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促进民族团结 课件 (53 张ppt+ 2 个视频 )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1 促进民族团结 课件 (53 张ppt+ 2 个视频 )

资源简介

(共53张PPT)
视频;56个民族印象动画《万华镜》
7.1 促进民族团结
第四单元 和谐与梦想 第七课 中华一家亲
五十六个民族
1.政治认同:增强爱国之情,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尊重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各族人民团结友爱、和睦相处;
2.道德修养:理解民族平等政策的内涵和表现,树立各民族一律平等思想;
3.法治观念:懂得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积极同破坏民族团结言行作斗争;
4.责任意识:理解加强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知道党和政府为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的做法,树立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公民的光荣义务的思想观念。
核心素养目标:
教学重点: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基本政治制度、新型民族关系。
教学难点:树立民族团结意识,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
学习导航:
1.我国的民族国情(现状)
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坚持的方针、基本政治制度以及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什么?
3.为什么要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
4.为什么要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5.如何实现民族地区的共同繁荣
6.青少年如何维护民族团结?
民族大家庭

考考你:你能说出我国哪些民族?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组成了一个其乐融融的中华民族大家庭。
A.你知道我国有多少个少数民族吗?
(55)
B.哪个民族人口最多?哪个少数民族人口最多?
C.你知道我国少数民族分布最多的省是哪个省吗?
(汉族, 壮族)
(云南省)
E.我国56个民族总称为什么民族?
中华民族
D.你知道我国有多少个少数民族自治区?
(5个)
一、民族大家庭
考考你:
①中华民族的组成: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五十六个民族宛如璀璨的明珠点缀着祖国的壮丽河山,组成了一个其乐融融的中华民族大家庭。
1.我国的民族国情(现状)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全国总人口约14亿,汉族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91.11%;各少数民族人口仅占全国总人口的8.89%,大约1.25亿人,但分布区域却占全国总面积的50%~60%,中部地区少数民族地区迁徙流动人口有161.03万人。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
汉族
维吾尔族
藏族
蒙古族
回族
满族
苗族
少数民族分布图
观察少数民族分布图,我国各民族人口分布呈现什么特点?
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
②民族分布格局:
1.我国的民族国情(现状)
一、民族大家庭
我国各民族人民形成了什么样的兄弟情谊?
各族人民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共同捍卫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结成牢不可破的血肉纽带和兄弟情谊。
相关链接 P91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中华文化、捍卫祖国统一、推动历史进步,在交往交流交融中逐渐形成了世界上人口最多、文字基本统一、观念基本相同的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华民族在形成和发展的历程中不断融合,由多元到一体、由松散到紧密,最终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大格局。
③各族人民的关系
1.我国的民族国情(现状)
一、民族大家庭
民族概况
分布特点:
②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民族人口分布格局不断深化,呈现出大流动、大融居的新特点。
①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组成了一个其乐融融的中华民族大家庭。
1、我国的民族国情(现状)?
笔记区
各族人民关系:
各族人民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共同捍卫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结成牢不可破的血肉纽带和兄弟情谊。
你还记得我国是通过什么来管理少数民族地区的吗?
温故知新: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前提
≠高度自治≠完全自治≠独立
自治地方人大、人民政府
≠居住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政策(基本政治制度):
注意:区别于港、澳、台的高度自治!
我国先后共建立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
一、民族大家庭
思考:我国在处理民族关系上坚持什么方针?
材料一:2022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全国人大代表共有2951名,其中少数民族代表428名,全国55个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代表。56个民族代表齐聚北京,共商国是,共谋发展。
探究: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
材料二:我国新修订的选举法明确规定,各民族都应当有适当数量的代表,人口再少的民族,也要有至少一名代表。
一、民族大家庭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方针
政治制度
民族关系
★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基本政治制度和新型民族关系分别是什么?
笔记区
◆方针: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方针之间的关系(补充):
①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是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
②民族团结是民族平等的必然结果,是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
③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是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物质基础。
民族平等
民族团结
各民族共同繁荣
政治基础
必然结果
物质基础
前提条件
物质基础
前提条件
高山族、满族
布依族、朝鲜族
苗族、壮族
侗族、瑶族
维吾尔族、彝族
藏族、回族
汉族、蒙古族
考考你:人民币图案的少数民族你认识吗?
采用藏、蒙、维、壮四种少数民族文字
第五套人民币(背面)
人民币大家庭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民族平等:在我国,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经济发展程度高低、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有多大差异,都具有同等的社会地位。各民族在国家和社会生活各领域享有平等的权利,承担相同的法定义务。
少数民族的人权保护: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2980名,其中少数民族代表438名,占比14.70%,全国55个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代表。民族地区的宗教信仰自由得到充分尊重。以西藏为例,有各类宗教活动场所1780余处,风俗习惯得到继承和保护。
我国各民族一律平等的表现
同等的社会地位
享有平等的权利
承担相同的法定义务
坚持民族平等≠消除民族差别
民族平等≠各民族发展程度相同
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殊照顾≠违背了民族平等的原则
3.我国各民族一律平等的表现?
