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5张PPT)图4-28开元29年唐朝疆域图“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资治通鉴》天可汗思考:这句话什么意思?体现怎样的民族政策?唐太宗比较开明的一视同仁的民族政策——1、概述2、唐朝与吐蕃的关系:①文成公主入藏:a.过程:b.影响:7世纪初,西藏地区的吐蕃兴起,松赞干布统一吐蕃后,几次派人到长安求婚,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他。文成公主入藏对加强唐蕃友好、发展吐蕃经济文化交流起到重要作用。这是唐朝画家阎立本所画的《步辇图》。此画以贞观十五年文成公主嫁给吐蕃王松赞干布这一重要历史事件为题材,描绘唐太宗李世民坐步辇接见松赞干布派来向文成公主求婚的使臣禄东赞的情景。真实地反映了汉藏两族友好亲密的关系,是一幅具有重要意义的历史画卷。唐太宗接见吐蕃(藏族)使者●根据画面人物的服饰判断图中谁是唐太宗,谁是吐蕃请婚使节?●颂赞干布为什么要求与唐朝和亲?唐朝国力强盛,文化发达,与唐朝联姻,有助于建立友好关系,学习唐朝先进文化。吐蕃王朝建立者。定都逻些,统一青藏高原。641年,娶唐宗室女文成公主,遣贵族子弟入长安国学,从唐朝和天竺引入佛教、从唐朝引入科学技术以及历法。 唐封他为驸马都尉、西海郡王,促进汉藏文化交流。松赞干布(617-650年,Songzain Gambo)文成公主(约623-680)布达拉宫的文成公主塑像唐朝宗室女。聪慧美丽,自幼学习文化,知书达理。641年远嫁吐蕃,在吐蕃生活近40年。●请结合P92阅读卡内容,说一说文成公主出嫁吐蕃,主要带了哪些嫁妆和随从?文成公主入藏对西藏佛学、医学、手工业、农业等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在西藏地区,流传着一首赞美文成公主的民歌:正月十五那一天,文成公主答应来西藏。 莲花大坝不用怕,有百匹善走骏马来接你。 高山连绵不用怕,有百头力大犏牛来接你。 大河条条不用怕,有百只黑色皮船来接你。…… 今天公主来到西藏,好像狮子进入大森林, 好像孔雀飞落大平原,好像不落的太阳升起, 西藏从此幸福又繁荣……——西藏民歌《唉马林儿》结合《公主答应来西藏》这首民歌,思考文成公主入藏有怎样的历史意义?布达拉宫大 昭 寺②金城公主入藏:a.经过:b.影响:8世纪初,唐朝又将金城公主嫁到吐蕃赞普尺带珠丹。吐蕃首领在给唐朝皇帝的信里说,吐蕃和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了。此后一百多年里,双方使节往来频繁,唐蕃关系日益密切。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尺带珠丹“降金城公主”指的是什么事件?“和同为一家”的是哪两个民族?唐朝将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汉族和吐蕃唐蕃“和同为一家”唐蕃会盟碑图4-28开元29年唐朝疆域图3、唐朝与其他少数民族的关系图4-28开元29年唐朝疆域图请描述唐朝的大致疆域范围。4、唐朝的疆域唐朝疆域图比一比:唐朝疆域和隋朝疆域相比,在哪些方向上有明显的拓展?隋朝疆域图思考:这些拓展的地区有什么共同特点?民族融合的形式第一、民族迁徒第二、联合斗争第三、友好交往第四、少数民族统治者的改革第五、“和亲”、“册封”促进民族融合第六、兼并战争你能找出唐朝时与中国有交往的国家和地区吗?1、玄奘西游(唐僧取经)那烂陀寺遗址唐太宗时期印度半岛●唐玄奘取得了哪些成就?a.翻译了许多佛经。b.根据西行见闻写成《大唐西域记》。2、遣唐使日本与中国是一衣带水的国家。大化改新后,日本更加积极地向唐朝学习,前后十多次派遣使者到唐朝,这些人被称为“遣唐使”。同来的还有留学生、留学僧等。使团规模庞大,少则两百人,多至五六百人。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日本书纪》遣唐使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遣唐使把唐朝的典章制度、天文历法、书法艺术、建筑艺术以及风俗习惯等带回日本。遣唐使船遣唐使印遣唐使吉士长丹3、鉴真东渡唐玄宗时期次数概 况1未出海便夭折。遭诬告与海盗勾结,鉴真一行东渡的船只被官府查没。2被风浪所阻。突遇风暴,船被汹涌的波涛击破,不得不上岸。一个月后,鉴真一行又下海,再遭风浪,船触礁搁浅,被渔民救上岸。3东渡未能成行。因官府出面阻止。4未果。因弟子的好心阻拦。