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四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整理(测试+答案)(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 四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整理(测试+答案)(素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整理(测试)
班级: 姓名: 学号:
第一单元 大数的认识
(一)亿以内数的认识
1、 10个一万是( )万,10个十万是( )万,
10个一百万是( )万,10个一千万是( )。
2、数位顺序表:
数 级 …… ( )级 万 级 ( )级
( )位 …… ( )位 ( )位 ( )位 亿位 ( )位 ( )位 ( )位 万位 千位 百位 ( )位 个位
( )单 位 …… 千亿 百亿 十亿 亿 千万 百万 十万 万 千 百 十 个
(二)亿以内数的读写
1、亿以内数的读法:
①先读( )级,再读( )级;
②万级的数要按照( )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 )字。
③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 ),其他数位上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 )个0。
2、亿以内数的写法:
①先写( )级,再写( )级;
②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 )。
(三)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比较数的大小,首先看位数,位数多的那个数就( )。
①位数不同的两个数,位数多的那个数就( )。
②位数相同的两个数,从( )位比起,最高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 ),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 )数位上的数。
(四)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
1、数的产生:
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数叫( )。一个物体也没用用( )来表示。最小的自然数是( ),( )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 )的。
十进制计数法:
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 ),这种计数方法叫做( )计数法。
(五)亿以上数的认识
1、亿以上数的读法:
亿以上数的读法和亿以内数的读法( ),也是先( ),再从( )位读起,一级一级地往下读;亿级的数,要按照( )级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 )字。
2、亿以上数的写法:
①先看这个数有几级,再从( )级写起。
②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 )。
(六)数的改写
1、整“万”或整“亿”数的改写:(是一个准确数,用 连接)
①把整万的数改写用“万”作单位的数:只要去掉末尾( )个0,再加上一个( )字;
②把整亿的数改写用“亿”作单位的数:只要去掉末尾( )个0,再加上一个( )字;
2、非整“万”或整“亿”数的改写:(是一个近似数,用 连接)
求近似数,利用( )法,是“舍”还是“入”,要看省略的尾数部分的( )位是小于5 还是等于或大于5 。如果精确到亿位,只看( )位,精确到万位,只看( )位。最后一定要写上单位名称。
(七)计算工具的认识
1、常用的计算工具有( )和( )。
2、算盘上方每颗珠子表示( ),下方每颗珠子表示( )。
第二单元 公顷和平方千米
公顷和平方千米
①公顷:测量土地的面积可以用“ ”(ha)作单位。
边长是 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 1公顷= 平方米
②平方千米:计量比较大的土地面积,常用“ ”(km2)作单位。
边长是 米的正方形面积是l平方千米。
1平方千米= 平方米
1平方千米= 公顷
▲拓展: 1平方千米=1平方公里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整理(测试)
班级: 姓名: 学号:
第三单元 角的度量
(一)线段、直线、射线
特点和区别:
①线段有 个端点,不能延伸,有一定的长度,可以测量;
②射线只有 个端点,可以向 端无限延伸,是无限长的,无法测量;
③直线 端点,可以向 端无限延伸,是无限长的,无法测量。
▲ 拓展:
①过一点能画 条直线,过两点只能画 条直线。
②线段、直线、射线都是 的, 和 是直线上的一部分。
(二)角
①从一点引出两条 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这个点叫做角的 ,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两条 。
角由 个顶点和 条边组成。
②角通常用符号“ ”表示。如图中角可以记作“ ”
③在( )里填上角的各部分名称。
(三)角的度量
⑴角的度量单位是 。
人们将圆平均分成360份,其中1份所对的角的大小就是 ,记作 。
⑵角的度量工具是 。量角器就是把半圆分成 等份制成的。
⑶角的度量方法:
