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九课 《土壤的成分》教学设计一、知识目标:使学生知道什么是土壤;土壤是由沙、黏土、空气、水、腐殖质等成分构成 的。二、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学会分析土壤中的成分)并且分析归纳的能力(填写实验报告单)。三、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与人协作进行实验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 趣。四、 教学设计儿童对土壤有着雾散并且模糊的认识,本课教学结合学生的实际,最大限度 地组织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本课教学的主体是几个实验,教师本着使学生可能参与、愿意参与,积极参 与等不同的层次,使各个实验都能成为学生乐于从事的实验活动,这样使整节课 师生的关系始终摆正。另外,在本课的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原有的经验积累 尽力解释物质变化的实际过程,努力使学生经历认识活动的全过程,使学生的思 维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得到良好的发展。五、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认识土壤的成分。六、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认识土壤的腐殖质成分。七、课前准备:1、 布置学生课前观察农田或菜园、花园中的土壤是什么样的,土壤中由什么,带回一些土壤样品。2、 分组实验材料:土壤(干土块)、烧杯、水、玻璃棒、火柴棍。酒精灯、铁架台、量杯、土壤(含腐殖质多的)等。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 请同学们看图片,你从图片中看到了什么 2、 庄稼的生长条件是什么 3、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其中的一项 土壤。4、 在你的印象中土壤是什么样子 学生通过实际观察,回答老师的问题,通过引导指导了庄稼的生长离不开阳光、空气、水和土壤,引入到本课的教学。教师出示课题. 十壤的成分二、 传授新知:1、探究新知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面前的土壤,分析土壤中都有些什么 通过学生的观察,发现土壤中含有沙、黏土、干枯的植物枝叶等等。教师:现在我们把土壤用力的挤压一下,发现了什么 学生动手操作,选择面前的一些土壤用手挤压,得出初步结论 土壤有些 潮湿。教师引导:既然我们用力挤压感觉土壤有点潮湿,这说明什么呢 通过学生 现场的观察和分析,得出一个结论:土壤中可能含有水分!2、 实践操作:教师出示第一个实验:土壤中到底含不含水分呢 教师出示实验过程和结果。结论,土壤中含有水分!出示课件:结论1:土壤中含有水分。3、 小组合作,探究释疑既然土壤中含有水分,那么土壤中还有什么其它的成分吗 教师引导学生将土壤放入含有清水的烧杯中,观察土壤在水中的变化,填写《实验报告单》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第一个实验,教师巡视指导,仔细观察土壤进入水中以后的变化。变化一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土壤浸入水中以后,会有气泡冒出,这说明土壤中含有空气,填写实验结果。我们看到土壤进入水中后有大量的气泡冒出,说明土壤中含有空气。现在请 同学们用玻璃棒将水中的土壤搅匀,等静置一段时间后,看看烧杯中的土壤发生了什么变化 实验三:观察土壤的分层现象。得出实验结论:土壤在烧杯中静置以后,发现土壤出现了分层的现象,底层的颗粒较大,说明它的成分是沙、中间层颗粒较 细腻,我们称之为黏土层。上层漂浮着的物质我们暂时称它为杂质。得出最终结 论,土壤中除了含有水封、空气之外,还含有沙、黏土和一些其它的杂质。4、拓展新知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知道了土壤的成分有很多。那我们继续往下做实验:是不是这就是土壤的全部成分了呢 生得出结论:不是。那土壤中还包含什么成分呢 我们的庄稼想要茁壮成长,还需要什么呢 我 们继续做下面的实验。在做实验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酒精灯的使用方法。教师出示课件:酒精灯的使用方法。演示闻气味的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同时告知学生实验存在着一定的危险性,要注意安全。小组合作。学生分组实验,填写《实验报告单》学生发表实验结论。教师总结,我们通过对土壤进行加热,能够闻到一股烧焦的味道,这说明土壤中含有腐殖质。教师介绍什么是腐殖质。腐殖质是动植物腐烂以后产生的物质,是庄稼生长的重要的,不可缺少的养分。5、课堂收获通过这节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谈收获,教师给予表扬和肯定。6、课外拓展通过教师总结,回顾这节课所学内容,出示课件《土壤是怎样形成的》教师总结,通过刚才的短片,我们知道了土壤是怎么形成了,知道了土壤非 常的宝贵,土壤不仅仅为我们提供了庄稼生长的基本条件,同时,土壤更关系到 我们人类文明的生死存亡,所以,我们应该爱护我们的土壤,保护我们的环境。 希望通过本课的学习,同学们能够树立牢固的环保意识,做保护环境的有心人!下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