①社会地位:不论人口多少、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高低、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有多大差异,都是社会主义大家庭中平等的一员,具有同等的社会地位。
②权利义务:各民族在国家和社会生活各领域享有平等的权利,承担相同的法定义务。
笔记区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民族团结:加强和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我国各民族在数千年的迁徙、贸易、婚嫁等交往中,孕育了团结友爱的宝贵传统。特别是近代以来,国家积贫积弱,人民饱受欺凌,但中国人民没有屈服,而是挺起脊梁、奋起抗争,以百折不挠的精神,打败了侵略者,赢得了民族独立。
彝海结盟:1935年5月,长征途中红军渡过金沙江进入四川凉山地区。为了能顺利前进,中共党中央委派刘伯承、聂荣臻带领红军先遣队为大部队开路。当时的红军参谋长刘伯承和小叶丹在彝海歃血为盟,先遣队胜利地完成了任务,彝族人民送红军踏上新的征途。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各民族共同繁荣:我国各民族始终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克服种种困难和艰险,顶住种种压力和挑战,追求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
①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
②我国各民族在数千年的交往中,孕育了团结友爱的宝贵传统。
③我国各族人民始终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克服种种困难和艰险,顶住压力,直面挑战,追求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
④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
★4.为什么要加强民族团结?
笔记区
材料一: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共有2980名,其中少数民族代表438名,占代表总数的14.70%,全国55个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代表。56个民族代表齐聚北京,共商国是,共谋发展。
材料二:近代以来,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各族人民共赴国难,团结御侮,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壮歌。
材料三:总长1956千米的青藏铁路是一条促进青海、西藏两地发展的“经济线”,也是推动各族人民奔小康的“幸福线”。
民族平等
民族团结
各民族共同繁荣
小试牛刀:三则材料分别体现了哪一个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家和万事兴
视频;西藏地区的发展
从2022年上半年经济总量方面来看,广东上半年GDP位居第一;江苏上半年GDP紧随其后,山东上半年GDP位居第三;宁夏、青海、西藏分别居29、30、31位。
思考:查找右图中少数民族聚居省份GDP情况,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少数民族经济发展较为落后,与其他省份经济水平有较大差距。
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逐步缩小发展差距,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是增进民族团结、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由之路。
二、家和万事兴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少数民族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
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逐步缩小发展差距,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是增进民族团结、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由之路。
5.为什么要加快民族地区发展?
笔记区
(1)经济:党和国家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大力支持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进一步加大对民族地区的支持力度,推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兴边富民行动,通过输入技术、管理、人才等方式增强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
探究1:为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党和国家在经济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对口支援
西部大开发战略
兴边富民行动
【成就: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驶上了跨越式发展的快车道】
探究2:为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党和国家在民生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2)民生:国家支持民族地区发展教育,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初步建立基本医疗保障制度。
派遣援藏教师
积极的就业政策
基本医疗保障制度
【成就:促进民族关系更加融洽,社会更加和谐稳定,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
探究3:为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党和国家在文化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3)文化:国家大力扶持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继承、创新和发展工作,积极促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
藏历年
文化传承
民族文化交流
【成就:少数民族文化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
①党和国家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大力支持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如:推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兴边富民行动)(经济)
②国家支持民族地区发展教育,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初步建立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民生)
③国家大力扶持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继承、创新和发展工作,积极促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文化)
6.国家为促进民族地区发展采取了哪些措施?
笔记区
有人认为,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仅仅是党和国家的责任,与青少年无关。你认为这种观点对吗?请说明理由。
拓展延伸:
(1)思想上:
树立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
(2)行动上:
①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语言文字;
②主动关心帮助其他民族的同学
③了解和宣传相关民族政策,法律法规;
④与破坏民族团结、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做斗争,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
7.青少年应该如何促进民族团结?
①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②坚持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③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大力扶持、其他地区的大力支援。
④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
⑤自治区人民的艰苦奋斗。
(补充)8.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取得成就的原因?

