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试卷

资源简介

2012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历史与社会
期末考试答卷
班级 姓名 学号_____________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二.非选择题(40分)
31.读“中国地形图”,回答以下问题:(每空2分,共14分)
(1) A B E
(2) , 。
(3) (4)
32.读“黄土高原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每空2分,共14分)
(1) ; (2)
(3) (4) ;
(5) ( )
33.读“古代亚非欧区域文明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每空2分,共12分)
(1) ; (2) ;
(3)2012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历史与社会期末考试
答卷
班级 姓名 学号_____________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D C B A B C C A A B
11 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C D B A D C B D B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B A B C A A C B D A
二.非选择题(40分)
31.读“中国地形图”,回答以下问题:(每空2分,共14分)
(1)填出下列代号所表示的主要地形区名称:
A 内蒙古高原
B 青藏高原
E 东北平原
(2) 亚热带季风气候 ,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
(3) 大兴安岭
(4) 巴蜀
32.读“黄土高原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每空2分,共14分)
(1) 陕西省 , 陕或秦
(2) 黄河
(3) 窑洞
(4) 过度开发,植被破坏 , 植树造林
(5)( B )
33.读“古代亚非欧区域文明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每空2分,共12分)
1. 两河流域 ; 古代印度
2. A 和 B (位置可以互换)
3. 都发源于大河流域(2分)在古代,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以农业为主(1分),大河附近土地肥沃,水源充足,便于发展农业(1分)。2012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历史与社会
期末考试问卷
(满分100分,时间45分钟)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下列关于我国疆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亚欧大陆东部,东部濒临印度洋,西南临近太平洋。  
B.大部分地区位于中纬度,小部分地区为热带和寒带。
C.我国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二位。
D.既有广大的陆地,又有辽阔的海域,管辖的海域面积约为300万平方千米。
2.我国濒临的四大海域,自北向南依次是( )
A.东海、南海、渤海、黄海 B.渤海、东海、黄海、南海
C.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D.黄海、渤海、东海、南海
3.在晴朗的天气里,当我国的乌苏里江迎来日出时,帕米尔高原依然还是黑夜,造成这种现象的地理因素是( )
A.纬度因素 B.经度因素 C.海陆因素 D.地形因素
4.中国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 )个自治区、( )个直辖市和( ) 个特别行政区。
A.5 ;4 ;2    B.4 ;5 ;2   C.5 ;3 ;3   D.4 ;4 ;3
5.下列省级行政区的名称与省会城市的连线中,正确的是( )
A.江西——合肥 B.辽宁——沈阳 C.河北——太原 D.青海——兰州
6.下列关于我国人口和民族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
B.我国的各民族在分布上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
C.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有56个少数民族。
D.中国人口分布很不均匀,黑河——腾冲一线以东,人口分布较为密集。
7.下面是关于我国四大高原的文字描述,其中描述内蒙古高原的是( )
A.因地表覆盖着厚厚的黄土而得名,高原上沟壑纵横。
B.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适合种植耐寒的青稞。
C.地势平坦,草原辽阔,是牧人的天堂。
D.地势崎岖不平,石林广布,吸引了众多游客前去观光。
8.我国面积最大和海拔最高的盆地分别是( )
A.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 B.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
C.准噶尔盆地、吐鲁番盆地 D.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
9.下列地区,1月平均气温最低的是( )
A.黑龙江北部  B.新疆北部  C.西藏地区  D.云南南部
10.长江、黄河干流共同流经的省级行政区是( )
A. 青海、河南 B. 青海、四川
C. 湖北、四川 D. 湖北、湖南
