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土壤(第1课时) 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一高中地理(共38张PPT,含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2 土壤(第1课时) 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一高中地理(共38张PPT,含视频)

资源简介

(共38张PPT)
人教版必修一第五章植被与土壤
第二节 土壤(第1课时)
人教版必修一第五章植被与土壤
第二节 土壤(第1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实地观察或运用土壤标本,了解土壤的组成颜色、质地和剖面结构,掌握观察土壤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运用图文资料,结合观察活动说明土壤的主要形成要素,并据此解释常见的土壤现象。
三.结合实例,了解土壤的功能和养护途径,体会养护土壤的重要性。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88-89页,找出下列问题!
土壤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物质组成
观察土壤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
东北地区_____土较多,华北地区为____土,南方地区为______土,四川盆地多______土
土壤从质地看,分为______、_____、______,其中,壤土______,_____性能良好,而且______,_____性能强,是农业生产理想土壤。
自然土壤经过_____变成耕作土壤,耕作土壤剖面分为_____、______、_____
观察土壤
土壤:是指陆地表层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观察土壤
土壤中包含矿物质、有机质、水、空气四种物质组成部分。
观察土壤
土壤颜色
土壤质地
土壤剖面结构
观察土壤
土壤颜色
最重要的外部特征,有的土壤用颜色命名,如黑土。红壤等。
东北黑土
黑土是世界最肥沃的土壤,性状好,非常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我国主要分布于东北地区。
黄土高原
黄土是以风力搬运的黄色粉土沉积物,土颗粒细,土质松软,垂直节理发育,常形成陡壁,水土流失严重
分布南方丘陵,雨水淋溶作用强,含铁氧化物,呈酸性,肥力低,但利于茶树、柑桔种植。
南方红壤:
观察土壤
土壤质地
土壤质地
质地 粒级 孔隙 通气、透水性 保水、蓄水、保肥性 有机质分解速度 可耕性
砂土 砂粒 大孔隙多 强 弱 快 易耕作
壤土 砂粒、粉粒、黏粒比例适中 大、小孔隙均有 良好 强 适中 农业生产的理想土壤
黏土 黏粒 小孔隙为主 差 强 慢 质地黏重,不易耕作
观察土壤
土壤剖面是指从地面垂直向下的土壤纵剖面,由一些形态特征各异的、大致呈水平展布的土层所构成。
请你说出序号所代表的的森林土壤剖面?
请你说出序号所代表的的耕作土壤剖面?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90-92页,找出下列问题!
1.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是土壤发育的基础,成土母质决定土壤的_____和______
3._______是影响土壤发育最活跃的因素,________的进行,使营养元素在土壤表层富集
4.湿热地区_____和_____作用强,土壤形成速度比干冷地区_____;冷湿环境有利于____积累,热带雨林地区的土壤比较______
5.从山顶到洼地,成土母质颗粒____,依次分布_____、______、_____、______土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土壤是环境各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
岩石的风化产物,是土壤发育的物质基础,称为成土母质。
成土母质决定了土壤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状况,影响土壤的质地。
成土母质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探究活动:
为什么四川盆地有些地方的岩石是紫色的,土壤也是紫色的?
紫色土是由紫色岩石风化形成的土壤,说明成土母质决定了土壤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状况。
生物是影响土壤发育的最基本也是最活跃的因素,
没有生物的作用,就不可能形成士壤。
生物残体为土壤提供有机质。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
转化为腐殖质。
植物可把分散在成土母质、水和大气中的氮、磷、钾、钙、镁、硫等营养元素选择性地加以吸收,储存在生物体内,并随生物残体的分解释放到土壤表层。
这种生物循环不断进行,使营养元素在土壤表层富集。


思考:生物对土壤形成有什么作用?
植物、动物、微生物的综合作用,加快岩石风化和土壤形成的过程,改善成土母质的性状,促进土壤矿物质颗粒团聚。


思考:生物对土壤形成有什么作用?
60cm
100cm
热带季风气候:砖红壤剖面
温带季风气候:黑钙土剖面,
湿热的地区的土壤形成快,土壤厚度,岩石风化的强度和速度与温度、降水量呈正相关。


思考:对比两幅图,分析气候对土壤的影响?
冷湿地区: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干热(干旱高温)地区:土壤有机质积累少。
湿热地区:化学风化和淋溶作用强,土壤黏粒比重高。


思考:冷湿地区、湿热地区土壤有何不同?
水热条件的不同,山顶与山麓,阳坡与阴坡、迎风坡与背风坡的土壤发育不同;
高度、坡度、坡向、影响光照、热量和水分、物质的转换;
从山顶到低平洼地,依次分布着砾质土、砂土、壤土、黏土


思考:不同的地貌土壤有何差异?
在上述成土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土壤发育的时间越长,土壤层越厚,土层分化越明显。在自然状态下,形成20厘米厚可供耕作的土壤,一般需要100-1000年。
时 间
东北平原黑土:每形成一厘米厚黑土需时200年以上,而东北平原的黑土厚度则达到了1米。
思考:不同的地貌土壤有何差异?
合理的改造——改善土壤的结构与性状,提高土壤生产能力,比如水稻土;
不合理的改造——破坏土壤的结构与性状,导致土地退化(土壤侵蚀、土地荒漠化、土地盐碱化、土壤污染)
思考:人类对土壤的形成有何影响?
土壤是成土母质、生物、气候、地形、时间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产物。土壤的形成是各要素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作用的结果。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思维导图
读“耕作土壤剖面图”,完成1-2题。
1.图中②层为(   )
A.腐殖质层  B.淋溶层
C.犁底层 D.耕作层
2.关于图中①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土质疏松,有机质比例高,颜色较暗
B.土层紧实,颜色较浅,具有保肥保水作用
C.由疏松的风化碎屑物组成
D.以分解和半分解的有机质为主
当堂训练
C
A
3.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是(   )
A.气候 B.地形
C.生物 D.成土母质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成土母质主要影响土壤的土层厚度、水热条件
B.气候主要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发育程度
C.生物主要影响土壤的发育程度、矿物养分
D.地形主要影响土壤的质地特征、肥力特征
当堂训练
 
右图为“各种成土因素作用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D
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