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高考一轮复习课件:第16讲 人类历史上的三次科技革命(共29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高考一轮复习课件:第16讲 人类历史上的三次科技革命(共29张PPT)

资源简介

(共29张PPT)
第五单元 工业革命
【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以及所引起的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理解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及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深远影响
认识近代以来大机器生产、工厂制度、智能技术等的出现对改变人们劳作方式及生活方式的意义;充分认识生产方式的变革对人类社会发展所具有的革命性意义。(《经济与社会生活第5、6课》)
考情分析:
课标要求的重点内容:工业革命是高考的主干知识和高考高频考点,大题和小题出现频繁。
工业(科技)革命概念:
工业革命指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由一系列技术变革引起的从手工劳动转向机器生产的重大飞跃,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纲下P57)
第二次工业革命指19世纪六七十年代,欧美日等资本主义国家电力技术的广泛开发和应用,电力成为补充、取代蒸汽的新动力,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纲下P58)
第三次科技革命指二战期间,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建立,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种新材料的出现,生物工程技术的突破,推动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纲下P116)
一、两次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结合纲要下第10课及名师导学P84页分析归纳)
第一次(纲要下P57)
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确立(纲要下P53)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选必2P41学习聚焦)
科学重大突破(纲要下P58)
殖民地提供原料(世界殖民体系的初步形成)
妇女地位提高;黑人、农奴解放(纲要下P53—P55)
殖民扩张、商品输出
市场推动是两次工业革命的关键因素
农业变革
第二次
P57学习聚焦:18世纪中期,英国具备了工业革命的条件;
【巩固练习1】
曾有评论谓:“毛纺已无影无踪,麻纺也差不多;普遍使用的原料都变成棉花,棉花,还是棉花。棉花成了传说中吃光所有羊的“披着羊皮的狼’。”下列项中,与之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飞梭的发明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
B.珍妮纺纱机的出现确立了新的生产组织形式
C.棉纺织技术革新推动了工业的发展
D.水力纺纱机的发明解决了棉纱产量与质量的冲突
1765
1871
1914
1939
工业革命从英国扩展到法德俄美日等国,蒸汽时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在资本主义大国同时进行,电气时代
第三次科技革命在多国多领域进行,信息时代
二、工业革命过程及成果:
18世纪中期——1840年前后
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
20世纪40年代至今
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
三次工业革命过程及成果:(阅读教材P57——P59、选必二P29)
(1)第一次工业革命:时间: 到 ;
标志性成就: ;
(2)第二次工业革命:时间: 到 ;
标志性成就: ;
其他成就:
(3)第三次科技革命:时间: 至 ;
标志性成就: ;
18世纪中期
1840年前后
蒸汽机的发明与应用
19世纪中后期
20世纪初
电力技术的广泛开发与应用
内燃机的创制与使用、石油化工业获得发展、旧产业部门焕发新的活力。
20世纪40年代

原子能的开发利用、计算机技术(含AI)
现学现做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异 发明来源
主要标志
工业重点
国家
生产组织
对生产力的影响
同 知识扩展:比较两次工业革命的异同(纲要下P59)
创造发明主要源于工人实践,科学和技术结合不很紧密。
科学和技术结合紧密结合
以蒸汽机的发明应用为标志
以电力技术的广泛开发和
应用为标志
以轻纺工业为主
以重化工业为主
从英国开始,由一国到多国,局限于少数国家,持续时间长,进展缓慢
在多个国家同时展开(美、
德是两个发源地和“中心”)
,见效快
确立了现代工厂制
确立了公司制、垄断制
开辟的是“纺织时代”和“蒸汽
时代”
迎来的是“电气时代”和“钢
铁时代”
两次工业革命都对人们的生产方式、生存状态、社会经济结构的改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都促进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都带来了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
《纲要》下册第59页——学思之窗
这个时期(19世纪后半期)逐步出现了技术进步的制度化。更多的先进工业企业不再满足于接受技术创新并利用它们,而是通过精心的有计划的试验来追寻这种技术创新……科学盈利的真正神秘性在工业中的成长孕育已经达到了这样一种程度,以至于企业都开始资助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一[英]哈巴库克、[英]波斯坦主编,王春法等译《剑桥欧洲经济史》第6卷
请回答: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技创新起到了什么作用?
