“太阳”,永远充满活力,以向上的姿态永远面对生活。③我相信, 坚持努力, 一定会走上通往成功之路。④做一棵勇敢的向日葵吧,让灵魂永远追逐着光明!(1)第②句有语病,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2)第③句需补上一组恰当的关联词语,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3.综合性学习。(6分)学习了朱德《回忆我的母亲》一文后,八年级(1)班开展了以“感谢您,妈妈”为主题的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1)请根据活动主题,拟写一条宣传标语。(不超过20字)(2分)宣传标语: (2)请仿照示例,为此次活动再设计两个环节。(2分)环节一:唱赞美母爱的歌曲环节二: 环节三: 根据下面两则材料提供的情景,仿照示例,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2分)【材料一】每天吃过晚饭,往往九点来钟,我们上床睡,母亲则坐在床角,将仅仅20瓦的灯泡吊在头顶,凑着昏暗的灯光为我们补缀衣裤。 (梁晓声《母亲》)【材料二】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你雨中的花折伞有人给你打;你爱吃的三鲜馅有人给你包;你委屈的泪花有人给你擦。啊!这个人就是娘,这个人就是妈。 (车行《母亲》)示例:母爱是儿女离家时亲切的叮咛,那份牵挂陪伴我们远行;母爱是 , ;母爱是 , 。4.古诗文默写。(6分)(1)乱花渐欲迷人眼,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2) ,狐兔翔我宇。(曹植《梁甫行》)(3)《黄鹤楼》中记述神话传说,抒发诗人对于岁月流逝,世事沧桑的感慨的句子是: , 。(4)《渡荆门送别》中化静为动,用游动的视觉描写过荆门入楚地的壮阔景象,饱含喜悦开朗心情的诗句是: , 。二、阅读(50分)(一)阅读名著选段,完成5——7题。(10分)(A)①“我家分成两‘党’。一党是我父亲,是执政党。反对党由我、母亲、弟弟组成,有时连雇工也包括在内。可是在反对党的‘统一战线’内部,存在着意见分歧。我母亲主张间接打击的政策。凡是明显的感情流露或者公开反抗执政党的企图,她都批评,说这不是中国人的做法。②……有一件事我记得特别清楚。我大约十三岁的时候,有一次父亲请了许多客人到家里,我们两人在他们面前争论了起来。父亲当众骂我懒而无用,这激怒了我。我骂了他,就离开了家。母亲追上前来,竭力劝我回去。父亲也赶来,一边骂一边命令我回去。我跑到一个池塘旁边,恫吓说如果他再走近一步,我就要跳下去。③在这种情况下,双方都提出了停止内战的要求和反要求。父亲坚持要我磕头认错。我表示如果他答应不打我,我可以跪一条腿磕头。战争就这样结束了。我从这件事认识到,我如果公开反抗,保卫自己的权利,我父亲就软了下来;可是如果我仍温顺驯服,他反而打骂我更厉害。”(B)“这些事情接连发生,在我已有反抗意识的年轻心灵上,留下了磨灭不掉的印象。在这个时期,我也开始有了一定的政治觉悟,特别是在读了一本关于瓜分中国的小册子以后。我现在还记得这本小册子的开头一句:‘呜呼,中国其将亡矣!’这本书谈到了日本占领朝鲜、台湾的经过,谈到了越南、缅甸等地的宗主权的丧失。我读了以后,对国家的前途感到沮丧,开始意识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以上选文出自哪部作品?文中的“我”是谁?(2分) 6.结合选文(A)和(B)说说”我“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 7.结合《红星照耀中国》原著和下面的链接材料,谈谈什么是“长征精神”,当代青少年如何传承长征精神。(4分)红军长征创造了中外历史的奇迹。革命理想高于天,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面对形形色色的敌人决一死战、克敌制胜,这些都是长征精神的内涵。我们要继承和弘扬好伟大的长征精神。有了这样的精神,没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长征永远在路上。这次专程来这里,就是缅怀先烈、不忘初心,走新的长征路。今天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新长征。我们这一代人要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 (习近平在宁夏固原市参观三军会师纪念馆时说) (二)古诗文阅读,完成8——13题。(16分) 使至塞上 (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8.有人说“归雁入胡天”中“归雁”是诗人自比,你同意吗?请说说理由。(2分) 9.诗的颈联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之名句。请你从中选出两个字或一个词加以赏析。