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课件(共26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课件(共26张PPT)

资源简介

(共25张PPT)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1.知道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的基本史实。
2.理解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
3.认识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根据地不断发展壮大,抗击日本侵略者,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过程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学习目标
敌后战场
抗日战争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依靠有利地形在日本军队占领区开辟的战场。
敌后战场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实行人民战争。在日占区建立了敌后抗日根据地,以游击战为主配合正面战场作战。
1941年后逐渐上升为主战场
“敌后战场”是指在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队深入到日本占领区而开辟的战场。一般特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依靠有利地形在日本军队占领区所形成的有一定军事控制范围地区。
天 津
北平
大同
平型关
淞沪会战期间,日军入侵山西,企图占领太原。1937年9月,日军向太原的重要门户——平型关进发,一场伏击战即将开始。
平型关位于山西东北部,是河北北部平原与山西之间的最便捷通道,地形险要,易守难攻,是太原的重要门户。
平型关大捷(属太原会战组成部分) 时间
地点
指挥
交战双方
结果
影响
1937年9月
山西·平型关
林彪
八路军115师VS日本板垣师团一部
115师胜利,歼敌一千余人
是全国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粹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平型关大捷
平型关战役形势图
115师师长林彪
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一一五师在师长林彪的指挥下,在平型关东北的蔡家峪、小寨等地设伏,猛烈攻击日军板垣师团的后续补给部队和辎重部队。毛泽东10月1日致秦邦宪、叶剑英、潘汉年等人的电报中称,平型关战斗共缴获日军汽车82辆、大炮1门、炮弹2000余发,步枪数百支,打死敌人1000多人。
影响:①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
②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根据材料,分析平型关大捷产生了什么影响?
抗战全面爆发后,在国民党内部出现了“亡国论”和“速胜论”等论调。在共产党内也有一些人寄希望于国民党正规军的抗战,轻视游击战争。
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1.毛泽东《论持久战》——背景
“亡国论”
“速胜论”
牺牲两字是严酷的,我们牺牲自己,我们并且要牺牲全国同胞一齐牺牲。因为我们是弱国,我们是弱国之民,我们所谓抵抗,无他内容,其内容只是牺牲。
——汪精卫《最后关头》
再战半年,最多一年,敌人虽胜于战场,亦必因经济之破产,而全局瓦解。中国获得最后胜利,为期不远也。
——1938年10月
《中央周刊》
毛泽东《论持久战》
为了驳斥当时国民党内流行的“亡国论”和“速战论”错误观点。
①敌强我弱,中国不可能迅速战胜日本。
②但是,日本的帝国主义侵略战争是退步、野蛮的,失道寡助;中国的反侵略战争是进步、正义的,得道多助。
③日本是小国,经不起上期战争;中国是大国,能够支持长期战争。
④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实行人民战争的路线,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中国。
《论持久战》
敌后抗日根据地形势图(1937—1940年)
观察课本《敌后抗日根据地形势图》说说中国共产党建立了哪些抗日根据地?起到什么作用?
主要根据地:晋察冀(第一个)、晋绥、晋冀豫、山东、冀鲁豫、豫皖苏、苏北、苏南等
作用:牵制和抗击了大量日军。
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陕甘宁边区政府所在地
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领域 措施 作用
军事
政治
经济
开展人民游击战争,进行反“扫荡”;
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实行民主选举(“三三制”);
精兵简政,减轻人民负担。
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
开展大生产运动。
团结了各抗日阶级阶层,巩固和发展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①减轻了农民负担,提高了农民参加抗战的积极性,增强了抗战力量;
②使根据地渡过了经济上的严重困难,为坚持长期抗战提供了物质保障。
牵制和抗击了大量日军,有力地配合正面战场的抗战。
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地雷战
麻雀战
破袭战
地道战
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
胡德林/胡福才
不怕牺牲
英勇顽强
宁死不屈
1941年9月,晋察冀军区战士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为掩护群众和主力撤退,毅然决然地把日军引上了狼牙山峰顶绝路,在子弹打光、石头砸光的情形下,宁死不做日军俘虏,纵身跳下万丈悬崖,三人牺牲,两人身负重伤。狼牙山五壮士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显示了中华儿女宁死不屈的伟大精神。
完县一区郭家庄村选大会
根据地进行民主投票
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
发展生产
笠原幸雄中将……指出今后华北治安的致命祸患,就是共军。只有打破这个立足于党、政、军、民的有机结合的抗战组织,才是现阶段治安肃正的根本。
——日本防卫厅《华北治安战》
1939年3月,日本驻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多田骏提出。其措施是:以铁路为柱,以公路为链,以碉堡为锁,辅之以封锁沟、封锁墙,从敌占区向游击区和抗日根据地构成网状囚笼,对抗日军队压缩包围;……摧毁抗日根据地。
日军为封锁根据地设置的碉堡、封锁沟、铁丝网
囚笼政策:
三光政策:
烧光、杀光、抢光
百团大战 时间
地点 中国华北
参战方 中国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指挥者
结果 毙伤日军2万多人,伪军5千人
1940年下半年
彭德怀
百团大战
八路军第一二零师重点拆毁正太路张净至桑掌段的铁路。
我军于晓雾中围攻敌井陉煤矿
狮垴山战斗中的我军机枪阵地
八路军攻克涞源东团堡后,战士们在长城烽火台上欢呼胜利。
彭德怀副总司令亲临前线指挥作战
战斗次数 毙伤俘日伪军数 破坏铁路 破坏公路 破坏桥梁、隧道
1800多次 2.5万多人 470多千米 1500多千米 260多个
百团大战有何意义
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主动对日发起的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
日本防卫厅编写的《华北治安战》一书提到百团大战时说:“共军乘其势力的显著增强,突然发动的‘百团大战’,给了华北方面军以极大打击。“日方从未想到中共势力竟能扩大到如此程度”。……这次战役,使我军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声誉大增。……边区广大民兵英勇参战,群众热烈支前,涌现出无数感人事迹。
——《聂荣臻元帅回忆录》节选
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
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材料一:贵部窥此良机,断然出击,予敌甚大打击,特电嘉奖。
——蒋介石给八路军的嘉奖令
材料二:这次战役大大提高了华北人民群众敌后抗日的胜利信心,对日寇当时的诱降政策以及东方慕尼黑阴谋以很大打击,给蒋管区人民以很大兴奋。此役也给投降派又一次打击,提高了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的声威,打击了国民党制造所谓八路军“游而不击”的谣言。
——《彭德怀自述》
中央领导同志为百团大战题词
百团大战纪念碑(山西省阳泉市狮脑山)
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延安
军事上:开展人民游击战争
敌后战场的抗战
平型关
大捷
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百团大战
时间:1937年9月
指挥:林彪
意义:
时间:1940年下半年
指挥:彭德怀
意义:提高威望,振奋信心
政治上:建立抗日民主政权
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
毛泽东
《论持久战》
发表时间:1938年
核心观点:
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中国
增强了坚持抗战的决心和信心
意义:
经济上:实行减租减息政策
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相互配合
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
课堂小结
1、“一方面要求地主减租减息,以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另一方面要求农民交租交息,照顾地主富农的利益。”此项土地政策出现于( )
A、北伐战争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 D、朝鲜战争时期
2、“一旦强虏寇边疆,慷慨悲歌上战场。”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组织发起的重大战役是( )
①平型关大捷 ②台儿庄战役
③百团大战 ④淞沪会战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③④ D、②④
B
B
课堂巩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