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修三 9-4 全民守法 议题式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中政治必修三 9-4 全民守法 议题式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必修三《政治与法治》第三单元《全面依法治国》
第九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第四框《全民守法》议题式教学设计
【议题解析】
一、课程标准
必修课程 模块3:政治与法治
3.依法治国
3.2 搜集材料,阐述全民守法的基本要求。
二、核心素养与教学目标
(一)政治认同
通过实施议题“如何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依法治国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对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的认同。
(二)科学精神
通过分析职业打假的“未来”,能够辩证地看待当前社会中存在的问题。
(三)法治意识
通过分析职业打假行为的合理性、合法性,明确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坚持权利义务相统一。通过探究推进全民守法的基本要求,增强法治意识,形成法治思维,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自觉参加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
(四)公共参与
通过拟写普法活动的发言提纲,激发投身依法治国实践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自觉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三、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全民守法的含义和原则。
(二)教学难点
推进全民守法的基本要求。
四、教法学法
(一)教法
议题式教学法、案例分析法。
(二)学法
合作探究法、讨论法。
五、教材分析
(一)主要内容
《全民守法》主要讲述全民守法的含义和原则、推动全民守法的目标及基本要求,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个层面展开论述。
第一目“全民守法的内涵”,主要阐述全民守法的含义,阐释推动全民守法的目标,介绍全民守法的原则,即依法行使权利、依法履行义务、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第二目“推进全民守法”,主要阐述推动全民守法要着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依法治国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加强公民道德建设。
(二)地位
第九课围绕怎样建设法治中国的问题,侧重从微观上说明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基本要求,阐述必须坚持厉行法治,从立法、执法、司法和守法四个方面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第四框“全民守法”,阐述了全民守法的含义和原则,系统阐释了推进全民守法的基本要求,与前三框一起阐明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阐述了全面依法治国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明确了建设法治中国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党和国家统筹和谋划。
(三)核心观点
全民守法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础。
(四)内在联系
着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依法治国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是建设法治中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六、学情分析
(一)知识储备
授课对象为高一年级学生,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特别是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权利与义务”、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民主与法治”的学习,学生对权利与义务的关系、维护权利守程序已有基本认知,知道全面依法治国要求坚持厉行法治,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在学习本框之前,学生已经知道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理解了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相关内容,了解了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的内涵和基本要求,但对全民守法缺乏深层次的认识。
(二)学习能力
高一学生已具备基本的描述与分类、解释与论证、预测与选择、辨析与评价等能力,但面对复杂真实情境的分析能力还需进一步引导、提升。
【议题实施】
一、实施原则
依托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突出立德树人要求,体现课程理念,围绕真实议题开展活动型课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着力培育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二、议题引入(用时3分钟)
【教师活动】
讲述:同学们,在炎热的海口街头,能喝上一杯“益禾堂”冷饮实属幸福,但名称众多的“益禾堂”让我们心生疑惑、难以辨别。下面图片所展示的品牌Logo中,大家知道哪些是“正品”吗?如果买到“山寨”益禾堂,你的感受是怎样的?
课件展示图片:名称众多的“益禾堂”
【学生活动】
结合自身生活经验作答。
【教师活动】
讲述:同学们,当我们买到“山寨货”时,难免会产生生气、愤怒等情绪,但有这么一些人,他们为保护群众的正当权益,学习相关法律知识,通过法律途径主动打击市场流通的假冒伪劣产品,对市场消费环境起到净化作用,他们就是职业打假人。为什么职业打假走到今天会备受争议?“职业打假”该何去何从?为什么打假应该成为“全民的职业”?就让我们带着这些思考,围绕“如何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依法治国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一总议题展开《全民守法》学习。
【设计意图】
展示学生身边可见的“山寨货”商品,引入职业打假这一现象,与学生的日常经验形成强烈反差,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议题分析和论证(用时12分钟)
总议题:如何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依法治国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分议题一:析职业打假 明全民守法
【议学情境】
学生角色扮演:《陈某“开启”职业打假》。事件主要内容如下:
尚未成年的陈某,在了解了一名消费者因被骗买到假货而维权的案件后,便将目光放到了职业打假上。刚成年的陈某特地在某超市购买了已过期半年的腊肉,并以此谋利,开启了职业打假的“第一步”。
陈某凭借所学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法律知识,到当地法院起诉了该超市,要求1000元赔偿,而超市老板则表示,自己只能拿出300元进行和解。经调解,最后双方协商赔偿金额为500元,超市老板当场支付了赔偿金,陈某也当场撤诉。
【议学活动】
你是否支持陈某的“职业打假行为”?请运用“全民守法”的有关知识,书写你的观点。