5遭遇台风,失败。在海上漂泊了14天,到了海南岛。鉴真因暑热患眼疾,双目失明。6东渡成功753年,鉴真(66岁)一行终于抵达今日本九州南部的鹿儿岛。鉴真六次东渡概况1、传播佛教;●鉴真东渡日本后对日本国有何贡献?●鉴真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2、将盛唐的医药、建筑、雕塑、绘画术和知识介绍到日本。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制度:三省六部制、均田制、租庸调制建筑:唐招提寺、平城京文字:平假名(草书)、片假名(楷书偏旁)服装:和服(隋服、唐装)节日:除夕、元宵、清明、中秋、端午、七夕、重阳等此外:茶道、花道、剑道、书法、中草药等学习佛经传授佛法天竺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贡献日本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贡献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百折不挠﹑开放进取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玄奘西行”“鉴真东渡”对比表贡 献到达地方目 的优秀品质玄奘与鉴真的功绩比较同:异:致力于佛教的传播,为佛教的传播作出了突出的贡献。玄奘到印度求取佛经,将印度佛教文化带回中国,《大唐西域记》记述了天竺的佛教、历史、地理与风土人情。鉴真是将中国的佛法、医药、建筑、雕塑、绘画等传到日本。材料一: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 常须达。——《日本书纪》材料二:隋唐对外交往活跃……唐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居住。——《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材料三:唐朝对外交通路线图唐朝国力强盛,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唐朝开放、宽容的对外政策。唐朝对外交通发达。为什么唐朝时对外交往如此繁盛呢?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第三框 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讲述新课:【师】根据这框的标题,我们可以把这框分成两个板块:第一板块:民族和睦;第二板块:对外交流。(一)民族和睦1、概述:【师】历史上中原地区的许多统治者与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矛盾重重。但在唐朝初期,却有一位皇帝深深地赢得了北方各民族的拥戴。【师】这位皇帝是谁 【生】唐太宗【师】北方各族人民如何称呼唐太宗?【生】“天可汗”【师】也就是各民族共同的君主。【生】唐太宗之所以被称为“天可汗”,跟他的处理民族关系的政策有着密切的联系。【材料】“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资治通鉴》【师】这句话是《资治通鉴》中关于唐太宗民族关系政策的记载,请你思考:这句话什么意思?这体现了唐太宗怎样的民族政策?【生】过去的统治者只重视中原汉族,轻视边疆的少数民族,我与他们不同,我对少数民族一视同仁。体现了比较开明的一视同仁的民族政策。【师】这说明唐朝的民族关系的总体特征是什么?【生】比较融洽2、唐朝与吐蕃的关系①文成公主入藏:【师】文成公主入藏的过程是怎样的?【生】7世纪初,西藏地区的吐蕃兴起,松赞干布统一吐蕃后,几次派人到长安求婚,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他。【材料】这是唐朝画家阎立本所画的《步辇图》。“贞观十五年春正月甲戌,以吐蕃使者禄东赞为右卫大将军,禄东赞是吐蕃之相也,太宗既许降文成公主于吐蕃,其赞普遣禄东赞来逆,召见顾问,进对皆合旨,诏以琅琊长公主外孙女妻之……” ——《步辇图》题记【师】你知道这幅图画的是什么情景吗?【生】唐太宗接见吐蕃(藏族)使者图。(此画以贞观十五年文成公主嫁给吐蕃王松赞干布这一重要历史事件为题材,描绘唐太宗李世民坐步辇接见松赞干布派来向文成公主求婚的使臣禄东赞的情景。真实地反映了汉藏两族友好亲密的关系,是一幅具有重要意义的历史画卷。)【师】根根据画面人物的服饰判断图中谁是唐太宗,谁是吐蕃请婚使节?