①把量角器的 和角的 重合,0°刻度线与角的 重合。
②角的另一条边所对的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 。
(四)角的分类
①一直角= ° 一平角= ° 一周角= °
1平角= 个直角, 1周角= 个平角= 个直角
角<90° 90°< 角<180°,
②角的大小关系:
角< 角< 角< 角< 角
③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的 没关系。
角的大小要看两条边叉开的 ,叉开得越大,角越 。
(五)画角
画角的具体步骤:
①画一条射线,使量角器的 和射线的 重合,0°刻度线和 重合。
②在量角器上看相对应度数刻度线的地方点 。
③以画出的射线的 为端点,通过刚画的 ,再画一条 。
注意:最后别忘记标上 ,写出 。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第四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
(一)笔算乘法
(1)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①先用两位数( )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 )位和两位数的( )位对齐;
②再用两位数( )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 )位和两位数的( )位对齐;
③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 )起来。
(2)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可以先把( )前面的数相乘,再看因数( )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写几个( )。
(3)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计算时应注意用两位数去乘三位数时,三位数中间的0也要乘,然后再( )进上来的数。
(二)积的变化规律
6×5=( ) 120×3=( )
6×50=( ) 12×3=( )
6×500=( ) 6×3=( )
我发现的规律是:
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或除以)几(0除外),积也乘(或除以) 。
(三)数量关系
(1)( )叫做单价。买了多少叫做( )。
一共用的钱数叫做( )。
数量关系式:
①( )×( )=总价
②( )÷( )=数量
③( )÷( )=单价
(2)一共行了多长的路叫做( )。每小时(或每分钟等)行的路程叫做( )。
行了几小时(或分钟等)叫做( )。
数量关系式:
①( )×( )=路程
②( )÷( )=时间
③( )÷( )=速度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整理(测试)
班级: 姓名: 学号:
第五单元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内容 重点知识
平行与垂直 1.在同一个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或( )。2.在( )平面内,( )的两条( )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 )。 如图:直线a平行于直线b, 可记作:( ),读作: ( )。3.两条直线相交成( ),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 ),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 ),这两条直线的( )叫做垂足。 如图:直线a垂直于直线b,点A就是( )。记作:( ),读作:( )。4.画垂线(1)过直线上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方法:①边线重合:把三角尺的一条( )与( )重合;②平移找点:平移( )找到直线上的( );③画线标号:然后用笔沿另一条直角边画( ),在垂足处标出( )符号。(2)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方法:①边线重合:把三角尺的一条( )与( )重合;②平移找点:平移( )找到直线外的( );③画线标号:然后用笔沿另一条直角边画( ),在垂足处标出( )符号。 (3)利用三角尺或量角器画垂线:5.距离: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 )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 )。如图,点A到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 )厘米。6.画长方形:可以用画垂线的方法来画!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平行四边形:(1)两组对边分别( )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2)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向( )引一条( ),这点和( )之间的线段叫做平行四边形的高,( )所在的边叫做平行四边形的底。(3)平行四边形有( )条高。(4)平行四边形容易( )。根据这一特点可以做伸缩门等。