①工业企业充分认识到科学技术对生产的极大作用,开始有计划地利用科学技术的发展来促进生产,纷纷资助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
②科技创新极大地促进了工业生产,加快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步伐。
重难突破:工业革命的影响(本单元及第19课P114第二子目内容和《经济与社会生活》第5、6、8、9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生产力(纲要下P58)
产业结构
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社会生产力极大提高。
农业比重减少并实现现代化生产(选必二P13), 工业(轻工业)日益发挥重要作用,进入工业社会。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生产力(纲要下P58)
产业结构
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社会生产力极大提高。
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社会生产力极大提高。
农业比重减少并实现现代化生产(选必二P13),工业(轻工业)日益发挥重要作用,进入工业社会。
重工业成为整个工业的主导。
P58学习聚焦:两次工业革命是“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相继到来;
重难突破:工业革命的影响(本单元及第19课P114第二子目内容和《经济与社会生活》第5、6、8、9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生产组织与管理方式(纲要下P59、选必二P24—P25)
工厂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
a.工厂将生产资料和工人集中在一起,通过使用机器进行大批量生产。
b.工厂实行细致的分工和严格的纪律。
重难突破:工业革命的影响(本单元及第19课P114第二子目内容和《经济与社会生活》第5、6、8、9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生产组织与管理方式(纲要下P59、选必二P24—P25) 工厂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 a.工厂将生产资料和工人集中在一起,通过使用机器进行大批量生产; b.工厂实行细致的分工和严格的纪律;
垄断组织的出现
a.以科技为先导;
b.生产和资本出现高度集中;
c.高级专业人才进行管理,开始将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
重难突破:工业革命的影响(本单元及第19课P114第二子目内容和《经济与社会生活》第5、6、8、9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经济思想
自由主义: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初期的一种资产阶级思想,主张个人活动和发展的完全自由,反对政治的、社会的和宗教的束缚。在政治上主张有财产限制的选举权和两院制议会,在经济上主张企业主的自由竞争。
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垄断组织对内控制经济政治,对外以资本输出为主掠夺殖民地半殖民地
自由主义的资本主义政策(纲下P48)
一定程度上放弃了自由竞争的信条,调整生产组织形式(垄断组织)
重难突破:工业革命的影响(本单元及第19课P114第二子目内容和《经济与社会生活》第5、6、8、9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阶级结构与社会变革(纲要下P60、P62、P116;选必二P24—P25;选必一P12,P35)
形成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
产生垄断资产阶级
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进行社会改革,进一步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民主政治改革,选必一P12,P35英国文官制度的建立);工人运动风起云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社会主义运动新发展,马克思主义传播并变为现实。
重难突破:工业革命的影响(本单元及第19课P114第二子目内容和《经济与社会生活》第5、6、8、9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社会生活的变化(纲要下P60、选必二P26—P32) 城乡结构(选必二P61—P63)
劳动力结构 生活改善 文化素养 教育 人口 工业城市形成,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
城市群出现
越来越多的人放弃农业生产,专门从事工业和商业;妇女、儿童参与工作。
选必二P26学习聚焦:工业革命使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变化。
重难突破:工业革命的影响(本单元及第19课P114第二子目内容和《经济与社会生活》第5、6、8、9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社会生活的变化(纲要下P60、选必二P26—P32) 城乡结构
