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4课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3课时(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4课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3课时(教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
第4课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教案)
核心素养目标
1.政治认同:了解宪法的基本功能是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认识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知晓尊重与保障人权是宪法基本原则,了解我国在人权事业方面取得的成就。
2.道德修养:理解权利和义务相一致的理念;认识到公民既享有权利,也需要履行义务。
3.责任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和人权理念,增强公民意识和国家意识,热爱祖国,增强主人翁责任感,对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具体做法产生敬意。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3课时
课时教学目标
1.通过研读宪法,知道人权是每个人应当享有的权利。(重点)
2.探究学习、思考讨论,了解《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6-2020年)》的相关内容,以及我国为发展人权事业所做的努力。(难点)
3.结合时事,思考辨析,初步认识到人权的重要性,感受我国对发展人权事业的重视,进一步增强民族自豪感。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课堂所需相关新闻以及视频。
教学过程
一、理解人权的基本含义
活动一 视频导入,引出课题
1.播放
播放新闻视频。
视频内容: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国增加临时航班,组织接回就读于英国中小学和幼儿园的未成年人留学生。
2.思考
中国政府为什么在国外疫情暴发时期,接我国未成年人留学生回国?
3.归纳
中国政府增设航班,接未成年人留学生回国,体现了我国政府尊重和保障人权,全力维护人民的利益。(板书: 4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活动二 探究何为人权
1.说一说人权的含义
2.小结
人权是每个人作为人所应当享有的权利。
二、学习相关条例,理解人权行动在中国
活动三 结合宪法,知道“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被写入宪法
1.过渡
随着文明的发展和进步,人权问题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之一, 我国也在行动。
2.阅读法律条文
第三十三条 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99年)
第三十三条 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 宪法》(2004年)
3.交流
199年宪法第三十三条和2004年宪法第三十三条有什么区别?
预设: 200年宪法多了一款“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4.小结
2004年,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无法修正案,专门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载入宪法,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的无法原则,之后更是制定了《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6-2020 年)》。
活动四 学习《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6-2020年)》的目录
1.交流
出示《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6-2020年)》的目录。
交流:这份目录中包括几大块内容?哪些部分具体列举出了我们所拥有的权利?国家具体尊重和保护了我们的哪些人权?
预设:六大内容,前三部分具体列举出了我们所拥有的权利,分别有工作权利、财产权利环境权利、人身权利、妇女权利等。
2.小结
大家具体列举的人权,根据目录可以分为三大类: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特定群体权利。(板书: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
活动五 学习《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6-2020年)》中的五大目标
1.过渡
为了能将这些人权落到实处,《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6-2020年)》中还制定了五大目标。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2.解读第一条目标内容
第一条目标内容:全面保障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普遍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健全公共服务体系,提升服务均等化水平。
(1)小组讨论:表格中的四项措施分别保障了哪方面的人权?
预设:
措施 体现的人权
公共图书馆 文化权利
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政策 基本生活水准权利
疫情期间多地开展网络教学 受教育权
疫情患者治疗费用减免政策 社会保障权利
(2)交流:生活中还有哪些措施保障了我们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
预设:国家会对低保家庭给予住房、经济上的帮助;治理优化水道等。
(3)归纳:我国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采取了各种措施积极保护和促进人权的实现。
3.解读第二条目标内容
那又该怎么保障我们的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呢?
第二条目标内容,依法保障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维护公民的人身权利和人格尊严。
(1)交流:执法记录仪有什么作用?
预设1:督促警察规范执法。
评价:对执法行为具有约束力。
预设2:保陈警察和当事人的合法权利,有效地保证每起案件创纷成者事故都得到客观公正地处置等。
(2)归纳:执法记录仪的使用使执法更严格规范公正文明,依法保障了公民的权利。
(3)情景辨析,各抒己见。
小学生作为未成年人,是否有人权呢?
情景内容:两名未成年学生住校期间,在宿舍楼内被五名同学无故股打、辱骂。事后,对于要不要维护自己的权利,两名被欺负的同学有了不一样的意见,其中同学A说:我们都是未成年人,大家会觉得我们是小孩之间闹着玩,这件事就当没有发生,就这样过去吧。同学B说:可是我们都受伤了,虽然我们是未成年人,但是我们也有人权呀!不行,我要告诉学校以及爸爸妈妈,一定会有法律保护我们。
你支持同学A的做法?还是支持同学B的做法?为什么?