(2分)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东坡志林·记承天寺夜游》)【乙】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①,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②,退则死法③,当恁么④时也不妨熟歇。 (《东坡志林·记游松风亭》)【注释】①木末:树梢。②死敌:死于敌手。③死法:死于军法。④怎么:如此,这样。10.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1)怀民亦未寝( )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思欲就亭止息( ) (4)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 )11.翻译文中句子。(4分)(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2)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 12.根据要求用“/”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2分)(1)念 无 与 为 乐 者(在动宾之间停顿)(2)此 间 有 甚 么 歇 不 得 处(在主谓之间停顿)13.甲乙两文分别为苏轼被贬黄州、惠州期间所作,虽然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但所展露的胸怀却有共同之处,请结合原文分析其相同之处。(2分) (三)现代文阅读,完成14——22题。(24分)藤野先生(鲁迅)①过了一星期,大约是星期六,他使助手来叫我了。到得研究室,见他坐在人骨和许多单独的头骨中间,──他其时正在研究着头骨,后来有一篇论文在本校的杂志上发表出来。②“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他问。③“可以抄一点。”④“拿来我看!”⑤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⑥可惜我那时太不用功,有时也很任性。还记得有一回藤野先生将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血管,指着,向我和蔼的说道:⑦“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⑧但是我还不服气,口头答应着,心里却想道:⑨“图还是我画的不错;至于实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记得的。”1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所选文段中“我”和藤野先生相处的两件事。(2分) 15.结合选文,说说藤野先生有怎样的品质?(2分) 16.根据要求完成问题。(4分)(1)给第②段画线句子做一个简单的批注。 (2)选文中哪句话与第⑧段相照应? 17.细细品读第⑤段加点词语,说说“我”为什么“吃了一惊”“不安”“感激”?(3分) 根植于记忆的爱 (王苗媛)①十年前,我还是个稚气未脱的初中生,班主任姓武,四十来岁,我们都亲切地称他为老武。②他是我们的语文老师,但却对班上学生的身体素质格外重视,他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带我们进行体能训练。可是,心宽体胖的我对体育丝毫提不起兴趣。老武平日煞费苦心设计的体能训练,在当时的我看来就是一场场“猫捉老鼠”的偷懒戏码,直到我意识到自己体育成绩有多糟糕后,才有一点悔改的迹象。但不争气的我偏偏就是啃不下八百米跑这座大山,每次计时测验都惨不忍睹。于是,我自然而然地成了老武的“眼中钉”,他在言语上给予我鼓励的同时,也抛出了一个早有预谋的“大奖”,他近乎命令的告知我他的训练计划,当时的我有些诧异,内心充斥着揪心的矛盾感……③该来的还是来了,老武定的训练时间如约而至。他身着一件蓝色运动衫,那还是我第一次见他穿运动装,看起来倒也年轻了不少。我想破罐子破摔,慢吞吞地挪到起跑线,无奈地叹了口气。老武看不得我忸怩的神情,像拍小马一样拍了拍我的肩膀,他扬起手臂,果断地下了起跑的口令。④我从起跑线上出发,刚开始的100米还算顺利,但是跑过弯道后,我呼吸急促,供氧不足,速度也就减慢了许多。“快,快跑!”一声声催促如鼓点般砸入我的耳朵,焦急的心,绵软的腿,速度根本上不去。⑤在勉强跑完600米时,我意识到要加速冲刺了,但此时的小腿像灌了铅一般沉重。正当我犹豫之时,一个蓝色的身影突然闪现在我的眼前。那是——是——老武?!只见他背对着我招手,示意我追上他,我咬紧牙关追着他,越来越近,越来越近……望着老武的背影,这平日里再熟悉不过的身影倏然高大起来,我眉头一紧,心酸和自责交叠着涌上心头。他已是人到中年,体力和精神肯定大不如从前。他只不过是我的班主任,却如亲人一般,陪我渡过难关。我一定不能辜负他的信任,我强忍着酸痛,急促地大口呼吸,全然顾不得淋漓的汗水,最终咬牙跑完了全程。