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二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整理(测试+答案)(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 二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整理(测试+答案)(素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二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整理(测试部分)
班级: 姓名: 学号:
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
1、( )是测量长度的工具,尺子上的厘米就是一个统一的( )单位。
2、量比较短的物体通常用( )作单位,厘米可以用字母( )表示;
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 )作单位,米可以用字母( )表示。
3、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1)把尺的刻度( )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几, 就是几厘米。
(2)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当不是从( )刻度量起时,要用(终点)的刻度数减去( )的刻度数。
4、米和厘米的关系:
1米=( )厘米 100厘米=( )米
5、线段
(1)线段的特点:
①线段是( )的;
②线段有( )端点;
③线段可以量出( )的。
(2)画线段的方法:
从尺子的( )刻度开始画起,几厘米长的线段就画到尺子几厘米的地方。
第二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1、笔算加、减法:
(1)( )数位对齐;
(2)从( )位算起;
(3)笔算加法时,个位满十,向( )位进( );
(4)笔算减法时,个位不够减,就从( )位退( ),在个位数上加( )再减。
2、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要( )依次计算。如果有括号的,要先算( )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3、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或少多少用( )计算。
笔算加法口述思路
笔算加法:
(1)( )数位对齐;
(2)从( )位加起;
(3)个位满十,向( )位进( );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口述算法:
① 35 + 32 =( )
十 个
3 5
+ 3 2
7
我是这样想的:
( )位与( )位对齐;
( )位与( )位对齐;
先算( )位:( )加( )得( ),个位写( );
再算( )位:( )加( )得( ),十位写( );
所以,35 + 32 =( )。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口述算法:
② 35 + 37 =( )
十 个
3 5
+ 3 7
2
我是这样想的:
( )位与( )位对齐;
( )位与( )位对齐;
先算( )位:( )加( )得( ),向( )位进( ),个位写( );
再算( )位:( )加( )得( ),再加上进位的( )得( ),十位写( );
所以,35 + 37 =( )。
笔算减法口述思路
笔算减法:
(1)( )数位对齐;
(2)从( )位减起;
(3)个位不够减,就从( )位退( ),在个位数上加( )再减。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口述算法:
⑴ 36 - 23 =( )
十 个
3 6
- 2 3
1 3
我是这样想的:
①( )位与( )位对齐;
( )位与( )位对齐;
②先算( )位:( )减( )得( ),个位写( );
③再算( )位:( )减( )得( ),十位写( );
④所以,36 - 23 =( )。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口述算法:
⑵ 51 - 36 =( )

5 1
- 3 6
1 5
我是这样想的:
①( )数位要对齐,从( )位减起;
②( )位:( )减( )不够减,从( )位退( )当作( ),
( )减( )得( ),个位写( );
③( )位:( )退( )还剩( ),( )减( )得( ),十位写( );
④所以,51 - 36 =( )。
二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整理(测试部分)
班级: 姓名: 学号:
第三单元 角的初步认识
(1)角是由( )顶点和( )边组成的;
(2)比直角小的是( ),比直角大的是( )。
第四、六单元 表内乘法
(1)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 )计算比较简便;
(2)3个5相加,可以写成加法算式: ;
也可以写成乘法算式: ,或者 ;
3和5相加,写作: 。
(3)乘法的各部分名称: 3 × 5 = 15
( ) ( ) ( )
读作: ,口诀:
(4)公式:乘法:( )×( )=积
加法:( )+( )=和 一个加数=( )-( )
减法:( )-( )=差 被减数=( )+( ) 减数=( )-( )
(5)求比一个数多几用( )计算;求比一个数少几用( )计算。
(6)看图,写乘加、乘减算式时:
乘加:先把相同的部分用( )表示,再加上不相同的部分。
乘减:先把每一份都算成相同的,写成乘法,然后再把多算进去的( )。
【计算时,先算( ),再算( )。】
例:
加法算式: 乘加算式: 乘减算式:
(7)相同得数,不同口诀
第五单元 观察物体
1、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 )的。
2、正方体从正面、侧面、上面看,看到的都是( )。
3、球从不同方向看,看到的都是( )。
4、长方体从不同方向看,看到的会是不同大小的( )。
5、圆柱从不同方向看可能会看到( )或者( )。
第七单元 认识时间
1、钟面上又细又长的是( ),又短又粗的是( )。
2、钟面上有( )大格,1大格里面有( )小格,一共有( )小格。
3、分针走1小格是( )分钟,走1大格是( )分钟,走半圈是( )分钟,走一圈是( )分钟。
4、分针走一圈时针走( )大格,1时=( )分;
一刻=( )分钟,半时=( )分钟。
5、3时和9时,时针和分针形成( )。
第八单元 数学广角
1、在排列和组合中,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才不会选重或选漏。排列与顺序有关,如( )的组成,衣裤、早餐( ),排队等;组合与顺序无关,如给( )求和,握手,调果汁等。
2、3个人中,每两个人进行一次比赛或握手、照相等,共要进行( )次。
3、用3个不是0的数,能组成( )个十位与个位不相同的两位数,如4、5、7能组成( );如果有一个是0,能组成( )个两位数。如:0、4、7能组成( )。
二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整理(答案部分)
班级: 姓名: 学号:
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
1、(尺子)是测量长度的工具,尺子上的厘米就是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
2、量比较短的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厘米可以用字母(cm)表示;
