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1《我们奇妙的世界》(第一课时)教案执教:XXXXXXXX XXX【教学内容】《我们奇妙的世界》是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单元主题是“奇妙的世界”,单元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物写清楚的”,是本册第三单元“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进一步提升。《我们奇妙的世界》一课从天空和大地两个方面展现了这个奇妙世界的神奇和活力,承担着引导学生发现“事物”的特点、从哪几个方面把“事物”写清楚、感悟单元语文要素的责任。在教学设计中,从“关注导语 初探奇妙”——“预习检查 词语正音”——“结构梳理 整体感知”——“走近天空 体悟奇妙”——“指导书写 体悟汉字之美”——“课堂小结 内化于心”6个环节出发,培养学生语言感受力,让学生初步认识到奇妙的世界就在身边,应乐于去观察,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教学目标】1.认识“呈、雕”等8个生字,会写“呈、幻”等13个字,会写“奇妙、呈现”等15个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梳理课文内容,能说出课文分别是从哪些方面来写天空的奇妙。3.能结合生活经验,初步理解“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这句话的含义。4.能仿照例句,写自己发现的普通而美的事物。【教学重点】能说出课文分别是从哪些方面来写天空的奇妙。【教学难点】能结合生活经验,初步理解“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这句话的含义。【教学准备】1.学生:自主预习,读通课文,自学会认字和会写字,结合课文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尝试解决课后题。2.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导学单。【教学过程】一、关注导语 初探奇妙1.引导学生关注单元导语页的语文要素: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物写清楚的。并提醒抓住关键词“哪几方面”和“写清楚”。2.师总结并揭题:现在,让我们带着语文要素,去寻找天地间隐藏的奥秘吧!我们先来到第一站,走进英国作家彼得·西摩的散文《我们奇妙的世界》,齐读课题。3.生齐读课题。4.理解“奇妙”的意思。明确:奇特、美妙。【设计意图:关注单元导读,直奔学习目标,结合目标释题,引发学生思考,带着问题学习。】二、预习检查 词语正音字词正音,检查掌握情况。课件出示词语:奇妙 变幻 群星 诱人 圆润雕饰 呈现 蜡烛 乘凉 冰柱樱桃 光芒 锋利 模型 劲吹噼噼啪啪1.出示拼音,自由读。2.隐去拼音,抽生读。3.师相机指导易错字,如“樱桃”“锋利”“模型”等。4.全班齐读。【设计意图:出示课文词语,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以及知识掌握程度。这一环节的学习,有利于为后续课堂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三、结构梳理 整体感知过渡:字词掌握了,我们奇妙的世界“奇妙”在哪里呢?谁能用文章中的一句话来说一说。1.明确全文中心句(1)抽生答明确:(第1自然段)这是一个奇妙的世界,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2)生齐读2.感知“一切”(1)这里的“一切”在课文中具体指哪两个方面的内容?明确:天空的珍藏和大地的珍藏。(2)你关注了课文的哪两个句子?明确:第2自然段和第9自然段。通过找两个关键句,就知道了作者从“天空”和“大地”两个方面来把世界的奇妙和有生命写清楚。(板贴:天空、大地)(3)找一找,哪些自然段分别在写这两部分内容?明确:2-8自然段写“天空的珍藏”;9-16自然段写“大地的珍藏”。【设计意图:迁移运用第四单元的语文要素,引导发现文章的关键句,帮助能力迁移,形成抓住关键语句概括文章大意的能力。抓住关键语句质疑问难,锻炼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四、走近天空 体悟奇妙1.圈画景物 初步体悟天空都珍藏了哪些景物?请你们默读2-8自然段,用铅笔圈画出来。(1)生交流(2)师相机引导师小结:原来,在作者的笔下,天空珍藏了这些景物,我们一起来叫叫他们的名字吧!(板贴:太阳、云彩、雨点、水洼、余晖、群星)2.找准时间 明确顺序作者按照什么顺序来写“天空的珍藏”?请你快速默读课文2-8自然段,把你的发现用横线划出来。(1)生交流明确:时间顺序(2)你是从哪些地方得到了提示?明确:清晨,太阳升起,带来新的一天;一天结束了;黑夜降临了。