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6.2《共筑生命家园》 教学设计核心素养目标 1.政治认同:正确认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认同并坚持我国“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及走绿色发展的道路。 2.道德修养:树立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意识,热爱大自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3.法治观念:理解并遵守党和政府制定的坚持绿色发展道路的各项政策,与破坏生态环境的各种行为作斗争。 4.责任意识:在生活中践行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的理念,倡导低碳生活,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教学 重点 坚持绿色发展道路的做法。教学 难点 难点: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要求。教学方法 以体验式、案例式、启发式教学为主,结合社会热点设置问题进行探究。教 学 过 程 一、播放视频,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塞罕坝的前世今生》,通过塞罕坝地区由“飞鸟无栖树,黄沙遮天日”的荒凉景象,变为“河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懂得建设美丽中国,必须建设生态文明,坚持绿色发展,共筑生命家园,从而导入新课。 教师随笔二、问题导学 基本要求:快速阅读教材正文部分,思考下列问题,并用铅笔在教材上画出问题要点。 1.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 3.为什么要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 4.如何走绿色发展道路 5.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是怎样的 6.践行绿色生活,青少年应该怎么做 三、探究平台 探究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展示陶渊明的《饮酒·其五》和梁衡的《天星桥(节选)》。 学生思考:阅读诗文,你能想象到怎样的生活图景 你认为两幅图景蕴含着怎样的共同意境 教师点拨:(1)诗文让人们想到,人们在美好大自然中悠然自得,享受着美好田园的风光。(2)两幅图景都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美。 2.展示2021年地球对人类的“报复”的材料。 学生思考:地球向人类敲响警钟,给我们什么启示 教师点拨: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教 学 过 程 3.展示人类从事与自然相关的活动图片。 学生思考:图片中的各种活动告诉我们人类与自然之间是什么关系 教师点拨:(1)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人类也有责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同时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作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2)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 4.展示环境保护的国际共识和人类文明历程的材料。 学生思考:通过环境保护的国际共识和人类文明的基本历程,你受到什么启示 教师点拨: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文明形态,是人类的共识,也是时代的选择。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 5.展示人类破坏自然受到惩罚的图片。 学生思考:阅读以上图片和材料后,你受到什么启示 教师点拨: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如果我们对自然只是一味地索取,必然受到它的惩罚。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6.知识归纳: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 教师点拨:(1)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 (2)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人类也有责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同时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作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3)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这是一种动态中的平衡、发展中的协调、进取中的有度、多元中的一致、“纷乱”中的有序。(4)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如果我们对自然只是一味地索取,必然受到它的惩罚。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7.展示牧民两种不同做法带来两种不同结果的材料。 学生思考:牧民两种做法的结果会有什么不同 这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 教师点拨:(1)第一种做法,会使草原茂盛,羊的数量逐渐增多;第二种做法,会使草原退化,羊的数量越来越少。(2)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 8.播放习近平总书记讲话视频。 学生思考:视频告诉我们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应该怎么做 教师点拨:(1)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2)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9.知识归纳: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 教师点拨:(1)基础: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2)准则:以自然规律为准则。(3)目标: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4)基本国策: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5)新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探究二: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1.展示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领导人气候峰会上讲话的材料。 学生思考:结合材料谈谈我国为什么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教师点拨: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我国在应对资源和环境问题上已经取得非常明显的进步。 2.播放视频《余村走过的两条不同致富道路》。 学生思考:(1)请比较余村两条不同致富道路有什么不同 (2)余村两条不同的致富道路说明应如何走绿色发展道路。 教师点拨:(1)第一次致富之路: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第二次致富之路: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文明的绿色发展道路。 教师随笔教 学 过 程 (2)①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②走绿色发展道路,坚持绿色富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③坚持绿色惠民,将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激发人民群众的绿色创造热情,实现绿色富国之梦。 3.展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图片。 学生思考:以上图片启示我们走绿色发展道路应该怎么做 教师点拨: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让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细节中。 4.展示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的材料。 学生思考:以上材料说明如何走绿色发展道路 教师点拨: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只有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全面建立资源高效利用制度,健全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严明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5.播放视频《守护青山绿水,建设美丽中国》。 美丽中国,不仅山清水秀、天蓝地绿,而且是留住乡愁、守望相助的生命家园。 学生思考:视频告诉我们如何走绿色发展道路 教师点拨: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 6.知识归纳:如何走绿色发展道路 教师点拨:(1)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2)坚持绿色富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3)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4)必须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5)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展示身边的绿色生活的图片。 学生思考:践行绿色低碳生活,你打算如何做 教师点拨:(1)树立绿色、低碳生活理念,养成物尽其用、减少废弃物的文明习惯。(2)拒绝购买过度包装产品,选购无包装、简易包装、大容量包装产品。(3)少用或不用一次性产品,选购和使用可再生材料制品。(4)节约粮食,减少浪费,适量点餐,践行“光盘行动”。(5)绿色出行,尽量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减少私家车出行,多骑自行车。(6)学习垃圾分类知识,培养垃圾分类好习惯。 教师随笔四、学习达标训练(见课件)要点 梳理教学 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