劳动力结构 生活改善 文化素养 教育 人口 工业城市形成,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
城市群出现
越来越多的人放弃农业生产,专门从事工业和商业;妇女、儿童参与工作。
物美价廉的商品
重难突破:工业革命的影响(本单元及第19课P114第二子目内容和《经济与社会生活》第5、6、8、9课)
休闲娱乐和群众性体育运动兴起,报刊书籍发行量大增。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社会生活的变化(纲要下P60、选必二P26—P32) 城乡结构
劳动力结构 生活改善 文化素养 教育 人口 工业城市形成,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
城市群出现
越来越多的人放弃农业生产,专门从事工业和商业;妇女、儿童参与工作。
物美价廉的产品
重难突破:工业革命的影响(本单元及第19课P114第二子目内容和《经济与社会生活》第5、6、8、9课)
重难突破:工业革命的影响
休闲娱乐和群众性体育运动兴起,报刊书籍发行量大增。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社会生活的变化(纲要下P60、选必二P26—P32、P70—P78) 城乡结构
劳动力结构 生活改善 文化素养 教育 人口 时间观念、交通出行(选必二P70—P78) 工业城市形成,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
城市群出现
越来越多的人放弃农业生产,专门从事工业和商业
物美价廉的产品
开始推广大众教育,女性获得更多受教育机会。
人口迅速增长
人们的时间观念更为增强、便利了人们的出行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社会问题及解决(纲要下P60、选必一P105、P106、选必二P27—P28、P64) 重难突破:工业革命的影响
社会贫富分化加剧,工人工作与生活环境恶劣、城市居住条件恶劣;城市就业压力增加、管理难度加大;环境污染严重、疾病与犯罪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在工人运动的推动下,欧美各国通过社会立法来解决(选必一P105、P106)。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选必二P41)
世界格局(选必二P44)
重难突破:工业革命的影响
商品输出和刀枪火炮,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范围进一步扩大。(选必二P41世界市场的形成)
英国处于“世界工厂”地位,对外商品输出;出现国际分工(选必三P56)
重难突破:工业革命的影响
资本输出和瓜分世界,19 世纪末20 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选必二P41世界市场的形成)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选必二P41)
世界格局(选必二P41、P44 )
商品输出和刀枪火炮,使资本主义市场范围进一步扩大。 (选必二P41世界市场的形成)
英国处于“世界工厂”地位,对外商品输出;出现国际分工 (选必三P56)
美、德崛起,世界贸易形成多中心新格局,对外资本输出;
P59学习聚焦: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推动了历史发展,使世界越来越紧密地连成一体;
选必二P29学习聚焦:现代科技的一系列成果,加快了人类社会迈向现代化的步伐;
选必二P32学习聚焦:现代科技进步推动了生产力的跃进,极大改变了生产方式与社会生活。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①生产力:
②科技成就:
③生产对象(产业结构)
生产方式
④所有制:
⑤分配(经济政策):
⑥人之关系:
生产方式:
阶级结构:
生活方式
⑧殖民体系:
⑦经济体系(世界市场):
⑨社会生活
(政治经济思想文化)
决定
工业(产业)革命影响
生产力
生产关系
4、据本单元及第19课P114和《经济与社会生活》第5、6、8、9课,填表完成工业革命的影响:
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蒸汽时代(纲下P58)
电气时代(纲要下P58)
信息时代(纲要下P116)
技术有所突破,但主要源于实践
科学技术与生产结合
科技与生产紧密结合
轻工业
重工业
第三产业
资本主义私有制
帝国主义私有制、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纲要下P68)
帝国主义混合制(选必2P46)
自由主义市场经济
计划市场结合经济(纲要下P114)
工厂(选2P24);两大对立阶级,中间阶层出现(纲要下P60)
产生垄断组织(纲要下P59)
人工智能(选必2P29)
初步形成(选必二P41);英国处于“世界工厂”的地位(选必2P44)(商品输出选必二P41)
最终形成(选必二P41);美、德崛起,世界贸易形成多中心新格局(资本输出选必二P41、P44 )
体系化、制度化(三支柱,纲要下P114,选必二P49);
殖民体系初步形成(纲要下P55、P68);
殖民体系最终形成(纲要下P73);
瓦解(纲要下P126);
马克思主义诞生
马克思主义传播并变为现实
工业文明、贫富分化;城市化、衣食住行医疗习俗、妇女地位;污染、疾病等;
决定
反作用