【教师活动】
组织学生分享观点,从学生的回答中归纳出要点并板书关键词。
提示:在学生参与议学活动的过程中,可引导学生从以下方面进行思考和阐述观点。(1)对于持“支持”态度的学生:①打击商家售假行为、依法维护正当权益。②打击侵权行为、维护群众生命健康权。③维护正义。(2)对于持“不支持”态度的学生:①民法基本原则:诚信原则、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则、绿色原则。②“知假买假”的谋利行为。③不正当竞争行为、扰乱市场秩序、浪费资源。④道德。(3)对于学生没能想到或想不全面的要点可适时点拨,如: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师生结合分享要点,共同归纳总结:
1.全民守法的原则
(1)全民守法要求依法行使权利
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2)全民守法要求依法履行义务
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公民也负有相应的义务。只有所有的人都依法履行自己的义务,才能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
(3)全民守法意味着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当自己的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时,应通过合法的手段,理性维权。可以通过和解、调解、仲裁、诉讼等方式,解决争议、化解矛盾,不应诉诸暴力或者其他违法手段。
2.全民守法的含义
全民守法是指所有社会成员普遍尊重和信仰法律、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状态。
3.推动全民守法的目标
建设法治中国,必须推动全民守法,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设计意图】
首先,通过书写、分享观点,学生能够调动所学知识去描述现象、分析本质、论证观点,增强材料处理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接着,归纳全民守法的三条原则,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全民守法的理解。最后,联系“建设法治中国”的相关内容,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求推进全民守法,阐释推动全民守法的目标。
四、议题解决和措施(用时16分钟)
分议题二:辨明职业打假 推进全民守法
【议学情境】
案例分析:职业打假的“未来”
2021年,被陈某起诉的800多位商家中,愿意到陈某所在县开庭的仅有30位左右。该县人民法院在了解相关情况后,意识到陈某或许正在从事“恶意打假”,进而开启了对这位“打假少年”的调查。最后,因涉嫌敲诈勒索,陈某被警方正式立案调查。
虽然陈某的案件尚未定性,但陈某表示:可能以后都不会进行“职业打假”了。在父母的劝说下,陈某已经在复习功课准备参加高考,打算考上大学后学习法律专业,可能会考取律师资格证并成为一名律师。
【议学活动】
结合材料,运用你的经验,以小组为单位探究:“职业打假”该何去何从?
【教师活动】
结合学生的回答,归纳总结如下:“职业打假”本应维护群众的正当权益,起到净化市场环境的作用,但“恶意职业打假”不但占用司法、社会资源,还逐渐让“打假”偏离了应有的意义轨道。随着电商法规的健全、商家法律意识的增强,迫使“职业打假人”向着正道发展。随着法治中国建设、全面依法治国的持续推进,我们每个人都要依法办事、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成为“职业打假人”,成为打假的主力军,打假应该成为“全民的职业”。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推进全民守法呢?
【设计意图】
通过分析“职业打假的未来”的案例,引导学生探究:职业打假该何去何从,接着引出:打假应成为“全民的职业”,进而引发思考:如何推进全民守法。
【议学情境】
探究与分享:“推进全民守法 建设法治海口”。
为推进全民守法,作为海口市市民,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议学活动】
运用你的经验,完成问题,并在小组内讨论:如何推进全民守法。
提示: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可从对不同主体的要求的角度,引导学生反思日常经验、联系时政热点,或补充相关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全民守法”对个人成长、社会进步、国家发展的积极作用,认识全民守法的重要性。如:①经营者和消费者等不同主体共同维护边角料零食安全。②海口交通违规乱象:醉酒驾驶自行车、电动自行车,不带安全头盔等。③学校普法活动:疫情期间,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维护社会秩序。④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⑤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群众由信“访”不信“法”到遇事找法。
【教师活动】
从学生的回答中归纳出要点并板书关键词,引导学生归纳推进全民守法的基本要求。
师生共同归纳总结:推进全民守法的基本要求
1.推进全民守法,要着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引导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
2.推进全民守法,要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依法治国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尊法守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
3.推进全民守法,要不断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
【设计意图】
学生在思考如何推进全民守法的过程中,能理论联系实际,进而激发学生的公共参与热情。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积极投身依法治国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社会责任感。
五、议题小结与升华(用时3分钟)
【学生活动】
结合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分享自己对“全民守法”的新的理解。
【教师活动】
小结:法治建设的目标是为了人,法治建设必须靠人。当法律得到人民群众发自内心的认同、普遍尊重和信仰,全民守法、遇事找法、办事循法的良好愿景就此变为现实,法治中国才会形神兼具,行稳致远。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略(根据核心素养与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议题实施与评价,结合课堂实际,侧重进行课中反思,将从“可取之处、不足之处、再教设计、遗留问题、经验积累”五个方面撰写教学反思)
【议题评价】(用时6分钟)
为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贯彻落实我省“八五”普法规划及其决议,更好增进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理解,现将开展“喜迎二十大 普法在行动”的宣讲活动,旨在提升全民法治素养,构建社会大普法格局。
请同学们为开展普法宣讲活动拟写发言提纲。
要求:运用政治专业术语,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设计意图】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就是引导学生自觉遵循全民守法的原则,调动学生积极投身于全面依法治国的伟大实践,为建设法治海口、法治海南、法治中国作贡献,最终增强社会责任感。所以,让学生为开展普法活动拟写发言提纲,去评价自己是否已经达成学习目标。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