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八角楼上 (教案)(2课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5 八角楼上 (教案)(2课时)

资源简介

本单元围绕“伟人”这一主题编排了《八角楼上》《朱德的扁担》《难忘的泼水节》《刘胡兰》四篇人物故事,故事语言简洁,内容紧凑,分别讲述了毛主席在八角楼上的一盏清油灯下写文章、朱德身先士卒和战士们一起挑粮、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刘胡兰被捕后英勇就义的故事。教学中,既要引领学生感受伟人心系百姓的高贵品质,初步渗透革命传统教育,也要借助关键词,了解课文内容,练习讲述故事。
15 八角楼上
教学目标
1.认识“楼 、争”等10个生字,会写“楼、年”等6个生字,会写“八角楼、星星之火”等词语。结合插图体会“夜幕降临”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知道毛主席是怎样工作的,体会毛主席在艰苦的环境中忘我工作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朗读课文,能说出毛主席是怎样工作的。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单元总述
第六单元围绕“伟人故事”这一主题,会让我们认识在八角楼上的一盏清油灯下写文章的毛主席、身先士卒和战士们一起挑粮的朱德元帅、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周总理以及被捕后英勇就义的刘胡兰烈士的故事。(PPT1)
中国近代史的发招主要是这8个阶段,本单元我们将走进下面这3个历史时期(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回顾历史,看看从前的人们是什么样生活的。(ppt2)
老师带来了几幅那时候的人们生活的珍贵照片。
(图1:衣衫破烂的战士们正从竹篓里挖取要吃的餐食;图二:小村落里孩子们聚集在一起玩闹;图三:年迈的老人穿着破烂不堪的衣服看着手中的土地证明;图四:食不果腹的一家人,不知所措的站在家门口,身上的衣服已经盖上了厚厚的尘土和层层补丁。)(ppt3 )
看到这样的情景,同学们,你们的心里有什么感想呢?
我们曾在《吃水不忘挖井人》时认识的革命领导人毛主席,看到这幅场景,迫切的想让千千万万的中国人过上真正的好日子。为了改革,毛主席登上了井冈山。他身体力行,带领众多革命将士踏上了革命的道路。至此,红色革命从井冈山开始!(ppt4)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了解伟人的故事。今天我们将学习第一篇伟人故事《八角楼上》。
2、新课导入
(1) 课件出示井冈山八角楼图片,导入新课。
师:一年级时,我们学习了一篇关于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文章,今天我们将继续了解毛主席的生平日常。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这就是八角楼。1927年10月至1929年2月这一时期,毛泽东主席经常在八角楼居住和办公。
(教师解释)(ppt出示八角楼内外景)
在八角楼的清油灯下,毛主席写下了一篇篇指导中国革命的光辉著作,总结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斗争经验,带领着数以万计的中国人得到解放、获取胜利,八角楼的灯光在茫茫黑夜里照亮了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
(2)请同学们大声读出课题——八角楼上。题目中有一个需要我们认识书写的字“楼”
(3)指导书写生字“楼”。“楼”左右结果,是个形声字,本义为两层或两层以上的房子。看看它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观看视频,学习“楼”字书写)你还能用“楼”组词吗?(高楼、黄鹤楼、楼梯、上楼、下楼、茶楼、阁楼……)
二、认读生字
1.现在让我们听着录音,观看视频,一起走进课文。
2.开始课文学习前,请各位同学翻开书本,自由大声朗读课文,注意以下阅读要求。
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标出自然段序号。
在不懂的地方画上横线,加上问号,联系上下文或者插图想一想。
本文只有2个自然段,想要学习课文,需要先认识生字朋友们。
2.(课件出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开火车读带拼音的词语,齐读。去掉拼音后指名认读。
3.单字认读。(可让指读学生给单字组词)
4.识字方法。
师:这些字你有什么好方法识记它呢?老师也带来了一些识记方法。
(1)结合上下文及图片理解“临”:临是到来的意思。
(2)字理识字理解“腊”
(3)加一加识字“楼、油、视”
(4)字谜识字“章、握”
5.完成识字游戏。
三、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1.再次朗读课文,注意朗读要求。(或指名朗读)(出示课件)
(1)朗读课文,用“______”画出表示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词句。
(2)用“四要素法”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出示ppt)
2.请同学们说说自己画出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3.谁能用四要素的方法将文章内容串联出来呢?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呢?学生讲述课文大意,教师梳理总结。
四、第一自然段,段落大意理解。
1.指名朗读第一句话。指读、范读(强调艰苦、年代读音)出示当年人们穿的草鞋及行军时的住所的图片,体现当时的艰苦。
这一句中有我们需要书写的生字“年”,它由甲骨文至今的演变过程如下。
2.指导书写“年”字。注意三横等距,第六笔是竖,出头。
3. 根据上下文及插图理解词语“夜幕降临”。
师:只要读好字音,读出停顿,句子就能读正确。用这种方法,我们再来读一读第二句。指读、范读。(强调夜幕降临读音)
师:这一句中出现了一个短语:夜幕降临。什么意思呢?