预设1:我同意A同学的做法,未成年人犯罪应该不会受到惩罚,所以说了也没有用,可能对方还会加大力度再来报复他们。
评价:很多小朋友在被欺负了以后会有这样的顾虑。那被欺负了真的要忍气吞声?会不会让欺负人的行为更猖狂。
预设2:我同意B同学的做法,虽然他们还小,但是也有人身权。
评价:没有生命安全,什么都是空白。侵犯了我们作为人应该有的人身权,我们就要奋起保护自己。
预设3:我同意B同学的做法国家有未成年人保护法肯定可以保护他们的。
评价:在我国有很多具体的法律保护我们,比如专门为保护未成年人,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预设4:我也同意B同学的做法,除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宪法也会保护他们,他们是在学校被欺负的,学校老师会保护他们,忍气吞声只会纵容欺负他们的人。
(4)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有关规定。
第三条 本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权利,国家根据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给予特殊、优先保护,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第六条 对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权予以劝阻、制止或者向有关部门提出检举或者控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5)归纳:无故受到五个人的侮辱和殴打,人身权受到了严重的威胁,虽然是未成年人,一样拥有人身权等权利。
4.解读第三条目标内容
在我国,除了有未成年人保护法可以保护未成年人这一特殊群体的权利,目标中的第三条也是专门为特殊人群而制定的。
第三条目标内容:充分保障各类特定群体权利: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努力消除性别歧视。
(1)播放视频,解答是不是像同学A所说的那样,未成年人犯法不受惩罚,大人会觉得你们是闹着玩。
视频内容: 2017年2月,北京五名未成年人在校内无故殴打、辱骂两名同学,造成其中一人精神抑郁,至今无法上学,法院以寻衅滋事罪依法分别判处五名被告人十一个月至一年不等的有期徒刑。
(2)归纳:充分保障特定群体权利的做法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真实地存在着。
(3)播放“聚力脱贫攻坚”系列视频第三集,了解为改善西藏昌都医疗状况、扫清脱贫障碍之路,国家做了哪些事情。
视频内容:来自北京、福建等发达城市的一批专家医生正在昌都进行爱心义诊,治疗手指畸形患儿;每年都会有大批援藏医疗队来支援昌都;为改善昌都人民入冬多病,孕妇死亡率十万分之一百五十二以及婴儿死亡率千分之十六的情况,国家积极改善当地医疗环境、设施以及培养医疗人员。
(4)小组合作交流:生活中,除了关注少数民族权利,社会生活中还有哪些举措保护其他特定群体的权利呢?
预设1:在公交车上设有老弱病残专座。
预设2:一些公共场所会设有专门的母婴室。
预设3:银行、火车站等地方都设有无障碍通道。
(5)小结:为了保障特定群体的权利,我国从各方面着手落实,为实现这个目标而不断努力着。
5.解读第四条目标内容
第四条目标内容:深入开展人权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权精神内涵培育全社会尊重人权的文化。
(1)交流背景:上海市各区都在积极争创全国文明城区,每个学校都积极投入到了文明校园的创建当中,每个学生都会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人权教育。
(2)小结:作为小学生,我们认真遵守小学生行为规范,就是最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法。
三、我国积极推动国际人权事业
活动六 我国积极推动国际人权事业健康发展
1.过渡
从个人,到家庭,再到社会,我国正在大力发展人权事业。1950年,联合国代表大会决定将每年的12月10 日定为“世界人权日”,随后又陆续制定了许多国际人权条约,我国已经参加了20余项,并认真履行条约内容。
2.小组合作完成练习
(1)小组合作:下面这四个公约我国都已参加,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试着将公约与对应的内容连一连。
预设:
(2)小结:全世界都将目光聚焦在了人权问题上,中国是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成员,积极推进国际人权事业的发展,认真履行已参加的国际人权条约,开展国际人权交流与合作,推动国际人权事业健康发展。2019年9月,我国出版了一本名为《为人民谋幸福:新中国人权事业发展70年》的白皮书。
3.播放
(1)播放介绍《为人民谋幸福:新中国人权事业发展70年》白皮书的视频。
视频内容: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中共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中国奉行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权理念,始终把生存权、发展权作为首要的基本人权,协调增进全体人民的各项权利,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历史和现实都证明,中国成功地走出了一条符合国情的人权发展道路,丰富了人类文明多样生。白皮书说,作为国际社会重要一员,新中国高举和平 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 全面参与全球人权治理努力推动世界人权事业发展进步。白皮书强调,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随着国家基本实现现代化,随着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广泛更加充分的权利,中国人民必将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全面发展。
(2)交流:看完视频,你们有什么感想?
4.小结
人民幸福生活就是最大的人权。(板书:人民幸福生活就是最大的人权)近年来,我国在经济政治、民主法治、思想文化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取得显著成就,总体上实现了小康,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
活动七 小组探究,模拟外交部发言人发言
1.出示话题
有美国人指责中国疫情期间封城以及规定戴口罩是侵犯了人权。如果你是外交部发言人,针对美国人对中国防控疫情做法的点评,你会怎么说?
2.模拟外交部发言人发言
预设1:封城可以减少病毒的传播,可以保证非疫情地区的民众的安全,有了健康,才能保证以后自由的生活。
评价:封城反而是保护我们作为人的权利。
预设2:戴口罩防止别人把病毒传染给自己,保证了个人的健康,甚至是生命,保护了自己的人权:戴口罩防止把病毒传染给别人,保护了别人的健康,也是保护了别人的人权。
评价:戴口罩不仅保护了自己作为人的权利,更是尊重其他人作为人的权利。
3.归纳
追求自由和人权,要结合实际情况,采取措施,保证民众的生命安全。
四、总结和拓展
活动八 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总结
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的宪法原则,我国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采取各种措施积极保护和促进人权,积极推动国际人权事业的发展,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但国际人权事业的发展需要世界各国的共同参与。各国应该认真履行已参加的国际人权条约义务,尊重每个人作为人所应当享有的权利,为推动国际人权事业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2.课后作业
以小组为单位,课后借助网络、报刊等完成“寻找身边的人权保护事例”的手抄报,下节课课前5分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分享。
板书设计
4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 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 特定群体权利
人民幸福生活就是最大的人权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