梯形的认识 梯形:(1)只有一组对边( )的四边形叫做梯形。(2)平行的一组对边分别叫梯形的( )和( ),不平行的一组对边叫( )。梯形上底和下底之间的( )线段叫梯形的高。(3)特殊的梯形: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 )梯形。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梯形叫做( )梯形。 ( )梯形 ( )梯形
四边形的集合 四边形之间的关系:(1)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都是( )的四边形;(2)( )是特殊的长方形;(3)( )和( )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整理(测试)
班级: 姓名: 学号:
第六单元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内容 重点知识
口算除法 1、整十数除整十数或几百几十数的口算:(1)想乘法算除法:例如:80÷20=( ),想:20×( )= 80,所以80÷20=( )(2)利用表内除法计算:可以去掉被除数和除数末尾相同个数的( ),再计算。例如:150÷50 = ( ) ,先150和50同时去掉( )个0,变成( )÷( )=( ),所以150÷50=( )2、除法估算:根据被除数和除数的特点,把不是整十数或不是几百几十的数用“( )”法估算成与它接近的整十数或几百几十的数,再计算。注意结果用“( )”号。例如:(1)83÷20≈( )把83≈( ),( )÷( )=( ),所以83÷20≈( )(2) 150÷28( )把28≈( ),( )÷( )=( ),所以150÷28≈( )(3)61÷21≈( )把61≈( ),21≈( ),( )÷( )=( ),所以61÷21≈( )
笔算除法 1、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法则:(1)从被除数的( )起,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 )位,如果比除数小,再试除前( )位;(2)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那一位上面写( );(3)每次除得的余数必须比除数( )。2、试商的方法:(1)除数接近整十数的除法,一般按“( )”法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2)除数不接近整十数的除法,可以采取除数乘( )法,把除数看作几十五等方法来试商。3、商的变化规律:(1)商变化:①除数不变,被除数乘几商也( )几。被除数除以几,商也( )几。②被除数不变,除数乘几,商反而( )几。除数除以几,商反而( )几。(2)商不变:被除数和除数都乘(或除以)一个( )的数(0除外),商( )。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整理(测试)
班级: 姓名: 学号:
第七单元 统计
统计表
( )经整理后使之进一步表格化,便形成统计表,是用( )数据制成的一种表格。
2、统计表一般包括( )、横标题、( )、数字资料、( )、( )。
二、条形统计图
1、条形统计图是用一个( )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直条,然后把这些直条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
2、从条形统计图很容易看出各种( )的多少。
3、画条形统计图的方法:
根据图纸的的大小,画出两条互相( )的线条,作为( )轴和( )轴;
在水平射线横轴上适当分配条形的位置,确定直条的( )和间隔;
在纵轴上确定单位长度,并标出数量的标记和( )单位;
根据数据大小,画出长短不同的直条,并标上( );
若条形太小可适当在条形内画上颜色等区分。
第八单元 数学广角
一、烙饼类问题
( )×2÷同时可以烙的个数=需要烙多少次
需要烙多少次×( )=至少需要的时间
1、一张饼两面都要烙,烙一面需要2分钟,一只平底锅每次可以烙4张,烙熟6张饼至少需要( )分钟。
2、一个平底锅一次能同时煎4条鱼,用它煎一条鱼需要4分钟(正反面各2分钟),煎3条鱼至少需要( )分钟,煎4条鱼至少需要( ) 分钟,煎6条鱼至少需要( ) 分钟。
二、沏茶类问题策略
首先要明确沏茶的大致顺序,也就是说哪些事情要先做,然后再考虑还有哪些事情可以同时做,能同时做的事尽量( )做,这样才能节省时间。
东东每天睡觉前要完成下面这些事。刷牙用2分钟,洗脸用3分钟,冲牛奶1分钟,喝牛奶用3分钟,听音乐用15分钟,东东在做( )的同时可以做( ),做完这些事至少要( )分钟。
三、排队论问题策略
依次从等候时间( )的事情做起,就能使总的等候时间最少。
小红、小青、小明三人打水,小红拿水桶要5分钟,小青拿水盆要4分钟,小明拿小桶要3分钟,要使他们等候的时间总和最少,应怎样安排他们打水?( ),最少需要( )分钟。
四、“田忌赛马”问题策略
田忌用下等马对齐王的( )马,用上等马对齐王的( )马,用中等马对齐王的( )马。三场两胜,田忌胜出。
一堆糖果共有20颗,两人轮流从中拿走1颗或2颗,谁拿到最后一颗糖果谁就获胜。
想一想:如果让你先拿,第一次应该拿( )颗才能确保获胜。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整理(答案)
班级: 姓名: 学号:
第一单元 大数的认识
(一)亿以内数的认识
1、 10个一万是( 10 )万,10个十万是( 100 )万,
10个一百万是( 1000 )万,10个一千万是( 1亿 )。
2、数位顺序表:
数 级 …… ( 亿 )级 万 级 ( 个 )级
