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文化的内涵与功能 学案-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1 文化的内涵与功能 学案-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7.1文化的内涵与功能
【学习目标】
政治认同:认同、传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科学精神:利用相关知识科学分析社会文化现象、实质和功能。
公共参与:在生活中积极主动参与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文化的内涵;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理解文化与文明的关系;明确文化的功能。
难点:明确文化与文明的区别与联系;把握文化的功能。
【思维导图】
【学习过程】
1、狭义的文化的内涵:
2、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可以图形方式展示)
3、文化与文明(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4、文化的功能(积极作用)是什么?(可简略阐述)
【重难突破】
1.全面理解文化的特点
角度 特点 内容
文化的本质 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不是物质力量。但通过社会实践,文化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
文化与社会的关系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文化与文明的关系 文化不等同于文明 文化与文明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文明是积极向上的文化,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的一项重要内容
文化与物质载体的关系 文化要通过载体呈现出来 文化载体承载、表达和展现着文化的内容。文化载体是多种多样的,器物、行为、制度等是文化的载体
2.正确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影响
(1)区分决定作用与反作用: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反作用是第二位的,不能混淆。
(2)辩证看待“决定作用”: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不代表文化是经济、政治的附属品,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可能超前也可能滞后于经济、政治的发展。
【 易错修正】
1.本书涉及的文化指的是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2.文化离不开载体,器物、行为、制度等都可以成为文化的载体,所以它们本身也是文化。
3.纯粹自然的东西有时也是文化。
4.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一定的文化也决定一定的经济、政治。
5.爱国主义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
6.文化是人类进步和开化状态的标志。
7.文化对个人和社会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典型例题】
1.2021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和往年一样,为人们奉上了一桌丰富的“文化大餐”。既有明星大腕,又有草根艺人,可谓异彩纷呈。下列对于“文化”的理解,说法正确的是(  )
①文化就是文学艺术,是相声、小品、音乐、舞蹈等各种艺术的总称 
②文化源于文化工作者的创作,是他们智慧的结晶 
③文化离不开人们的实践活动,是人们实践活动的产物 
④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现象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2.下图中我国的甲骨文(十二属相)告诉我们(  )
A.文化是自然产生的
B.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C.文化具有意识形态的性质
D.文化就是指语言、文字
3.“青衿”是周朝学子的服装,因此“青衿”多用来指代读书人;“巾帼”是古代妇女的头巾和发饰,后作为妇女的代称;“乌纱帽”则是官老爷的代称;黄色表示尊贵,穿黄裳意味着官居尊位,因而“黄裳”成了将做君主的太子的别称。这些服饰文化现象折射出(  )
①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相对独立性 
②文化是人创造的,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③不同民族的文化各具特色
④一定文化是对一定经济、政治的反映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唐初盛世,“贞观之治”,也是文学的“盛唐时期”,诗歌成就最为辉煌。王维、李白等一大批才华横溢的优秀诗人,创作出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这一时期的诗歌热情洋溢、豪迈奔放、具有郁勃浓烈的浪漫气质。即使是一些恬静优美之作,也同样是生气弥漫、光彩熠熠。这就是为后人所艳羡的“盛唐之音”。至晚唐,宦官专权、朋党之争。文学日衰,诗歌也呈现出忧时嗟生、消极悲观的特点。对此现象,最合理的解释是(  )
①文化的命运决定国家的命运 
②文运与国运相牵,文脉与国脉相连 
③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④一定的文化依附于一定的经济政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空竹是北京古老、普遍的一种民间玩具,给一代又一代普通百姓带来了无尽的乐趣。在老北京人眼里,旋转的空竹寓意团圆美满和绵绵不绝。它抖出了人们的幸福,也抖出了日子的鲜活。这反映了(  )
A.优秀的传统文化能愉悦精神、浸润生活
B.传统文化对经济发展起推动作用
C.空竹是北京传统文化的全方位展示
D.传统文化能提升人们的道德素质
【课堂小结】
【学习收获】
参考答案:
【 易错修正】
1.本书涉及的文化指的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2.文离不开载体,器物、行为、制度等都可以成为文化的载体,但它们本身不是文化。
3.纯粹自然的东西不是文化。
4.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一定的文化也反作用一定的经济、政治。
5.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
6.文明是人类进步和开化状态的标志。
7.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个人和社会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典型例题】
1.解析: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现象,文化离不开人们的实践活动,是人们实践活动的产物,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文化就是文学艺术”缩小了文化的外延,①说法错误;文化源于社会实践,②说法错误。
答案:D
2.解析:我国的象形文字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发明的而不是自然产生的,B符合题意,A、C、D说法错误。
答案:B
3.解析:材料中不同颜色的衣服代表了人们不同的社会地位,体现了文化是人创造的,是社会实践的产物,一定文化是对一定经济、政治的反映,②④入选;①③与材料无关。
答案:D
4.解析:①夸大了文化的作用,不选;④否认了文化的相对独立性;题目中,此现象说明了文运与国运相牵,文脉与国脉相连,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②③正确。
答案:C
5.解析:空竹作为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故选A。优秀传统文化顺应时代的变迁,才会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故排除B。空竹是北京传统文化元素之一,并不是全方位展示,故排除C。优秀传统文化能提升人们的道德素质,而不是传统文化,且D与题意不符,排除。
答案:A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