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书法的结构之美》教案课标要求:本课旨在帮助学生解书法间架结构的法则和特点。“结构”指组成整体的各部分的搭配和安排,有结合、构造的意思。书法欣赏根据湘教版《书法》的教学大纲要求而设计的教学内容;是以“欣赏·评述”为主,并结合“临写”于一体的综合课型,主要让学生感知、学习书法间架结构的法则和特点。恰当直观生动的用笔方法和范字的演练,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读懂汉字的形体和笔顺原则,进而注意用笔结字方法。教材分析: 书法的结构就是点画组合的规范和规律。教材用形形色色的自然万物和建筑结构等作比喻进行启发,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用生动的形象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书法形态。这种方法贯穿本课的学习过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字形结构,并用形象的语言进行描述。过程与方法:能够按照要求临写不同字体,并且能够表述自己的心得体会。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够按照所学书法结构的知识自觉规范平时的书写方法。学习重点: 书法结构的端正平稳、疏密匀称特点。学习难点:学生对毛笔侧峰以及中锋用笔的把握。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尝试教学法、直观演示法。 课前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课前收集到的图片书法文字资料等。学具:毛笔、宣纸、墨汁、砚台、预习学案等。教学过程:一、导入------音频导入法,感受体验中国书法的魅力。1、欣赏2、引语我国汉字的演变甲骨文(商代中后期)-金文大篆(商周时期)-小篆(-秦)隶书(汉)-楷书(隋唐宋)--行书-草书(三国两晋南北朝)3、回顾上学期的-----书法的点画之美4、点画是构成书法艺术的基本元素,通过笔墨运用,点画线条产生无穷的变化。那么,这些简单的笔画符号是怎样构成汉字书法优美丰富的形态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书法的结构之美。5作品欣赏-----——拓展联系,点画的规范书写,笔画的合理搭配组合就能展现书法的魅力授新课第七课第一节书法的结构之美1、教学目的:(1)、认知目标:理解书法结构造型的基本原则(2)、能力目标:能够按照所学书法结构的知识自觉规范平时的书写方法端正平稳 、疏密匀称之美(3)、情感目标:临写、体会、感受书法结构的美感2 、3承上启下 如果把一个字比作一座房屋,我们可以找到柱子、横梁、屋顶和地基等等。汉字中的笔画就像房屋的构件,构驾起虚实相间的结构关系。问题1:修建一座房屋最基本的要求是什么?首先要端正平稳坚固。问题2:房屋由地基、屋顶、墙壁、门窗构成,但真正使用的是哪一部分呢?是由各个构件结构而成的空间。就像汉字的笔画和笔画之间的空白一样,是不可或缺的一个整体。4、(1)我国传统建筑讲求严格的对称,讲究空间分布的实用和通透;(2).中国书法则“计白以当黑”,讲究均衡对称、疏密匀称。分字:“山(篆书)”“盖(楷书)”结构对称、布白均匀等特点。 端正平稳、均衡对称、疏密匀称的抽象形态在自然界随处可见。(3).列举自然形态对应例字,用“端正平稳”“疏密匀称”准则分析教材选取的例字。5、尝试练习-------观察实践,完成过渡(1). 组织学生从“端正平稳”“均衡对称”“疏密匀称”几个方面互相评价习作,交流临写的体会。(2).提出问题,以议论的形式进行总结:6、一个字的重心在哪里?楷书的横画略向右上倾斜,为什么同样有平稳的感觉?a分析同学们在书写对称结构的小篆时所遇到的困难以及解决办法。 b、以学生习作为例,讲解以匀称为原则分布点画,把握疏密关系结体方法的要点。7、疏密匀称之美二8、作业展评--拓宽知识,启迪智慧1、创作完成后,优秀作品粘贴在展览区;2、师生共同点评、互相学习,取长补短;3、鼓励学生的独创性,使其个性得以充分展现。9、课后知识拓展。10、教学反思。问师 问己 问墙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