( 数 )位 …… ( 千亿 )位 ( 百亿 )位 ( 十亿 )位 亿位 ( 千万 )位 ( 百万 )位 ( 十万 )位 万位 千位 百位 ( 十 )位 个位
( 计数 )单 位 …… 千亿 百亿 十亿 亿 千万 百万 十万 万 千 百 十 个
(二)亿以内数的读写
1、亿以内数的读法:
①先读(亿)级,再读(万)级;
②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
③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他数位上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1)个0。
2、亿以内数的写法:
①先写(亿)级,再写(万)级;
②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
(三)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比较数的大小,首先看位数,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
①位数不同的两个数,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
②位数相同的两个数,从(最高)位比起,最高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个)数位上的数。
(四)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
1、数的产生:
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数叫(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用用(0)来表示。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2、十进制计数法:
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 )计数法。
(五)亿以上数的认识
1、亿以上数的读法:
亿以上数的读法和亿以内数的读法(相同),也是先(分级 ),再从(最高)位读起,一级一级地往下读;亿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亿)字。
2、亿以上数的写法:
①先看这个数有几级,再从(最高)级写起。
②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
(六)数的改写
1、整“万”或整“亿”数的改写:(是一个准确数,用 = 连接)
①把整万的数改写用“万”作单位的数:只要去掉末尾(4)个0,再加上一个(万)字;
②把整亿的数改写用“亿”作单位的数:只要去掉末尾(8)个0,再加上一个(亿)字;
2、非整“万”或整“亿”数的改写:(是一个近似数,用 ≈ 连接)
求近似数,利用( 四舍五入 )法,是“舍”还是“入”,要看省略的尾数部分的(最高)位是小于5 还是等于或大于5 。如果精确到亿位,只看(千万)位,精确到万位,只看(千)位。最后一定要写上单位名称。
(七)计算工具的认识
1、常用的计算工具有(算盘)和(计算器)。
2、算盘上方每颗珠子表示(5),下方每颗珠子表示(1)。
第二单元 公顷和平方千米
公顷和平方千米
①公顷:测量土地的面积可以用“ 公顷 ”(ha)作单位。
边长是 100 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 1公顷= 10000 平方米
②平方千米:计量比较大的土地面积,常用“ 平方千米 ”(km2)作单位。
边长是 1000 米的正方形面积是l平方千米。
1平方千米= 1000000 平方米
1平方千米= 100 公顷
▲拓展: 1平方千米=1平方公里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整理(答案)
班级: 姓名: 学号:
第三单元 角的度量
(一)线段、直线、射线
特点和区别:
①线段有 2 个端点,不能延伸,有一定的长度,可以测量;
②射线只有 1 个端点,可以向 1 端无限延伸,是无限长的,无法测量;
③直线 没有 端点,可以向 2 端无限延伸,是无限长的,无法测量。
▲ 拓展:
①过一点能画 无数 条直线,过两点只能画 1 条直线。
②线段、直线、射线都是 直 的, 线段 和 射线 是直线上的一部分。
(二)角
①从一点引出两条 射线 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这个点叫做角的 顶点 ,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两条 边 。
角由 1 个顶点和 2 条边组成。
②角通常用符号“ ∠ ”表示。如图中角可以记作“ ∠1 ”
③在( )里填上角的各部分名称。
(三)角的度量
⑴角的度量单位是 度 。
人们将圆平均分成360份,其中1份所对的角的大小就是 1度 ,记作 1 。
⑵角的度量工具是 量角器 。量角器就是把半圆分成 180 等份制成的。
⑶角的度量方法:
①把量角器的 中心点 和角的 顶点 重合,0°刻度线与角的 一条边 重合。
②角的另一条边所对的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 度数 。
(四)角的分类
①一直角= 90 ° 一平角= 180 ° 一周角= 360 °
1平角= 2 个直角, 1周角= 2 个平角= 4 个直角
锐 角<90° 90°< 平 角<180°,
②角的大小关系:
锐 角< 直 角< 钝 角< 平 角< 周 角
③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的 长短 没关系。
