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六三制2017秋)科学 三年级下册 5.15 浮和沉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青岛版(六三制2017秋)科学 三年级下册 5.15 浮和沉 教案

资源简介

《浮和沉》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课《浮和沉》
【课标要求】
5.1知道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摩擦力、弹力、浮力等都是直接施加在物体上的力。
【学习目标】
1.通过猜测、实验,观察气球、橡皮、螺丝钉、乒乓球等常见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状态,按压气球体验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受到竖直向上托起的力是水的浮力。(重点)
2.通过操作,小组合作探究水中下沉的物体,归纳出下沉的物体同样也受到水的 浮力。(难点)
3.结合生活实际,了解浮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了解人类的需求是影响科学技 术发展的关键因素。
【重点】 通过猜测、实验,观察气球、橡皮、螺丝钉、乒乓球等常见物体在水中 的沉浮状态,按压气球体验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受到竖直向上托起的力是水的浮力。
【难点】 通过操作,小组合作探究水中下沉的物体,归纳出下沉的物体同样也受 到水的浮力。
【教学准备】 课件,实验材料:木块、乒乓球、气球、钩码、铁钉、橡皮、皮筋、 尺子。
【执教人】 北庄镇中心小学 陈静
设计说明: 围绕课标要求的行为动词“知道”和核心概念“浮力是直接施加在物 体上的力,”,结合本课内容和对学情的分析,将“知道”具体化为“体验、归纳、了 解”三个步骤,经历从猜想假设、实验操作、交流现象到得出结论,再到了解浮力在
生活中的应用,提升实验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等核心素养。
【评价任务】
任务一:探究浮沉现象(检测目标1)
任务二:探究水中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检测目标2)
任务三: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检测目标3)
【资源与建议】
1. “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是探究问题的起点,当学生通过探究实验明白了物 体在水中有的上浮,有的下沉,了解水的浮力,感受上浮的物体在水中受到水的浮力, 自然而然的就会产生疑问:下沉的物体是否也受到水的浮力 从而明白上浮还是下沉 的物体都受到水的浮力。课前需要准备:水槽、乒乓球、橡皮等材料。
2.学习过程:首先探究浮沉现象,猜想物体放入水中会有什么现象,感受水的浮 力,知道上浮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其次,探究下沉的物体是否也受到水的浮力,通 过猜测、实验,明白无论是上浮还是下沉的物体都受到水的浮力;再次,了解水的浮 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3.本课学习重点:通过动手操作认识到水有浮力。难点是:通过实验知道在水中
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水的浮力。
设计说明: 第1条认识学习本课的目的与价值,介绍本课学什么及与后续学习内 容的关联,明确课前准备的任务;第2条了解本课有三个学习任务;第3条明确学习
的重点和难点在哪里,并明确突破难点的途径。
【学习过程】
激趣导入
同学们见过魔术吗 老师今天也给你们带来了小小的魔术。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 么 (里面的小瓶子可以上下浮动)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你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是的, 神奇的魔术里隐藏着很多科学知识,同学们愿意去探索吗 (愿意)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浮和沉》板书课题.
