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必修三《政治与法治》第三单元《全面依法治国》第九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第四框《全民守法》议题式教学设计【议题解析】一、课程标准必修课程 模块3:政治与法治3.依法治国3.2 搜集材料,阐述全民守法的基本要求。二、核心素养与教学目标(一)政治认同通过实施议题“如何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依法治国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对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的认同。(二)科学精神通过分析职业打假的“未来”,能够辩证地看待当前社会中存在的问题。(三)法治意识通过分析职业打假行为的合理性、合法性,明确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坚持权利义务相统一。通过探究推进全民守法的基本要求,增强法治意识,形成法治思维,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自觉参加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四)公共参与通过拟写普法活动的发言提纲,激发投身依法治国实践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自觉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三、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全民守法的含义和原则。(二)教学难点推进全民守法的基本要求。四、教法学法(一)教法议题式教学法、案例分析法。(二)学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五、教材分析(一)主要内容《全民守法》主要讲述全民守法的含义和原则、推动全民守法的目标及基本要求,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个层面展开论述。第一目“全民守法的内涵”,主要阐述全民守法的含义,阐释推动全民守法的目标,介绍全民守法的原则,即依法行使权利、依法履行义务、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第二目“推进全民守法”,主要阐述推动全民守法要着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依法治国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二)地位第九课围绕怎样建设法治中国的问题,侧重从微观上说明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基本要求,阐述必须坚持厉行法治,从立法、执法、司法和守法四个方面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第四框“全民守法”,阐述了全民守法的含义和原则,系统阐释了推进全民守法的基本要求,与前三框一起阐明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阐述了全面依法治国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明确了建设法治中国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党和国家统筹和谋划。(三)核心观点全民守法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础。(四)内在联系着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依法治国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是建设法治中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六、学情分析(一)知识储备授课对象为高一年级学生,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特别是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权利与义务”、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民主与法治”的学习,学生对权利与义务的关系、维护权利守程序已有基本认知,知道全面依法治国要求坚持厉行法治,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在学习本框之前,学生已经知道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理解了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相关内容,了解了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的内涵和基本要求,但对全民守法缺乏深层次的认识。(二)学习能力高一学生已具备基本的描述与分类、解释与论证、预测与选择、辨析与评价等能力,但面对复杂真实情境的分析能力还需进一步引导、提升。【议题实施】一、实施原则依托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突出立德树人要求,体现课程理念,围绕真实议题开展活动型课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着力培育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二、议题引入(用时3分钟)【教师活动】讲述:同学们,在炎热的海口街头,能喝上一杯“益禾堂”冷饮实属幸福,但名称众多的“益禾堂”让我们心生疑惑、难以辨别。下面图片所展示的品牌Logo中,大家知道哪些是“正品”吗?如果买到“山寨”益禾堂,你的感受是怎样的?课件展示图片:名称众多的“益禾堂”【学生活动】结合自身生活经验作答。【教师活动】讲述:同学们,当我们买到“山寨货”时,难免会产生生气、愤怒等情绪,但有这么一些人,他们为保护群众的正当权益,学习相关法律知识,通过法律途径主动打击市场流通的假冒伪劣产品,对市场消费环境起到净化作用,他们就是职业打假人。为什么职业打假走到今天会备受争议?“职业打假”该何去何从?为什么打假应该成为“全民的职业”?就让我们带着这些思考,围绕“如何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依法治国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一总议题展开《全民守法》学习。【设计意图】展示学生身边可见的“山寨货”商品,引入职业打假这一现象,与学生的日常经验形成强烈反差,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三、议题分析和论证(用时12分钟)总议题:如何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依法治国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分议题一:析职业打假 明全民守法【议学情境】学生角色扮演:《陈某“开启”职业打假》。事件主要内容如下:尚未成年的陈某,在了解了一名消费者因被骗买到假货而维权的案件后,便将目光放到了职业打假上。刚成年的陈某特地在某超市购买了已过期半年的腊肉,并以此谋利,开启了职业打假的“第一步”。陈某凭借所学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法律知识,到当地法院起诉了该超市,要求1000元赔偿,而超市老板则表示,自己只能拿出300元进行和解。经调解,最后双方协商赔偿金额为500元,超市老板当场支付了赔偿金,陈某也当场撤诉。【议学活动】你是否支持陈某的“职业打假行为”?请运用“全民守法”的有关知识,书写你的观点。【教师活动】组织学生分享观点,从学生的回答中归纳出要点并板书关键词。