角的大小要看两条边叉开的 大小 ,叉开得越大,角越 大 。
(五)画角
画角的具体步骤:
①画一条射线,使量角器的 中心点 和射线的 端点 重合,0°刻度线和 射线 重合。
②在量角器上看相对应度数刻度线的地方点 一个点 。
③以画出的射线的 端点 为端点,通过刚画的 点 ,再画一条 射线 。
注意:最后别忘记标上 符号 ,写出 度数 。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第四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
(一)笔算乘法
(1)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①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个)位对齐;
②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十)位对齐;
③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 加 )起来。
(2)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可以先把( 0 )前面的数相乘,再看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写几个( 0 )。
(3)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计算时应注意用两位数去乘三位数时,三位数中间的0也要乘,然后再(加)进上来的数。
(二)积的变化规律
6×5=( 30 ) 120×3=( 360 )
6×50=( 300 ) 12×3=( 36 )
6×500=( 3000 ) 6×3=( 18 )
我发现的规律是:
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或除以)几(0除外),积也乘(或除以) 几 。
(三)数量关系
(1)( 每件商品的价钱 )叫做单价。买了多少叫做( 数量 )。
一共用的钱数叫做( 总价 )。
数量关系式:
①( 单价 )×( 数量 )=总价
②( 总价 )÷( 单价 )=数量
③( 总价 )÷( 数量 )=单价
(2)一共行了多长的路叫做( 路程 )。每小时(或每分钟等)行的路程叫做( 速度 )。
行了几小时(或分钟等)叫做( 时间 )。
数量关系式:
①( 速度 )×( 时间 )=路程
②( 路程 )÷( 速度 )=时间
③( 路程 )÷( 时间 )=速度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整理(答案)
班级: 姓名: 学号:
第五单元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内容 重点知识
平行与垂直 1.在同一个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垂直 )或( 平行 )。2.在( 同一 )平面内,( 不相交 )的两条( 直线 )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 平行 )。 如图:直线a平行于直线b, 可记作:( a∥b ),读作: ( a平行于b )。3.两条直线相交成( 直角 ),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 垂直 ),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 垂线 ),这两条直线的( 交点 )叫做垂足。 如图:直线a垂直于直线b,点A就是( 垂足 )。记作:( a⊥b ),读作:( a垂直于b )。4.画垂线(1)过直线上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方法:①边线重合:把三角尺的一条( 直角边 )与( 直线 )重合;②平移找点:平移( 三角尺 )找到直线上的( 点 );③画线标号:然后用笔沿另一条直角边画( 垂线 ),在垂足处标出( 直角 )符号。(2)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方法:①边线重合:把三角尺的一条( 直角边 )与( 直线 )重合;②平移找点:平移( 三角尺 )找到直线外的( 点 );③画线标号:然后用笔沿另一条直角边画( 垂线 ),在垂足处标出( 直角 )符号。 (3)利用三角尺或量角器画垂线:5.距离: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 距离 )。如图,点A到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 10 )厘米。6.画长方形:可以用画垂线的方法来画!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平行四边形:(1)两组对边分别( 平行 )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2)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向( 对边 )引一条( 垂线 ),这点和( 垂足 )之间的线段叫做平行四边形的高,( 垂足 )所在的边叫做平行四边形的底。(3)平行四边形有( 无数 )条高。(4)平行四边形容易( 变形 )。根据这一特点可以做伸缩门等。
梯形的认识 梯形:(1)只有一组对边( 平行 )的四边形叫做梯形。(2)平行的一组对边分别叫梯形的( 上底 )和( 下底 ),不平行的一组对边叫( 腰 )。梯形上底和下底之间的(垂直)线段叫梯形的高。(3)特殊的梯形: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梯形叫做(直角)梯形。 ( 等腰 )梯形 ( 直角 )梯形