⑥就这样,训练一天天有序进行着。功夫不负有心人,老武的陪伴与付出使我在感恩中迅速成长,最终,我的八百米跑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我这成绩或许是唯一可以回报他的礼物,也是让他感到欣慰与自豪的最好结果。⑦一件事尘埃落定结果圆满,又一件事接踵而至。距中考还有一周的关键时期,我内心紧张浮躁,总也调整不到最佳的备战状态,平日信手拈来的题目在模考中屡屡出错。⑧细心的老武看出了端倪,他悄悄地把我叫到他的办公桌前,从上锁的抽屉里拿出一颗灰色的石头,他说:“别小看这颗普通的石头,它可是一颗幸运石,我的往届学生带着它,都成功地考入了重点高中,你也一样,收好它吧!”老武的双眼定了定,没有再多说什么,因为他真真切切地了解自己的每一个学生,他知道我是有实力的,只是彼时需要多一些肯定罢了。我郑重地接过并紧紧攥着它,想说一些感谢的话,却一个字也吐不出来。但我能清醒地感觉到,本来阴霾笼罩的心似乎有一大把光束照进来了,我浑身充满了力量,是自信的、成功的、坚强的力量……⑨时至今日,讲台上的老武,多了一批又一批深爱他的学生,他不偏不倚,多少性格千差万别的学生在他的关爱下如沐春风,多少成长环境迥异的学生在他因材施教的实践性教育中不断突破自我,最终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奋斗方向。旧时的题目或许再也解不出完美的答案,但提笔时、做梦间关于老武的记忆却总也新鲜,予我恩情的老武,他的爱始终根植于我的心间,久久难以忘怀……文字叙不尽过往,唯愿感恩永存,恩师常健!(选自《中国青年报》有删改)18.第⑦段画线句子中的“一件事”和“又一件事”各指什么?(4分) 19.本文是以第一人称的角度来叙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分) 20.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2分)一声声催促如鼓点般砸入我的耳朵,焦急的心,绵软的腿,速度根本上不去。 21.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老武这一人物形象。(3分) 22.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三、写 作 (50分)23.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爱了爱了”这一网络用语用来表达我们对某个事物的喜爱。生活中,你总能发现撩动心弦的美好,世间万物皆可爱:那一缕拂过衣袖的清风,那一抹照耀前路的星光,那一个精彩的瞬间,那一堂生动的课,那一位可敬的人……请以“______,爱了爱了”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作文。要求:(1)请补全题目,然后写作;表达真情实感;不套作,不抄袭;(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2022年秋季学期期中考试八年级语文参考答案一、积 累 与 运 用1.(4分)(1)(2分)shāng 戮 (2)(2分)惨绝人桓——惨绝人寰 祷念—-悼念(可直接改字不用写词)2.(4分)(1)(2分)将“永远”和“以向上的姿态”调换位置。(参照“永远充满着活力”的句式,应改为“永远以向上的姿态面对生活”,因此将“永远”和“以向上的姿态”调换位置。) (2)(2分)只要……就……(“坚持努力”是“走上通往成功之路”的条件,表示只要具备“坚持努力”这个条件就会产生“走上通往成功之路”的结果。)3.(6分)(1)(2分)示例:感恩从心开始,让爱温暖彼此。 (2)(2分)示例:画感恩母亲的作品 写感恩母亲的书信 做感恩母亲演讲(任写其二即可) (3)(2分)示例:母爱是儿女酣眠时细密的针脚,那份辛劳陪伴我们入梦;母爱是儿女童年时风雨中的接送,那份呵护陪伴我们成长。4.(6分)(1)浅草才能没马蹄 (2)柴门何萧条 (3)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4)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每空1分,错字漏字均不得分)二、阅读(50分)(一)阅读名著选段5.(2分)《红星闪耀中国》 毛泽东(每点1分)6.(4分)①选文(A)中毛泽东勇于与父亲争论,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具有反抗精神的人;(2分)②选文(B)中毛泽东在读了一本关于瓜分中国的小册子后感到沮丧,并意识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爱国、忧国的人。(2分)7.(4分)长征精神:理想崇高、信仰坚定;不怕牺牲、百折不挠;团结互助;纪律严明;乐观豪迈等等。(2分)如何传承长征精神:示例①坚定报国之志,树立为祖国为人民服务的理想。