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导学案-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2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导学案-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7.2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学习目标】
1、必备知识:了解中华文化的产生、发展,阐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明确对待中华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2、关键能力:培养学生实践研学的参与能力,达到实践研学与课堂探究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明辨是非的能力,提升学生获取信息和探究论证的能力,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
难点:对待中华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思维导图】
【学习过程】
1.简述中华传统文化形成和发展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
4.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5.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地位和当代价值
【重难突破】
1.中华文化的由来
(1)本民族的创造: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勤劳智慧、自强不息创造得来的。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2)吸收借鉴的结果、具有独特的包容性:中华文化注重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不断增强其包容性,促进了自身的发展。
2.正确认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继承 发展
原因 传统文化中具有积极的健康的内容,同时具有消极的落后的部分。这些积极成分具有重要现实价值 随着社会生产力、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也应随着社会生活而变化
态度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批判地予以继承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
做法 对于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承;对于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应予以改造或剔除 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
【易混易错】
1.中华文化源于中华民族的主观创造。
2.民族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3.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
4.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结晶 。
5.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6.中华传统文化是我国各民族在交流、碰撞、交锋中发展来的
7.中华文化注重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不断增强其求异性,促进了自身的发展。
【典型例题】
1.中华传统文化在自身发展进程中注重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在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和交锋交融中实现了外来文化的本土化,增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包容性,促进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这说明(  )
A.中华传统文化是我国各民族在交流、碰撞、交锋中发展起来的
B.中华传统文化是在与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碰撞、交锋中发展起来的
C.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D.中华文化很长时间一直走在世界前列
2.中文有多美?如果你不是中国人,永远体会不到有种相思叫“断肠”,有一种遥远叫“天涯”,有一种朦胧叫“江南”,有一种乡愁叫“明月”;学习了中文,你一定能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读出中国画的美,你会明白黄鹤楼、岳阳楼不止是一座楼的名字,你会懂得扬州的故事、敦煌的美丽。中文之美,传统之美,美轮美奂。材料说明(  )
①文化多样性能够提高人的审美素养 ②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离不开特定的文化环境 ④中华文化走在世界前列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国庆盛典群众游行中,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香港、澳门、台湾的彩车令人瞩目。以下是京津冀三地彩车的部分简介。
三地彩车设计传递的信息是(  )
①彰显独特地域文化 ②推动区域文化融合 ③展现现代科技成果 ④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③④
4.对如何传承、发展、用好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给出了一套方法论:“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这告诉我们,面对传统文化我们要(  )
①辩证地认识它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②认为它既是社会财富也是社会包袱 
③运用其去促进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④利用其精华同时也要克服其糟粕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5.对“浩然之气”的论述和追求是孟子和谐思想的一大特色,这一思想对于今天人们培养和谐心理、加强民族团结仍有借鉴价值。从中可以看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①有助于促进民族团结 ②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一成不变 
③对当代中国仍有深刻地影响 ④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因时而变
A.①③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学习收获】
参考答案:
【易混易错】
1.中华文化中华华民族勤劳智慧、自强不息得来的,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活和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2.中华民族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3.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
4.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结晶 。
5.对待传统文化既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又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做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6.中华传统文化是我国各民族在交流、碰撞、交锋中发展来的 ,也是在与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碰撞、交锋中发展起来的。
7.中华文化注重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不断增强其包容性,促进了自身的发展。
【典型例题】
1.答案:B
2.解析:材料主要体现了汉语言的独特魅力和博大精深,没有体现文化的多样性,①排除;④与事实不符。
答案:C
3.解析:根据题中信息三地彩车设计中体现了地域特色、包含了科技成果,能够彰显独特地域文化、展现现代科技成果,①③符合题意。三地彩车设计代表着当地的文化特点,没有反映文化融合和传承传统文化的信息,“推动区域文化融合”“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在题中没有体现,②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答案:C
4.解析:从材料中“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可知,①④符合题意;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财富,落后的、消极的传统文化是社会包袱,不能笼统地说传统文化既是社会财富也是社会包袱,也不能片面地说运用它去促进社会发展,②③表述错误。
答案:B
5.解析:孟子的和谐思想对今天人们培养和谐心理仍有借鉴价值,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促进民族团结以及对当代中国仍有深刻地影响,①③符合题意。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保持不变,其具体内涵因时而变,②④说法错误。
答案:A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