我们生活中哪些物体可以浮在水面上 哪些物体会沉入水底
任务一:探究浮沉现象(检测目标1)
1. 请同学们大胆猜想:如果将这些物体放入水中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有的沉,有的浮)
①小组合作交流:猜一猜,它们在水中是浮还是沉
②猜完后,把猜测结果填入下面表格中。
我研究物体在水中沉浮的记录(用“ √ ”标出来)
物体 我的猜想 实验结果
浮 沉 浮 沉
橡皮
乒乓球
铁钉
木块
气球
钩码
2.大家猜想的结果不一样怎么办呢 (做实验)
(1)科学只靠猜想还是不够的,还需要我们动手做实验来验证。做实验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实验要求:
①实验时把实验物体一个一个放入水中(注意轻拿轻放)尽量不要把水弄到桌面上。
②一边做实验, 一边把实验结果填写在实验记录表中。
③实验完毕,把手中的材料按浮和沉分类。
④小组同学要分工合作。
(2)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3)学生分组汇报实验结果。
下沉的:玻璃球 螺丝钉 橡皮
上浮的:气球 乒乓球 塑料瓶 泡沫
师:科学研究不能仅靠猜测,合理的猜测加上科学的验证,才能得出准确的结果。
评价标准:
①小组同学能分工合作。
②能按实验要求去做,正确填写实验单。
③把实验材料按浮和沉分类。
设计说明: 任务 一 中的活动1是让学生对物体的沉和浮做出猜测;活动2是让学
通过实验分出上浮和下沉的物体,使学生的猜测更有指向性,也为探究水的浮力打下
基础。
3.探究上浮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
看到这些浮和沉的物体,你有什么问题吗 (生提问)
(1)为什么轻的物体会上浮 同学们猜测一下。(因为它很轻)
与水有没有关系呢 (出示图)
把气球放入水中,用手向下轻轻按一按,再抬一抬手,反复几次。手有什么感觉 (小组内 同学轮流试试)
(2)生汇报
(3)物体在水中受到竖直向上托起的力,这种力就是水的浮力。浮力的方向是向哪的
(4)为什么轻的物体会上浮 (受到了水的浮力)
任务二:探究下沉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
1.下沉的物体是否也受到水的浮力呢 (生:受到 没有)
同学们的意见不同,怎么办呢 (做实验)
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些材料,大家思考一下,这个实验怎么做
找同学到台上演示实验过程。
实验要求:
①用橡皮筋挂住钩码,在空气中测量橡皮筋的长度。
②把钩码浸入水中,再测量橡皮筋的长度。
③边做实验,边填写实验记录表。
④比较两次皮筋长度的变化,把你的发现记录在表格中。 温馨提示:
①轻拿轻放
②等钩码稳定了再测量
③钩码要浸在水中,不要碰到水槽壁和底。
④为了数据的准确,要多次测量。
(5)学生分组实验,记录员记录好实验结果。
物体名称 浸入水中之前
皮筋长度 浸入水中之后
皮筋长度
钩码 厘米 厘米
我的发现
(6)全班交流试验结果。
2.通过实验,我们不但知道了上浮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而且知道了下沉的物体也受到了水的浮 力。
评价标准:
①小组同学分工明确,人人参与。
②能按实验要求去做,正确填写实验单。
③小组代表有理有据将本组发现和结论在在全班交流。
设计说明: 活动1是根据问题并提出活动的要求下沉物体是否也受到水的浮力,
进行操作实验,,记录实验中的现象与发现;活动2是在上述活动的基础上,归纳实验
结论。
任务三: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1. 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水的浮力
活动要求:
①结合生活经验想一想,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水的浮力
②小组讨论,汇报。
2.出示生活中利用水的浮力的图片。
浮力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十分密切。
总结梳理:
物体在水中都会受到水的浮力,无论是上浮的物体,还是下沉的物体。那什么情况下物体会 沉下去 什么情况下物体会浮起来 浮力的奥秘还有很多很多。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还会继续 研究。
评价标准: (1)说出生活中利用水浮力的地方; (2)语言表述要清晰、条理。
设计说明: 活动1学生结合本课的内容,对于“生活中利用水的浮力的现象”在 思维上能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活动2利用浮力的图片,让学生从感官上对于生活中
浮力的应用更加直观化,具体化。
【检测与作业】
填空题
(1)物体在水中受到水向上托起的力,这种力就是水的 。( 检测目标一)
(2)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方向是 。(检测目标一)
(3)在铅笔、橡皮、铁钉中,能在水中上浮的是 。 (检测目标一)
(4)在水中上浮的物体受到,在水中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沉在水底的物体也会受到。 所以,只要在水中的物体都会受到。(检测目标二)
(5)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 (检测目标三)
板书设计
浮和沉
上浮
物体在水中受到竖直向上托起的力 水的浮力 个
下沉
【学后反思】
1.通过这一课的探究,学到了哪些知识与方法
2.注意观察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水的浮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