中间阶层的发展与壮大(纲要下P116)
重难突破:工业革命的影响
巩固练习2、欧洲最早出版的科学期刊是19世纪中叶首批成立的各国科学院的院刊。随着科学家按其专业组成专业性学会进行研究,到1921年科学期刊已增至2.5万种,其中大部分是在19世纪后期增加的。这反映了( )
A.科学研究日趋大众化
B.科技成果改变人类生活
C.科学院数量迅猛增加
D.科学与技术结合更紧密
D
巩固练习3、蒸汽机发明后,日益成为欧美国家雇佣大农场机器动力的重要来源,需要多人协同操作。20世纪初,农业机器的使用变得个人化、小型化,家庭农场在劳动生产率方面缩小了与雇佣大农场的差距,后者日趋衰落。这一系列变化表明( )
A.内燃机的应用改变农业生产组织形式
B.农业技术发展导致失业人口大量增加
C.蒸汽机成为农业生产的机器动力来源
D.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依赖于生产规模
A
巩固练习4、有学者认为,与工业化一起到来的是人口的大量增长、大规模移民与迅速的城市化,“劳动力在地理上的重新分化,一些地区提供原材料,而另外一些加工或者消费这些原材料,从而增加了世界贸易的总量……大船、巨大的码头、深水运河加速了贸易和运输的发展。这一新体系所带来的利润主要流向欧洲、北美洲和日本。”由此说明(  )
A.资本开始自由开放地流动
B.国际经济交流基本准则得到确立
C.人类社会的横向交流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D.人类朝着世界一体化进程迈出关键性一步
D
结合《纲要上》相关知识,填表完成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结合纲要上16课、17课、18课、19课、20课、21课、22课、24课、25课、26课、27课、28课、29课)
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政治
经济
思想
文化
鸦片战争,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使中国的社会性质、矛盾、革命任务与性质、对外政策发生巨变;
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加深,引发制度变革
推翻三座大山,民族独立;
被纳入世界市场,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民族企业得到发展,中国近代工业化起步。
实业救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器物变革、萌发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
制度变革;立宪、共和、实业救国思潮先后出现;新文化运动兴起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学西方自然科学
学西方社会科学
课堂探究2
纲要下册第61页《问题探究》
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一[德]马克思、[德]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
不列颠入侵者打碎了印度的手织机,毁掉了它的手纺车英国起先是把印度的棉织品挤出了欧洲市场,然后是向印度斯坦输入棉纱,最后就使英国棉织品泛滥于这个棉织品的故乡…不列颠的蒸汽机和科学在印度斯坦全境彻底摧毁了农业和制造业的结合。
一[德]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
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议一议:工业革命是如何改变世界的?
工业革命后,西方工业国家利用廉价的商品,把落后地区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使世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促进了西方工业文明的输出,也给落后地区国家带来社会转型的灾难。
课堂小结【易错易误要辨明】
1.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 )
2.“圈地运动”被形象地比喻为“羊吃人”,但它是英国资本积累的重要手段之一,促进了
资本主义发展;( )
3.工业革命开始于棉纺织业;( )
4.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 )
5.19世纪初,汽船、火车在英国问世,从此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
6.瓦特发明蒸汽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 )
7.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是电力的广泛应用;( )
8.工厂=工场;( )
9.工业革命后,大西洋的黑奴贸易逐渐被终止;( )
10.第二次工业革命时,建立了资本主义大工厂制度;( )
11.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列强的经济侵略从以商品输出为主转向以资本输出为主;( )
12.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




×



×
×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