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 米 )作单位,米可以用字母( m )表示。
3、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1)把尺的刻度( 0 )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几, 就是几厘米。
(2)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当不是从( 0 )刻度量起时,要用(终点)的刻度数减去(起点)的刻度数。
4、米和厘米的关系:
1米=( 100 )厘米 100厘米=( 1 )米
5、线段
(1)线段的特点:
①线段是( 直 )的;
②线段有( 两个 )端点;
③线段可以量出(长度)的。
(2)画线段的方法:
从尺子的( 0 )刻度开始画起,几厘米长的线段就画到尺子几厘米的地方。
第二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1、笔算加、减法: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算起;
(3)笔算加法时,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4)笔算减法时,个位不够减,就从(十)位退(1),在个位数上加(10)再减。
2、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果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3、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或少多少用( 减法 )计算。
笔算加法口述思路
笔算加法: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加起;
(3)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口述算法:
① 35 + 32 =( 67 )
十 个
3 5
+ 3 2
7
我是这样想的:
( 个 )位与( 个 )位对齐;
( 十 )位与( 十 )位对齐;
先算( 个 )位:( 5 )加( 2 )得( 7 ),个位写( 7 );
再算( 十 )位:( 3 )加( 3 )得( 6 ),十位写( 6 );
所以,35 + 32 =( 67 )。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口述算法:
② 35 + 37 =( 72 )
十 个
3 5
+ 3 7
2
我是这样想的:
( 个 )位与( 个 )位对齐;
( 十 )位与( 十 )位对齐;
先算(个)位:(5)加(7)得(12),向(十)位进(1),个位写(2);
再算(十)位:(3)加(3)得(6),再加上进位的(1)得(7),十位写(7);
所以,35 + 37 =( 72 )。
笔算减法口述思路
笔算减法: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减起;
(3)个位不够减,就从(十)位退(1),在个位数上加(10)再减。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口述算法:
⑴ 36 - 23 =( 13 )
十 个
3 6
- 2 3
1 3
我是这样想的:
①( 个 )位与( 个 )位对齐;
( 十 )位与( 十 )位对齐;
②先算( 个 )位:( 6 )减( 3 )得( 3 ),个位写( 3 );
③再算( 十 )位:( 3 )减( 2 )得( 1 ),十位写( 1 );
④所以,36 - 23 =( 13 )。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口述算法:
⑵ 51 - 36 =( 15 )

5 1
- 3 6
1 5
我是这样想的:
①( 相同 )数位要对齐,从( 个 )位减起;
②(个)位:( 1 )减( 6 )不够减,从( 十 )位退( 1 )当作( 10 ),
( 11 )减( 6 )得( 5 ),个位写( 5 );
③(十)位:( 5 )退(1)还剩( 4 ),(4)减( 3 )得( 1 ),十位写( 1 );
④所以,51 - 36 =( 15 )。
二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整理(答案部分)
班级: 姓名: 学号:
第三单元 角的初步认识
1、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2、比直角小的是(锐角),比直角大的是(钝角)。
第四单元 表内乘法(二)
1、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2、3个5相加,可以写成加法算式:5+5+5=15;
也可以写成乘法算式:3×5=15,或者5×3=15;
3和5相加,写作:3+5=8。
3、乘法的各部分名称: 3 × 5 = 15
(乘数) (乘数) (积)
读作: 3乘5等于15,口诀:三五十五
4、公式:乘法:乘数×乘数=积
加法:加数+加数=和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减法: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5、求比一个数多几用(加法)计算;求比一个数少几用(减法)计算。
6、看图,写乘加、乘减算式时:
乘加:先把相同的部分用( 乘法 )表示,再加上不相同的部分。
乘减:先把每一份都算成相同的,写成乘法,然后再把多算进去的( 减去 )。
【计算时,先算( 乘 ),再算( 加减 )。】
例:
加法算式:3+3+3+3+2=14 乘加算式:3×4+2=14 乘减算式:3×5-1=14
7、相同得数,不同口诀
第五单元 观察物体
1、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2、正方体从正面、侧面、上面看,看到的都是(正方形)。
3、球从不同方向看,看到的都是(圆)。
4、长方体从不同方向看,看到的会是不同大小的(长方形)。
5、圆柱从不同方向看可能会看到(圆)或者(长方形)。
第七单元 认识时间
1、钟面上又细又长的是(分针),又短又粗的是(时针)。
2、钟面上有(12)大格,1大格里面有(5)小格,一共有(60)小格。
3、分针走1小格是(1)分钟,走1大格是(5)分钟,走半圈是(30)分钟,走一圈是(60)分钟。
4、分针走一圈时针走(1)大格,1时=(60)分;
一刻=(15)分钟,半时=(30)分钟。
5、3时和9时,时针和分针形成(直角)。
第八单元 数学广角
1、在排列和组合中,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才不会选重或选漏。排列与顺序有关,如( 数字 )的组成,衣裤、早餐( 搭配 ),排队等;组合与顺序无关,如给( 数字 )求和,握手,调果汁等。
2、3个人中,每两个人进行一次比赛或握手、照相等,共要进行( 3 )次。
3、用3个不是0的数,能组成( 6 )个十位与个位不相同的两位数,如4、5、7能组成( 45、47、54、57、74、75 );如果有一个是0,能组成( 4 )个两位数。如:0、4、7能组成( 40、47、70、74 )。
一共有多少个?
4×9=36
6×6=36
2×6=12
3×4=12
3×8=24
4×6=24
2×9=18
3×6=18
2×8=16
4×4=16
1×8=8
2×4=8
1×9=9
3×3=9
1×6=6
2×3=6
1×4=4
2×2=4
一共有多少个?
4×9=36
6×6=36
2×6=12
3×4=12
3×8=24
4×6=24
2×9=18
3×6=18
2×8=16
4×4=16
1×8=8
2×4=8
1×9=9
3×3=9
1×6=6
2×3=6
1×4=4
2×2=4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