课堂小结
民族大家庭
我国的民族国情(现状)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政策和民族关系
家和万事兴
为什么要加快民族地区发展、促进共同繁荣
国家怎样促进民族地区的发展
青少年怎样维护民族团结
为什么要维护民族团结
课堂小结:
促进民族团结

课堂练习
1.(2022.凉山州) 2021年是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70年来,国家为西藏发展制定了一系列特殊优惠政策。在全国人民大力支持下,西藏经济社会实现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极大改善,城乡面貌今非昔 比。西藏取得这些成就得益于( )
①把发展民族关系作为一切工作的中心
②享有高度的民族自治权
③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④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和西藏各族干部群众艰苦奋斗、顽强拼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D
课堂练习
2.(2022.四川省遂宁市)2021年8月19日,西藏各族各界干部群众2万多人欢聚在布达拉宫广场,热烈庆祝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贺匾上题词“建设美丽幸福西藏共圆伟大复兴梦想”。题词体现了
①我国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民族也不能落下
③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④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A
课堂练习
3.(2022福建)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为履行好这一义务,中学生应该
①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②学习党的民族政策
③精通各民族的传统技艺
④体验祖国各地的风土人情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A
课堂练习
4.(2022 济南)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恰卜恰镇工业园社区,住着汉族、藏族、回族、蒙古族、撒拉族、满族、苗族等群众1416户4268人,各族群众和谐相处、亲如一家。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各族人民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③各民族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享有平等的权利
④我国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B
课堂练习
5.(2022 东营)2022年2月19日,山东省对口支援新疆工作指挥部在山东济南举行援疆 喀什地区招商引资推介会。来自山东的16家企业现场签约,总签约额28.02亿元。多年来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对口支援新疆喀什地区,取得显著成效,受到喀什群众的广泛称赞。这表明(  )
①实现同步富裕是我们的共同奋斗目标
②我国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
③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是增进民族团结、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由之路
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新疆繁荣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B
课堂练习
1.(2022.凉山州) 2021年是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70年来,国家为西藏发展制定了一系列特殊优惠政策。在全国人民大力支持下,西藏经济社会实现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极大改善,城乡面貌今非昔 比。西藏取得这些成就得益于( )
①把发展民族关系作为一切工作的中心
②享有高度的民族自治权
③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④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和西藏各族干部群众艰苦奋斗、顽强拼搏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D
课堂练习
6.(2022 临沂)为庆祝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习近平在贺匾上题词“建设美丽幸福西藏 共圆伟大复兴梦想”。建设美丽幸福西藏需要我们(  )
①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手足相亲,守望相助,齐心奋斗
②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
③坚持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④维护和发展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A
课堂练习
7.(2022 贵港)2022年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这告诉我们(  )
①各族人民守望相助共同发展
②要发展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民族关系
③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④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权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课堂练习
8.(2022 株洲)2021年8月19日,身穿节日盛装的各族群众汇聚在布达拉宫广场共同欢庆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步入发展最好、变化最快、群众得实惠最多的新时代。经济年均增速居全国三甲,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增速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与全国一道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表明(  )
①我国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
②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③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④西藏经济发展程度已经和东部发达地区没有差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A
课堂练习
9.(2022 岳阳)西藏地区国民生产总值与人民生活情况(数据摘自《西藏和平解放与繁荣发展》白皮书)
对比上述数据和事实,可知(  )
①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是增进民族团结的必由之路
②西藏和平解放70年来,经济社会和人民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
③我国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已彻底改变
④西藏经济社会事业的进步主要依靠发达地区的对口援助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A
课堂练习
时间 西藏国民生产总值 西藏人民生活情况
1951年 1.29亿元 90%以上的人无住房,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生活。
2020年 突破1900亿元 人均住房面积达37.43平方米,实现全面小康,人民幸福,民族和睦。
10.(2022 益阳)2021年12月,新疆维吾尔族两位货车司机曼苏尔 帕塔尔和买买提 努尔东开车星夜兼程8天8夜,行程4700公里,赶往江苏省徐州市沛县,专为受伤汉族司机赵序磊免费代驾,这场跨越万里的爱心义举创造了一段充满温情的佳话。这体现了(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B.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C.少数民族文化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D.民族地区消除了发展的差距,民族关系更加融洽
B
课堂练习
11.(2022 聊城)去年以来,青海省西宁市8岁的才旦多杰先后两次往返聊城市人民医院,接受免费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如今的才旦多杰,和正常孩子一样,拥有灿烂的未来。上述材料体现了(  )
①我国各族人民手足相亲,守望相助
②人们对生命的敬畏和守护
③我市人民对青海人民的深情厚谊
④各民族之间的差别已消除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A
课堂练习
12.(2022 内江)2021年8月27日至28日,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强调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这是因为,我国各民族(  )
①共同缔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②有着共同的宗教信仰
③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④有着共同的风俗习惯
A.②③ B.①④ C.②④ D.①③
D
课堂练习
(2022 金昌)【中华大家庭 家和万事兴】
材料一 在庆祝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西藏,祝贺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看望慰问西藏各族干部群众。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来到林芝、拉萨等地考察,他在林芝嘎拉村指出,嘎拉村的美好生活是西藏和平解放70年来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的一个缩影,这里是民族团结进步之花盛开的地方。
材料二《2035去台湾》这首歌谣火爆两岸,歌词说要搭动车去看台湾好风光。国台办发言人回应“这反映了两岸民众对实现京台高铁从福建到台北这么一个远景规划的美好愿望。希望两岸应通尽通,更方便往来交流,多看两岸美景,多品两岸美食。我相信,这个愿望一定会实现”。
(1)结合材料一,说说为实现西藏发展,我国应坚持怎样的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2)结合两则材料,说说我们青少年如何为促进“中华一家亲”作贡献?
①与兄弟民族交往时,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语言文字、宗教信仰;
②在学校生活中,与各民族的同学相互帮助、友好相处,增进团结和友谊;
③面对各种破坏民族团结、制造民族分裂的违法行为,敢于旗帜鲜明地与之斗争。
(3)结合两则材料,归纳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是什么。
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