四边形的集合 四边形之间的关系:(1)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都是( 特殊 )的四边形;(2)( 正方形 )是特殊的长方形;(3)( 长方形 )和( 正方形 )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整理(答案)
班级: 姓名: 学号:
第六单元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内容 重点知识
口算除法 1、整十数除整十数或几百几十数的口算:(1)想乘法算除法:例如:80÷20=( 4 ),想:20×( 4 )= 80,所以80÷20=( 4 )(2)利用表内除法计算:可以去掉被除数和除数末尾相同个数的( 0 ),再计算。例如:150÷50 = ( 3 ) ,先150和50同时去掉( 1 )个0,变成( 15 )÷( 5 )=( 3 ),所以150÷50=( 3 )2、除法估算:根据被除数和除数的特点,把不是整十数或不是几百几十的数用“( 四舍五入 )”法估算成与它接近的整十数或几百几十的数,再计算。注意结果用“( ≈ )”号。例如:(1)83÷20≈( 4 )把83≈( 80 ),( 80 )÷( 20 )=( 4 ),所以83÷20≈( 4 )(2) 150÷28( 5 )把28≈( 30 ),( 150 )÷( 30 )=( 5 ),所以150÷28≈( 5 )(3)61÷21≈( 3 )把61≈( 60 ),21≈( 20 ),( 60 )÷( 20 )=( 3 ),所以61÷21≈( 3 )
笔算除法 1、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法则:(1)从被除数的( 高位 )起,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 两 )位,如果比除数小,再试除前( 三 )位;(2)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那一位上面写( 商 );(3)每次除得的余数必须比除数( 小 )。2、试商的方法:(1)除数接近整十数的除法,一般按“( 四舍五入 )”法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2)除数不接近整十数的除法,可以采取除数乘( 10 )法,把除数看作几十五等方法来试商。3、商的变化规律:(1)商变化:①除数不变,被除数乘几商也( 乘 )几。被除数除以几,商也( 除以 )几。②被除数不变,除数乘几,商反而( 除以 )几。除数除以几,商反而( 乘 )几。(2)商不变:被除数和除数都乘(或除以)一个( 相同 )的数(0除外),商( 不变 )。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整理(答案)
班级: 姓名: 学号:
第七单元 统计
一、统计表
(数据)经整理后使之进一步表格化,便形成统计表,是用(原始)数据制成的一种表格。
2、统计表一般包括(总标题)、横标题、(纵标题)、数字资料、(单位)、(制表日期)。
二、条形统计图
1、条形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直条,然后把这些直条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
2、从条形统计图很容易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3、画条形统计图的方法:
根据图纸的的大小,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线条,作为(纵)轴和(横)轴;
在水平射线(横轴)上适当分配条形的位置,确定直条的(宽度)和间隔;
在纵轴上确定单位长度,并标出数量的标记和(计量)单位;
根据数据大小,画出长短不同的直条,并标上(标题);
若条形太小可适当在条形内画上颜色等区分。
第八单元 数学广角
一、烙饼类问题
( 饼个数 )×2÷同时可以烙的个数=需要烙多少次
需要烙多少次×( 每一面的时间 )=至少需要的时间
1、一张饼两面都要烙,烙一面需要2分钟,一只平底锅每次可以烙4张,烙熟6张饼至少需要( 6 )分钟。
2、一个平底锅一次能同时煎4条鱼,用它煎一条鱼需要4分钟(正反面各2分钟),煎3条鱼至少需要( 3 )分钟,煎4条鱼至少需要( 4 ) 分钟,煎6条鱼至少需要( 6 ) 分钟。
二、沏茶类问题策略
首先要明确沏茶的大致顺序,也就是说哪些事情要先做,然后再考虑还有哪些事情可以同时做,能同时做的事尽量( 同时 )做,这样才能节省时间。
东东每天睡觉前要完成下面这些事。刷牙用2分钟,洗脸用3分钟,冲牛奶1分钟,喝牛奶用3分钟,听音乐用15分钟,东东在做( 听音乐 )的同时可以做( 刷牙、洗脸、冲牛奶、喝牛奶 ),做完这些事至少要( 15 )分钟。
三、排队论问题策略
依次从等候时间( 较少 )的事情做起,就能使总的等候时间最少。
小红、小青、小明三人打水,小红拿水桶要5分钟,小青拿水盆要4分钟,小明拿小桶要3分钟,要使他们等候的时间总和最少,应怎样安排他们打水?
( 小明→小青→小红 ),最少需要( 22 )分钟。
四、“田忌赛马”问题策略
田忌用下等马对齐王的( 上等 )马,用上等马对齐王的( 中等 )马,用中等马对齐王的( 下等 )马。三场两胜,田忌胜出。
一堆糖果共有20颗,两人轮流从中拿走1颗或2颗,谁拿到最后一颗糖果谁就获胜。
想一想:如果让你先拿,第一次应该拿( 2 )颗才能确保获胜。

顶点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