11.我国的东部季风区可以划分为北方和南方两大区域,其界线为( )
A.大兴安岭——阴山山脉 B.秦岭——淮河
C.秦岭——长江 D.贺兰山——巴颜喀拉山
12.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
A.全国分布均匀 B.由内陆地区向沿海地区逐渐减少
C.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 D.由南向北逐渐减少
13.云贵高原主要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 )
A.北方地区  B.西北地区  C.青藏地区    D.南方地区
14.华北平原的气候类型是( )
A.亚热带季风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
C.温带大陆性气候 D.地中海气候
15.分布在我国第三级阶梯上的主要地形类型是( )
A.丘陵和平原 B.丘陵和盆地 C.山地和高原 D.平原和高原
16.四川盆地的气候具有冬暖、春早的特点,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所处纬度位置较高,太阳高度角较小
B.多晴朗天气,太阳辐射强
C.位于南方地区,受夏季风影响大
D.四周山脉环绕,减弱了冬季寒潮和冷空气的入侵程度
17. 下列对上海市的描述,错误的是( )
A.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 B.重要的工业基地
C.我国水稻、蔬菜的主要产区 D.世界著名的港口城市
18.“积雪融化灌溉农庄”描述的是新疆的一项著名水利工程。这项工程是( )
A.都江堰 B.坎儿井 C.大口井 D.三门峡
19.素有“开天辟地之门户”称谓的城市是( )
A.拉萨 B.哈尔滨 C.广州 D.乌鲁木齐
20.被誉为“高原之舟”的牲畜是( )
A.三河马 B.牦牛 C.伊犁马 D.藏羚羊
21.社会调查的的方法很多,查阅图册、杂志、搜索网络等,属于( )
A.问卷调查法 B.文献调查法
C.实地观察法  D.访问调查法
22. 下列地区与其资源优势的对应,错误的一组是( )
A.长江中下游平原——水能资源  B.东北平原——森林资源
C.塔里木盆地——石油、天然气资源 D.青藏高原——太阳能资源
23. 新疆瓜果特别甜的主要原因是( )
A.气温高,降水丰富 B.日照强,昼夜温差大
C.气温低,风力强 D.沙性土壤肥沃
24.我国青藏高原与同纬度的四川盆地比较,气温要低得多,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因素 B.海陆因素 C.地形因素 D.人为因素
25.太湖流域的主要农作物是( )
A.水稻、油菜 B.小麦、甜菜 C.水稻、小麦 D.青稞、马铃薯
26.“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这里的“海”是指( )
A.渤海 B.东海 C.黄海 D.南海
27.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农业聚落出现在( )
A.北非地区 B.南亚地区 C.西亚地区 D.爱琴海地区
28.下列关于关于禅让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黄帝时期,和平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B.传说时代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一种民主制度。
C.传说时代利用武力当上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D.贯穿整个史前时代的一种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29.下列原始先民之中,使用打制石器的是( )
①北京人 ②河姆渡人 ③山顶洞人 ④半坡居民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 ②④
30.唐朝(681—907)和西汉(公元前202—8)分别存在了( )
A.226年、209年 B.226年、210年
C.225年、210年 D.226年、194年
二、非选择题 (共40分)
31.读“中国地形图”,回答以下问题:(每空2分,共14分)
(1)填出下列代号所表示的主要地形区名称:
A
B E
(2)地形区G的气候类型
是 ,其特征是 。
(3)地形区A与地形区E的分界线是
(山脉名称)。
(4)地形区H形成了兼容南北又具有鲜明地域特征的 文化。
32.读“黄土高原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每空2分,共14分)
(1)B位于 (省级行政区),其简称为 。
(2)A、B两省的界线是我国北方重要的
河流 (河流名称)。
(
B
) (
A
)(3)生活在黄土高原上的人们利用天然土 质,在地坑壁面凿洞而居,创造了被称为“绿色建筑”的建筑 (建筑名称)。
(4)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其主要人为原因是 ,防护措施 。
(5)在B省,人们发现了距今约五六千年的聚落遗址。生活在这里的先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能够生产彩陶,种植粟。这些先民是( )
A. 河姆渡居民 B. 半坡居民 C. 北京人 D. 山顶洞人
33.读“古代亚非欧区域文明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每空2分,共12分)
1. 图中区域B孕育了 文明; 区域C、D孕育了 文明。
2. 绿洲农业,是指分布于干旱荒漠地区有水源灌溉处的农业。图中发展绿洲农业的古老文明是 (代号)和 (代号)。
3.这几个文明的发源地有什么共同特点?(2分)为什么人类文明发源地会有如此共同特点?(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