指太阳下山后,天色渐渐变黑,如同一块黑色的幕布盖住了天空,意味着夜晚来临。
师:每当黑夜降临的时候,八角楼上的灯就亮了。谁在八角楼上?八角楼上的灯为什么会亮起呢?
(引导学生回答)是毛主席,毛主席正在工作呢!
师:这里有两个句子,请同学们找找不同并谈谈对句子的理解。
(1)出示句子对比,让学生找不同。
不同:第二个句子中出现了“每当”。
“每当”是什么意思呢?(在任何时候,无论何时。指每天到了这个时候)
(2)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教师引导总结)灯亮起并不是偶尔的一次,而是毛主席每天夜晚都在清油灯下工作,日复一日的工作。说明毛主席不仅白天忙碌紧张,到了夜晚依旧在很辛苦地工作。
(3)请你也仿照课文中的句式来说一句话,运用“每当……就……”
(4)师:两句话的意思我们都明白了,现在我们把两句话放在一起,整个自然段再来读一读。
师:我们学习完这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呢?
生:毛主席每天夜晚都会在井冈山茅坪村的八角楼上辛苦的工作。
师:瞧!读书是有方法的,我们知道了字的读音后,再把句子读通,接着理解句子中的词语,那这段话自然就能读懂了。接下来的课文学习,我们继续用这样的学习方法。
4.指导朗读。
师:知道了第一自然段的意思,你心里有什么感受呢?(毛主席很辛苦)
师:当年为了和敌人斗争,毛主席在条件艰苦的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毛主席这样的辛苦,在朗读这一自然段时,我们更要表达出对毛主席的(敬佩之情)。
革命传统故事距离我们遥远,有年代感,朗读是语速放慢,尤其是“等就亮了”这一句。
(教师范读、指读、齐读。)
五、总结
这节课,我们走到了井冈山茅坪村的八角楼,看见了每日每夜都在为取得革命胜利,为赢取人民解放而呕心沥血的毛主席。下节课我们将继续了解在那个艰苦年代,毛主席是如何在那一盏清油灯下完成众多革命光辉著作的历程。
六、作业布置
第二课时
这节课,我们依旧要前往井冈山茅坪村的八角楼上,看看伟人毛主席是如何在艰苦的条件下为了革命奋斗和工作的。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认读生字词。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中的生字和词语,现在请同学认读,看看谁可以把字词读的又快又准确。
二、课文段落理解
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标出第二自然段共有几句话,用波浪线画出毛主席的样子。
第二自然段共有四句话。
2.指读第一句话,理解句意。
①解释“寒冬腊月”
师:看到这个词,你有什么感觉?你知道它是什么意思吗?