师小结:原来作者写“天空的珍藏”,是按从白天到傍晚再到黑夜的时间顺序写的。3.仰望天空 感受奇妙(1)“太阳升起”与“落日的余晖”——变幻的颜色聚焦1:“太阳升起”(出示第3自然段)①太阳给天空带来了什么“奇妙”之处呢?(板贴:奇妙)②生交流明确:开始,天空呈粉红色,慢慢地变成了蔚蓝色。太阳就像一个大火球一样升起来了。③生齐读聚焦2:“落日的余晖”(出示第7自然段)①太阳还有哪些颜色的变化?在课文中找一找。②生交流明确:落日的余晖不时变幻着颜色,好像有谁在天空涂上了金色、红色和紫色。③生齐读第3、7自然段师小结:颜色的变幻让朝阳与余晖呈现出各自独特的美。原来,这太阳和余晖的奇妙,奇妙在——变幻的颜色。难怪作者说,太阳和余晖是——天空的珍藏。(2)云彩——多变的形状 雨点降落聚焦1:晴天的云彩(出示第4自然段)①这时,天空飘来了几朵云彩,云彩的奇妙,又体现在哪儿呢?②生交流预设1:云彩在蓝色的天空中飞行,飞行的样子很奇妙。师引导:“飞行”说明云彩在——移动。移动着的云彩,它的形状——在变化。预设2:云彩的形状多变A.你仿佛看见了哪些奇妙的形状?(出示图片)B.生交流C.这奇妙的形状,如同经过雕饰一样。“雕饰”是什么意思?明确:雕刻并装饰。D.这如同雕饰过的云彩,告诉我们哪些奇妙的故事?照样子,说一说。E.生齐读聚焦2:雨天的云彩 雨点降落(出示第5自然段)①突然,云彩变了颜色,变得——又黑又重,这时候你仿佛看到了什么?②生交流。③在阴沉的乌云之间,天空下起了——雨,“雨点”有哪些奇妙之处呢?④“噼噼啪啪”一词是形容——雨点降落在大地上的声音,你仿佛听到了什么?⑤生齐读。师小结:原来,一天之内,同一景物也能发生各种奇妙的变化。看来,云彩和雨点也是——天空的珍藏。(3)小组合作——水洼映射 群星闪烁师过渡:“水洼”和“群星”又带来了哪些奇妙呢?请你们根据自学要求,4人1组合作,去探索吧!开始。(出示自学要求)(生小组交流,师巡堂指导)聚焦1:水洼映射①一场大雨过后,作者又发现了什么奇妙的景象呢?明确:云朵慢慢散开,地上也出现了许多——水洼。作者善于观察细微的事物,将水洼比作——有趣的镜子。人们低头驻足,还能看到水洼映射着——我们的脸。还会映射着什么?②生交流③生齐读师小结:原来,水洼也是——天空的珍藏。聚焦2:群星闪烁①“群星”又奇妙在哪儿呢?明确:“群星”说明星星的数量——多,句子中有一个词语可以来形容——千千万万;星星从远处看,体积是——极小的;“群星闪烁”,就像——千千万万支极小的蜡烛在发光,你仿佛看到了什么?②生交流③师引读:瞧!群星闪烁,忽明忽暗,神秘而梦幻,一起读——黑夜降临了,我们看见夜空中群星闪烁,就像千千万万支极小的蜡烛在发光。师小结:看来,群星,也是——天空的珍藏。4.仿写句子 书写奇妙(1)交流平台中,有一位同学仿照着作者写群星的手法,写下了这样一段话,我们一起来读一读。(2)生齐读(3)生活中还有哪些普通而又美的事物呢?请你们用上平时积累的语言,拿起手中的笔写一写吧!(生仿照句式写在导学单上,师巡堂指导。)(4)生交流,师相机点评。5.配乐朗读 读出奇妙(1)现在让我们配上音乐,重温天空的珍藏。(2)师生合作读师小结:(出示一天之内景物变化的图片)孩子们,太阳每天东升西落,天空的颜色不断变化;云彩在天空飞行,好像也有生命一样,形状也在变化;雨点落到大地上,发出“噼噼啪啪”的声音,感受到了雨点的生命力;夜晚星星一闪一闪的,像蜡烛照亮着漆黑的夜,也像有生命一样。刚刚你们用自己的笔尖把生活中普通而又美的事物也写活了。难怪我们的作者说——这是一个奇妙的世界,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回扣第1自然段)(板贴:有生命的)看来——只要我们仔细地观察、寻找,就能从极普通的事物中找到美。(回扣第17自然段)【设计意图:让学生明晰课文分别从哪些方面描写天空的奇妙,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训练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该组块的设计紧紧地抓住“奇妙”,知识螺旋上升,以读促讲,讲练结合,力求语文要素和人文要素双线并进。】五、指导书写 体悟汉字之美过渡:感受了这些普通而又美的事物,我们来欣赏一下汉字之美。一起读——“诱”。1.生观察书写注意点明确:“讠”偏窄且上,竖要收笔在横中线上,横折折折钩一笔写成,最后一笔撇伸到“讠”下方,整个字左短右长。2.教师范写,生书空3.学生练写,师随堂巡视指导4.交流评价【设计意图:汉字之美,美在形体。让学生自己来给大家提醒容易错的地方和如何做到美观书写,记忆会更深,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和认字能力。】六、课堂小结 内化于心师小结:孩子们,世界上存在的奇妙的事物是无穷的,只要我们去寻找。(回扣第18自然段)大地又珍藏了什么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去探寻。下课!【设计意图:主题回扣,与课文紧密联系,并以问题结尾,调动学生探索天地间奥秘的兴趣,激发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