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做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贡献的人。②学习上或生活中遇到困难时要勇敢面对、百折不挠,要学会在失败与挫折中磨练自己坚强的意志。③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要消除不利于学习的各种束缚,发展创新精神,积极探索,促进自我发展,为实现中国梦,使我中华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努力。(2分)(二)古诗文阅读(一)诗歌赏析8.(2分)示例:同意。一是作者身处胡天,二是作者出使边塞实际上是被排挤出京城,情境上如同“归雁”,传达出漂泊无定的内心感受。9.(2分)示例:“直”字写出了大漠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圆”字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这两个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塞外雄奇壮观的自然之景,而且巧妙地融人了诗人的孤寂情绪。(二)文言文阅读10.(4分)(1)睡觉 (2)只,只是 (3)想要 (4)曾经11.(4分)(1)庭院中(的月光)如积水般清明澄澈,(仿佛)有藻、荇交错其中。(2分) (2)因此就好像挂钩的鱼突然得到解脱一般快活。(2分)12.(2分)(1)念/无与为乐者 (2)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13.(2分)甲文作者与友人共同赏月,最后感悟“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表现了作者的乐观豁达,随缘自适。乙文中作者本想到松风亭内休息,可是“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是如何得到”,此时忽然想到这里也是可以休息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可见作者为人豁达,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所以两文虽然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但所展露的胸怀却有共同之处是:乐观、旷达和随缘自适。(言之有理即可)【乙文译】我曾经住在惠州的嘉祐寺。(一天)放开脚步走到松风亭下,感到腿酸疲乏,想在林子里(找一处地)停下来休息。抬头望向亭子,还在高处,心想怎么才能爬上去呢?过了很久,忽然自言自语道:“这里有什么不能休息的呢?”因此就好像挂钩的鱼突然得到解脱一般快活。如果有人能领悟到这一点,即使两军对垒、短兵相接,战鼓声如雷霆,前进的话,会被敌人杀死,后退的话,也会被军法处死,在这时可以好好歇息一番。(三)现代文阅读14.(2分)藤野先生给“我”添改讲义;(1分)纠正“我”画的解剖图。(1分)15.(2分)示例:从藤野先生检查,修改“我”抄的讲义。表现了先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1分)从藤野先生指出“我”绘的解剖图中的错误。表现了他严格要求的工作作风。(1分)16.(4分)(1)示例:批注:这句话属于语言描写,表现了藤野先生此时的疑问,朗读时应该发出疑问的语气。(2分) (2)可惜我那时太不用功,有时也很任性。(2分)17.(3分)“吃了一惊”是因为没想到藤野先生竟然给“我”添改讲义;(1分)“不安”是因为“我”的讲义中有很多错漏让藤野先生花费时间;(1分)“感激”是因为他没有民族偏见,对来自中国、学习有困难的“我”及时给予了热情的帮助。(1分)(二)18.(4分)“一件事”指老武告知“我”体育训练计划,并陪伴“我”进行800米跑训练。最终,“我”的800米跑取得好成绩。(2分)“另一件事”指中考前,老武拿给“我”一颗幸运石,帮“我”调整到最佳的备战状态(2分)19.(2分)增强了所写事情的真实性和可信度,“我"作为叙述者,便于直接抒发情感。20.(2分)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老武的催促声比作鼓点,形象地写出“我”当时内心的焦急和无奈。21.(3分)从“老武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带领我们进行体能训练”及“帮我'制订训练计划,并陪我'进行800米跑训练”可知,老武重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希望学生能全面发展,是一个有责任心的老师。从“中考前送‘我'幸运石,帮‘我’战胜紧张而浮躁的心理”可知,老武是一个了解学生,关爱学生,富有教育智慧的老师。22.(2分)表达了作者对恩师的感激、怀念和赞美之情。三、作文23.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