(腊月指农历12月,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
师:在寒冬腊月的夜晚,你会做些什么?生答
师:毛主席在这寒冬的深夜里干什么呢?(工作)
师:文中写出毛主席的穿着是怎样的呢?(单军衣、薄毯子)这样冷的天,毛主席只穿着单军衣,盖着薄毯子,坐在冰凉的竹椅上写文章,这说明了什么?用文中的一个词语说一说。(当时的条件十分艰苦)
(解释外貌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这句也是对周围环境的描写)
师:天气如此寒冷,看到这样一幕,你想说什么?
②指导朗读。(体会毛主席在这样艰苦条件下依旧坚持工作的精神,读出对毛主席的敬佩之情)
3.指读第二句话。
①理解“拨灯芯”。
师:第二自然段的一二句中有许多动词,请大家圈画出来。
师:这句中毛主席的动作是怎样的?通过课文插图看一看(右手握着笔、左手轻轻拨了拨灯芯)
师:毛主席为什么要拨灯芯呢?(引导学生)拨灯芯可以让火焰更明亮一些。这更加体现当时毛主席所在的环境非常“艰辛”。
师:这里使用了很多动词,也一句话也是对毛主席的动作描写。
师:这根小小的灯芯背后也有故事,我们来通过视频了解一下。
②指导朗读
师:一个小小的动作,一根光亮微弱的灯芯,都有它背后的故事。现在请带着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再来读一读它。
③词语拓展。
师:这两句话中用了多个动词,将毛主席工作的场景描绘出来。你能否也用多个动词说一段话呢?(情景提示:下课铃响;放学回家;收拾书包……)给同学们一分钟的时间,自己说一说,指名回答。
4.指读第三句话。
①解释词语。
师: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毛主席工作的神情文中用了三个词语来写(指名回答)理解“凝视”“沉思”“察觉”。
师:这3个词都是什么意思呢?试一试给他们找找意思相近的词进行解释。
凝视:全神贯注加以思考的看 沉思:思考 察觉:发觉
②进行词语练习。
③:解释“毯子滑落下来也没有察觉”
师:在这样寒冷的冬夜穿着单薄的毛主席,凝视着这星星之火,连毯子掉落都没有察觉,这是为什么?是因为他身体好吗?
(引导学生回答)十分专心、忘我的看着这火光,连毯子掉了都不知道。
③这星星之火又指什么呢?
师:既指可以照亮整个房屋的灯光,也指目前仍需不断奋斗的党的力量。
通过毛主席轻轻一拨,点点星光也可以散发更亮的光芒。这也说明了,党的力量也会在我们的努力下不断强大。
④观察课本插图思考,看着这星火的毛主席会想些什么?
5.出示第四句话。
师:漫漫寒夜,清油灯下,毛主席就这样想着、写着,他写出了什么样的文章呢?(指生读第四句)
①“光辉”是什么意思?什么样的文章能被称为“光辉著作”。(生答)师引导、总结。
②出示“光辉著作”图片。
师:仅凭着一根灯芯微弱的灯光,在井冈山八角楼的寒夜中日日辛苦的毛主席,后来写下了《井冈山的斗争》《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光辉著作,这些著作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照亮了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
③出示视频,情景再现。
师:现在我们借着八角楼的灯光,通过视频,去看看毛主席这些光辉著作对中国革命道路的影响吧!(3分02秒)
④此时此刻,如果你是毛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看到毛主席这样的不辞辛劳,你想说些什么呢?(尊敬、爱戴的话语)
⑤指导朗读。(语速慢,体现对毛主席的尊敬)
⑥通过这篇文章,我们了解了曾经中国人民艰苦的时光,见到了八角楼上微弱灯光旁,为人民谋幸福的毛主席。作为蓬勃向上的少年,国家未来的希望,生于革命先辈们创造的幸福的时代里,你想说些什么呢?
三、段落理解
在每个寒冬的深夜,毛主席都在为中国革命事业而努力。现在让我们用以下几个词语对照插图说一说那个令人难忘的夜晚,毛主席是怎么工作的吧!
四、课文小结
五、板书设计
六、指导书写。
七、作业布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