提示:在学生参与议学活动的过程中,可引导学生从以下方面进行思考和阐述观点。(1)对于持“支持”态度的学生:①打击商家售假行为、依法维护正当权益。②打击侵权行为、维护群众生命健康权。③维护正义。(2)对于持“不支持”态度的学生:①民法基本原则:诚信原则、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则、绿色原则。②“知假买假”的谋利行为。③不正当竞争行为、扰乱市场秩序、浪费资源。④道德。(3)对于学生没能想到或想不全面的要点可适时点拨,如: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师生结合分享要点,共同归纳总结:1.全民守法的原则(1)全民守法要求依法行使权利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2)全民守法要求依法履行义务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公民也负有相应的义务。只有所有的人都依法履行自己的义务,才能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3)全民守法意味着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当自己的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时,应通过合法的手段,理性维权。可以通过和解、调解、仲裁、诉讼等方式,解决争议、化解矛盾,不应诉诸暴力或者其他违法手段。2.全民守法的含义全民守法是指所有社会成员普遍尊重和信仰法律、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状态。3.推动全民守法的目标建设法治中国,必须推动全民守法,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设计意图】首先,通过书写、分享观点,学生能够调动所学知识去描述现象、分析本质、论证观点,增强材料处理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接着,归纳全民守法的三条原则,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全民守法的理解。最后,联系“建设法治中国”的相关内容,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求推进全民守法,阐释推动全民守法的目标。四、议题解决和措施(用时16分钟)分议题二:辨明职业打假 推进全民守法【议学情境】案例分析:职业打假的“未来”2021年,被陈某起诉的800多位商家中,愿意到陈某所在县开庭的仅有30位左右。该县人民法院在了解相关情况后,意识到陈某或许正在从事“恶意打假”,进而开启了对这位“打假少年”的调查。最后,因涉嫌敲诈勒索,陈某被警方正式立案调查。虽然陈某的案件尚未定性,但陈某表示:可能以后都不会进行“职业打假”了。在父母的劝说下,陈某已经在复习功课准备参加高考,打算考上大学后学习法律专业,可能会考取律师资格证并成为一名律师。【议学活动】结合材料,运用你的经验,以小组为单位探究:“职业打假”该何去何从?【教师活动】结合学生的回答,归纳总结如下:“职业打假”本应维护群众的正当权益,起到净化市场环境的作用,但“恶意职业打假”不但占用司法、社会资源,还逐渐让“打假”偏离了应有的意义轨道。随着电商法规的健全、商家法律意识的增强,迫使“职业打假人”向着正道发展。随着法治中国建设、全面依法治国的持续推进,我们每个人都要依法办事、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成为“职业打假人”,成为打假的主力军,打假应该成为“全民的职业”。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推进全民守法呢?【设计意图】通过分析“职业打假的未来”的案例,引导学生探究:职业打假该何去何从,接着引出:打假应成为“全民的职业”,进而引发思考:如何推进全民守法。【议学情境】探究与分享:“推进全民守法 建设法治海口”。为推进全民守法,作为海口市市民,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议学活动】运用你的经验,完成问题,并在小组内讨论:如何推进全民守法。提示: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可从对不同主体的要求的角度,引导学生反思日常经验、联系时政热点,或补充相关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全民守法”对个人成长、社会进步、国家发展的积极作用,认识全民守法的重要性。如:①经营者和消费者等不同主体共同维护边角料零食安全。②海口交通违规乱象:醉酒驾驶自行车、电动自行车,不带安全头盔等。③学校普法活动:疫情期间,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维护社会秩序。④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⑤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群众由信“访”不信“法”到遇事找法。【教师活动】从学生的回答中归纳出要点并板书关键词,引导学生归纳推进全民守法的基本要求。师生共同归纳总结:推进全民守法的基本要求1.推进全民守法,要着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引导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2.推进全民守法,要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依法治国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尊法守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3.推进全民守法,要不断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设计意图】学生在思考如何推进全民守法的过程中,能理论联系实际,进而激发学生的公共参与热情。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积极投身依法治国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社会责任感。五、议题小结与升华(用时3分钟)【学生活动】结合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分享自己对“全民守法”的新的理解。【教师活动】小结:法治建设的目标是为了人,法治建设必须靠人。当法律得到人民群众发自内心的认同、普遍尊重和信仰,全民守法、遇事找法、办事循法的良好愿景就此变为现实,法治中国才会形神兼具,行稳致远。六、板书设计七、教学反思略(根据核心素养与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议题实施与评价,结合课堂实际,侧重进行课中反思,将从“可取之处、不足之处、再教设计、遗留问题、经验积累”五个方面撰写教学反思)【议题评价】(用时6分钟)为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贯彻落实我省“八五”普法规划及其决议,更好增进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理解,现将开展“喜迎二十大 普法在行动”的宣讲活动,旨在提升全民法治素养,构建社会大普法格局。请同学们为开展普法宣讲活动拟写发言提纲。要求:运用政治专业术语,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设计意图】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就是引导学生自觉遵循全民守法的原则,调动学生积极投身于全面依法治国的伟大实践,为建设法治海口、法治海南、法治中国作贡献,最终增强社会责任感。所以,让学生为开展普法活动拟写发言提纲,去评价自己是否已经达成学习目标。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