【生】左:吐蕃请婚使节——禄东赞;右:唐太宗【师】颂赞干布为什么要求与唐朝和亲?【生】唐朝国力强盛,文化发达,与唐朝联姻,有助于建立友好关系,学习唐朝先进文化。【师】这张是文成公主入藏路线示意图,我们可以看到文成公主入藏是很艰辛的。下面请同学们结合P92阅读卡内容,说一说文成公主出嫁吐蕃,主要带了哪些嫁妆和随从?【生】【师】看来文成公主入藏对西藏佛学、医学、手工业、农业等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师】在西藏地区,流传着一首赞美文成公主的民歌:【材料】正月十五那一天,文成公主答应来西藏。莲花大坝不用怕,有百匹善走骏马来接你。高山连绵不用怕,有百头力大犏牛来接你。大河条条不用怕,有百只黑色皮船来接你。……今天公主来到西藏,好像狮子进入大森林,好像孔雀飞落大平原,好像不落的太阳升起,西藏从此幸福又繁荣……——西藏民歌《唉马林儿》【师】结合《公主答应来西藏》这首民歌,思考文成公主入藏有怎样的历史意义?【生】文成公主入藏对加强唐蕃友好、发展吐蕃经济文化、密切唐蕃经济文化交流起到重要作用。②金城公主入藏:【师】下面再来看一下唐太宗时期另一位入藏的金城公主。金成公主入藏的过程是怎样的?【生】8世纪初,唐朝又将金城公主嫁到吐蕃赞普尺带珠丹。吐蕃首领在给唐朝皇帝的信里说,吐蕃和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了。【师】金城公主入藏带来了什么影响?【生】此后一百多年里,双方使节往来频繁,唐蕃关系日益密切。【材料】图片:唐蕃会盟碑(开元十八年,尺带珠丹给唐玄宗上书)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旧唐书·吐蕃传》【师】“降金城公主”指的是什么事件?【生】唐朝将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师】“和同为一家”的是哪两个民族?【生】汉族和吐蕃3、唐朝与其他少数民族的关系:【师】除吐蕃外,唐朝中央与其他少民族的联系也很紧密,唐前期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设立了八百多个府、州、县。【材料】唐对西北地区的管辖:唐太宗设安西都护府,武则天设北庭都护府,管辖天山南北阿尔泰山至阿姆河流域的广大地区。唐对东北地区的管辖:唐初在黑水靺鞨居住地区(即黑龙江下游两岸)设黑水都护府,任命靺鞨首领为都督;唐玄宗册封粟末靺鞨首领为渤海郡王 ,加授渤海都督府,从此粟末靺鞨建立的政权就以渤海为号,唐朝与渤海联系加强。4、唐朝的疆域【师】这张是唐朝疆域图,请描述唐朝的大致疆域范围。【生】东到大海,西达安西、葱岭等广大地区,北抵蒙古高原,南及南海,国家空前繁盛。【师】比一比:唐朝疆域和隋朝疆域相比,在哪些方向上有明显的拓展?【生】与隋朝相比,唐朝疆域主要在东北、北方、西北、西南方向有所扩展。【师】思考:这些拓展的地区有什么共同特点?【生】这些地区大多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师】学习了一阵子的历史,下面请同学们总结一下民族融合的形式有哪些?【生】第一、民族迁徒;第二、联合斗争第三、友好交往第四、少数民族统治者的改革第五、“和亲”、“册封”促进民族融合第六、兼并战争(二)对外交流【师】下面我们再来讲一下对外交流。你能找出唐朝时与中国有交往的国家和地区吗?【生】拂菻、大食、波斯、天竺、新罗、日本……【师】书本上有哪些对外交流的例子?【生】玄奘西游、遣唐使、鉴真东渡1、玄奘西游(唐僧取经)——印度与中国【师】这幅图描绘的是什么故事?【生】唐僧取经(玄奘西游)【师】玄奘是什么时候的人物?【生】唐太宗【师】玄奘西游是从哪里出发要去哪里?【生】长安 天竺【师】天竺在地理范围上大致相当于今天的什么半岛?【生】印度半岛。【师】玄奘为什么要西游?【生】玄奘在研习佛教经典时,感到说法纷纭,无法解答,于是产生了去天竺求法的念头。【师】玄奘历经艰难到达天竺,玄奘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生】为求取真经不畏艰险、勇于开拓、好学不倦。【师】玄奘到达天竺之后,经历了哪些事情?【生】在天竺游历17年,遍访有名的佛教寺院,并在佛学最高学府那烂陀寺游学,成为著名的佛学大师。【师】贞观后期,玄奘携带大量佛学经典回到长安,受到了唐太宗的热烈欢迎。【师】唐玄奘取得了哪些成就?【生】a.精通梵文、汉文,翻译了许多佛经。b.根据西行见闻写成《大唐西域记》,记述了西域和天竺的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是研究中亚、印度半岛等地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2、遣唐使——日本与中国【师】刚才我们看到了印度与中国的关系,下面我们再来看看日本与中国的关系。【材料】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日本书纪》【翻译】大唐这个国家,法律完备,是个珍贵的国家,应该常常去。【师】大化改新后,日本更加积极地向唐朝学习,前后十多次派遣使者到唐朝,这些人被称为“遣唐使”。同来的还有留学生、留学僧等。使团规模庞大,少则两百人,多至五六百人。【图片】遣唐使印、遣唐使船、遣唐使吉士长丹【材料】 遣唐使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 遣唐使把唐朝的典章制度、天文历法、书法艺术、建筑艺术以及风俗习惯等带回日本。3、鉴真东渡【师】鉴真是什么时候的人物?【生】唐玄宗【师】鉴真东渡到了哪里?【生】日本【师】下面请同学们参考表格,说一说鉴真东渡的经过。鉴真六次东渡概况次数 概况1 未出海便夭折。遭诬告与海盗勾结,鉴真一行东渡的船只被官府查没。2 被风浪所阻。突遇风暴,船被汹涌的波涛击破,不得不上岸。一个月后,鉴真一行又下海,再遭风浪,船触礁搁浅,被渔民救上岸。3 东渡未能成行。因官府出面阻止。4 未果。因弟子的好心阻拦。5 遭遇台风,失败。在海上漂泊了14天,到了海南岛。鉴真因暑热患眼疾,双目失明。6 东渡成功753年,鉴真(66岁)一行终于抵达今日本九州南部的鹿儿岛。【生】唐玄宗时,鉴真受日本僧人邀请,鉴真前后五次率众渡海去日本,均告失败。后来,鉴真双目失明,但他矢志不渝,第六次东渡成功,受到日本天皇的隆重欢迎。【师】鉴真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生】学习鉴真不辞劳苦、不怕困难、坚持不懈传播中国文化的精神。【师】鉴真东渡日本后对日本国有何贡献?【生】1、传播佛教;2、将盛唐的医药、建筑、雕塑、绘画术和知识介绍到日本。【师】我们来回顾一下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材料】制度:三省六部制、均田制、租庸调制建筑:唐招提寺、平安京文字:平假名(草书)、片假名(楷书偏旁)服装:和服(隋服、唐装)节日:除夕、元宵、清明、中秋、端午、七夕、重阳等此外:茶道、花道、剑道、书法、中草药等4、总结【师】下面请同学们完成这张“玄奘西行”“鉴真东渡”对比表 玄奘西行 鉴真东渡 目的 学习佛经 传授佛法 到达地方 天竺 日本 贡献 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贡献 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贡献 优秀品质 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百折不挠﹑开放进取【师】玄奘与鉴真的功绩比较【生】同:致力于佛教的传播,为佛教的传播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异:玄奘到印度求取佛经,将印度佛教文化带回中国,《大唐西域记》记述了天竺的佛教、历史、地理与风土人情。鉴真是将中国的佛法、医药、建筑、雕塑、绘画等传到日本。5、为什么唐朝时对外交往如此繁盛呢?【材料】材料一: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 常须达。——《日本书纪》材料二:隋唐对外交往活跃……唐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居住。——《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材料三:唐朝对外交通路线图【生】 唐朝国力强盛,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唐朝开放、宽容的对外政策。 唐朝对外交通发达。巩固新课: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6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三框 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doc 第三框 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